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鳳凰WEEKLY
微信id:phoenixweekly
作者:夏二、閆如意
中國最有錢的人都在哪裡?
答:知乎、豆瓣、朋友圈。
據網友估算,知乎人均收入完爆卡達皇室,豆瓣大概能跟美利堅高級中產一個水平。
更別提朋友圈,總有那麼一群人,跟不用上班似的,一天換一個國家的定位。
中國人均GDP還不到7萬,但混跡於互聯網的網友們,似乎早已率先全國人民,實現了全面小康、全員中產。
每天都有正飛往美國的高知,隨隨便便推薦的「實用好物」就動輒上萬…
看多了網上分享的生活,再看看自己,內心只有一個大大的疑問:
大家啥時候瞞著我變得這麼有錢了?!!
01.中國網民到底有多有錢?
在中文互聯網上,有那麼一些平台,用戶整體呈現十分高端的形象,普通人看了根本不敢出聲,生怕淺薄的語言,泄露自己貧瘠的收入。
還掙扎在貧困線上?
那只能說明你懶,畢竟「世間所有的不公平,都是當事人能力不足」。
以全民皆知的「高端社區」知乎為例,蹦躂的最歡的人,不是正在國外就是剛下飛機,學歷個個常春藤,年薪全都過百萬。
知乎有一個知名問題:「百萬年薪的人的生活是怎樣的?」
截至2019年9月11日中午13時,這個問題一共有1194個回答,絕大多數都認真描述了年入過百萬的自己的生活狀態。
去年年底,知乎官方宣佈註冊用戶突破2.2億,而此前發佈的《知乎用戶刻畫及媒體價值研究報告》顯示,知乎用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達80.1%。
也就是說,在知乎上,本科及以上學歷人數,比建國以來,全中國培養的所有專科及以上學歷的人數還要多。
於是,有網友為知乎用戶進行了畫像:
統計後的知乎網友們,50%以上的出身中科院,四分之一來自哈佛耶魯麻省。
五分之一出身劍橋史丹福。
清北復交四大名校出生,還占了二十分之一。
剩下的一丟丟,就是211、985、以及其它雙非專本院校了。
而網友們的年收入,也非常的可觀。
年收入在100萬-1000萬之間的,居然占到了49.23%。
同樣是宣稱高學歷、高收入,虎撲網友明顯比知乎網友遜色了一籌。
早年間玩虎撲的人,都還記得當年剛入虎撲時內心的澎湃。
虎撲步行街當年是「年薪30萬,人均985」一條街。
雖然遠不如知乎如今的人均中科院,年入過百萬,但考慮上通貨膨脹因素,當年的虎撲也算是高端。
然而多年過去,知乎後來居上。
虎撲網友總結了自家落了下乘的原因:輸在格式不固定啊!
知乎回答:
謝邀
人在美國,剛下飛機
利益相關,同行太多
匿了
虎撲回答:
終於輪到我了,我是幹***的,有什麼要問的嗎?
一看格式姿態就落了下風。
有閒來無(dan)事(teng)的虎撲網友在虎撲步行街上發佈了一則投票,問大家各自的月薪,選項從2千到5萬不等。
截止2019年9月11日下午4點,近萬名虎撲網友參與了投票,投票最多的是月入10000-15000元,其次是50000元以上。
對此結果,我司資深虎撲用戶表示:
虎撲網友們也十分愉快地自我吐槽:十個億的選項都有人敢投。
不僅知乎、虎撲,還有自稱「無價值用戶」的豆瓣網友,以及以扒皮出名的天涯論壇等等。
不論主打什麼風格,這些網絡社區總給人以光鮮亮麗感。
刷多了以後,生活和互聯網似乎成了兩個世界,相互脫節。
以至於有網友真切發問:
互聯網上廣為流傳的各大平台人均收入和教育水平,大致呈現為以下這個圖表:
不僅學歷優越,收入不菲,互聯網上的精彩生活,也是讓人嘖嘖稱贊,只覺得自己一貫粗糙的生活方式,活得還不如網上的一隻狗,還不算王思聰家的。
02.網民都在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在北京挑戰每月只花3000塊錢,有興趣加入的朋友可以掃碼進群」。
在朋友圈刷到這條征集時,王富貴下意識的算了一比帳。
在北京,孩子還在上幼兒園,老婆在家專職帶孩子,每個月房貸,車貸,還有生活支出,根本不可能只花3000塊。
呵,每個月只花3000塊,也就單身漢才能在北京做到吧。
果然對自己這個階級來說,這真算是個很大的挑戰呢。
這麼一想,王富貴忍不住為自己打拼了大半輩子才換來的今日成就,感到了驕傲。
但顯然,王富貴還是天真了,在人到中年賤成狗的互聯網上,暴擊來得比芝加哥打字機還要猛烈。
沒過多久,王富貴就在朋友圈看到了下面這篇文章,才知道了這個挑戰的具體要求……
挑戰的要求很簡單,在北京,一個月只花3000塊。
除去水電房租的消費
除去已經提前花出去的米面糧油,
除去健身卡課程包年一類的消費,
除去貓,狗,孩子的消費。
是的,這個挑戰,是每個月只花3000零花的挑戰。
文章裏,作者對他(她)為期一個月的挑戰這樣形容到,「3000塊,北京絕地求生」。
絕..絕地求生??
明明3000塊只用來零花,已經很多了好不好???
王富貴很受傷,但說實話也沒那麼受傷,畢竟這並不是王富貴第一次在朋友圈受到這樣的暴擊。
今年春節,在王富貴只能抽空帶著老婆孩子去秦皇島看冰碴子海時,朋友圈裏的不是在秀著佈拉格的雪,就是在發著南半球的夏日風光,澳大利亞的沿海公路和紐西蘭的自駕遊。
早起時,刷到的第一條朋友圈就是吐槽當地早餐太單調,順便帶上一張精心找取角度後又帶有隨意感的早餐圖片。
「國外的真是吃不慣,還是中國美食好吃,想回國了。」
類似甜蜜的抱怨幾乎每天都會在朋友圈裏上演著。
如何在抱怨中,模糊又清楚的暴露坐標,又不刻意標註位置,成了互聯網時代中產們最大的苦惱。
特地去吃的明星餐廳,網紅餐廳吃起來不過如此。
曬約會,曬晚餐,曬明星打卡店,曬健身,曬演唱會,曬藝術節,曬美術館、曬美景,曬美人,曬生活,朋友圈聚集了所有人生活的高光時刻。
每個人都活的充滿了儀式感,活出了上流社會精英的模樣。
每當朋友圈亮起新的小紅色時,可能就意味著,又有一位朋友出國了。
新馬泰起步,尼泊爾是西藏之外更加洗滌靈魂的聖地,日韓是小資情調的最愛,法國希臘愛情海是朋友圈的出行頂配,澳大利亞海岸線環遊。
你方唱罷,我登場,美國公路自駕,敞篷車裏肆意的,是絕對的金錢與自由。
03.消費觀,生活觀,婚姻觀,互聯網上的三觀離普通人有多遠?
在社交APP小紅書上,女明星們通過分享自己的消費心得,煥發了事業第二春。
在她們過來人的現身說法和外表精致美麗,人生相對成功的強大說服力下,女明星和美妝網紅、情感博主、微商並駕齊驅,成為左右當代互聯網女性的人生指南。
小視頻裏,女明星對著鏡頭舉起自己帶著巨大的鑽戒的手,給當代女孩們傳授著獨到的購物知識。
「低於1克拉都是碎鑽,不值錢的。」
「鑽石,我不喜歡買異型的,我喜歡買傳統的方形,長方形,這種比較有價值。」
「我覺得,與其花很少的錢,買很多款式的廉價飾品,不如把錢攢起來買個有價值的包包,還能當傳家寶,這款黑色愛馬仕就很好,款式經典,還大能裝,可以當買菜包。」
人,有能力一定要對自己好一些,女人,一定要對自己捨得,現在不重視保養,就會想被啃掉的蘋果,放壞了,以後花再多錢也救不回來。
消費觀念的改變貫徹到每一個女孩身上,買好的,買貴的,買奢侈品,把自己的人生活成精致的奢侈品,讓任何人都高攀不上。
光鮮亮麗的簇擁下,雞湯喝毒雞湯輪番上陣,解放女性的同時換上了另一套枷鎖。
家庭主婦小蘭在快手上,用視頻分享記錄著自家一家四口,在深圳租房生活的小日子。
視頻幾乎就是雞毛蒜皮、點滴美好的日常,例如一家人點了個外賣、給丈夫孩子做晚餐、搬家、佈置新家、丈夫從工地回來修理燈具。
視頻裏小蘭在新家,幾十平的出租房裏笑的一臉甜蜜,帶著對生活變好的滿足,還有對未來的暢想。
她一直說:「很珍惜這樣的生活。」
以前丈夫在外地打工,只能自己在深圳帶孩子,現在一家人團團圓圓,日子也越過越美。
但她珍惜的生活,隨著視頻被更多人看到後,在互聯網上收到了這樣的評價:
和這樣的評價:
「說實話,這種生活環境的愛情,我真的不羨慕,我寧願單身,……。」
「不是我說,這種條件還生兩個孩子,你有想過孩子的感受嗎,你們自己過苦日子就算了,還非要讓孩子一起來承受,送你們兩個字:自私。」
關於小蘭不該生孩子的留言下,人們排著隊形的,你一言,我一語,誓要將窮人的一切權力都剝奪,窮人的一切美好都撕破。
「我也是這種想法,我可以吃苦,但是不能我的孩子也吃苦,如果給不了他們好的生活,那就不要生下來,也許孩子會感激你的不生之恩。」
「我也覺得,有的人覺得生孩子給口飯就行,絲毫不去想教育想孩子的以後,難道他們以後小孩也結婚,也在出租屋裏結婚生孩子嗎?我都不敢想。」
網絡上,人們對於不太富裕的婚姻與家庭,幾近惡毒的攻伐著。
女性對女性更苛刻,唾棄平凡,吹捧富有成了絕對的政治正確。
人們說著,窮人不配xxx,窮人不該xxx,把平凡與普通踩進土裏,不富有的人是有原罪的。
在網絡上,最唾棄平凡的人,反倒是最平凡的那一撥人。越窮的人,會越大聲地喊——有錢真好。
04.8億人共同營造的互聯網騙局
互聯網就像是一個光鮮的集合體,只向人們展示著生活最美好的A面。
每天只要一打開手機電腦,同齡人都在過著精致美好,房車不缺的生活。
乍一看,你偶爾周六日假期才能忙裏偷閒的享受,只是網民365天的日常。
在個個都是年薪數十萬、百萬的社會精英面前,人們像挑剔偶像劇一樣,挑剔自己的生活,從中找出種種不滿,日漸地感到壓抑憤懣。
前兩天,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了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截止2019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經達到8.54億,互聯網普及率61.2%。
而這8.54億網民中,本科以下學歷(不含本科)的占90.3%,超7成月收入不足5000元。
報告一出,網友們一片嘩然——這跟大家所熟悉的互聯網世界截然不同。
互聯網總是給人以錯覺,似乎學歷人均985,月入過萬都算窮。
怎麼統計出來,就成了9成都沒讀本科,7成月入不足五千呢?
但實際上,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2018年全國大專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一共占總人口的13%;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
艾媒數據顯示,在知乎,月收入在2萬以上的用戶僅占6.57%。
而在虎撲論壇,由於用戶偏年輕、多為學生,56.04%的用戶月收入低於5000元。
用戶基數眾多的微博,更是超過60%的用戶月薪在五千以下。
這是一場8億人共同營造的騙局,是幾乎迷惑了所有人的互聯網假象。
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在竭盡全力參與展現和虛構的光鮮,迷惑他人,也被他人迷惑。
人們的生活裏,充斥著泡沫般的假象。他們被「什麼樣的生活才是好的」所誤導,在遠觀中羨慕著,又在求而不得裏掙扎著。
人們好奇而厭煩地劃著手機,在窺探欲和失落感的兩端糾結,甚至想著關掉螢幕,仿佛這樣就能停止一切掙扎。
但他們清楚,螢幕可以關掉,但最難關掉的是心態的失衡。
也正是這失衡,在摧毀著許多人每一天本該可以稱的上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