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捕娛(微信ID:zaibuyu)
作者: 丁滿
本文已授權給「微信上的中國」刊登
「票房即將超越美國,成為老大還差幾件事」,以這個很牛的問題為主題,2016年6月13日,在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舉辦了一個高端論壇。
來的有李安、徐崢、Studio 8創始人Jeff Robinov、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CEO葉寧和騰訊公司副總裁、企鵝影業CEO孫忠懷等人。
現場不僅座無虛席,就連「站票」也被搶光了。李安導演的金句頻出,一時間刷爆了微信朋友圈。
但是,李安的畫風卻有些不對,他的主題是「自然」「文化」「放慢腳步」,最後甚至直指中國票房超美的目標是在製造「回收品」……
搞得旁邊幾個從業者都陷入了尷尬,徐崢做總結發言的時候笑著說:「本來標題是說成為票房老大還差多久,結果我就知道,李安導演往這一坐,就變成李安導演的分享會啦。」
李安還從接受美學的角度駁斥了明星影片保證論的觀點,「電影跟MV不一樣,電影兩個小時,觀眾就是在看自己。」所以我平時會和很多明星講,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心裡要有數,最後觀眾看的是打動他們的品質,一定要和情感、思緒、情懷有關係的東西。
但李安也客觀地表示:大多數電影明星想演好戲,他們甚至會降價演出。我也為大牌明星說句公道話,真的有上相這回事。老天真不公平,我看了很多努力上進拍出來沒人看。電影也是聚集人氣的事情,不要為了就業者來講而忽略應該做的努力,很多時候大家需要他們,水漲船高把創作本性誤導了。
技術、故事都是假象,要抓住影片的核心
許多年來,李安一直遊走在兩種陣營的邊境線上:他的電影既是喜聞樂見的商業片,但骨子裡又是複雜糾葛的文藝片;他是一個中國導演,也是一個美國導演;他跟好萊塢大制片廠合作,但又秉持獨立電影風骨;他的國片有相當的西片基因,而他的西片卻又始終有著一個東方人的視野;他看上去是謙恭的翩翩君子,但作品裡又奔騰著火一樣的情緒。
無論是《父親三部曲》中食不知味的空虛人生、難言的中國式情感,還是其後《臥虎藏龍》《斷背山》《色戒》的中西交匯、《少年派》的視覺奇觀,李安站在了種種衝突的交匯口上,承擔著痛苦,但更將升華成章,用一部部清醒、克制、微妙、精確的電影,做了最形象、最傳神的講述。
論壇上,葉寧就直言很驚嘆於李安導演講故事的能力,徐崢也表示,感覺自己在電影行業還是個小學生,因為常常陷入演員的角度中,缺少導演的宏觀大局觀念。
對此,李安很謙虛地表示:「我也就知道怎麼講自己的故事,我不是行家不是制片人,也不是教書的,我平常不想故事這件事。說穿了,故事是個假象。不管是怎樣的旅程,都是要把心給觀眾看。」
「就像我在《少年派》裡講的,故事是空的,但如果沒有故事作為想想結構,本身世界沒有意義。故事就是英文將的三段式起承轉合,以西方來說,轉就多轉幾下,中間引人入勝。道理可以越辯越明,也能越變越模糊。」
李安勸那些不習慣新技術的導演不要氣餒。「我到現在也不會用電腦,但我用的是最先進的技術。每次面對技術人員我都說對不起我不懂,但他們都說你不懂正好,就不知道什麼不能做。」
坦誠是一位導演向觀眾交出最好的答卷
論壇的現場氛圍被李安帶動得愈加白熱化,主持人向李安臨時加了個問題,「為什麼大家都喜歡聽到你的答案?」
「我不是大家肚子裡的蛔蟲,我不曉得為什麼,我盡量做我想做的事情。唯一準則是做我心裡最重要的事情。有時候我懂別人不懂,這樣不行。如果想像別人愛聽什麼你常常會猜錯。如果自己誠懇,大家不欣賞你也很踏實。我命挺好的,我可以做我最想做的事情。」
或許是李安自己也發現他的發言與論壇主題不相搭調,他熱枕地對現場說:「很不好意思我這樣講了,因為我覺得大家聽得好像非常殷切。中國市場在上升,錢很多在這邊,最重要大家有電影夢。我跑世界很多地方,大家講電影看電影沒有中國這裡求知欲這麼強。這是非常可貴的。
中國雖然是一個古老的國家,也是一個新的國家,有很多朝氣,而且這個人群很廣大,我還是非常看好,我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根扎好。中國股市非常動人有很多可以貢獻給世界。大家加油!」
李安的回答,又一次給現場帶來了久久未散去的掌聲。
微信號:zaibu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