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微信上的中國 老皮
2016年4月12日上午10點12分,知名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開通了新浪微博並發表第一篇文章。
Greetings to my friends in China! It has been too long! I last visited China in 2006 when I took part in a physics conference in Beijing. It was an extraordinary experience. My first trip was in 1985 when I travelled across your remarkable country by train. In my physical travels, I have only been able to touch the surface of your fascinating history and culture. But now I can communicate with you through social media – and I hope to tell you more about my life and work through this page and also to learn from you in reply.
我的中国朋友们,你们好吗?好久不见了!我上次拜访中国是在2006年,当时在北京参加了一场物理会议,那次经历非常难忘。我的首次中国之旅是在1985 年,我那时候坐火车游历了你们雄伟的国度。这些旅行使我对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和文化略有了接触。不过现在,我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和你们交流了 —— 通过这个微博,我希望和你们分享我的生活趣事和工作心得,也希望能在互动中向你们学习。
– S.H.
其實名人開通微博,不算太大的新鮮事,過去蘋果CEO庫克開了微博,也是引起一陣騷動;不過今年已經74歲的霍金,那樣的身份和光環,也到中國來湊熱鬧,值得比尋常名人更高規格的禮遇。
其實,這世界上大部分的名人,都有自己的twitter或facebook,大家也不大會特別激動(雖然NBA球星KOBE兩年前終於開通twitter時,也上了新聞)。
然而,微博真的是屬於中國獨有的產品,防火牆內的六億多網民自成一格,國際名人登陸中國,得特別開通帳號拜碼頭。
這是國際名人嘗試中文市場的一種宣示,開了微博,等於是說「中國,我來了!」
霍金的第一篇貼文發表之後,大陸網民的評論簡直是用「灌」的。這些評論充滿了「微信上的中國」常提起的「陸式幽默」,同樣使用中文,大陸網路語言文化和港台有很大的不同—–無論是表達喜愛、崇拜、諷刺、蔑視,很少會直接說明白,用通俗一點的說法是,罵人不帶髒字。
以下摘錄部份網友給霍金的歡迎詞,從中可見大量的陸式幽默—某個角度來說,這些也算是一種「段子」。
@警察叔叔:我的天,我这是在见证了什么吗,欢迎你,霍金先生
@唐史主任司马迁:14岁就被《时间简史》虐的工科物理狗,过来跪求多发论文少写书,顺便活久一点,我们还要看龙飞船到火星呢。
@LKaterina:妈呀!我和霍金交流了,虽然是单方面的这将是世纪性对话
@于ZZ不想废话:这条评论将被载进历史
@有谁不服本公主:好担心他看不懂评论里的梗
@我恺恺恺恺恺:我就来这里学学英语
@宴会宴会:大神受我一拜!!!!!
@一只离经叛道的卷毛:我很厚脸皮地将分组选择了“同学”
@潜行的德库拉:说吧…人类到底啥时候毁灭
@一个不爱穿高跟的挫逼:omg拉高了全体微博用户的平均智商
@endy子文:妈妈我在跟霍金聊天!
@海阔凭余跃龙门:此微博有黑洞吧,吸粉速度好快!
@草莓牛奶泡兔砸:妈妈!我有霍金的联系方式!
@给我陈医生的解药:仅仅是关注就觉得我档次好高
@小情绪06193:以后不会的物理题可以向您请教吗?那样老师也不会说什么了…
@膨化人:My English 不咋好,but i very like you,can you feel my love?
@酥饼的麦螺:这是我离霍金最近的时刻
@我是-乔爽-:刚关注了霍金就涨了个粉儿,我还以为是和霍金互粉了呢!
@快乐的熊Holic:我来蹭智商
@小雨子LY:还给我配了英文翻译,其实我不用看英文,我读的懂中文
@李大锤-:以后别人问我为什么总是拿着手机时,我可以说我在和霍金讨论宇宙有没有边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評論的截圖,光是每條評論右側的讚數,就很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