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地標「二七塔」,20年代中國鐵路工人大罷工的記憶。

「沒到二七塔,就等於沒到過鄭州。」

這句話在鄭州市幾乎家喻戶曉,同時它也使「二七塔」無可厚非地,成為鄭州市的標誌性建築。

鄭州二七紀念塔,位於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廣場,是為紀念二七工人大罷工而建。

回顧二七塔的歷史,要追溯到上世紀20年代。

那時北京到武漢鐵路的開通,為必經的鄭州這座老城市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但在當時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這條鐵路線上的鐵路工人們卻生活在水深火熱中。

為了反壓迫、爭生存,1923年2月4號,京漢鐵路工人在鄭州市成立了總工會,決定舉行全鐵路線工人大罷工。

在二七塔剛出生的時候,它其實是這個樣子的~上世紀50年代的時候,二七紀念塔為木質結構。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二七紀念塔旁的亞細亞商場剛動工興建。

上世紀80年代,二七紀念塔在成片的低矮房屋的包圍之中。

1990年的北京亞運會前夕,鄭州市一支宣傳亞運的模特兒隊伍經過二七紀念塔。

1993年4月9日,江澤民總書記為題寫館名“鄭州二七紀念館”。

上世紀90年代初的二七紀念塔周圍商廈林立。

上世紀90年代,二七紀念塔成為“中原商戰”的中心。

1999年,建國50大慶前夕二七紀念塔進行了維修。

香港回歸之夜,鄭州在二七紀念塔廣場隆重集會。

澳門回歸夜,一支鑼鼓隊的隊員現在二七紀念塔前歡呼雀躍。

汶川地震後,在二七紀念塔廣場上舉辦了大型雕塑展覽。

進入新世紀後的二七紀念塔,已經成為城市中的“盆景”。
從上個世紀20年代,京漢鐵路工人三天的大罷工,到70年代鄭州人三個月建塔,歷史賦予了二七塔更多的特殊含義。可以說二七塔承載了鄭州市乃至河南省好幾代人的記憶。

從革命時代一路延伸下來,二七塔依然屹立在人潮擁擠的二七商圈的中心,塔頂的大鐘依舊在正點的時候響起《東方紅》的樂聲。
來源:新浪圖片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