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觀察者網
微信id:guanchacn
作者:阮佳琪
山西太原的天龍山上,有條路被譽為「雲端上的旅遊公路」,公路上一個三層回旋設計的高架橋驚艷中外。
在連綿的群山之巔,駕車途徑這段高架橋時,猶如乘坐「過山車」一般,激起了不少中外「車神」網友盼其成為賽道,一展彪悍車技的衝動。
除此以外,這條公路兼具「森林防火」和「山洪防禦」的功能。
國資委官博@國資小新 誇贊「基建狂魔不僅有速度、有力度、有高度、有難度,更有想像力!」
「這裡的山路十八彎,這裡的車道九連環……預備,唱!」
@國資小新 日前發博,向網友們介紹了讓天龍山「天塹」變通途的「神器」——太原天龍山旅遊公路(後簡稱天龍山公路)。
天龍山原名方山,屬呂梁山脈分支,海拔1700米,屏峰黛立,松柏成蔭,溪泉鳴澗,氣候涼爽。
早在東魏時高歡建了避暑宮,北齊高洋建了天龍寺,並都開鑿了石窟。山因寺而得名,寺因窟而著稱,從此天龍山聲名大振,並且天龍山石窟已被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但是,長期以來只有一條盤山路可以抵達天龍山景區,並且由於年久失修毀損嚴重,加之山高彎急坡陡,造成很大交通隱患,森林防火道路不暢也帶來一定隱患。
據山西新聞網報導,2018年3月開始,景區開啟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天龍山公路改建便是重中之重。
從晉祠鎮向山裏行去,天龍山公路層次分明,道路建設的鬼斧神工撲面而來。
高空俯瞰,整條公路不再逼仄難行。猶如一條飛龍,盤旋在群山峻嶺之間,徑直向上。
道路呈之字形蜿蜒而上,左拐右旋。
最令人嘖嘖稱奇的是,考慮到山路走勢,防止坡度過大引發危險,快到山頂時建有一處三層環形回旋高架橋。這也是整條公路上海拔最高的高架橋。
雲霧繚繞中,高架橋若隱若現。
因造型獨特宛如過山車,這座高架橋還意外成為了一個「網紅景點」。
以下是影片:
更有不少中外「車神」網友盼其成為賽道,一展彪悍車技。
想像一下,在三層高架橋制成的賽車跑道上,猛踩油門旋風漂移,那畫面真是刺激如「速度與激情」。
「當《TopGear》節目在這裡錄制的節目播出時,記得提醒我。」
《Top Gear》(瘋狂汽車秀)是英國BBC電視台出品的一檔汽車節目,其中匪夷所思的試車創意和勁爆場面,時常讓觀眾熱血沸騰。
外媒報導稱,這條中國新建的公路,看起來就像現實世界中的「風火輪賽車」賽道。
「高架設計者小時候怕不是個「風火輪賽車」迷吧……」
▲「風火輪」賽車玩具
據太原晚報報導,新建的天龍山公路,起點位於原有的公路西南側,全程長度為30公里,沿途有四座高架橋和一處隧道。
道路選線、橋梁結構及整個施工技術難度,在太原市道路施工史上都屬少見。整個改建工程只用了5個月,前後有近3000名建設者艱辛架橋鋪路。
公路依山而建沿途有不少陡坡,有的坡度達40度。
大型設備想上去,只能前面一台裝載機拉拽,後面再用一台裝載機推,甚至有些物料都是人工扛上去的。
由於地形復雜,天龍山公路從起點到終點的垂直高低落差達350米。以一層居民樓3米的平均高度估算,這相當於116層樓的高度。
高差大,這也是這段路採用很多大拐彎設計的原因。「網紅三層高架橋」的誕生就是為了降低高差,提高行車舒適度。
有網友擔心連環大拐彎容易引發事故。
但實際上改建後高架的最大縱坡為4%,約5度,非常平緩。兩側1.2米高的鋼護欄也很厚實,防沖撞性能更強。
另有三座高架橋也都是根據地勢、行車舒適度、安全性等因素進行設計,盡可能保護植被和山體不被破壞。
所有高架橋都採用鋼箱梁拼裝焊接而成,4座高架用鋼1.8萬噸,其中「網紅」高架橋用鋼7000多噸。鋼箱梁都是「場外預制,場內拼裝」,用履帶吊及輪式吊配合作業。
不僅如此,這條路用上了不少新工藝,有的甚至在全省都是首次採用。
比如高架路段採用了環氧瀝青,這種瀝青與鋼梁黏結性更強,且有很好的延展性,可以防止後期開裂。
考慮到鋼梁在氣溫變化下有一定的延展性,高架的伸縮縫還使用了多向變位梳齒板,能夠兼容多個方向的細微伸縮。
天龍山公路改造工程中,山體修復、災害治理和綠化美化同步展開,「多效合一」的成果也獲得官博@國資小新 誇贊「基建狂魔不僅有速度、有力度、有高度、有難度,更有想象力!」
而每次提及中國基建,國外網友少不了一陣驚呼……順帶吐槽一波自己國家在基建能力的忽視。
「美國的洲際公路系統還停留在50年前。」
「哥倫比亞人民需要中國智慧。」
中國網友微微一笑,深藏功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