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autocarweekly
微信id:autocarweekly
作者:Dedee
截止2019年6月,全國已開通地鐵的城市(包含港澳台)已經達到了39個。
北上廣深等超級城市,地下幾乎快被掏空,依舊無法滿足上千萬常住人口的交通剛需,只能漸漸延伸去別的城市……
越來越多的一二線城市,不斷開拓新線路新換乘,來抵禦日益奔潰的地面交通。
越來越多的三四線城市,紛紛加入刨坑造地鐵的大軍,這速度這勁頭,簡直和新造車有得一拼。
如今,全中國叫的上名字的城市,不是在給新造車騰土地建廠房,就是在給地鐵讓路挖坑。
實在有趣。
今天,咱們就來聊聊中國最野的那些個地鐵。
1、最野的logo
幾年前,就曾有吃瓜群眾集思廣益,評選出中國最吃藕的幾個地鐵標示。
有人說合肥,雖然本意是好的,一個抽象的「合」字。
但怎麽看怎麽像一個張開雙腿彎下腰,穿過褲襠看著你的奇葩:
常州也高票當了選,因為不少常州人感覺自己每天是坐著「小米地鐵」上下班:
還有人說明明是上海和北京,因為一眼看過去,還以為是銀行:
深圳地鐵的logo,當然覺著大部分乘客都曾在那裏瘋狂尋找過散錢:
青島地鐵讓人想到了蝸牛,南昌地鐵讓人想吃金拱門:
最後,所有城市在曾經的太原地鐵logo面前敗下陣來!
和如今花2萬塊懸賞來的新logo相比,以雙塔寺為原型的老logo表太魔性哦!
很多人表示,這一定是理科生單身狗的作品!還是帶螺紋的!
小阿姨覺著,20000塊就能搞定一個logo,真的好划算!
相關文章:
2、最野的選址
每座擁有地鐵的城市,都會有幾個鳥不拉屎的偏遠地鐵站。
它們獨自一站矗立在荒郊野外,遠遠遙望著繁華的市中心,也不知道它們到底想幹什麼能幹什麼。
比如荒草比人還高,外頭一圈摩的司機對你露出標準商業笑容的廣州2號線蕭崗站:
空氣無比新鮮,坐等人類用雙腿開拓出一條康莊大道的南京地鐵4號線靈山站:
比沙漠還沙漠,比中東還中東的南寧1號線佛子嶺站:
照著經典遊戲《輻射》場景打造的重慶6號線曹家灣站。
根據去過的筒子描述,這站有兩個出口,一個在荒山上,還有一個在懸崖下(哪對情侶想不開選擇在那裏碰頭還沒說清楚哪個出口,估計情況比牛郎織女還慘):
每個都野得風生水起,細看之下又大同小異。
要我說,真正從外而內野到靈魂深處,野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可能吧)的,首推重慶6號線劉家坪站。
這座位於山城近郊南岸區的輕軌站,大環境雜亂荒僻,附近還有連綿不絕的建工地——更重要的是,它「懸浮」在一條彎曲的小河之上。
根據地圖,小河曾是附近木耳水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後的歸宿是長江……重慶人居然在長江上造地鐵站?
因垂死聽!
為了展示重慶人不走尋常路的腦洞,更為了不給重慶輕軌丟臉,設計師們選址這條名叫「雞公嘴」的小河,並努力將高架柱子減到最少,給人一種沒造完的錯覺。
再加上架空層底部的水生植物,能倒影出輕軌站的綠色河水,劉家坪站成為了全國軌道交通的「傳奇」。
更傳奇的是,這座偏遠的輕軌站人氣還肥腸旺。
附近居民特喜歡到那裏遊玩納涼,側耳傾聽頭頂上呼嘯而過的列車。
大雨過後,泛著土黃色的河水具有一種超乎尋常的吸引力。
吸引著各路人馬坐地鐵趕來,帶著各種魚竿網兜臉盆甚至皮艇。
網紅們打卡拍照拍視頻,吃貨們捉蝦釣魚摸螺螄,阿姨媽媽揮著絲巾到此一遊,中老年男子推著皮艇進河劃船……
如此復雜的人員結構,比同城穿樓小能手2號線李子壩站排隊拍照的遊客,野多了!
3、最野的名字
肯定會有人首推深圳地鐵5號線的「布吉站」和「翻身站」。
前者讓人莫名急不起來,後者則讓人懷疑是不是還有一個「鹹魚站」。
同理,還有北京13號線的「上地站」,和南昌軌交1號線的「太子殿站」——在同車人呼喊著「上地到了!上地到了!」和「太子殿下!太子殿下!」之時,這感覺簡直妙不可言!
但是,個人覺著以上這些在重慶輕軌3號線面前,都是小兒科。
因為,重慶輕軌3號線……是屬於「群毆」級別的,一上來就是5個!
這五站的名字,單獨拎出來沒啥特別的。
一旦放一起真就野到家了。
分別是:
四公里站、五公里站、六公里站、八公里站和九公里站。
簡單至極又登峰造極。
更讓人無法理解的,是這幾個站點的實際距離與名字根本就不匹配:
南坪站到四公路站之間的步行距離大約是1.3公里;
四公路站與五公里站之間,相距大約1.2公里;
五公里站步行到六公里站,大約是1.1公里;
六公里站與八公里站之間有大約2.3公里,兩站之間還有一站,但不是七公里站,而是二塘站;
八公里站與九公路站的距離也是2.3公里,中間也隔著一站,但不是八點五公里站,而是麒龍站。
喵喵喵?!
名字起的如此隨性如此野,給站點命名的天才們是要逼死處女座咩?!
4、最野的建造速度
這裡,不比最快比最慢。
有人說是濟南,因為下頭都是泉眼;
也有人說是重慶,因為地勢太鬼畜;
有人說是大西部,因為經濟不發達……
還有不少吃瓜群眾搞了些個榜單啥的,吐槽所在城市地鐵建造速度堪比繡花。
但無論是哪個榜單,西安的12345號線永遠高高掛在上頭不離不棄……尤其是2號線一期工程。
從北到南共26.3千米21座車站,用時整整8年,堪比抗戰。
但就這20來公里內,藏著174座(也有說130座)古墓57個文物點,從西漢王侯將相到明代朱氏藩王,從貴族地宮到平民墓葬群,堪稱打通了一條地下時光隧道。
算下來,每個月平均能挖出1.8個古墓……難怪西安每次修地鐵,最累的是考古隊。
不僅僅是2號線,西安的每條地鐵線,幾乎都好比穿著大閘蟹的麻繩,連著各式各樣的古墓遺跡——1號線挖出漢唐古墓5座,4號線有34座。
5號線更牛!
不久之前剛挖出了疑似秦朝降將雍王章邯的都城「廢丘」……
就連千算萬算終於啥古跡都沒有遇上的3號線,還是會一不小心撞到幾口老井和好幾座新墳墓。
的確,只有西安人有資格說自己每天「上班如上墳」。
而有關挖地鐵順便考古的段子,層出不窮:
「餵,文物局麽?我們是6號線啊,剛才盾構機挖到了一個墓,過來看看吧?好像是清朝一個大地主。」
「墓填掉吧,記得把裡面東西拿編織袋裝嘍,等我們這邊4號線的鑒定完就去收。」
「啥?好歹是個墓,你們咋這麽不負責任呢?」
「同志哥,我們4號線這邊漢代司馬還沒清理乾淨呢,5號線那邊又出了個唐代節度使,7、8號線還有倆公主排隊呢。我們都快忙瘋了,你這地主規格不夠啊!」
是的,當大部分「野人」堪堪達到「墳頭蹦迪」的段位,西安地鐵在考古隊的加持下,已經對「墳頭扒路」了然於胸。
而且,西安人對如此野的扒路速度,早已習慣了。
5、最野的軌道
依舊在重慶。
還不只一段,有整整四段——2號線平安站至馬王場站,臨江門站至較場口站;
3號線的唐家院子站至獅子坪站,金渝站至金童路站。
這四段軌道大多依山而建,在重慶的半空中劃出接近90度的彎道。
車的一邊是煙火氣十足的居民區,另一邊是郁郁蔥蔥的大森林。
同時,這些軌道的最小轉彎半徑恰在100米左右——達到了轉彎半徑設計極限。
更野的是,那幾段路還被造得高高低低錯落有致,乘客們能明顯感受到車廂在轉彎爬坡下坡急剎……像過山車一樣刺激。
山城輕軌多奇志啊!
6、最野的報站
榮耀屬於整個大連軌道交通系統!
平時習慣於悶聲發財的大連,也有無比狂野的一面——為了彰顯自己是大東北最最國際化的大都市,人家採用中、英、日、韓、俄五國語言報站。
小阿姨無比好奇,有多少人曾為了欣賞一個完整且完美的五國語言報站流程,錯過了車次坐過了站?
有大連人曾在百度貼吧上表示,其實大部分時間根本就聽不清楚在說啥,每當列車進站停穩時,車站廣播已經開始用韓語播報了。
即便如此,每次上車的一剎那,他依舊會升騰起一股要去聯合國開會的洋氣錯覺。
7、最野的出入口數
不在北上廣深任何一個城市,而是在江蘇無錫。
那裏有著中國最大的地鐵換乘站之一——三陽廣場站。地處無錫最重要的「中山路商圈」下,總面積達到6.2萬平方米。
這一換乘車站共有27個出入口,其中14個為直出地面出入口,13個為與周邊地下空間相連的出入口,分別是1、2、4、5、6、7、8、9、10、11A、11B、14、15、16、17、19A、19B、20A、20B、21、22、23、24、25、26、27。
不知為何,木有3、12、13出入口,但數量依舊超過了26個英文字母,達到了27個,是中國目前擁有出入口最多的地鐵站,也是中國最大的一次性建設完成的地鐵車站。
據說,每天在三陽廣場站換乘的無錫人,經常會遇到這樣的靈魂拷問三連擊:
「出了三陽地鐵站,如何快速找到廁所?」
「哪些出口直通商場,哪些又直通地面?」
「想買三鳳橋排骨,應該去哪個出口?」
又據說,沒有在三陽廣場站迷失失失失失失失過方向的無錫人都不是正宗無錫人。
而每次尋找最正確的地鐵口,都像一次大型真人密室逃脫項目,創意指數五顆星,體能指數五顆星。
小阿姨沒去過不清楚,不過通過環境照,小阿姨可以確認一點,三陽廣場站的設計師肯定不是密恐患者。
8、最野的電梯群
你們以為是重慶2號線的李子壩站?
站台層在八樓,進出站閘機在六樓,進站口在一樓,八樓以上是普通的居民樓,從一樓到六樓需要坐五次電梯。
在這棟樓裏生活的人,每天站在窗前,低頭就能看到輕軌,看到它每隔幾分鐘就穿樓越壑,從空中飛馳而來又飛馳而去,還能看到那些每天為搭乘輕軌上上下下做功忙碌的人。
炒雞復合重慶8D魔幻現實主義大都市的設定。
等等!
其實還有更魔幻的——重慶地鐵10號線紅土地站。
李子壩站飛天,紅土地站遁地。
後者是全國最深的地鐵站,在地下94.46米處,相當於31層樓高,是普通地鐵深度的5倍。
其實這沒啥稀奇的,畢竟這個世界上還存在著200米深的平壤地鐵站。
但是,由於紅土地站不僅僅屬於10號線,也是6號線的換乘站,所以整個車站共有91部電動扶梯,組成了世界上超野的電扶梯群。
曾有重慶網友親測:
號稱是「亞洲第一長」的重慶皇冠大扶梯,高度52.7米,全長112米,全程運行需要2分30秒。
而從紅土地的底部坐電梯上到地面,一共有六級長短不同的電扶梯。
除了中間有一段有一個較長的換乘平台,基本是無縫鏈接,大約需要5分多鐘。
似乎並不需要很長時間,但對於恐高症患者而言,這六部電梯簡直就是一場修行——雖然不長,但特別陡,還是組隊一起陡的那種。
每天來回10分鐘,包你一年以後敢單挑華山一條路!
其實,小阿姨更擔心的是,萬一所有電梯都停運了,看著一眼望不到頭,堪比31層樓高的樓梯……乘客的內心會有多絕望!
9、最野的都市傳說
我才不會告訴你,全世界的地鐵每晚都要空車運行一次,為了回車入庫。
開玩笑啦!
中國的地鐵雖然建造時間比不上西方,但不少城市的歷史,可是能分分鐘完爆人家的!
比如首都北京。
北京也是中國第一個擁有地鐵的城市,因此關於地鐵的各類都市傳說,十有八九都起源於北京,而北京地鐵傳說的精華,則都在1號線。
最早的傳說,和一場火災有關。
那是1969年雙十一,發生在1號線萬壽路車站至五棵松車站區間,屬於典型的車輛走電事故,燒毀兩輛車,造成6人死亡,200多人受傷。
沒有一個是普通乘客,出事的都是施工技術人員和消防員。
但這一重大事故,幾乎沒啥人知道——其實當時知道整個城市下有地鐵的人,也不多。
因為北京1號線最初是一項代號為「401」的重要戰備工程。
直到1970年代才漸漸對公眾開放,最早票價是1毛,老百姓想乘坐或參觀地鐵,除了帶足鈔票,還需要帶著單位統一領取的參觀券或介紹信。
1976年,1號線才逐步變成民用交通工具,5年之後正式對外運營——除了蘋果園再向西的那段。
如今成為了最野的都市傳說,全國聞名的地鐵禁區。
1號線看著是西起蘋果園,後面還藏著一條讓人充滿遐想的悠長隧道。
老北京說,後頭其實還有三站地兒,很早就修好了。
分別是福壽嶺站、高井站和黑石頭站,這三個站還有專門的代號:
52號站、53號站和54號站。
福壽嶺站位於石景山福壽嶺村,一共有4個出口,但只有一個能進出——不過大部分時間是被鎖住的。
52號曾對外開過一段時間,出來就是北京鐵路技校,因此也被稱為「技校站」,據說未來會再度開啟。
福壽嶺站之後,地鐵要鑽過兩座山繞過兩個大彎,才能到達高井站。
它座落在西山裏頭,又被稱為西苑站或北京軍區站,一聽名字就知道它位置有多特別。
當然了,特野的地理位置也引得不少探險者闖入——被抓。
度娘百科裡如此描述高井站:
「離地面很深,內部空間非常寬闊,可以雙向走坦克和軍用卡車,站台非常長,估計有七八百米。」
不過也有去過的人表示,根本沒啥特別的,有些潮濕有些冷,就沒啥了。
最後是黑石頭站,位於西山黑石頭村附近,屬於地面預留車站,但不包含在地鐵系統裏,所以所謂的54號站也是網友自己遍出來的。
相比之前兩個,4是可以跑去實地考察,就在336路黑石頭站下車往東延鐵路走個一兩百米就到了。
而在黑石頭站和高井站之間,據說還隱藏著一個三家店站,位於石景山五裏坨街道和門頭溝的交界處。
這一站更是被無數網友吹上了天。
有人說自己曾進去過,裡面其實藏了好多防空洞,還有人說裡面是鎮守北京的神獸雕像……
其實三家店站根本就是屬於國鐵局的。
不過由於擁有著連接1號線黑石頭和高井的地鐵路軌,所以也成為了地鐵都市傳說的一部分。
當然,如今這段鐵軌早就荒廢了。
而為了探尋中國地鐵最野的都市傳說,還有人做過一個肥腸詳細神級「探秘」攻略:
從蘋果園到福壽嶺站,周一到周五都有專門運送地鐵技校的學生的通勤列車。
後頭的高井站由於藏在軍區大院裏,想走地面是不可能的,但也不是進不去——每周一到周五,早上八點之前到達蘋果園站,上8:03分前往福壽嶺站的專用通勤列車。
在到達福壽嶺站之後,班車還會繼續開行,大約8:15到達高井站。
不過,到達之後只能在地下稍微轉轉,因為那裏每天只有8:39的一班列車返回。
千萬不要想著上地面,因為肯定會被警衛抓個正著。
不過,以上的通勤列車,早在2007年5月28日以後就木有了。
如果有人說,曾在此後坐過列車到過53號站……
嗯,他不是撞鬼就是吹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