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2日,成都錦里古街舉行盛大漢服「穿越」活動,三千多名漢服「同袍」魚貫而入,還原祭月、「三橋走月」等中秋傳統活動。
以下是影片:
本文來源:玩味成都
微信id:wwcd028
策劃:花孔雀
文字:花孔雀、E叔
攝影:兔爺、E叔
部分圖片來自:@Yuki雪雪
特別鳴謝:四川師範大學漢服社
仿佛一夜之間,成都大街小巷盡是「穿越而來」的年輕人。
天貓《2018漢服消費人群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購買漢服人數同比增長92%,而在購買漢服最多的城市TOP10中,成都排名全國第一!
在地鐵站,穿著漢服來一個不期而遇已不是稀奇事;
在商場餐飲店里,你可能要隨時做好與一個穿漢服的人拼桌的準備;
就連在酒吧,坐在你旁邊舉著雞尾酒杯的,可能也穿著漢服。
其實,對於成都人來說,穿漢服上街早就不是什麼稀罕事兒了。
毫不誇張地說,下樓買個菜都能看到穿漢服的小姐姐。
在他們眼里,漢服更像他們自己日常里的著裝。
為什麼漢服在成都這麼火呢?
漢服在當下年輕人眼中意味著什麼?
路人如何看待漢服?
趁著五四青年節100周年之際,我們聯繫到成都川師漢服的小夥伴們,一起走上成都的街頭。
看看在成都生活的人們都是怎麼看待漢服的:
來成都3年的黑人小哥說:
漢服就是中國的傳統衣服,我喜歡它黑色的腰帶,很酷,2年前我就在東郊記憶,我看到Lolita的衣服,有點像漢服。
我覺得挺好看的,很有特色。
不奇怪啊,感覺穿著會很舒服,看著也挺賞心悅目的,像是服裝屆的一股清流。
我覺得穿什麼衣服是一個人的自由,她穿什麼都是合理的。
漢服也代表著中國的傳統文化嘛,我覺得這樣子的做法反而是應該值得提倡的。
但是成都夏天很熱,穿漢服應該會很不舒服吧。
來成都工作7年的外教老師說:
漢服很漂亮,很喜歡這種服飾,這個服裝工作時穿上應該很實用,並且我認為漢服肯定價格不菲。
我覺得這衣服挺好的,我孫女就喜歡穿,很美!
如果孩子喜歡的話……得看她用誰的錢買咯~
用我的錢就不支持了,畢竟這玩意兒挺貴的。
這個城市的包容性很強,大家都能接受各種各樣的文化。
我覺得漢服不實用,賣的貴,有嘩眾取寵之嫌。
漢服文化的發展不是那麼一帆風順。
很長一段時間內,漢服曾不被理解,前些年還發生過一些惡性魔幻新聞。
到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漢服文化,千千萬萬的漢服愛好者為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愈來愈喜歡漢服?
我們在人潮湧動的街頭,也碰到了幾位穿漢服的小姐姐,問了問她們的看法:
大概是在3年前吧,覺得挺高興的,剛開始一個人穿出來的時候還會覺得有點不好意思,會有一點害羞。
現在就自然的多了,隨時出來玩或者是學習上課,都可以作為自己平時的穿著。
就覺得好看啊,所以加了一個本地的漢服群,了解到了很多的很富知識,也發現原來有這麼多人在穿,於是就理算當然的「入坑」了。
1.一開始為了漂亮而穿,後來慢慢地了解到漢服背後故事,發現自己是從心底里喜歡漢服並願意去推廣漢服。
2.漢服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很有底蘊,很有氣質的衣服,感覺穿上才有中國的味道。
3.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一種歷史文化的象徵,很有韻味,很有意義。
漢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服飾,因為有過挺長時間的斷代,所以在一段時間不太被人們所接受,但是現在大部分地區對漢服的接受度挺高的。
那麼,究竟什麼是漢服?
什麼是漢服?
漢服是源自黃帝時期,垂拱而治天下的一種方式,它不僅是一種蔽體的服飾,還象徵著權利、財富、性別甚至是古人審美的一種表達方式。
漢服是來源於傳統服飾,廣泛被大家認同,現在被大家定義為:漢服是漢族民族服飾。
中國自古就被稱為「衣冠上國、禮儀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詞。
我認為漢服不僅是一種服飾,作為服飾它所承載的還有華夏民族自古傳承至今的優良文化和禮儀。
當漢服著身的時候,你會感受到一種由內而外的自我約束感,自然就會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這是透過漢服所傳遞出來的文化內涵。
為什麼要復興漢服?
復興漢服這個概念,從萌芽至今有10個年頭了,經過漢服愛好者的不懈努力,漸漸地在國內流行了起來。
在1644年中國明末清初時期,清朝統治者下令全國各民族,改剃滿族髮型,改著滿族服飾的政策。這也就是著名的「剃發易服」事件。
可以說漢服是被迫退出了歷史的舞台,但這並不代表它是因為不夠好而被淘汰。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現在如此努力的想復興漢服的原因。
漢服在日常生活中也並非如人們想像中地那樣麻煩,其實這是一種很實用的服裝。
全佈制無扣無拉鏈製作,360度熟睡,怎麼穿都不硌得慌。
醒目到可以變成活動型地標。和朋友漢服出行時,在人海千萬路人甲中,很容易地一眼看到走散的同袍。
寬裙頭,不勒腰,消滅夏季遊泳圈,細腰輕鬆穿出來。
稍微胖一點的人可以穿出齊胸的豐滿,也可以穿出道袍的威嚴,長得瘦的話,可以穿出襦裙的纖腰一握,也可以穿出男款半臂的玉樹臨風。
漢服夏天熱不熱,冬天冷不冷?
雖然真的很想科普一下體表溫度、地表溫度、室內溫度的區別,也很想解釋一下太陽光譜中紅外線輻射和長袖防曬的關係,但是那就太長了。
反正氣象預報有時也會提醒市民高溫天氣長袖出門,意會就行。
漢服是中華民族的國粹之一,我們喜歡漢服,是因為我們熱愛我們的國家,熱愛這一個極其珍貴的服飾文化,並想把它傳承下去。
這份執著,無關於「想當古人」,只是想讓漢服被更多人重新了解而已。
為什麼是成都?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話題:你為什麼喜歡成都?
高票回答是:因為它包容。
《第一財經周刊》發佈了2018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在15 個新一線城市中,成都各個指數上都完勝。
據網友統計——成都是全國所有城市里「奇裝異服」最多的城市。
漢服、lo娘裝、女仆裝、水手服、cos裝…數不勝數,穿著走在路上,也不會招致太多異樣的目光。
只會說「喲,這個帥哥(美女)還可以哦」。
有人說:一座城市的包容度有多大,決定了它的魅力值。
我覺得是這樣的,正式因為成都強大的包容性和舒適的環境才造就了這里多樣化的服裝文化。
漢服之於當代青年
對於漢服文化,最打動我的一句話是「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中國人為何以華夏民族『漢族』自稱?我們為何要以漢字作為我們的文字?
可是,為何我們現在卻很少提及我們的漢服?
漢服復興運動的意義不僅是找回一件衣服那麼簡單,他背後代表的是一群華夏赤子對燦爛的中華傳統文化的尋回與守護。
年輕人懂得獨立思考,願意為自己喜歡的事物付出。
他們以「同袍」互稱,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以漢服復興的方式,讓世人看到我們的漢服,重新審視我們的民族文化。
這就是當代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