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新浪科技
微信id:techsina
作者:張澤宇
在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拉鋸戰,阿里巴巴20億美元收購網易考拉終於正式落地。
兩家公司同時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阿里巴巴集團以20億美元全資收購網易旗下跨境電商平台考拉,同時阿里巴巴、雲鋒基金作為領投方參與了網易雲音樂此輪7億美元的融資。
據介紹,考拉將保持獨立品牌運營,天貓進出口事業群總經理劉鵬兼任考拉CEO。
一進一退,在交易背後,收購考拉將給阿里帶來什麼?
出售考拉對網易又有帶來哪些影響?
不妨來看看兩家公司背後的哲學。
丁磊之道
「網易的哲學是,我們不追風口,但一定要順勢而為,抓準時機。」丁磊在不同場合都闡釋過網易之道,佛系、穩紮穩打、專注。
如此風格也是源自網易的底氣,主營的遊戲業務能穩定輸出現金流,另一方面,網易諸多業務都有著丁磊強烈的個人風格,他堅信「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德五讀書」,認為應該享受生活而不是去征服生活。
「我們更願意在自己熟悉的領域裡面做好自己的事情,不熟悉的領域,我們一律不碰」。
而考拉這項業務也源於丁磊的日常生活,他在《三石的私物精選》中寫道,自己很喜歡旅遊,從2000年開始全世界到處走,並且喜歡購物。
「我一直有一個夢想:怎麽能夠把世界上我看到的好產品帶給中國的消費者。」
在丁磊看來跨境電商是個巨大的機會,他在多個場合都表達了對考拉的期許:
2015年,丁磊表態,網易考拉海購未來幾年內將成為營業額500-1000億左右的零售商。
2016年立下著名的目標:希望未來三到五年,在電商戰場再造一個網易。
2018年進博會上,丁磊又表示非常希望網易考拉能和大家一起創造新歷史。
對於這項業務,丁磊也給足了耐心,一直到2017年Q2仍表示,「利潤率目前還不是我們考慮的重點。」但同時他也表示,也不會在這方面給予非常大的補貼。
但現實的業績很殘酷。根據2018年第四季度財報,網易電商收入站上了歷史最高點,達到66.79億元,但與此同時僅有4.5%的利潤率。
有分析指出,「這幾乎就是賣一單虧一單,毫無利潤可言。」
而幾乎在同一時間,網易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整,各業務線出現不同程度的優化,接連下線了網易金融、薄荷直播、網易相冊等一系列邊緣產品,整體環境帶來的壓力也讓網易采取了屯糧過冬的姿態。
除了網易考拉,另一項丁磊非常看重的業務,網易雲音樂在獲得百度投資後,此次又得到了阿里的加持,也為了下一階段繼續與騰訊之間的競爭做好準備。
在與吳曉波的對話中,丁磊表示,自己最在意的是網易能不能真真正正地變成一個更加長遠的、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像他很喜歡的那本書書名一樣「基業長青」。
這意味著,一方面像書中講到的那樣「卓越的公司明白要刺激小變化,生意才能進步和發展」,另一方面也要審時度勢,適時進入和戰略放棄。
「我們判斷這個黃金窗口期是未來兩到三年。這個時候誰跑得快,誰的機會就大。」
丁磊在去年的進博會上對跨境電商發表自己的想法,這意味著在通往窗口期的這段時間仍需要不斷投入。
沒有電商基因的網易對比起電商領域的霸主阿里,雖然短期上二者市場佔有率十分接近,但對於不願燒錢換規模的網易來說,選擇接受阿里收購,短期內營收會受到影響,不過將瞬間變成純利潤模式,毛利率也會重回高增長狀況,在如今的市場壓力下未嘗不是一個好結果。
正如丁磊在與阿里CEO張勇對話中說的那樣,「兩家企業是互相學習的過程,你做的很好了,那我們就不用做了,因為我再怎麽做,可能也做不過你。」
▲丁磊與張勇展開對話
張勇的「第一把火」
電商業務一直以來都是阿里的命脈,而對於繼任者張勇來說,如何在現有基礎上創造更大價值,跨境電商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環。
早在201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時任阿里COO的張勇就表示,跨境電商將是未來重點布局。彼時,天貓國際上線還不到一年。
兩年後,馬雲在博鰲論壇倡議,建立eWTP(Electronic World Trade Platform,世界電子貿易平台),幫助中小企業、婦女和年輕創業者更方便地進入全球市場,將全球化思維更深地註入阿里文化之中。
而在框架之中,天貓國際承載著整個阿里大進口戰略的執行,張勇也更堅定了發展跨境電商的方向。
他表示,跨境電商絕不是一時風口,而是在eWTP框架下,非常有可能開創全球新經濟貿易體系以及新經濟特區的窗口機會。
在張勇的管理哲學中,戰略定力是非常重要的,「每個人都要有戰略定力,所有核心管理者都要有戰略定力,你既然選擇了這個賽道,必須堅持做下去,而不是說看著外面風景很好,別人可以這麽搞,我們也要搞一下。」
如此定力也延伸至了跨境電商領域,2018年11月,已經確認成為馬雲接班人的張勇立下目標,未來5年,阿里將實現全球2000億美元進口額的目標。
為了能達成該目標,天貓內部也進行了架構調整,原本向靖捷匯報的天貓進出口事業部總經理劉鵬,變為直接向張勇本人匯報。
今年年初,劉鵬發布了天貓國際2019年的重點戰略,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升級直營業務,與平台業務組建「雙輪驅動」模式賦能全球品牌;打造海外倉直購新模式,為海外「小而美」品牌構建全球供應鏈網。
而這恰恰就是網易考拉所擅長的,早在成立之初丁磊就堅持做自營,在日本、韓國、美國、歐洲都設立了采購點自己來采購,與此同時還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自建保稅倉儲。
雙方的互補會進一步提升天貓國際的能力,與此同時,兩個團隊帶來的競爭或許也將互相激勵出更好的成果。
「如果一件事情只有一個團隊幹,我怎麽知道他幹得足夠好呢」,在張勇的管理哲學之中,提倡通過比較來尋找差距,「並不是說每件事情一定要收斂。如果整個企業一件事情只有一個團隊做,有的時候可能是問題甚至悲劇的開始。」
業內人士分析稱,阿里的核心電商業務想要拉動增長,一頭的下沉市場空間有限,另一頭髮展跨境市場也是一個選擇。而收購網易考拉,或許就是張勇繼任的「第一把火」,也代表著阿里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
跨境電商進入一家獨大時代
有網友笑稱,阿里收購考拉,是因為考拉也是個動物,在名字上非常契合,但在這背後,跨境電商雙雄的合並是否能起到1 1>2的效果?
根據Analysys易觀發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中國跨境進口零售電商市場季度監測報》數據顯示,該季度天貓國際排名第一,份額為33.1%;網易考拉排名第二,份額為25.4%。
另一則報告來自艾媒諮詢。該機構統計,2019年上半年網易考拉以27.7%的市場佔有率排名首位;天貓國際以25.1%位居次席。
雖然排名存在差異,但兩組數據均表明:兩者之間尚無明顯差距,隨著雙方「合體」,合計份額均已超出50%,足以占據半壁江山,形成一家獨大之勢。
實際效果未必能像數字那麽簡單。有分析指出,天貓國際和網易考拉兩個平台用戶和入駐平台的品牌都有很大重疊度,兩家平台合並,整合過程一定會比較漫長,且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
「我個人可能不認為這是一筆劃算的買賣,現在洋碼頭也在賣,花二十億美元有些不劃算。」信義資本分析師秋源俊二認為,「如果阿里不買,可能擔心拼多多會買,影響天貓國際的發展。」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向新浪科技表示,阿里收購網易考拉,至少存在三點優勢:第一,阿里可保證自己在跨境電商領域的統治地位,徹底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第二,依靠完善的供應鏈物流體系,市場優勢還將擴大;第三,雙方的價格戰也將隨之「消失」,可進一步增大利潤空間。
「考拉對阿里旗下的天貓國際是非常好的補充。」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也發表了類似的觀點,認為「轉會」阿里,考拉將獲得阿里的資金、流量與生態支持,將在跨境電商領域取得長遠發展。
「中國互聯網行業的競合關係將長期存在。」曹磊表示,把成熟的業務交由更擅長的競爭對手深耕,同時又通過戰略投資、交叉持股等方式把競爭對手引入到自身更擅長的業務中,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兼容發展的局面,過去有騰訊京東,如今是網易阿里。
「這些都是中國TOP10的互聯網公司,它們之間的「消耗戰」越少,對整個中國互聯網產業的健康發展就會減少很多干擾,是一種分工上的優化。」
無論未來如何,阿里收購網易考拉標誌著跨境電商從雙雄爭霸進入一家獨大時代。
儘管蘇寧京東等巨頭均在局中,但面對供應鏈、物流均需要巨大投入的狀況,短期內很難有人能動搖合併後天貓國際的地位。
報告預測,跨境電商的交易規模有望在今年增至10.8萬億。在近9000萬用戶參與下,一個新十萬億市場即將誕生。
在窗口期尚未到來的情況下,收購規模相近的網易考拉進行補強,對於資金鏈非常充裕的阿里來說意味著占據了先機。
但雙方無論從文化還是從打法來說都相差甚多,張勇的「第一把火」仍需要時間才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