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加班不是日本人:996得不到福報

不加班不是日本人:996得不到“福報”

本文來源:正解局

微信id:hengjieclub

為了工作而活著,還是為了生活而工作?

有個人說,996是福報。

(所謂「996」是指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中午和傍晚休息1小時,總計工作10小時以上,並且一周工作6天)

盡管他又改口:我覺得一周工作3天,一天工作4小時很好了。

但我們的鄰國日本正在發生的事情卻實實在在地證明:

996換不來福報。

先從2015年的聖誕節說起。

正當日本民眾還沉浸在平安夜的宿醉當中恍恍惚惚的時候,一個名叫高橋茉莉(高橋まつり)的精英少女走上窗台,結束了自己只有24歲的生命。

不加班不是日本人:996得不到“福報”

▲(自殺的高橋茉莉,時年24歲)

1. 你加班的20個小時對公司一文不值!

高橋茉莉是從日本排名第1的東京大學畢業,入職日本最大的廣告公司電通集團。

電通有著百年歷史,資產總額高達上萬億元人民幣。

作為行業龍頭,電通的員工工資水平也遠超平均收入,2018年普通員工的平均年收入高達1272萬日元(84萬人民幣),是日本平均水平(414萬日元)的3倍多。年輕人擠破頭都想進。

不加班不是日本人:996得不到“福報”

▲(日本部分頂級公司員工年收入情況)

電通前社長吉田秀雄被譽為「廣告鬼才」,幾乎憑借一己之力將電通發展成為世界第5大廣告代理商。

他將自己畢生的經驗所得,總結為電通「鬼十則」,並要求每一名職員記住。

不加班不是日本人:996得不到“福報”

不加班不是日本人:996得不到“福報”

高橋茉莉出身單親家庭,從小被母親一手撫養長大。

東大畢業後,順利被電通內招。

但她看似光明的未來,實際上卻接連遭受打擊!

她剛進入公司,就被安排了超出能力範圍的工作量。

工作氛圍保守沉悶,高橋只能在推特上發泄自己的情緒。

不加班不是日本人:996得不到“福報”

龐大的工作量,淡漠的人際關係,敏感的性格特徵,讓高橋茉莉不堪重負。

她選擇在最熱鬧的聖誕節,從電通總部的女子宿舍一躍而下……

在留給母親的遺書中,她這樣說道:
大好きで大切なお母さん。さようなら。ありがとう。人生も仕事もすべてがつらいです。お母さん、自分を責めないでね。最高のお母さんだから。

致我一生最愛最重要的媽媽,永別了,謝謝您。生活和工作真的是太痛苦了。媽媽,請不要責怪自己,因為你是世界上最棒的媽媽。

不加班不是日本人:996得不到“福報”

▲(高橋茉莉的母親參加女兒死亡情況發佈會)

2. 一個月加班251個小時

聖誕節跳樓自殺、名校畢業、名企職員這些標籤讓高橋茉莉的死迅速在輿論中發酵。

隨後,人們了解到,入職才8個月的高橋茉莉,在死前的一個月加班時長超過105小時,周六日正常出勤,一星期只睡10個小時更是家常便飯。

最後,為了平息輿論,時任電通社長山本敏博引咎辭職。

但這又如何呢?

年輕的生命結束了,相依為命的母親永遠失去了女兒。

不加班不是日本人:996得不到“福報”

▲(時任電通社長山本敏博引咎辭職)

高橋茉莉之死,只不過是日本職場超負荷工作的一個縮影。

日語里甚至有了一個專門詞:過労死(かろうし),翻譯過來就是「過勞死」,來概括這個現象。

過勞死,指的是因工作上的過度勞累和精神壓力而患病,並最終導致死亡。

過勞死的形式多種多樣,包括突發腦溢血或者心臟病死亡、重度哮喘發作死亡、罹患憂鬱症導致自殺等等。

日本早在1947年就出台了《勞動基準法》,明確規定8小時工作制,但是實際工作中這條法律形同虛設。

日本內閣府數據顯示,2009年以後日本人加班時間出現上漲,月均加班時間49-79小時的人數顯著增長,要知道日本過勞死防止法明確規定月度加班80小時為警戒線,超過後要提出申請,否則會遭受政府的高額處罰。

但實際上,很多人表示,為了規避這個規定,很多工作都是拿回家去做。

約有23%的公司每月加班工作超過80小時。

不加班不是日本人:996得不到“福報”

日本官方報告也說,過去5年,已經有368人因過勞自殺,主要人群是40歲左右的男性和29歲以下的女性。

由於過勞死的認定相當複雜,所以,實際情況可能遠比數據更嚴重。

像高橋茉莉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有這樣的新聞。

前段時間,日本一名26歲的公務員,因為工作壓力大過勞輕生。

紀錄顯示,這名公務員在去世前3個月,累積加班338小時。

自尋短見前,他更是向家人哭訴,「工作根本沒辦法做完。」

不加班不是日本人:996得不到“福報”

2016年,日本新潟市民醫院37歲實習女醫木元文,自殺身亡。

從她的電子病歷登錄紀錄來看,她曾經一個月內最多加班251小時,而平均每個月加班也有187小時。

不加班不是日本人:996得不到“福報”

2015年,因為本田汽車開辟新店,當時43歲的男店長,為了不讓員工加班太多,以身作則,自己把工作拿回家去做。

他每月加班時長超過87個小時,因為不堪重負,身患抑鬱症被公司開除。

後來,他選擇了自殺。

2013年,NHK的31歲女記者,突發急性心臟病醫治無效去世,死前曾加班159個小時,幾乎是警戒線的2倍,通宵改稿,剪片幾乎成了家常便飯。

不加班不是日本人:996得不到“福報”

▲(不同性別及不同年齡階層因為過勞導致的精神障礙傷害及自殺事件的人數)

3. 為什麼日本人這麼迷戀加班?

日本人瘋狂地加班,有其歷史因素。

二戰戰敗,日本百廢待興,為了鞏固在亞洲的勢力,美國向日本拋出橄欖枝,大量採購日本商品。

日本迎來經濟發展轉機,憑借東亞人特有的勤勞品質,夜以繼日的工作,嚴謹的品質控制,日本實現了戰後的經濟繁榮,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加班被看作是男人光輝的勛章,早早回家則是沒出息的表現。

正像一名日本企業界人士提到的,人們認為:「不加班不是日本人」。

不加班不是日本人:996得不到“福報”

1980年代,泡沫經濟瘋狂,沉迷於金錢遊戲的日本,房地產行業瘋狂擴張,當時號稱賣掉東京就可以買下整個美國。

公司普遍是實行終身雇傭制的。

日本國民人人喊著超越美國的口號,更願意用加班體現自己的價值。

當時,日本號稱有1億中產。

不加班不是日本人:996得不到“福報”

▲(近幾十年日本GDP走勢)

但在泡沫經濟破裂之後,持續的通貨緊縮,讓整個日本死氣沉沉。

日本引以為豪的終身雇傭制被打破,企業為節約人力成本,大肆削減人力支出,減少公司內部正式社員的數量,轉而聘用非正式員工。

如今的日本公司中每4人就有一名非正式員工,正式員工和非正式員工的收入差距非常大(差距最大50—55歲人群,非正式員工差不多只有正式員工的一半)。

員工為保住僅有的工作機會,在業績無法短時間提升的情況下,只有通過無盡的加班展示自己的鬥志。

畢竟在日本職場,幹勁也是衡量一名員工的重要指標。

所有的加班都在這樣的一種氛圍中互相逼迫。

領導以身作則,帶頭加班,員工怎麼能領導還沒走,自己卻先下班?

不加班不是日本人:996得不到“福報”

▲(2018年日本不同年齡段雇用男性正式員工及非正式員工所需資金的差距,其中「20代前半」指20—25歲,

「20代後半」指26—29歲,以此類推)

逐年遞增的消費支出也讓日本人難以招架。

消費稅從1989年的3%一路上漲到2019年的10%,很多日本民眾都搶在加稅前去超市掃貨。

繳納國民健康保險的人數占比更是從1996年的8.2%上漲到了2016年的11.65%,上漲了40%之多。

要知道日本看病的費用是非常昂貴的,如果不繳納國民健康保險,無法享受政府補貼的醫療。

最終,只能通過加班來維持生活。

不加班不是日本人:996得不到“福報”

養老也是日本工薪階層的巨大負擔。

2015年,日本15-64歲的本國勞動人口有7600萬,預計到2029年只剩7000萬。

隨著老齡化的加劇,2065年勞動力人口預計會低至4500萬,日本將失去40%的勞動人口。

這批勞動力也是主要的消費人口,沒有勞動的活力,就沒有消費的動力,也就失去了未來。

如今日本的養老金已存在大量缺口,2015年時2.3個勞動力供養1名老人,到了2065年預計就只剩1.3名勞動力供養1名老人。

前段時間,日本金融廳在一份報告里建議,活到90歲左右的日本夫婦需要儲備2000萬日元(約128萬人民幣)的金融資產。

然而,日本厚生勞動省發佈的《國民生活基礎調查》顯示的結果卻很殘酷:65歲以上的老年家庭普遍存在10餘萬的負債。

不加班不是日本人:996得不到“福報”

▲(日本正式社員的年收入總體呈下降趨勢)

還有生育問題。

據統計,日本撫養孩子從小學到進入社會大約花費近1400萬日元(折合人民幣91萬)對於收入只夠生活的日本上班族來說,毫無疑問教育是筆很大的支出。

下一代的受教育程度因此也受到很大影響。

日本社會,原本女子結婚後不必外出工作,如今夫妻雙方都工作成為常態。

所以,越來越多的日本年輕人只能選擇不結婚或者不生育。

不加班不是日本人:996得不到“福報”

▲(日本人口負增長)

還有可怕的人工智能。

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的報告顯示,未來10—20年後,日本將會有49%的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

人工智能設備不知疲憊,沒有情緒,工作標準統一。

每一個埋頭加班的日本人背後都有一個隨時被替代、解雇甚至失去生活的夢魘。

不加班不是日本人:996得不到“福報”

4. 結語

日本一代代工薪族只能通過更多的加班,用健康換錢,畢竟留給普通人的選擇並不多。

高橋茉莉去世前,就曾於凌晨3點在社交媒體上感嘆:人生真的是搞不清,到底是為了工作而活,還是為了活著而工作。

不加班不是日本人:996得不到“福報”

閱讀原文

東京奧運會閉幕,從史上最貴到史上最虧,日本到底虧了多少錢?

xxx

一個大學女生隨手把宿舍裡的日常發到了B站,粉絲才三個人,三天後播放量B站第一

xxx

後疫情時代,日本航空公司為了自救賣起了飛機餐,搶進外賣市場

xxx

中國的B站正在日本走紅,但走紅的路子和我們想像的不一樣

xxx

《躺平即是正義》V.S《「躺平」可恥,哪來的正義感?》

xxx

「去吧,成為張無忌!」研究金庸的海南教授畢業致辭火了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