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四九城
微信id:woaisijiucheng
走進北京的胡同,
您隨處可見四合院、大雜院。
除了這些院兒,您還會發現在這里
有一種和胡同一樣古老的東西。
在前院或後院,在門前或屋後,
這就是:北京的樹。
它們見證了世世代代在這里生活的人和事。
充滿了最樸實的煙火氣,
也是最接地氣的樹。
張恨水在《五月的北平》中說:
「尤其槐樹,不分大街小巷,不分何種人家,到處都栽著有。」
「在五月里,你如登景山之巔,對北平城作個鳥瞰,你就看到北平市房全參差在綠海裡。」
咱北京樹的種類多的數不清
如今北京的市樹是:側柏、國槐
但老北京以前胡同和大街上是沒有樹的
樹都在皇家園林、寺廟、或者私家的花園里。
▲(攝影:老城)
後來北京有了「街樹」
大一點兒的院子里可以種棗樹、槐樹、榆樹、
紫白丁香或西府海棠。。。。。
再小的院子里,一般也要有一棵石榴樹,
老北京有民諺:
天棚魚缸石榴樹,先生肥狗胖丫頭。
這可是老北京四合院里必不可少的。
說到了這些樹,記憶里怎麼也都是吃呢?
以前一開春,看見院兒里的榆錢兒
準會上樹捋下一把來放在嘴里嘗一嘗。
剛剛長大的榆錢兒味道甜甜的,而且越嚼越甜。
等到槐樹開花的時候,
摘吃那一串串盞銀鐘般的槐花兒,
槐花裹上面,也可以攤雞蛋攤著吃,
又香又甜,還有股槐花蜜的滋味。
我們小的時候,經常上樹捋榆錢兒、摘槐花
還用等拿回家?直接就吃了!
還有春天北京人離不開的香椿
北京人種香椿少則一兩棵,多則四五棵,
不為別的,
就為初春時節吃上幾口新鮮的香椿芽兒。
家里的香椿能吃了,一定弄些香椿芽
送給沒香椿樹的左鄰右舍,
香椿雖然不多但是一份情誼。
棗樹可能是在院子里種的最多的一種,
老北京人常喜歡在院中栽上一兩株棗樹,
春季看花兒、夏季乘涼、秋季吃果兒。
到了秋季,整個一個秋天,
撐起美景就靠北京數不清的銀杏樹了
秋風一起,大街小巷的銀杏樹,
鑲著黃邊的,通體黃成一片的,
老北京植樹規矩多的可愛
老北京胡同里的槐樹,
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
槐樹就是這樣的大樹。
槐花飄香,彌漫整個胡同
夏天在槐樹底下乘涼、下棋、喝茶、聊天,
有時候在槐樹的陰涼里就睡著了,
是多少北京人對胡同的最初記憶。
它的旺盛生命力,遂視其為吉祥、祥瑞的象徵
民間俗語「門前一棵槐.不是招寶就是進財」,
講究的人家只在門前種槐樹,
院內不種槐,因為愛生「吊死鬼兒」不吉利,
但這也不絕對,也有人說門前種槐樹不吉利的。
所謂「院有古槐,必是老宅」,
故宮的禦花園中,就種了18棵明以前的槐樹呢。
「前不栽桑,後不栽柳,中間不種鬼拍手(楊樹)」,
此外還有「桑棗杜梨槐,不進陰陽宅」之說,
老北京住家的院子里,
是不會種松樹柏樹的,
認為那是墳地里的樹,
也不會種柳樹或楊樹,
認為楊柳不成材。
所以啊,
如今您要是在四合院里看見這幾類樹,
那都是後栽上的,
年頭不會太長。
國槐多是七八月開花,
五月開花的是刺槐,即洋槐,原產於美洲,
清代才移植到北京。
它不生蟲,有刺,花兒香而且燦爛,
後來被廣泛種植了。
最多也最「愁人」的樹
提到楊樹、柳樹,
就不能不說到讓人反感的「柳絮」
北京種植的楊、柳樹品種主要包括
白毛楊、加拿大楊、旱柳、垂柳等。
目前,北京有楊、柳樹雌株200萬株。
每到春天,成了「絮海」,
雖然近幾年已經治理了許多,
但還是「綿綿不斷」。
但也是這些楊樹和柳樹曾拯救北京!
為挽救當年被沙塵暴狂虐的北京立下功勞。
只是,說實在話,
當時園更多的是考慮怎麼讓北京盡快地綠起來,
沒有特別在意飛絮的問題。
▲虎坊路居民正在給樹苗澆水鬆土,圖片拍攝於1961年
▲當年的「密雲縣鐵姑娘造林隊」常年堅持造林
圖|《北京日報》
北京真正的「樹老大「們
一株榆樹,在密雲雲夢山柳樹下村,有一株高10米,
胸徑107厘米的古榆樹。
據說是戰國時就有,那樹齡在兩千年以上了?
但也有人說,不過一兩百年。
▲(圖片來自頤和吳老)
另一株,在北京市延慶縣千家店鎮,
有600餘年樹齡
在當地,被老鄉們供為了神樹
北京稱為唐槐的古樹有3株:
分別在北海公園、昌平舊縣鎮、房山紫草塢張莊村。
其中北海唐槐被譽為北京「古槐之最」,
在北海畫舫齋古柯庭。
「九摟十八杈」公認是北京古柏之王,
生長在密雲新城子鎮新城子村的關帝廟遺址上。
由於樹幹需9人合抱,有8個大枝杈,
才有這樣一個古怪的名兒。
現在雖然已有7個大枝杈死亡,氣勢依舊非凡,
高18米,胸徑2.48米,需5人合圍。
房山上方山呂祖閣遺址
也有一株稱為柏樹王的側柏,
高29米,胸徑1.53厘米,
樹冠覆蓋了大半個院落,
樹齡約在1500年以上,傳植於北魏,
不少人說它是呂洞賓自己栽的。
還有雖不名貴,卻有歷史的附著和積淀,
散發著古老的氣息。
講述著一直講述不完的故事。
景山公園內崇禎皇帝上吊的「歪脖樹」↓
(此樹為1996年移栽,但位置沒變)
故宮禦花園內堪稱龍爪槐之最的「蟠龍槐」↓
天壇公園內九龍盤旋的「九龍柏」↓
府學胡同63號文丞相祠內一心向南的「指南棗」↓
北京孔廟大成殿前能辨忠奸的「觸奸柏」↓
北海公園內乾隆皇帝命名的「白袍將軍」↓
潭柘寺內乾隆皇帝禦封的銀杏「帝王樹」↓
這些大樹,一年四季,見識世世代代
紮根在北京城里,
就算有天回家,看到拆掉的房子,
豎起了高樓,如果能找到那熟悉的樹
瞅上一眼,
就會覺得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