本文來源:互聯網與娛樂怪盜團
微信id:TMTphantom
作者:怪盜團團長裴培
在打開這篇文章前,看標題你很可能會覺得這是軟文,其實根本不是。
第一,本怪盜團不寫軟文;第二,這壓根就是一篇吐槽,盡管我也不知道在吐槽誰。
這個周末,我住在上海浦東的XX水晶酒店。
酒店大堂通向電梯的走廊里,擺著兩部「智慧零售設備」:
左邊的一台是支付寶獨占的「刷臉售貨機」,右邊的一台是微信獨占的「機器人售貨機」。
趁著等電梯的時候,我仔細讀了一下說明,發現讀不懂。
於是我問服務員:有沒有那種正常的、不智慧的零售設備,例如自動售貨機,可以買個可樂或餅乾啥的。
服務員說:不好意思,我們已經淘汰了所有不智慧的零售設備;如果你是沒帶手機,或者手機里沒有微信/支付寶,我們可以借你一個啊。
我聞到一股濃濃的不靠譜的氣息,幸虧電梯已到,給我解了圍。
我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但是,當天晚上我再次出門跟朋友吃飯,回來時已經很晚了,兩台「智慧零售設備」又在那里沉默威嚴地等待著我。
我倒是真想買點小餅乾或水果乾,睡前填填肚子。
於是我再次認真看了看兩台設備:
(▲左為「刷臉售貨機」,右為「機器人售貨機」;注意,這是機器人在場的狀態,平時機器人不知道在什麼地方浪。)
「刷臉售貨機」里面的貨品很少,擺放也很稀疏。
我能理解,因為用戶需要把門打開、自己伸手進去拿,擺得太密了可能被碰倒。
偌大的櫃子里只擺了五層商品,合計二三十個SKU,其中完全沒有我想吃或想喝的玩意。
「機器人售貨機」里面的貨品明顯比較多,總共有六層、四五十個SKU,密密麻麻的看不太清。
我貼近了看,發現有一個「抖音網紅熊貓餅乾」還比較合我的胃口。
那就選這個吧!
這絕不是在支付寶和微信之間的站隊行為,純屬偶然。
我拿出手機,打開微信,掃了二維碼。
然後我跳轉到了「機器人商店」小程序。
在小程序的商品展示頁面上,列出了多個商品品類:「網紅…」「飲享…」「親密…」「個護…」等等。
由於H5頁面的排版很差,所有品類的名稱都只顯示了一半。
問題在於,我想買的那個熊貓餅乾在哪一類里呀?
既然是「抖音網紅熊貓餅乾」,肯定在「網紅…」里吧。
我打開了這個品類,發現里面的商品數目非常多,遠遠超過了眼前這個售貨機的承載量。
如果我買了這里沒有的東西會怎麼樣?
算了,不以身試法了。
我把H5頁面拉到最下方,總算找到了熊貓餅乾。
(▲這就是「機器人商店」的貨架頁面,居然還能預定景區門票,但是我不理解:門票為什麼也需要機器人配送?)
很好。
點擊「立即購買」,小程序詢問我配送地址。
啥?我就在自動售貨機前,還要配送地址?
我抬頭看到售貨機的液晶屏幕上顯示著一行小字:「如果你在售貨機前,請輸入101地點」。
好吧,我輸入了「101」,又輸入了自己的手機號——雖然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需要手機號,回頭是要給我打營銷電話嗎?
微信支付19.9元,我覺得有點貴,不過既然是網紅餅乾,我忍了。
支付後彈出頁面:訂單配送中,請稍等。
問題在於,傳說中的機器人並沒有露面。
我眺望大堂,又掃視走廊深處,沒有找到任何可以稱為「機器人」的東西。
在我想像中,「機器人」應該跟《命運石之門》里的Amadeus一樣,帶著高冷學霸妹子的AI和聲線;或者跟機動戰士高達一樣威武雄壯也行。
我站在原地等了五分鐘,機器人還是沒有來。
其實我並不餓,就想回房間休息,但是訂單還在配送狀態,19.9元丟了可惜啊……
(▲我想像中的機器人是這個樣子的,聲線參考今井麻美)
就在此時,一對夫婦(或者戀人)走到了電梯門口,看見了「智慧零售設備」,立即就被吸引了。
在對比端詳了半天之後,其中的妹子高興地喊道:「機器人售貨機,很新鮮!買一個試試看吧。」
還沒等我勸阻,妹子就拿出手機,刷了微信,以閃電式速度完成了下單。
怪不得都說女性天生擅長購物呢,那個商品清單我研究了半天,她卻瞬間看懂了!
然後,電梯門開了。
從電梯里走出一個好像吸塵器一樣的東西,比吸塵器高,差不多有飲水機這麼高;頭頂有個液晶面板,前方有兩條深藍色的光帶,有點像《星球大戰》里的R2D2。
直覺告訴我:這就是送貨的機器人了。
失望啊,早知道顏值這麼低就不買了。
機器人移動到我身前,向左移動,然後向右移動,然後原地轉彎。
轉了好幾個彎,它才停下。
咦,它不是要送貨嗎?
我就站在這里呀?
(▲出現在我面前的機器人是這個樣子的,沒有AI,尋路功能很差)
我嘗試按著機器人頭頂的液晶屏,但是屏幕上只顯示出電池容量,毫無反應。
我病急亂投醫地對機器人大叫:「喂,把東西吐出來給我!」
這下引來了服務員,她看了一眼機器人,馬上說:「請售貨機前的兩位站開一點!機器人需要提貨!」
那對小夫妻困惑地讓出一條路,機器人走到售貨機前,打開肚子,露出一個巨大的空洞,花了大約半分鐘對準方位;售貨機花了半分鐘才把送貨口打開。
接著,一個取貨的凹槽(讓我想起翻鬥車的翻鬥)緩緩上升,花了半分鐘時間抵達「熊貓餅乾」所在的那一格;「熊貓餅乾」掉在凹槽里,凹槽傾斜過來。在重力的作用下,我等了很久的「抖音網紅熊貓餅乾」先是落到送貨口,又落到了機器人打開的肚子里。
(▲這麼簡單的過程,機器人花了得有一分半鐘吧,果然是智慧零售。)
我還沒來得及伸手去拿,機器人的肚子又關閉了。
服務員說:「別急,馬上就好了。」
機器人又花了半分鐘轉了個圈,用肚子對準我,液晶屏幕上終於顯示出一行字:「請取貨,謝謝。」
我按下了「取貨」的虛擬按鈕,機器人的肚子打開了,「熊貓餅乾」到了我手中。
此時離下單已經過了足足十分鐘。
那對夫婦看得目瞪口呆。
這種鬧劇還要重演一次,他們才拿得到自己買的東西。
男的說:「電梯都來了,我看算了吧。」
妹子怒道:「我都付錢了!」
於是他們繼續站著,等待機器人再次打開肚子、對準送貨口。
我趕緊進了電梯,按上了「關閉」按鈕。
不圍觀別人的尷尬場面乃是做人的正道!
(▲機器人送貨的整個流程,蘊含著濃濃的「行為藝術」色彩。)
回到房間,我把「抖音網紅熊貓餅乾」三口兩口就吃完了。
因為完全不美味,我決定今後再也不買任何「抖音網紅美食」,不,是任何網紅美食。
我仍然沒有搞懂:
究竟是誰需要「機器人售貨機」,以及它旁邊的那台「刷臉售貨機」?
為什麼不能用兩台正常的、不智慧的自動售貨機代替?
以及,為什麼會有頭腦正常的人把這些玩意稱為「智慧零售設備」?
它們哪里提高了用戶體驗?
還是說它們能節約供應鏈或渠道成本?
當然,如果此時我身邊站著一位智慧零售專家(無論是騰訊系、阿里系、美團系還是天知道什麼系),他肯定會嚴肅地駁斥我:
火車剛剛誕生的時候比馬車跑的還慢,鷹有時候會飛的比雞還低,但是雞永遠飛不到鷹那麼高!
對於上述說法,我表示自己才疏學淺,無法認同也無法反駁。
我只知道:如果這些玩意兒騙到了VC的錢,其中應該有我的一份功勞,畢竟我花了19.9元、十分鐘時間,成為了這毫無意義的智慧零售設備的一個DAU/MAU和年度活躍買家。
你們還有了我的微信號和手機號。
尼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