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不相及研究所
微信id:buuuxiangji
作者:發財金剛
躺在芭提雅的海灘上,June怎麼也沒有想到,在自己玩遊戲送了五個人頭之後,手機揚聲器里傳來了隊友誦唱《金剛經》的梵音。
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被超度。
就像你永遠不知道隊友在拿什麼跟你玩遊戲一樣,你同樣很難確定他們到底都是什麼人。
尤其是在泰國這片娛樂產業和佛教文化同時蓬勃發展的土地上。
直到隊友告訴June:「在遊戲里打怪不算殺生,頂多算是降魔。」
泰國和尚一直以來都跟俄羅斯神父一樣,是全世界宗教領域跨界探索的先鋒榜樣。
他們的花邊新聞可能不比娛樂明星少。
只要在網上搜索「泰國和尚」,就能擴展你對於和尚這個社會角色的所有認知。
現在,他們開始嘗試突破更多傳統語境的束縛,打起電競了。
最直接影響就是,你玩遊戲的技術很可能連和尚都不如,並且再也不能拿「佛系玩家」為藉口來搪塞自己。
2019年8月15日-18日,泰國孔敬大學舉辦了名為「KKU Nong Khai Fair 2019」的競賽,其中三位沙彌獲得了海外版《QQ飛車》比賽冠軍。
原本用來拈花的手現在主要用來飆車,他們當場超度了自己所有的對手。
▲獲得冠軍的是其中3名僧侶,另有1人是陪同參賽的指導員,即便在領獎時,手也保持著內觀禪修的姿勢。
▲「KKU Nong Khai Fair 2019」旨在讓學生、老師和普通群眾都能參與其中,希望他們能發揮自己的特長,能夠學以致用,這場競賽中既有學術競賽,也包含電競比賽。
他們來自府內宗教學校Balee Sathit Suksa,這所學校以培養年輕僧侶聞名,也教授這些僧侶其他知識。
僧侶們每周只學習20個小時的宗教課程,其餘的時間與普通高中生無異。
「我們在電腦課上接觸到了電子競技運動,主要靠學習的間隙自己訓練,來參加比賽也只是一時興起。」
你很難想像站在電競冠軍領獎台上的人穿著僧袍,這所學校不止培養僧侶,還培養出了電競選手。
「如果這件事在國內發生,肯定比塔溝武校更吸引人,估計會引起中國孩子的出家熱潮。」
▲盡管他們在佛學領域還是新手,但在遊戲領域的水平已經逼近職業選手了。
有人說這才是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與時俱進的泰國就應該是這個樣子。
但這就像一千個觀眾心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身穿僧袍領獎的行為也一樣讓他們受到了質疑。
泰國當地社交媒體和網站批評他們不應該在比賽期間穿僧袍,還有人覺得他們肯定用香火錢去買了遊戲裝備。
極端的電競粉絲們則從更根本的角度出發,「誰也不能保證沒有看不見的力量干預,我懷疑他們的手機全都開過光了。」
▲推特用戶ParnkungTH網友評價道:「通常宗教問題與我無關,但我認為這是不合適的。雖然這既不違法也不極端,但我覺得僧侶們不應該穿長袍參加電競比賽,它代表了佛法。」
提到僧侶這個詞,人們往往會想到睿智的隱士或者聖人,他們放棄了世俗的快樂,轉而尋找更多精神追求。
僧侶必須是完美的,他們要保持純潔,要超越物質,要破除世俗眾人常有的執念與勝負心。
「但現代社會要比2600年前佛陀的生活複雜得多,佛從來沒說過僧侶不能玩遊戲,肯定也沒想到會出現遊戲這種東西。」
「現在僧侶們拿到了電競冠軍,不更證明了佛法無邊嗎?」
作為可能是歷史上最有素質的玩家,任何噴子都不能勾起他們的憤怒。
「從佛法上來講,壓抑遊戲玩輸的怒火,本身就是一種修行。」
坊間傳言他們玩QQ飛車從來都不扔香蕉皮,因為攻擊性道具會讓勝利變得可恥。
▲我只與自己競賽,好勝心早已隨著頭髮剃掉了。
「一般來說電子競技比拼的是雙方對遊戲的理解和技巧,但說到底,高手之間過招比的還是心境。」
佛法的修煉在這個時候可以量化,都體現在了QQ飛車的排名上。
▲有些遊戲你需要有和尚的耐心,才能真正玩懂。
校長Kokkiad Chaisamchareonlap覺得自己的學生沒什麼不妥。
「很多學生都來自窮苦或者已經破碎的家庭,他們既是僧侶更是孩子,和其他的孩子一樣,也需要發展自己的興趣,我想要給這些孩子們一個機會。」
「他們喜歡電子競技,但根本沒把贏當作根本目的,重要的是過程,人們不應該因為孩子們穿著僧袍,而否定他們的努力。」
根據媒體報導,東南亞的電子產品市場就像十年前的中關村,現在是全球電競行業發展最快的地區,很多電競賭盤開得和足球世界盃一樣大。
泰國有近2000萬遊戲玩家,科技公司Infofed去年在泰國開設了電子競技運動場,這個場地可以容納5萬名觀眾。
電子競技的春風早已吹進這里,幾年前就有美國博主在泰國體驗出家生活,當時他曾公開表示自己經常在「街頭霸王2」里被大師兄暴打,old school的師傅們則經常組織「反恐精英」的派對。
▲如今僧侶仍然是迄今為止外國人可以體驗到泰國文化最深刻的部分。
泰國自古就是佛國,全國95%的人信仰佛教,當地男子基本會在20歲前出家一次,仿佛一種成人禮。
很多寺院承擔著學校的功能,年輕人會「出家上學」,畢業之後,他們可以還俗,也可以繼續留在寺里修行。
如今寺院里甚至有英語、電競這樣的課程。
當然很多時候成為僧侶只是擺脫貧困和負擔的一種方式,一些父母會在孩子10歲前就將其送至寺廟當小沙彌,因為沒錢上學。
在這個精神追求與物欲同時泛濫的國家里,一邊是燈紅酒綠的娛樂街區,一邊是佛像的笑臉盈盈。
真實的世界越凋零,虛擬世界就越繁榮,電子競技對這些年輕僧侶來說,更像是另一個具有指向性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