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媒體報導台灣第三方支付:不帶錢包就玩轉港台,還需要多久?

本文來源:iWeekly周末畫報(微信id:iweeklyapp)

採訪、 撰文:黃國蓉

編輯:范榮靖、 曹偉

攝影:陳宗怡

本文已授權給「微信上的中國」刊登

當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網路巨頭在大陸市場攪動火熱商機之際,香港、台灣在這一領域也未沉寂,網路、電信與金融業者跨界混戰,盡管其中挑戰不少,但把大家的手機變成錢包的目標卻是堅定不移。

今年春節,華人向親友發紅包的傳統習俗再度換上新潮外衣,在中國大陸的網路世界熱鬧上演。

中國三大網路巨頭騰訊、阿里巴巴、百度首次同台掀起 「紅包大戰」 。

騰訊旗下微信支付從幾個月前便展開預熱;阿里的支付寶則取得與央視春晚的獨家合作權;百度錢包嘗試通過語音技術,在送紅包過程裡增添更多趣味。

台灣市場今年也首次出現類似活動。

一家名叫 「歐付寶」 的台灣手機支付公司,過年期間在各大電視台放送廣告:認真剁菜的大廚臂綁手機,隨著手臂上下震動,手機螢幕的紅包背景圖片上,成堆金幣落下。

「專注於職場表現的你,是否需要一些額外的獎勵?下載歐付寶, 搖一搖就送你紅包……」 廣告標榜,搖手機就可抽3888元新台幣(約780人民幣)的紅包,更有機會抽到百萬新台幣(約20萬人民幣)大獎。

歐付寶董事長林一泓表示,公司為此活動已準備了超過億元新台幣(約2011萬人民幣)的資金,他期待活動可以讓歐付寶的註冊會員從原本約10萬人,暴增到數百萬人。

歐付寶行銷企劃公關李欣茹表示,用戶搖搖手機就可以看見金幣落下,但要取得高額獎金,必須通過會員的多重認證,包括地址、身份證認證、信用卡等,間接促使他們主動成為會員。「這次活動一共吸引了超過125萬人前來註冊。」李欣茹透露。

歐付寶不是台灣市場唯一想借著大型節慶,在手機上拓展勢力的新型支付業者。知名即時通訊軟體 LINE 推出的支付工具 LINE Pay、在網上販賣優惠折扣券的業者 GOMAJI ,今年都以發紅包之名,贈送購物點數,吸引消費者使用這些手機付款服務。

上述這些企業的動作,反映台灣業者近年進軍移動支付 服務的新熱潮。

從2014年起,台灣市場超過10家業者陸續啟動,包括台灣市場兩家最大的電商網站 PChome、Yahoo台灣,電信業者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此外亦有銀行業者中國信托、國泰世華、永豐銀行等。

移動支付,港、台地區尚在起步中

不單是台灣,在香港,交通票卡服務商八達通也積極將服務拓展到手機上,電訊營運商數位通、李澤楷旗下香港電訊,也陸續宣布推出移動支付服務。

根據 TrendForce 統計,2015年全球移動支付市場規模為4500億美元,預計2016年將達到6200億美元,按年增長37.8%。

而根據 「台灣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發布的 「移動支付消費者調查」 顯示,近二成網民使用移動支付,71.1%已使用者表示將會繼續使用。

台灣信息業者嘉利科技總經理班鐵翊分析,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台灣民眾越來越依賴手機,他們不僅習慣用手機傳訊息、拍照、寫筆記,也養成了通過手機在線購物、購票的習慣。 「而購物需要順暢的支付流程,手機支付因此成為必須去拓展的領域。 」

根據 「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的統計數據,截至去年8月為止,台灣地區金融卡流通總張數達 9284 萬張,信用卡流通卡數達 3824 萬張,都遠遠大於2300多萬的人口總數。

但是根據國際調研機構歐睿(Euromonitor)發布的調查,在台灣民眾一般消費支出(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簡稱 PCE)中,74%以上都使用現金,僅有約25.8%是通過信用卡、金融卡、電子票證、移動支付等電子支付方式,這個比例低於新加坡、日本、韓國、中國大陸。

「從推廣電子支付的角度來說,台灣環境是異常的落後。」 有業內人士如此表示。

強敵環伺, 還需努力

對比移動支付服務盛行的中國大陸, 兩地法規差異、 現有金融服務的差異, 也讓台灣的移動支付服務, 初期較難提供一些與現有金融服務有明顯差距的好處。

韓昆舉以手續費為例, 目前許多移動支付服務背後的架構, 是信用卡模式, 也就是說民眾使用手機掃條形碼付款、 感應機器付款時, 背後走的流程和刷一張信用卡類似, 採用此架構的移動支付服務商需要支付手續費給參與這個流程的金融機構, 也就是信用卡收單機構。

但在中國大陸第三方支付相關法規裡, 符合資格的網路支付業者可以直接承做信用卡收單業務, 不需要外部單位的介入和收費, 但台灣市場相關部門並沒有直接開放網路支付業者經營收單業務。 台灣支付業者因此增添手續費成本, 付款流程也需要依循收單機構的規定進行, 較難彈性調整。

同時, 在中國大陸, 銀行對用戶會收取帳戶管理費, 而台灣的銀行本就不收取此類的費用。 相比大陸每筆業務都單獨收取手續費的傳統銀行來說, 並不收取手續費的大陸網路支付業者就具備了優勢, 台灣的網路支付業者的服務相對就不太有利。

「真正做到方便、 易用, 需要許多時間。 」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如此說。 

該人士表示, 支付寶花了 10 年才做到可以打通各種銀行與信用卡、 支持各種商店的程度, 台灣許多支付服務則是這兩年才開始起步, 考慮到這一點, 如今的現狀亦是可以理解。

採訪、 撰文:黃國蓉

編輯:范榮靖、 曹偉

攝影:陳宗怡

閱讀原文

微信號:iweeklyapp

商務部鼓勵家庭儲存生活必需品無關台海,胡錫進降溫:兩岸雖緊張卻非箭在弦上

xxx

陸媒:有台灣民眾開始儲存求生物資。大陸網民很歡樂,有人想像統一後

xxx

阿里女員工被騷擾案涉事主管原要跳槽字節跳動被中止,喝酒廠商也被公司開除,自認冤枉

xxx

阿里巴巴性醜聞熱搜第一,6000員工聯名聲援,涉事主管遭開除,兩高層一辭職一記過

xxx

小S發聲後網民分兩派對撕,官媒發話斥責網民亂扣帽子,風波已近尾聲

xxx

汪小菲為小S緩頰:她們期待兩岸和平。伊能靜上熱搜:我早就表態過了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