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雷科技
微信id:leitech
小米要做快遞?
2019年7月下旬,「小米快遞」微信公眾號悄然上線,僅為用戶提供「上門取件」服務。
其公眾號簡介為「致力於為米粉提供更好的快遞服務。」
小米要做快遞這件事並不突然,早有跡象。
2019年6月21日,中國商標局發布的公告顯示,「小米快遞」商標通過審核。
根據公告,2018 年 8 月,小米就已經提交 6 件「小米快遞」商標申請,註冊類別分別是第 35 類、第 38 類、第 42 類、第 9 類和第 39 類。
其中第 39 類和第 38 類「小米快遞」已獲准註冊,而 39 類商標為包裹投遞; 快遞服務(信件或商品)、 快遞服務、 運輸、 貨物貯存等快遞類目的服務。
對此,此前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徐潔雲曾回應稱,小米不做快遞,只是進行品牌占位保護。
不過隨著「小米快遞」微信公眾號的悄然上線,這一說法也就不攻自破。
小米或將劍指快遞物流行業,而快遞物流行業,早已是一片紅海,此時,小米入局,會延續自身性價比的企業文化,繼而成為攪動行業激蕩的鯰魚嗎?
「小米快遞」只有寄件服務
目前,「小米快遞」公眾號的菜單欄上只有上門取件這一功能。
小雷嘗試了一下,在寄快遞頁面,可填寫收寄地址、選擇上門時間、輸入物品詳情、選擇物品保價服務等。
操作下來,小米寄快遞的整體流程,與平其他快遞平台寄快遞沒有區別。
與其說小米快遞開放了快遞業務,不如說是小米整合了韻達、順豐快遞為米粉們提供服務。
快遞價格方面,在小米快遞下單與韻達、順豐官網價格一致,並沒有優惠價格,廣州同城韻達起步價 7 元、順豐則要 12 塊。
據悉,小米快遞還有另外兩個入口:
1、在小米手機負一屏 – 我的快遞卡片 – 寄快遞 – 小米快遞;
2、對小愛同學說「我要寄快遞」。
以上兩個方式也可使用小米快遞,不過都有所限制,即是要擁有小米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使用小米快遞服務時,必須得跟小米賬號綁定。
由此,可以看出小米快遞服務的定位人群確確實實就是小米用戶,十分吻合起官方口號「致力於為米粉提供更好的快遞服務」。
小米快遞是為米粉推出的,雷軍為服務好米粉果然煞費苦心。
不過,在商業戰略上來看,小米如果真正推出了快遞服務,最大的可能性是面向自家電商業務端,補齊小米電商生態鏈中的一環。
現在「小米快遞」公眾號上暫時只整合了韻達、順豐的服務,向米粉們提供上門攬件服務,至於提供第三方服務、以及小米公司自身是否要建立 B2C 物流鏈等等,都還沒有確切消息流出。
B2C物流:小米的電商閉環
小雷認為,小米不大可能貿然進入收件派件的第三方業務,畢竟四通一達、順豐的護城河擺在那,難以撬動。
此前,京東物流推出了收件派件的第三方業務,至今也沒有激起多大的水花。
小米快遞的使命很有可能搭建 B2C物流體系,主要用於其旗下小米商城App 和有品商城App 的商品配送。
而通過京東對比小米,也能發現,小米自建 B2C物流體系的困難所在,京東的重倉儲模式,使得京東一直以來財報不太好看。
此前,京東甚至還取消了業務員的底薪,業內認為這是京東方面為了促進攬件、減少成本不得已而為之的做法。
作為業內電商自建物流鏈的代表,京東一直在燒錢,過得並不好。
但在京東有京東物流、唯品會有品駿、天貓淘寶有菜鳥裹裹的大環境下,小米自建物流鏈,減少物流成本是大勢所趨,也能提升自家商城 APP 的競爭力。
小米布局線上線下已經多年,加之在 AIoT 行業的布局逐步深入,小米需要物流鏈配合大宗電器等貴重物品,進行有品質保障的物流配送。
然而與小米商城合作的如風達,於 2019 年 3 月,如風達官方宣布,因業務轉型暫停部分業務。
合作伙伴部分業務暫停,小米又深耕線上線下多年,如何盤活小米電商的線上資源以及小米之家的線下資源,為米粉提供服務、帶動小米產品銷量,是放在小米面前的一個大問題。
小米2018年8月便已提交「小米快遞」商標申請,除去品牌占位服務,更有可能是早已準備好自建物流鏈條,完成電商閉環。
當然,小米要自建物流鏈、進軍快遞物流行業並不好做。
但是小米上市時的投資者中,正有專注物流經驗的順豐。
據報導,高通、招商局、順豐等企業通過競爭簽約參與小米香港IPO的基石投資。
想必,雷軍如果想要自建物流鏈,必定會和王衛這位物流行業大佬商討一番,借鑒經驗。
即時配送:小米之家的最後一公里
小米快遞的另一種可能性是,推出類似美團等外賣模式的即時快遞。
據艾瑞諮詢發表的《2019 年中國即時物流行業研究報告》顯示,即時物流是指不經過倉儲與中轉,直接實現端對端的物流服務。
即時物流是隨著 o2o 外賣服務興起、爆發的,未來即時服務的新方向,將是快遞末端配送市場以及新零售市場。
據小米官網查詢,目前小米在全國約有 2300 家小米(自營+合作)體驗店,小米完全可以在自家實體店附近就近為用戶配貨,實現端對端配送。
即時配送模式不僅能給用戶留下好的印象,提高復購率,而且還能減輕小米的倉儲壓力,減少小米建立自有物流鏈的成本。
而在海外,小米的另一重要市場–印度,也早已推出了「次日達」配送服務。
小米印度市場負責人在推特上表示,小米公司將在印度全國 150 多個城市提供「保證次日達」服務,最低價格為 49 盧比(約人民幣 4.8595 人民幣元)。
該服務稱能夠為那些不願長久等待的人,提供更快的物流服務。
小米在即時配送,或者短距離配送上早已有海外經驗,小米如果將印度那一套照搬回國內也是很有可能,不過,鑒於市場情況的不同,屆時小米快遞會有什麼新動作尚不明瞭。
而且國內人工成本高企、即時配送人員良莠不齊的現象,將是小米在即時配送服務方面的難題之一。
小米快遞已經悄然推出公眾號,其未來發展方向也只能等官方公布,而雷軍將會如何布局,不得而知。
但可以清楚明白的是,小米如果真的入局了快遞行業,不大可能真的去撬動四通一達、順豐已然鞏固的第三方配送領域。
更有可能是建立一套配合自家小米商城、有品商城的 B2C物流體系,形成電商生態的閉環,或者是為線下服務的即時配送。
不過,入局快遞行業也並不簡單,快遞行業早已是紅海市場,加之倉儲建設、人工成本等等都是小米入局時,需要去破解的難題。
簡單一點就是,小米入局要燒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