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紐約時報的胡錫進評川普加徵關稅:美國牌多,中國人多

2019年8月1日,胡大總編上了紐約時報。

中國新聞界第一網紅。

紐約時報將環球時報定義為民族主義,稱老胡為傳聲筒。

[irp posts=”81922″ name=”拿iphone被罵一年多堅持不換的《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終於宣布,改用華為”]

8月2日凌晨,川普宣布對3000億美元中國出口商品加徵10%關稅。

下午老胡發表評論,訴求國民自強。

▼早在2018年10月,他的主張已被酸民評為「怂了」。

[irp posts=”41871″ name=”《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談中美貿易戰,內容被稱為「風向有變」。(附網民評論)”]

來源:胡錫進微博

作者:胡錫進

特朗普又向中國舉起關稅大棒。

說實話,每當這個時候我想的不是中國究竟有多少牌可以回擊美國,而是我們應當付出什麼樣的努力把自己做得更好。

中國也有很多牌、但我們當下的牌再多,顯然沒有美國的牌多。

美國不僅關稅牌比中國的大,另外它還把台灣、香港、新疆、南海的事情當牌打。

中國出的牌大多幹不過美國,所以我們顯得被動,是打是談美國一直是主動方。

但是中國有一張最大的牌、超級牌,讓特朗普和他的同僚們憂心忡忡,那就是中國發展這張牌。

所有的牌都是小主牌、小同花順,但是發展的大王、小王攥在14億中國大社會的手中。

中國只要保持發展的強勁,市場不斷擴大,人民的購買力不斷提升,我們就終將壓倒特朗普團隊對華打貿易戰的意志,迫使他們把手中的大棒換成橄欖枝來與我們修好。

去年以來,官員及官方媒體不斷強調中國「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表示這比什麼都重要。我覺得這樣的主張真是抓得太準了。

小國或者向美國求饒,或者縮成一團任美國捶打,但中國卻完全可以通過實現更好的發展與美國較量,讓美國對中國的「懲罰」變成懲罰他們自己。

真正的問題在於強調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但是各地各行業都做到這一點了嗎?

我們的自主創新是否有了實質性的新進展?

我們幾乎數不清的城市是否釋放出了新的潛能,擁有了新的活力?

那些阻礙活躍經濟、擴大就業的各種條條框框是否在被打破?

各種各樣的形式主義是否受到了根本的抑制和清除?

已經實現了工業化的14億人大社會,意味著多少發展的潛能啊。

然而,我們的汽車銷量卻連續下降,一些城鎮有些紛亂的夜市大排檔經過清理沒有帶來消費的升級,而是變成了不產生消費的廣場舞。

我們的城市的確越來越漂亮了,有規矩了,但是內在的生意沒有擴大,很多就業被視為低端、低俗的。

一些地方最下層的老百姓掙錢變得困難,擴大消費所必須的最基層的源動力反而減弱了。

面對美國的壓力,我們一定要有把經濟在所有維度上全面搞活、搞火的緊迫感。

只要我們實行更快更好的自我運轉,美國對華貿易戰真的就是一點皮毛,我們內在潛力和活力的釋放足以沖破或者淹沒美國人為我們設置的種種障礙。

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們不僅要堅定地強調,而且要真正行動起來。

每一位市委書記、市長以及各層級的父母官,他們都在為贏得中美貿易戰打他們轄域上的狙擊戰。

相信他們中的很多人能夠打得很漂亮,讓老百姓在他們那裏更有錢賺。

高端人才有作為空間,受教育低的普通民眾也能用各種方法把錢賺到手。

人人都有了錢,中國就會成為充滿消費的超級賣場,我們就會產生對世界各國擋不住的吸引力,中國的對外開放、我們的大外交就有了越來越棒的一手好牌。

所以說,各地少空喊口號,多真抓實幹,把GDP增速下滑的勢頭扭轉為上升,讓汽車、手機的銷量進一步把美國甩在後頭,讓各種主要商品在中國的銷售都遙遙領先於其他大國。

幾年後,回頭再看今天美國政府對中國的囂張勁兒,他們用2.1%GDP增長率就敢嘲笑增長6.3%的中國「27年來最差」的樣子,世界都會覺得那是多麽可笑的一段插曲。

以下為部分網民評論:

[irp posts=”41871″ name=”《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談中美貿易戰,內容被稱為「風向有變」。(附網民評論)”]

[irp posts=”81922″ name=”拿iphone被罵一年多堅持不換的《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終於宣布,改用華為”]

[irp posts=”50160″ name=”中美談判報喜不報憂?《環球時報》胡錫進:外交官當然要突出對我方有利的信息”]

[irp posts=”78196″ name=”呼應習近平愛國愛黨論,環時總編胡錫進:愛國是代代相傳的公共情商、應有的人生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