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故宮將迎來六百周年華誕。
本文來源:酷玩實驗室
微信id:coollabs
作者:蛋蛋姐
大家好,我是蛋蛋姐。
看了這麽多年宮鬥劇,我萬萬沒想到,有一天宮鬥也會出正版。
故宮,竟然要和騰訊手牽手,開拍影視劇了!
▲圖片來源:微博@騰訊影業
拍劇就算了,故宮還在影視劇中,運用了現在最潮的5G技術。
經過我的多方打聽,這個《故宮如夢》,主要是說故宮600年前初建時,以工匠蒯(kuǎi)祥為代表的匠人們的傳奇故事。
不僅如此,聽說這次騰訊還安排上了,協助故宮一起建立一個現代化的「數位故宮」項目!
就當蛋蛋姐萬分期待查資料的時候,我突然回過神來,什麼!故宮600歲了?
我怎麽感覺現在的故宮,這麽年輕、這麽時尚,根本不像是一個600歲的「老人家」嘛。
其實,故宮600年來一直這麽歡騰,並且能夠永葆青春,背後有一個驚人的秘密:每一代中國人,都把自己最好的,給了故宮。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是故宮永葆青春,而是它一直長成了,中國人所能給的最好的樣子。
01.
和現在玩轉了各種黑科技的「數字故宮」不同,最初的故宮人,集盡自己對皇城最恢弘的想象,才創造出了這座不朽的宮殿。
把時鐘撥回1406年。
明成祖朱棣下詔(記筆記了,這是重點) ,要在北京興建皇宮和城垣。
那時畢竟是封建時代,哪怕貴為皇帝,也要受到生產力的限制,不可能造出一個杜拜摩天大樓。
但是故宮的修建者,卻真的建出了一個奇跡。
此後的11年內,準備人員奔赴全國各地,采集修建皇宮所需要的上乘木材和石料。
▲圖:明成祖朱棣
故宮的結構多採用楠木和杉木,楠木還要求是最珍貴的金絲楠木,主要產於蜀地崇山峻嶺內,采集相當困難。
「入山一千,出山五百」,形容的就是當時百姓冒死採木的情形。
▲圖:故宮太和殿內景
除了木料,故宮的建造還少不了那些動輒幾百噸的大石頭。
保和殿後那塊最大的丹陛石,開采於北京房山,這怕是孫悟空來運送,都要愁上許久。
可是我們聰明的前輩們,想到了用「溜冰」的方式,來完成這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當時有數萬名勞工,在道路兩邊每隔一裏左右就掘一口井,等到了寒冬臘月,就從井裏打水上來,沿途做成一條「冰路」,一路就這麽「溜」著,花了28天才把這塊巨石運送到宮裏。
故宮最重的一塊石頭,是保和殿北面台階中部的禦路石,石料足有200多噸重。
▲圖:故宮保和殿後的禦路石
光是準備工作就這麽繁雜,蛋蛋姐就更是擔心蒯祥等大師,到底是怎樣的神人,才能建出如此恢弘的建築。
他們沒有大型的吊車,只能靠著自己的雙手和肩膀,一點點扛起超出身體負荷的巨石。
他們沒有現代化的作圖工具,只能靠著筆墨,一筆一畫將靈感記錄在案。
可他們是最能堅守、隱忍的一代人,巍峨的紫禁城,也是他們交給自己最好的答卷。
到了1420年,紫禁城終於拔地而起,成為當時人們心中最輝煌的象徵。
▲圖:明代畫作中的故宮
宮殿建成了,照理說,大家能做的就結束了,但其實,一切才剛剛開始。
02.
1925年,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
從那時開始,雖然我們不再有機會修建故宮,但是中國最好的能工巧匠,將自己的一手絕活和一輩子人生交給了故宮。
那是勤勤懇懇的一代人,也是「只認死理」的一代人。
就像蛋蛋姐之前寫過,在故宮修文物的劉玉師父,為了復制帛畫四周幾個不起眼的穗子,他愣是自己做出了一台織機,和這些穗子磕了一個月的時間。
▲圖:劉玉製作的織機
還有傾盡自己一生心血,就算在那動蕩的十年中也不放棄文物修復念頭的馮忠蓮先生。
被故宮列為一級文物的《清明上河圖》摹本,是馮忠蓮留給故宮、也是留給我們最好的禮物。
▲圖:馮忠蓮臨摹《清明上河圖》局部
▲圖: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
除了能工巧匠們的辛勤付出,從種種地方都能看出來,即將進入新的千年的故宮,需要新的改變,新的活力。
從1998開始,故宮博物院開始進行「數字故宮」的建設。
此後的20多年,故宮人艱苦努力,拍攝了57萬件文物的數碼影像,對1100多件文物進行三維數字化,完成了清代皇城、紫禁城的虛擬三維建模,完成了三大殿、養心殿、角樓等5萬多平米古建築的三維數字化,拍攝采集了超過85%區域的建築室內外高清數字影像。
並且還不斷通過、文創產品等各種新渠道,把數字資源源源不斷地向社會公眾開放。
故宮的大門,越來越開放了。
時間來到2000年,故宮哪裡還是那個冷冰冰的紫禁城嘛,這個快600歲的「老古板」,簡直就在賣萌的路上一去不復返。
在故宮博物院工作人員絞盡腦汁的設計下,故宮成為了中國最新、最潮、最in的博物館。
2018年12月,故宮文創更是直接推出了不亞於美妝大牌們的口紅。
光看這個包裝設計,除了剁手,我還能做什麼呢。
口紅推出之後,還引發了網友們對於「故宮文創」和「故宮淘寶」這兩個「嫡次子」和「庶長子」的大瓜。
蛋蛋姐真的沒想到,有生之年除了能等到故宮彩妝,還能吃上故宮的驚天大瓜。
可是,我們對於故宮的了解,仍然只是冰山一角。
故宮擁有186萬件套可移動文物、16.7萬平米明清古建築,這些海量的信息,光靠故宮一個「老人家」哼哧哼哧努力20多年來收集整理,根本忙不過來。
故宮需要更多的小伙伴、更多的渠道和方式,來向大眾展示最完整的自己。
03.
現在,故宮和他的小伙伴們,正在玩轉數字科技,一個更潮、更萌的故宮,就要上線啦!
2016年,故宮在騰訊的幫助下,完成了一款潮遍全網的H5作品——《穿越故宮來看你》
在H5中,明成祖朱棣,竟然開始唱RAP了。
故宮,怎麽!可以!這麽!鬼畜!
(上面劃的重點,大家可還記得)
不僅如此,最近幾年,故宮還一直和騰訊一起搞事情。
「NEXTIDEA x 故宮」創新大賽,簡直就把現在樂活的年輕人們吃的死死的。
富有創意的年輕人和古老的傳統文化相互碰撞,不斷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
2018年時,故宮博物院首次開放其典藏的《清明上河圖》、《韓熙載夜宴圖》等在內的十一幅千年名畫,作為騰訊、QQ音樂與故宮博物院共同舉辦的「古畫會唱歌」音樂創新大賽的創作靈感。
此外,首張故宮書畫跨界數字音樂專輯《古畫會唱歌》,也在音樂創新大賽作品分享會上發布收錄了,以《千里江山圖》為創作靈感的大賽主題曲《丹青千裏》等6首大賽獲獎歌曲。
這也是全球首張博物館和用戶共創的數字音樂專輯。
在如今這一代故宮人的努力下,故宮再也不是印象中那個威嚴肅穆的紫禁城了。
這個將近600歲的老人,在現代科技的加持下,變成了一個酷酷的「潮流達人」。
除了變身最強freestyle小能手,發行了自己的數字音樂專輯,閒不下來的故宮又開始玩轉微信小程序。
之前蛋蛋姐去故宮的時候,真的是滿眼都是似曾相識的景象。
不是因為我上輩子可能是三千佳麗之一,只是因為,故宮真的是太大了,我真的是不認路。
為了拯救和我一樣的路癡遊客、同時節省大家的遊覽時間,故宮這個貼心老可愛在去年時,在騰訊地圖的幫助下搞了一個「玩轉故宮」小程序。
遊客們在進入故宮之前,就能通過這個「玩轉故宮」小程序,提前熟悉熟悉這個占地720000平方米的巍峨皇城。
可能騰訊怕技術太過冰冷,小程序裏還提供了一個手繪版故宮全景圖。
故宮在線賣萌,你怎麽還不動心?
進了故宮之後,「玩轉故宮」小程序真的是名副其實了。
位置查找、定位功能、博物館概況,一應俱全,就連洗手間的位置,都給遊客們安排的明明白白。
故宮,你這該死的貼心服務,我真的愛了愛了。
在新的千年裏,創新樂活的一代人,接過前輩手中的接力棒,他們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塑造著自己心裡的故宮。
他可能是個會賣萌的小甜心、可能是個會RAP的說唱能手、可能是個緊跟著科技潮流的黑科技大佬、也可能是個初次拿起花黃對鏡裝點自己的可人兒······
但是,當我們正在開始愛上這座600歲宮城的同時,如何讓故宮「活」的更久,成了我們每個人都將面對的難題。
04.
過去的故宮是金石的,是楠木的;現在的故宮是藝術的,是年輕的——你有沒有想過,未來的故宮是什麼樣的?
騰訊告訴了我們答案:用數位,用雲,用AI。
2019年,騰訊和故宮博物院共同簽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未來三年雙方將手牽著手,建造一個「數位故宮」。
這將是我們這一代人,留給未來的財富。
點開這個數字文物庫,千年前的名作《清明上河圖》,離我們只有螢幕這0.03厘米的距離。
畫中人物的表情、動作,都一清二楚。當年在課本插畫上看到的小人像,現在可以數出他們身上一道道的衣服褶皺。
▲圖:故宮博物院數字文物庫《清明上河圖》局部
除了《清明上河圖》,還有10萬件故宮文物將煥發新生。因為騰訊雲的助力,用高清影像來采集、精修,不再是一件難事。
故宮博物院的數字文物庫會越來越熱鬧:數字資源更開放,文物檢索更便捷。
騰訊 AI lab、優圖實驗室、騰訊雲小微等前沿科技團隊,也將與故宮文物專家一起研究,人工智慧在文物保護、文物修復等方面的創新應用。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在故宮博物院與騰訊公司戰略合作簽約儀式上的講話:
「當故宮與騰訊結合的時候,我相信這對文博界、對互聯網企業來講,都應該是一個呼應。」
「我們會一路同行,我們會相互幫助。」
「我也相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定會帶給我們騰訊公司一種新的活力,一種文化自信的力量。」
「我們也相信,騰訊的數字科技也一定會帶給我們故宮博物院,包括故宮博物院在內的文博領域的事業的發展。」
技術有了著落之後,故宮和騰訊還會一起,培養「文化遺產數字化應用」領域的人才。
一個全數位化故宮,已經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對於普通觀眾來說,這不是紫禁深宮裏的故事,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巨變。
還記得我們提到的那部,故宮和騰訊合拍影視劇《故宮如夢》嗎?
他們說:會結合5G技術,探索影視內容的深度合作,讓公眾無論身處何地,都能近距離地感受故宮的美好。
尾聲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獨特記憶。
從第一代人的咬牙建設,第二代人的痛心修復,再到如今歡脫玩轉、還有未來的數字科技······
故宮一直在變化,但是沒變的是,在每一個時代,它都是最好的。
每一代人,其實都在極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詮釋自己心裡最好的故宮。
希望我們這一代人,能把最好的故宮,留給下一個6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