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個陸媒都對此議題作了估算。
由於NBA沒有公開資料,所以沒有真正的數據。
各路人馬都是爬梳資料進行估計,得出的結論從一年五億美金到十億美金不等。
本文結論是一年八億美金。
本文在知乎拿到了14k的讚,並獲多個財經媒體轉載。
來源:知乎
作者:諾白
NBA在中國直接收入大頭主要有三大部分吧。
第一是網絡轉播權
央視的轉播基本是免費的,而騰訊剛剛簽下5年15億的轉播合同,這就基本每年3億美元純利潤收入了。
第二是中國賽和周邊
中國賽年年有,從大家買的票價就可以知道利潤不菲了,還有周邊產品的收入,這部分2億以上是有的。
第三就是大頭了:企業贊助
但是這個具體不太好說,不過以中國企業財大氣粗的形象,NBA贊助費不會低。
這麽多中國企業,每年加起來不會少於3億。
以上周邊和企業贊助我都是按小了估計,而這樣也有8億了。
2017-2018賽季,NBA官方有發出過營收達到了80億美元的消息,估計現在應該會漲一些,但不會太離譜。
而中國營收部分基本上利潤占大頭了,像轉播人力設備這些是騰訊方負責的,贊助這些也是類似加上logo這種,NBA方成本並不高。
所以我說中國營收占比10%,雖然是推測,但還是有可能的。
這還只是直接收入,加上因為NBA在中國的影響力而帶來的nike贊助聯賽費等間接收入,那影響就更大了。
而眼下NBA各個球隊在16-17賽季還是有大部分球隊虧損的。
現在好像就騎士還是虧損狀態吧(記憶中),而球隊之所以能轉虧為盈,這和中國市場的貢獻是脫不了關係的。
目前根據福布斯年度報告,NBA球隊平均估值19億美元,而且NBA球隊估值還在以每年10%比例增長(蔡崇信用23.5億美元收購籃網全部股份)。
這其中估值之所以能水漲船高,也是因為中國市場的快速發展。
而假如中國封殺NBA,估計各球隊老板要給莫雷寄刀片了吧。
具體的NBA財報大家當然是看不到的,但是以中國的體量和NBA在中國的影響力,中國市場對NBA的利潤貢獻至少10%。
而10%的利潤占比已經很高了,如果失去這一部分的利潤,不說傷筋斷骨,至少也得脫層皮。
NBA在美國本土的影響力低於NFL,現在處於第二梯隊,相對沒那麽高,季後賽收視率甚至不如NCAA。
而海外市場:南美、歐洲是足球天下,基本就得仰仗亞洲了。
亞洲有點體量的,印度缺少發展的環境,以印度的人口素質和經濟水平,短時間根本填不上缺口,後續開發也很難。
日本本土運動足球、棒球等都擠壓了籃球的發展空間,可以說一個中國就能抵得上NBA所有的海外市場收入了。
而且可以說nike就是依靠NBA在中國發展的。
而中國市場對nike的利潤貢獻在25%左右。
nike作為NBA最大的贊助商和許多大牌明星的代言商,現在假如封殺NBA,贊助費、代言費等以後都會下降,薪資協議這些都得重新談了。
美國球星都不是善人,你漲薪可以,降薪就沒這麽容易了。
而且市場對球隊的估值也會考慮海外影響,這一封殺,估計NBA這次會損失巨大。
當然這對中國本土也會造成影響。騰訊的十多億轉播費是泡湯了,還有籃球博主、相關從業人員也面臨失業,NBA籃球周邊商家也會巨虧,把貨砸在自己手裏。
當然這在國家大義面前,只能說他們都是因為愚蠢的莫雷而被迫犧牲了。
對於中國CBA則是個大好機會,可以吸納NBA市場。
不過這就很考驗姚主席了,CBA聯賽發展程度決定球迷遷移的程度,但也是個大好契機了。
而對於安踏、李寧等中國企業真是要笑醒了。
nike少了NBA的推廣,多出來的市場就看誰能吃下了,而李寧贊助了CBA,或終將迎來巨大回報。
最後,有國才有家,國家大義前不看NBA沒啥大不了,但我還是希望莫雷原地升天。
以下是部份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