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毒眸
微信id:youhaoxifilm
作者:陳鑌、江宇琦
截至2019年8月12日,《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累計票房已經突破人民幣36億元、排名內地票房榜第五,距離身前的《紅海行動》(36.5億)只剩一步之遙。
與此同時,《哪吒》也在另一個榜單上完成歷史性的超越:
以最新匯率計算,《哪吒》的總票房已經超過5.1億美元,超越以《你的名字。》為代表的多部日本作品,成為有統計以來最賣座的亞洲動畫電影。
從2015年《西遊記之大聖歸來》首度打破日漫對榜單的壟斷後,僅用四年《哪吒》便一舉完成登頂的任務,國漫的崛起速度令人驚嘆。
▲日本電影媒體「映畫.com」報導《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中國上映的情況
雖然《哪吒》已破紀錄,且國內破紀錄的表現已引起外媒普遍注意,未來或將有機會向更多地區擴散、打開更大的海外市場。
但是毒眸(微信ID:youhaoxifilm)發現,相比此前亞洲動畫電影票房冠軍《你的名字。》的全球票房中本土占比為2/3左右,《哪吒》目前的票房完全是由內地市場支撐起來的,海外收益近乎可以忽略不計——《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等爆款國產動畫電影亦是如此。
和很多優秀的國產真人電影一樣,儘管這些動畫電影單片票房成績不低,但是出海卻總是找不到合適的門路。
同樣根植於東方文化的背景,日本動畫如何成功趟出一條全球放映之路?中國動畫電影未來有機會揚帆海外嗎?
《哪吒》空降亞洲頭名,日本動畫前十占八席
很長一段時間裡,日本都是亞洲動畫電影的絕對霸主。
▲亞洲動畫全球票房排名
到目前為止,亞洲動畫電影全球票房排行榜前十當中,日本牢牢占據了8個席位,吉蔔力累計收獲5席,其中宮崎駿的作品就包攬了4席。
吉蔔力工作室在1985年轉型為株式會社後,共推出了21部動畫長片(《風之谷》在成立前上映,故未計入)。
其中自《幽靈公主》後由宮崎駿執導的4部作品《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懸崖上的金魚姬》《幽靈公主》均入圍前十。
米林宏昌由原畫師轉型為導演的處女作《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拿下1.49億美元位列第十。
在世紀交替之際掀起觀影熱潮的《神奇寶貝》劇場版亦在前十裏占據一席,最初《神奇寶貝》(現官方譯名為《精靈寶可夢》)是任天堂在掌機中推出的角色扮演遊戲,並在隨後被搬上電視熒屏,人氣進一步高漲。
為了進一步擴大熱度,由湯山邦彥執導的首部劇場版《超夢的逆襲》於1998年登陸大銀幕,在本土席卷了75億日元,成為當時票房僅次於《幽靈公主》的人氣動畫電影。
▲首部劇場版《超夢的逆襲》
一年後,《超夢的逆襲》更是在北美拿下驚人的8574萬美金,目前依舊穩守日本動畫北美最高票房紀錄。
隨後第二部《洛奇亞爆誕》在本土和北美分別下滑至64億日元和4376萬美金,但全球依舊達到1.34億美金。
在上述兩部劇場版的全球票房中,北美地區的占比分別達到52.4%和32.6%,這與其作為世界上第二熱銷系列電子遊戲的深厚積澱關係密切。
而2014年借藤子・F・不二雄誕辰80周年契機,實現準全球發行的《哆啦A夢:伴我同行》也以1.83億美元的成績入榜。
作為日本最知名的動漫形象之一,哆啦A夢自1969年誕生以來,已經製作了超過39部劇場版,但其中大多數都只在日本和東亞地區上映,倒是中國市場近年來連續引進了5部作品。
2014年推出的3D特別版《哆啦A夢:伴我同行》則終於突破劇場版本土40億日元的天花板並實現翻番,特別是引進國內後掀起的懷舊風潮、拿下5.3億票房,更反超其本土成績。
在成功將觸角擴展到內地院線後,這一知名IP顯然獲得更多的票房空間。
排行榜中票房成績最好的日本電影,是和《神奇寶貝》劇場版系列同屬東寶株式會社作品的《你的名字。》。
該片由日本人氣動畫大師新海誠執導,2016年上映後在中國內地豪取5.76億票房,迄今為止仍是日本電影在華的票房紀錄。
新海誠新作《天氣之子》今年年內也有希望引進內地,如果該片內地成績出彩,或許也有機會躋身這一排行榜。
而自2016年上映以來,《你的名字。》占據該榜單頭名已達3年之久。
如今憑借國內影市逾36億元的收成,《哪吒》以近5.1億美元空降至頭名,成為首部成功打破日本霸主地位的亞洲動畫。
再加上在2015年暑期掀起觀影狂潮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1.53億美元),目前國產動畫電影也占據了前十裏的兩個席位。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中國觀眾逐漸改變對動畫題材的偏見,以及越來越多公司、資本開始將目光對準成人向的國產動畫電影。
今後能在國內斬獲高票房的國產動畫作品將愈發常見,進而推動更多來自中國的新面孔登上這一榜單。
日本動畫電影如何打開海外市場?
儘管在排行榜上,中國動畫已經占據兩席、登頂冠軍,但論及真正的海外影響力,國產動畫和日本動畫電影顯然還無法同日而語。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在國內取得9.56億人民幣的驚人成績,但在海外僅有韓國(11.48萬美元)、俄羅斯(5.31萬美元)、阿聯(3.96萬美元)和葡萄牙(3.48萬美元)等地有票房統計,鋪陳良久的北美公映(原定2016年7月29日)並無確切下文。
由此計算,《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的海外收益僅占總票房的0.2%,過億美元的國內成績並未對出海有所助益。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之所以能榜上有名,更多是占了國內市場較大的便利。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
相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另一部在國內熱賣的動畫電影《大魚海棠》身上。在國內公映一年之後,《大魚海棠》曾在韓國開畫時進入當周前10名,並最終以38.5萬美元的成績收官,俄羅斯(12.8萬美元)和義大利(首周末2萬美元)則緊隨其後。
但上述地區合計只占《大魚海棠》全球收成的0.62%。
相較之下,《你的名字。》等日本電影,海外票房占比往往能達到30%以上。
日本動畫能在海外獲得廣泛認可,IP的影響力是一大重要加成。
上述榜單中的《哆啦A夢》和《精靈寶可夢》等,都依靠TV版動畫、漫畫、遊戲、衍生品等在全球範圍內培養了大量重視的用戶和粉絲,以至於電影上映後除了能穩定收割一部分票房外,也更方便借情懷來做營銷、造勢。
▲《精靈寶可夢》AR遊戲
《哆啦A夢:伴我同行》在中國上映時,就曾借助六一檔主推同年記憶,這才助其成功成為當年六一檔冠軍,並最終拿下5.3億元的內地票房。
無獨有偶,這幾年在內地成績較好的幾部日本動畫電影裏,包括《火影忍者:博人傳》(票房1億)等在內,很多都是主打懷舊牌的大IP電影。
而相較之下,《遊戲人生 零》(票房1400萬)等日本動畫電影雖然有著8分以上的豆瓣高分,但因為IP影響力有限而未能成功出圈。
不僅僅動漫角色等IP能為動畫電影票房助力,很多日本動畫大師本人就具備很強的票房號召力。
儘管新海誠作品此前並未在國內大規模上映過,但《秒速五厘米》《言葉之庭》等早就在網絡端擁有極高的熱度,因此當《你的名字。》打著「新海誠新作」的標簽進入國內時,立刻就引發了廣泛關注。
▲打著「新海誠新作」的標簽的《你的名字。》
而在歐美市場,很多時候各大獎項也能作為日本動畫電影進入當地市場的敲門磚。
吉蔔力在成立初期,幾部作品的成績情況並不穩定、多次出現搖擺,在海外的成績也是時好時壞,並且沒有取得較大影響力。
而真正為吉蔔力打開海外市場空間的,其實是《幽靈公主》。
1997年,由宮崎駿執導的《幽靈公主》在日本席卷193億日元,進而極大地提升了單部動畫電影的票房上限。
除此之外,《幽靈公主》還為宮崎駿贏得第28屆動畫安妮獎最佳導演的提名,進而打響了海外知名度。
在這個基礎上,《幽靈公主》於1999年登陸北美大銀幕,從8家影院逐漸拓展至129家,並以238萬美元創下當時吉蔔力的最佳成績。
經過長達3年的持續擴映,足跡遍布東亞、歐洲、南美等多地,《幽靈公主》全球票房達到1.6億美元,其中本土占比首度降至約92%。
▲《幽靈公主》全球票房達到1.6億美元
等到2001年,宮崎駿集大成之作《千與千尋》以308億日元刷新歷史記錄,而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也成為亞洲動畫的高光時刻。
在獲得巨量國際關注的同時,《千與千尋》的海外放映規模也進一步放大,不僅在北美地區首度突破千萬美元關口,還在法德英等多個市場有不俗成績。
由此《千與千尋》的本土占比下探至84%,並在今年登陸國內院線後闖進引進日漫的前三甲,從而將這一比例穩定在2/3左右。
當然,除了IP、創作者和作品本身的影響力外,適當的商業運作也是這些動畫電影能夠成功進入不同市場的重要原因。
小學館董事、被譽為「皮卡丘之父」的久保雅一就曾向毒眸透露,《神奇寶貝》在進入任何一個海外市場之前,日方都會進行大量的調研工作。
「特別是在將動畫推向中國這樣的大市場的時候,往往就會看一些在中國很具有人氣的作品,或者一些在中國大熱卻在日本達不到這麽好效果的作品,然後去分析其中的原因。」
「在我們把皮卡丘帶入中國的時候,也做了很多調查的,包括今天仍在這樣做。」
國產動畫電影何時能打開海外市場?
從動畫電影在海外影響力、海外票房收割能力上的全面差距不難看出,儘管目前《哪吒》已經空降票房榜頭名,但是中國動畫產業,尤其是動畫電影產業還要落後於日本許多。
《哪吒》的出現,可以在票房上成為亞洲首位,但是中國動畫電影想要真正擁有與排名想匹配的影響力、地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並非依靠《哪吒》等少數爆款就可以實現的。
中國動畫電影並非沒有成功走出過國門。
早在近60年前,《大鬧天宮》就曾獲得1962年捷克斯洛伐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短片特別獎、1978年英國倫敦國際電影節年度傑出電影獎、1982年厄瓜多第四屆國際兒童電影節三等獎等,證明很多外國影迷是可以接受優秀的中國風動畫的。
▲《大鬧天宮》
只可惜彼時中國動畫電影更多是計劃經濟下的產物,在行業全面市場化後,受到製作成本、經營壓力、變現能力和人才培養機制等的影響,中國動畫產業的發展在上世紀末期陷入了一個相對停滯期,發展變得較為緩慢(點此閱讀:《哪吒》破紀錄已無懸念,但多數動畫電影人還在為錢發愁),很長一段時間也沒能再打造出如此高水準的作品。
即便在21世紀最初的十幾年裏,中國其實曾經湧現出一批還不錯的動畫作品,但或許是因為製作方較為短視、缺乏長遠規劃,又或者是因為資本缺乏耐心,導致剛剛有所起色的動畫產業遲遲未能更進一步(點此閱讀:喜羊羊去哪了?)。
基礎的動畫、IP都沒做好,更別提基於IP所開展的衍生品產業了。
因此當《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哪吒》這樣的爆款出現時,行業在衍生品開發上也沒能及時跟進。
▲行業在衍生品開發上的敏感度偏低
正因如此,迄今為止在國內尚且沒有哪部成人向的動畫IP具備長久的、廣泛的受眾影響力。
希望借助商業運作等來將一部作品推向國外、讓外國觀眾為其貢獻票房,顯然不太現實。
反觀日本,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動漫產業飛速發展(點此閱讀:橫掃全球的《復聯4》,為何拿不下日本市場?),尤其是80、90年代資本大批入局後,直接帶動了產業結構的轉變和人才培養模式的升級,進而誕生出《七龍珠》《神奇寶貝》等一大批在全球具有巨大影響力的IP。
而這些IP不僅漫畫、電影十分賣座,更是衍生出了價值數百億美元的衍生生意(點此閱讀:全球狂賣900億美金,「皮卡丘」如何修煉成第一IP?)。
既為片方創造了大量額外的收入,也穩定了受眾群體、培養了更多潛在的觀眾,為其在全球範圍內長久的生命力和影響力打下了基礎。
中國並非沒有值得進行深度開發的IP,例如《西遊記》《三國演義》等擁有龐大世界觀架構的作品,就曾影響了《七龍珠》《最遊記》等經典日漫的創作,證明其故事本身是具有動畫開發價值的。
而此次的《哪吒》爆紅、《姜子牙》即將上映的消息發布後,就有網友對中國的神話體系進行了一次梳理,發現僅僅是《封神榜》體系裏的內容,都可以衍生出一個類似於「復聯」的動畫宇宙。
▲《姜子牙》與《哪吒》的聯動
考慮到中國古典文化在海外的影響力,特別是很多中國神話、中國古典文學等在亞洲各地的影響力,如果有公司願意像日美公司一樣,著手於做一些更長期的規劃,而非圖一時之利,其實很有機會借助這些已經具備一定認知度的IP,先去打開東亞、東南亞市場,再慢慢向其他地區輻射。
這並非只是一種假設和猜想,就在過去的幾年裏,包括《一人之下》《狐妖小紅娘》在內,很多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如易經、武俠等)的國漫作品,已經陸續開始輸出到日本等地區並收獲了不少好評。
其中《一人之下》的漫畫也登陸了《少年JUMP》的漫畫APP「JUMP 」。
這證明如果內容足夠優秀,國漫同樣有機會像日漫一樣,慢慢發展壯大成為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品牌。
▲《一人之下》的漫畫也登陸了《少年JUMP》的漫畫APP「JUMP 」
雖然中國是目前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但在國內票房增速已經逐步放緩的情況下,無論是真人電影還是動畫電影,可供想象的票房空間其實都是相對有限的。
尤其是對於動畫電影來說,受眾面本就小於真人電影、天花板更低。
《哪吒》的爆發要得益於市場環境、檔期、營銷等多方面因素助力,很難在其他作品上廣泛復制,開拓更多元市場對影片票房的增長來說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因此雖然《哪吒》登頂最賣座亞洲動畫的榜首,算是給中國動畫產業、中國動畫電影從業者們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但在世界動畫電影的舞台上,這個「第一」所代表的東西還十分有限。
中國動畫電影不是沒有機會揚帆海外,甚至說有必要去向國際化的方向努力。
但從《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到《哪吒》都只是開始,踏踏實實講好故事、做好產業建設才是接下來要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