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校族】在校生指責考研究所的畢業生:「畢業了,別再做大學寄生蟲了」

本文來源:有間大學

微信id:youjian-university

作者:小新同學

不久前,河南新鄉一位二戰考研的畢業生一如往常,大清早來到本校圖書館自習室復習,意外發現自己用書本占的座位被貼上一張小紙條。

紙條上的話毫不客氣地指責他,既然都畢業了為什麼還要占用學校的資源。

讓他趕緊把書搬走,把座位還給這位「名正言順」的本校生。

「畢業瞭,別再做大學寄生蟲瞭」

▲二戰考研,不也是「20考研」。圖/微博@頭條新聞

以下是影片:

且不說圖書館占座合理與否這一老生常談的話題,小新同學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畢業了還「寄生」在學校,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感受。

01.不是我想做寄生蟲,是進社會太難了

高校不斷擴招,考研卻越來越難上岸。名企待遇變好了,但門檻也越來越高。

於是,「高不成低不就」的校漂族越發壯大。

2015年和2016年的高校畢業生人數分別為749萬和756萬,中國青年報這兩年的調查顯示,重本高校的「校漂族」占畢業生總數5%,普通高校則占10%。

對於考研校漂族來說,二戰考研讓他們倍感煎熬,絲毫不敢倦怠。

他們不敢待在家裏承受父母關切又焦急的眼神,只能留在學校裏全力以赴地去備考復習。

「畢業瞭,別再做大學寄生蟲瞭」

也根本不會騰得出時間來,像電視劇裏仿佛有分身術的男女主一樣,同時打著四五份工,晚上還能挑燈夜戰,仿佛不用睡覺。

沒有工作,意味著沒有收入來源。只出不進,能省則省,學校裏「物美價廉」的各種資源成為他們眼中的「香餑餑」。

「畢業瞭,別再做大學寄生蟲瞭」

沒有切身體會過校外膨脹的物價,就真的不知道在學校裏生活有多便宜。

大學里,我們吃過最便宜的飯菜,也去過最親民的健身房。

畢業後,健不起身的我們,只能在馬路旁邊跑步邊吸塵。

在之前的文章裏,小新曾經吐槽過高校的「天價超市」。

但是在幾乎占了社會新人大半工資的房租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畢業瞭,別再做大學寄生蟲瞭」

以深圳為例,深圳大學的住宿費雖按梯度收費,但最貴依然不會超過1000塊一個學期,換算下來,每個月不到250塊。

即可享受其作為黃金地段,售價每平方近9萬所能擁有的配套設施和交通條件。

然而,一旦畢業,在深圳這座一線城市,連租房都成了一種「奢侈」。

深大一帶的合租房,起步價已經要到每個月1690塊。

「畢業瞭,別再做大學寄生蟲瞭」

來了深圳,還真不一定就是深圳人。

對於二戰考研黨來說,簡直就是「噩耗」。

畢竟,高校再為他們著想,非常努力地想要創造各種條件,將校內的教學和生活資源分享給已經畢業的他們。

在宿舍這一塊,是絕對不留情面的。

畢業了,到點了,就得馬上搬走。

02.「留在學校,總感覺自己還是個學生」

然而,一些大學的本地在校生從中看到了「商機」。

他們將自己的床位以低於市面,卻遠高於住宿費的價格租給二戰考研黨。

「畢業瞭,別再做大學寄生蟲瞭」

空手套白狼的後果是,一旦被學校發現,退宿記過處分。

所以,並不是每位考研校漂族都「鬥膽」去這樣幹,一不小心,就可能會被舉報。

更何況,如果不是在一線城市念書,其實租金也不至於那麼難以接受。

小陳同學,就在非一線城市上大學,現在正熱火朝天地準備著考研二戰。

和別人合租的房子,每個月只要300塊租金,步行到學校不超過十分鐘。

「畢業瞭,別再做大學寄生蟲瞭」

「畢業生只要向學校申請,將一卡通延期,學校裏大部分資源都可以使用。」

申請並不複雜,五花八門的理由都可以通過。

「住的地方太吵,很多時候沒有辦法沉下心來,只能往學校跑。」

小陳常常在圖書館自習室一坐就是一整天,刷題背書,借閱最新的專業雜誌,早午晚餐都在學校解決。

對於小陳來說,唯一的放鬆就是去運動,「周末到學校健身房舉鐵出一身汗,也不用花錢。」

「畢業瞭,別再做大學寄生蟲瞭」

如今小陳已經進入最後的百日沖刺階段,這一整年的生活費,除了租金之外,基本與大學無異。

「雖然畢業了,總感覺自己還是學生,甚至比學弟學妹過得還要『三點一線』。」

犧牲一年的時間,放棄工作去沖刺考研。小陳希望,自己可以到心儀的學校,重新成為「名正言順」的學生。

「畢業瞭,別再做大學寄生蟲瞭」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高校都如此人性化,隨便就給畢業生的校園卡延期。

這時候,大學期間積累下來的人脈,發揮了關鍵作用,「學弟/妹在手,天下我有。」

他們的校園卡,可以幫助校漂族解決吃飯問題,以及在圖書館的借書問題。

「尤其是學校圖書館里面只能借閱,不能外帶的雜誌期刊,和學校斥巨資購買的電子資源,在外面的圖書館很難找到,而且還要錢。」

一位二戰考研成功上岸的網友回憶到,當年他正是這麼「蹭」著學弟的飯卡走過來的。

「畢業瞭,別再做大學寄生蟲瞭」

對於考研校漂族,很多人對他們的留校都能表示理解。

但是有一類校漂族,他們執意留在學校的理由,多少讓人感覺不齒。

百度詞條將這個群體稱為,「母校依戀型」校漂族,網友直接將他們叫做「寄生族」,而高校也因此被稱為「學士後流動站」。

阿禹,大學畢業後長達一年的時間里,依然在過著「簡單」的校園生活。

本身想要從事音樂行業的他,現在還只是初入行的「新人」。

「畢業瞭,別再做大學寄生蟲瞭」

偶爾會到外地參加比賽,到錄音室裏錄制歌曲,而剩下的大部分工作則是要創作新歌。

「學校宿舍是很好的落腳點,睡了四年也習慣了,犯懶時還可以就在宿舍裏創作,挺有靈感的。」

學校的食堂、體育館,阿禹照去不誤。

「比讀大學時更自由,現在的時間自己分配。以前讀理工專業課很多,課下還得做實驗寫作業。」

已然畢業的阿禹之所以能在學校「暢通無阻」,主要是因為他有一個學妹女朋友。

「畢業瞭,別再做大學寄生蟲瞭」

學校成為這對小情侶聯絡感情的最佳場所,「有空我會陪她去上課,每天晚上,等她下了晚課我們會到跑道散步。」

講到什麼時候離開學校,阿禹說,自己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

但「此地確實不宜久留」,在女朋友也畢業之後應該就會離開,真正開始「社會人」的生活。

03.「校漂族」和「蹭校族」,還是有區別的

儘管「校漂族」的數量在逐年上升,但在龐大的高校學生群體裏,那還只是一小撮人。

真正引起在校生反感,並且屢屢投訴卻不得而終的,是這群本身就不屬於他們學校的「蹭校族」。

食堂首先淪為「重災區」,迫使各位大學生將「豪華午餐」變成普通盒飯。

為何高校食堂總是如此擁擠,看看座位上正在大快朵頤的人都是誰。

「畢業瞭,別再做大學寄生蟲瞭」

中國青年報的一項調查顯示,來蹭飯的這些人,外校大學生占12.6%,而社會人員占了70.6%,有4.2%的人甚至自稱是「蹭校族」。

來大學食堂蹭飯,無非是看上其價格低分量大。

南京大學鼓樓校區的食堂偏偏不滿足這些「蹭校族」的小九九,來蹭飯的校外人士,一律要加收40%的管理費。

「畢業瞭,別再做大學寄生蟲瞭」

只是,力度似乎還不夠,食堂依然座無虛席。根據現代快報的調查,在加收40%的費用之後,兩人份的午餐依然只要28塊。

而且,真想省那40%,隨便找一個在校生幫刷校園卡,說真,沒有幾個會拒絕的。

除了永遠擠滿人的食堂,單雙杠上英姿颯爽的大爺大媽,也是校園裏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相比之下,眾多大學生瘦弱的小身板簡直自愧不如。也難怪,西安一所高校不再對外開放之後,首先哭的竟然是日常來鍛煉的大爺大媽。

「畢業瞭,別再做大學寄生蟲瞭」

▲80歲老大爺,秒殺一群「弱小」大學生。

畢竟在外面,哪里會有火紅的400米塑膠跑道,配套不掉漆不生銹的單雙杠,以及寬敞嶄新的籃球場足球場呢。

當然,熱心的校外人士進來學校,也不光為了和大學生「搶」資源,有時他們也很關照學校裏的小動物。

怕湖裏的魚餓著,直接往裏頭扔麵包。

殊不知,「嬌生慣養」的魚根本不會吃,徒留被泡軟發大的麵包在湖裏自生自滅。

「畢業瞭,別再做大學寄生蟲瞭」

學校想盡辦法特地圈養起來,精心呵護的鵝也在劫難逃。

在那短短幾十分鐘的「放風時間」,就足以被遊客餵得幾乎撐死過去。

種種亂象帶來的結果便是,越來越多的高校紛紛築高了圍牆關緊了大門,然後又被眾人憤然指責:大學之大,都去了哪兒呢?

閱讀原文

中國校外培訓行業正在降薪、裁員和轉型

xxx

一個大學女生隨手把宿舍裡的日常發到了B站,粉絲才三個人,三天後播放量B站第一

xxx

教育培訓「團滅」背後,中國重大國策轉向:拋棄美國道路,轉向德國道路?

xxx

中國多所學校發布通知,家長沒打疫苗,孩子暫緩入學。輿論抨擊呼籲叫停

xxx

廈門大學,為什麼這麽牛?

xxx

中國教育部嚴禁炒作高考狀元,學校各出奇招「暗示」:「有兩位考得比較好的同學」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