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益美傳媒
微信id:YeeMedia
作者:益美君
在你心裡,一個21歲的男孩會幹什麼?
向自己心愛的女生燭光表白;
投身酷愛的極限運動;
為更加美好的未來奔波在宿舍、食堂、教室、圖書館四點一線;
深陷青春的迷茫無法自拔……
而我們這位小哥哥在20歲就創立「愛心廚房」,讓患病家庭在陌生的都市用最低廉的價格吃上最可口的飯菜。
節省開銷之餘,或盡快恢復健康或在最後的時光裏,於他鄉感受家的靜謐和溫馨。
武漢中南醫院旁的16元快餐,青菜總有一節呈現黃色;號稱的「胡蘿蔔燒雞」往往只有「胡蘿蔔」;魚塊都是邊角料,而且還經過高濃度鹽漬。
普通人姑且難以下咽;更何況本就有所禁忌,又急需營養的病人了。
愛心廚房有一位阿姨,前夫突遭車禍,在離婚18年後,她又回到曾經的愛人身邊,悉心照料。
阿姨做得一手好菜,不僅色香味俱全,膳食營養也相當均衡。
黃瓜去皮;西紅柿炒雞蛋還是原來的味道;香辣肥牛,肥牛多,辣椒少。
前夫雙腿失去知覺後,意志極度消沉,稍有不滿就怒火中燒,阿姨總是不置一詞,默默地幫他擦身、按摩。
但每次吃飯時,叔叔卻總顯露出少有的平靜,每當這時,周圍人難免打趣:星級美食的魔力果然不同凡響。
當然,功勞自然有一半屬於「愛心廚房」,每天葷素搭配,花樣百出,沒有廚房的完善設施和優質作料,這樣健康又低價的飲食根本無從談起。
▲因「愛心廚房」而興起的「菜攤一條街」
阿姨曾核算過,使用「愛心廚房」後,相比先前買飯,花銷減少7成。
更何況所有環節全部可控。
要知道,對於病人而言,私人訂制的食譜,顯然已經超越了金錢所能衡量的範疇。
熟悉「愛心廚房」的人都知道,這里絕不僅僅是一個做飯的場所,它還是一個無處安身時,臨時落腳的去處。
陳會全大哥是一位肺癌晚期患者,初次聽聞噩耗,他和妻子萬念俱灰,陳大哥本人甚至想一了百了。
王睿不僅幫忙籌措醫療費,還在他們夫妻二人走投無路時,讓其暫時定居在「愛心廚房」。
▲談起王睿的救命之恩,大嫂激動不已
如今,陳大哥病情穩定,在平時不去醫院復查的日子里,他和妻子就擔負起「愛心廚房」的志願者工作。
在王睿忙於其他事務時,他們竭力保障著「愛心廚房」的有序使用。
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沒有「愛心廚房」,就沒有陳大哥、大嫂今日的歡聲笑語。
▲一度愁容滿面的陳大哥、大嫂如今也笑容常在
久而久之,有一些曾經受過「愛心廚房」或王睿幫扶的患者,在彌留之際常會將人生最後一個電話打給王睿。
這一度讓這個年輕人既手足無措又受寵若驚。
人在重大疾病面前,往往異常脆弱,時間久了,難免感覺被這個社會所遺棄。
與此同時,周圍人也會因熱情耗盡或筋疲力竭而變得冷漠或懈怠。
當一切即將走向不可逆轉時,王睿和「愛心廚房」的出現讓他們重燃對生的渴望,繼而思索如何更好走完今後的人生路。
▲王睿在醫院為病人理髮
這也是王睿當初創辦「愛心廚房」的最大訴求,讓其成為一個同路者共擔風雨的小型社區。
▲今年端午節,大家在「愛心廚房」,一起包粽子慶祝佳節
雖然,大部分患者家屬彼此謙讓,互相扶持,但也有個別人員素養不夠。
不洗用具、多占空間現象時有發生。
對此,一方面,王睿絕不放任自流;另一方面,整治的目的也是為了方便其他用戶更好使用。
談起為何如此不遺餘力地經營「愛心廚房」,王睿坦言:這源自個人的特殊經歷。
王睿5歲時,父親癱瘓在床,12年間,經歷大小手術17次,受盡病痛折磨。
那時,王睿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在醫院旁有間廚房:媽媽不再輾轉奔波,爸爸能夠補充營養,自己也能和家人吃頓團圓飯。
但作為一名研一學生,負擔「愛心廚房」的高額房租和每月的其他固定開支,的確絕非易事。
「愛心廚房」自去年7月1日成立以來,已搬家3次。
有房主以人員流動大為由中途收房,也有鄰近住戶指桑罵槐,說「愛心廚房」傳播病菌。
王睿早已習慣把苦楚深埋心底,通過沒日沒夜地趕制畫稿,不斷填補廚房虧空,但入帳速度永遠趕不上出帳金額。
無數次,王睿感覺「愛心廚房」即將關門大吉,但每次難以為繼時,總有好心人與他共渡難關。
▲這一年多以來,支持王睿走下去的一大精神支柱就是好心人的善舉
當然,「我在,廚房在」的不滅信念還是「愛心廚房」能運轉至今的最大保障。
這個瘦小年輕人的身體裏,顯然有超乎想像的巨大能量。
▲經營「愛心廚房」之餘,王睿也積極為重症患者籌措醫療費
在「超人」爸爸消失,王睿自己被迫變成「超人」的日子里,煤氣罐會悄然出現在家門口外;拿著暖瓶去水房打水,總是被鄰居叔叔搶過裝滿,再幫他拎上5樓;在羊城暴雨如註的夏季,同學家長會將其一起接走,不用說,好吃好喝款待,末了還會塞給他一份美味便當,讓他帶回家,請父母品嘗。
這些星星之火在王睿身上終成燎原之勢,讓他在大二時順理成章走上關注孤寡老人,投身醫院公益的道路。
▲多年後,王睿回憶起往昔點滴,依舊不能自已
在「愛心廚房」裏,每當看見那些默不作聲,開火做飯後,匆匆離去的背影;
那些淚流不止的臉龐;
那些相互鼓勵的眼神……
就讓他想起曾經久居醫院的往日時光……
都說醫院是離人性最近的地方,其實,在王睿的「愛心廚房」裏,也時刻上演著人情冷暖。
▲沒有「愛心廚房」,就沒有這些溫馨一刻
相濡以沫半個世紀,爺爺病了,奶奶精心照料。每次吃飯,老兩口都有說有笑,總是叮囑對方多吃一點;
家中重男輕女,母親被利刃割傷後,兒子不聞不問,已經成家的女兒輾轉奔波,為母親籌錢看病;
四處全國蹭醫的流浪漢;
來自農村的80後夫婦出院後不知如何返程……
時間久了,見慣分離,王睿更加堅信:人世間除去生死,其他都是小事。
「我希望『愛心廚房』能成為中南醫院旁永不熄滅的一盞明燈,也希望在中國其他城市的醫院旁也能亮起這樣一盞明燈……」
這不僅是王睿的美好願景,也應成為我們每個人不懈努力的奮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