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騰訊新聞
近年來,不斷湧現出的共享模式大大顛覆了傳統的商業形態,共享經濟因此實現了爆炸式增長。
但發展中,共享經濟在2018年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比如共享單車。
時至今日,共享經濟「成長煩惱」消除了嗎?共享經濟在重慶發展得如何?
今天,記者帶來了兩個案例——一是商業模式日漸清晰、頭部企業開始盈利的共享充電寶,一是使用率不高、盈利模式模糊、存在風險的共享電動車,其經驗教訓值得有意涉足共享模式的企業借鑒。
在共享經濟遭遇質疑之際,共享充電也沒有逃脫。
在2017年,街電獲得聚美優品3億元註資後,行業質疑聲達到高潮。
王思聰當時在朋友圈高調宣佈: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立帖為證。
日前,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監測平台Trustdata發佈《2019年中國共享充電行業發展分析簡報》,報告稱2019年共享充電市場總體實現了穩步增長:全年用戶規模達到了1.5億人次,共享充電器市場正在穩步成長。
可以說,經過2年多的發展,陳歐贏下王思聰的打賭,共享充電寶不再是一個被質疑的偽需求。
記者近日在街頭走訪調查發現,如今的大到商超、KTV,小到蒼蠅館子、美容店基本都設有充電寶點位,共享充電寶已經成為市民不可或缺的便利產品。
實際上,經過幾年時間的野蠻生長,共享充電寶行業商業模式日漸清晰,用戶群體日益擴大,頭部企業也開始盈利,這意味著共享充電寶走下風口,行業進入了終局之戰。
調查
每月分成給小吃店老板帶來驚喜
王冰(化名)是觀音橋商圈一小吃店的老板。最近幾個月,一項額外的收入讓他挺意外。
3月份的時候,一家共享充電寶商家在他店里裝了一台小型櫃機(機器里有24個充電寶。)每個月帶來的分成讓他有了小小的驚喜。
「上個月,通過平台我們拿了上千元的分成,完全夠電費的支出了。」
王冰表示,由於店里人流量很大,充電寶經常借光了,現在正與平台商談,看能否換台大的櫃機。與王冰的小店一樣,如今大到商超、KTV,小到蒼蠅館子、美容店都有著共享充電寶的身影。
記者隨機在街上採訪多位市民發現,幾乎所有的市民都用過共享充電寶。家住渝中區的趙女士是一位愛逛街的上班族,下班後經常約幾個閨蜜逛街。
「自己的充電寶經常忘拿,現在有了共享充電寶,遇到手機沒電的情況就可以解燃眉之急了,而且每次充電的成本也就1-2元,完全沒有負擔。」趙女士坦言。
共享充電寶的小步快跑出乎不少人的意料。
實際上,近幾年共享經濟拋物線式的發展備受關注,從單車、汽車,到充電寶,從雨傘、籃球,到按摩椅,資本競相追捧下的共享市場在經歷了2018年的火熱後,開始了斷崖式的崩塌。
從炙手可熱到門庭冷落,讓人不免對共享模式可持續性產生質疑。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共享領域突然躥出一匹讓人始料未及的「黑馬」,共享充電寶殺出來了。
在小電傳播中心總監劉彬看來,共享充電寶能夠脫穎而出有其必然,出於便利性,用戶也已不再隨身攜帶或購買充電寶,因此越來越多用戶選擇打開微信小程序在地圖頁查找附近的網點租借共享充電寶。
「商家也把共享充電寶當成一種服務,畢竟消費者現在都習慣吃個飯順便充電,共享充電寶幫助商家吸引流量,也提升了服務品質。」劉彬說。
共享經濟專家陳禮騰認為,目前的共享充電寶行業已經由押金租賃轉為信用租賃,解決了共享的通病——押金帶來的顧慮,企業運作更加透明,用戶拓增也將趨於穩定,與此同時共享充電寶企業盈利模式更加清晰。
劉彬也表示,今天信用免押金已成為共享經濟主流趨勢,小電也是共享充電行業內首家落地微信、支付寶兩大應用信用免押的共享充電企業。
日前,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監測平台Trustdata發佈《2019年中國共享充電行業發展分析簡報》。據報告顯示,2019年共享充電市場總體實現了穩步增長,全年用戶規模達到1.5億人次,逐步滲透商場、餐廳、機場及休閒娛樂等主流消費場景。
成本倒逼充電寶租金上漲
記者調查了解到,隨著共享充電寶的群體日益擴大,此前為了地推搶市場,賠本賺吆喝的共享充電寶廠商也開始暗自提價了。
記者走訪了解放碑、觀音橋、三峽廣場等多個共享充電寶網點集中的商業區發現,這里的共享充電寶租金價格相比去年增長了50%-100%。
三峽廣場一冷飲店的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去年這里的充電寶租賃價格為1元/小時,現在已經變為1元/半小時。
一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這波漲價是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的,整個共享充電寶行業整體計費集體漲價,在一二線城市計費標準從每小時1元翻倍漲價為每小時2元,其中部分頭部共享充電寶公司通過設置半小時定價1元的計費模式,本質上也是一種漲價行為。
上述人士介紹,共享充電寶價格普漲也由其財物經營成本決定。
共享充電寶主要由生產成本和設備折舊、市場地推和運營成本以及商戶端分成支出三大方面,只有漲價才能形成可盈利的財務模式。
記者隨機採訪了多位路人了解到,雖然共享充電寶租賃價格有所變化,但是並沒有引發用戶量下滑,消費者對目前的價格並沒有很高的敏感度。
「共享充電企業根據消費場景營收能力採取不同程度的溢價手段,如夜店、KTV、酒吧、酒店等消費場景均有較高溢價現象,而商場和餐飲、咖啡廳、便利店、交通樞紐等場景則是正常價格。」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如今,共享充電已發展了三年,在2018年底頭部企業都已宣稱盈利。來自聚美優品財報顯示,這個陳歐投資的街電截止到2019年上半年累計用戶量已達1.07億,目前已實現年度盈利。
小電傳播中心總監劉彬介紹,頭部共享充電寶企業漲價背後的根本原因是其盈利來源主要依靠租借充電寶營收。
「共享充電寶雖然從線下積聚大量用戶和流量,而受小程序限制,共享充電寶企業仍無法突破廣告和流量變現困局,這是目前眾多頭部企業需要解決的商業問題。」
縱深
B端爭奪愈演愈烈
對於共享充電寶行業來說,2019年是關鍵一年。在經歷探索期和發展期後,行業格局基本確立,市場份額相對穩定。與此同時,行業競爭也進入短兵相接的階段。
為適應新的競爭環境,共享充電寶廠商也開始提速。2019年1月,街電和小電成為微信首批接入品牌。3月,街電與韓國企業合作,在首爾等重點城市佈局共享充電寶,開拓海外市場。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共享充電寶行業不再遵循共享經濟長時間經濟補貼行為,相對穩定的用戶消費頻次和合理定價為共享充電創造了盈利空間。
與共享單車向C端補貼和免費騎車營銷活動不同,共享充電頭部企業沒有以瘋狂的價格戰搶占市場,而是聚焦B端場景價值掀起優質商戶資源爭奪戰。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頭部共享充電企業以入場費和高比例分成等形式競爭。
共享充電寶渠道成本不再是免費,而夜店、KTV、酒吧、酒店通常要向商戶端付出50%以上的分成,頭部企業成本也快速飛升,只有保證高營收才能對抗高額成本壓力,行業漲價成為必然。有媒體曾報道,某些知名場所入住費高達數萬、數十萬。
實際上,隨著優質點位變得越來越少,不少平台公司開始出台新的鼓勵政策:把別家點位替換成自家設備,公司額外獎勵百元至上千元不等的獎勵。
艾媒咨詢的分析師指出,未來隨著平台運營能力的進一步提升,景區、交通樞紐、公共服務場所等場景將成為市場後續佈局開拓的重要渠道。同時隨著一二線城市的人口紅利轉弱,下沉市場仍然面臨較大的市場空白,三四線城市也將成為平台服務覆蓋拓展的重要市場。
[irp]
[irp]
[i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