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生子的央視一姐能教人愛國嗎?胡錫進發文緩頰談愛國VS愛黨

2019年9月1日,由央視一姐董卿主持的電視節目《開學第一課》,主題是愛國,教育部要求全國中小學生都要看。

主持人董卿赴美生子的歷史,連日來受到許多批評。

9月8日,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對此發文如下:

對愛國,門檻別定得太高了。

我覺得絕大多數人都有愛國的天然情感,除了國家是故鄉的放大版,還因為它是當今世界國際競爭的基本單位。

大家都看過世界杯和奧運會比賽,那種時候人們自然會為本國運動員助陣,這就是愛國情感的天然流露。

有的人嚮往西方國家,甚至有些嫌棄自己的國家,但是去了西方,被各種隔閡所困,不想做中國人也被人家歸入中國人,這種與祖國的不解之緣會讓他們在很多時候的立場站在中國這邊。人一出國就變得愛國,就是這個道理。

我覺得對愛國做定義,門檻別定得太高了。

弘揚愛國主義無疑是正能量,無論什麼人,持什麼立場,都別把愛國主義與特定的政治目的聯繫起來,要盡量保持它的純粹,廣泛。

前幾天有個著名主持人在節目裏對孩子們說「要愛國」「要愛五星紅旗」,結果據說被網友翻出她的孩子生在了美國,取得的是美國籍。

把她說愛國和她孩子是美國籍兩件事一對照是挺別扭的,網友的不滿是情不自禁的,他們的邏輯蠻強大的。

互聯網時代,輿論場高度敏感,制片人應該考慮這樣的對照引申風險。

但是另一方面,我也不覺得一個人如果孩子取得了美國籍,她就不愛國了,或者不可以談愛國了。這也是老胡的真實感受。

老胡的親人中沒有移民海外的,但我理解現在有一些人仍希望孩子獲得美國或者某個西方國家的國籍,我看到身邊一些相對富裕些的中產家庭在這樣做,我認識的有的年輕人把兩個孩子都生成美國籍了,我說他們這樣多麻煩啊,因為孩子還是要在中國長大,但他們樂此不疲。

必須承認,美國和西方國家對許多老百姓仍是有吸引力的,個人的人生安排、家庭規劃如今都挺自由的,社會無需干涉。

回到愛國主義,它在中國引起的爭論太多了,這實在不應該。我認為應當做以下厘清:

第一,任何人都不應隨意指責別人不愛國,給自己在輿論場的對立面貼「賣國」的標簽。

愛國與否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不應與意識形態傾向和具體行為表現掛鉤,愛國應當是大家共同維護的公共情感,這裡應當只有加法,或者絕大部分都是加法,很少有減法。

第二,在當前中美戰略博弈不斷變得激烈的情況下,愛國主義無疑是國家應對挑戰的正資源,它會更有益於面對美方壓力形成中國社會的凝聚力和承受力,它是中國反制美國的力量源泉之一。

第三,愛國是情感,然而每一個人都有具體的個人利益,我們盡量不要把兩者對立起來,不要把愛國或者不愛國標簽化。

對普通人不宜做過高要求,比如中國與哪個國家發生了衝突或摩擦,一些人出於愛國情感選擇了冷淡那個國家的產品、暫時不去旅遊等等,這時也有一些人不認為這樣做有必要,後者不應因此成為輿論群起而攻之的對象。

第四,官員和公眾人物需要更加謹言慎行,他們的責任和影響力更大,輿論對他們有額外要求,他們應當對此理解並適應。

隨後,老胡追加補充了以下內容:

我這個人既愛國,又愛黨。

對我來說,二者是自然統一的。

有人使勁掰扯愛國所說的國是什麼內涵,他們這樣做顯然是在搞政治。

我想對他們說,搞政治,請找別的噱頭,離愛國主義遠點。

以下為部分網民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