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花蝕的人間觀察
微信id:NatureTemple
作者:花落成蝕
在中國的佛教造像界,有天下羅漢兩堂半的說法。
這兩堂半,指的是濟南靈巖寺的一堂,蘇州紫金庵的一堂和蘇州保聖寺的半堂。
保聖寺的羅漢造於唐,只剩9尊,所以只能稱為半堂,但其造型汪洋恣肆,可堪中國羅漢之首。
靈巖寺和紫金庵的羅漢都始造於宋,風雨近千年。
中國再無別的羅漢,能和這兩堂半平起平坐。
昨天我跑了趟濟南,專門去靈巖寺看了看羅漢。
靈巖寺的羅漢像尚存40尊,全部供於千佛殿中。
大約在北宋第5位皇帝宋英宗時期,靈巖寺造泥塑羅漢像32尊,後來歷經水火戰亂,損毀至27尊,至明萬歷年間補塑13尊,遂成現代的40尊規模。
靈巖寺羅漢像最彪悍的地方在於寫實。
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其造像藝術自南北朝時期達到巔峰,延續到隋唐時迸發出一股大國氣象,形成了獨特的審美和法統。
但大致上來講,這種審美是出世的,是青州難以言喻的微笑,是龍門輝煌的皇家霸氣。
但靈巖寺的這40尊羅漢偏偏世俗色彩頗為濃厚,刻畫的形象不是制式化的形象,而是各不相同的生活中的姿態,加上對人體解剖比例的認知極為準確,觀察這些羅漢像是圍觀一群活生生的高僧聚在一起。
譬如這四尊。中間兩尊羅漢正在辯論,左邊那位正在高論,一看就是面露矜色,聲勢更高,顯然占了上風;右邊那位稍有氣短,但也在奮力回擊。
而他們身側的那兩位羅漢,好像一臉漠(xián)然(qì),懶得理他們。
順帶一說,左邊那位辯論羅漢豎著中指,這可不是西方罵人的手勢。
東方宗教的手印系統里,中指有特殊的地位和意味,像道教里還有靈官印和通天指,也不是罵人的。
這樣生活化的場景塑造和鮮活的神態、動作的抓取,就塑造了一尊尊個性十足的羅漢。
我們慣常看到的漢傳佛教的師傅,穿的一般都是紅紅黃黃的法衣。
但靈巖寺的羅漢們,穿著特別花哨。
想必在他們的時代,這些羅漢也得是一個個時尚boy,花團錦簇的一出門,就能招來不少矚目。
靈巖寺羅漢像中我最喜歡的部分,就是這些泥巴做的衣服。
其佈料的墜沉感,線條刻畫出的仙風道骨,和這奔放的花紋,都太棒了。
如此形象,還真就少了很多禁欲、出世的感覺。
這些羅漢像有宋明兩批,雖然我沒查到資料,確切的區分哪一尊是宋,哪一尊是明,但還是能看出來一些很明顯的差異。
宋代的造像解剖結構更加準確,神態、動作更加自然,總之就是好看不少。
舉個例子,上圖,我猜是明代的。
神態這種微妙的東西就不說了,你們可以對比一下它的喉部和上上圖那兩尊的喉部,高下立判。
此處可能有錯,畢竟沒有文獻支持。
萬一翻車,當我沒說。
但似乎宋代那批羅漢也不是同一批製造。
中國的泥塑,大多以木頭或者草把為骨,靈巖寺的羅漢應該也不例外。
但千佛殿進門左傳第11尊羅漢非常特殊,他是個鐵胎泥塑,面前那尊看起來特別詭異的鐵像,就是它的鐵胎。
這個鐵胎上刻著北宋第六代皇帝宋神宗的年號熙寧。
對,就是王安石主導的熙寧變法的那個熙寧。
這尊鐵胎有腹腔。
據說在1982年起出鐵胎的時候,里面發現了絲綢做的五臟六腑。
記載這個事兒的文章很多,但都沒有照片。
我實在是好奇那五臟六腑是啥樣的。
靈巖寺千佛殿里不止有羅漢,還有四尊級別極高的銅像。
一進門就能看到的那三尊中,最為珍貴的是中間那尊法身毗盧遮那佛,是宋代的造像,風格和今日的許多同款造像差別不小。
左右兩邊的應身佛和報身佛是明代造的,風格受藏傳佛教影響。
尤其是右邊的報身盧舍那佛,背屏上裝點的是六拿具,即金翅鳥、龍人、摩羯、飛馬、獅子、白象這6種吉祥意向。
但我更喜歡背面的這一尊宋代觀音像,當然不止是喜歡他,而是喜歡周圍的這花團錦簇的一片泥塑。
我沒查到這泥塑的年代,但看風格應該不晚於明。
泥塑中的龍女和善財童子虔誠,金剛怒目,顏色鮮艷多彩,襯托著中間金光閃閃的觀音更加奪目。
近期,有新聞說,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決定對靈巖寺石刻及千佛殿的部分羅漢像進行保護修復。
論證會上,請來了各地相關領域的頂級專家進行評估,對保護方案進行了論證。
大概,修復就是眼前的事兒了。
▲右圖來自《中國美術全集•雕塑編5》
靈巖寺的這批羅漢像,在1982年進行過一次修復。
我找到了一批1988年的老照片,對比現在的羅漢像看,確實有很大差別,顏色的鮮艷程度,身上的積灰,都顯示出了歲月的力量。
千佛殿的環境呢,是個比較開放的環境,羅漢像背後就是窗戶,面前也沒有什麼遮擋。
長期的日曬、揚塵與潮氣,以及大量遊客帶來的影響,肯定是不小的。
但怎麼說呢,這幾年國內的古跡修復吧,有一些個反例。
所以建議大家早點去看一看比較好。
▲大約是宋代的覆蓮柱礎
除了佛教造像之外,靈巖寺還保留有不少唐宋的建築構件,和重建於北宋太宗朝的辟支塔。
這座佛寺號稱海內四大名剎之首,只談古物,實力真的相當之強。
咋去呢?靈巖寺雖然歸屬於濟南,但其實離泰安比較近。
從泰安市區打車過去,也就30公里,七八十塊錢。
如果坐長途車,濟南和泰安都有到萬德的車,到了再打的士上山;濟南似乎有到靈巖寺的公交車,但似乎車站也在山下,也得打車上山。
總之巴士就是比較慢且折騰。
如果只看靈巖寺,北京來回高鐵,到了泰安打車,一天滿滿當當可以走個來回。
總之,安利給你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