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不懂香港精神,香港人不懂大中國?

本文來源:周掌櫃(微信id:zzhanggui)

作者:周掌櫃

(市值管理專家,商業生態思想奠基人,經營中國市值管理第一自媒體「周掌櫃」(ID:zzhanggui)。任藍色光標-新加坡金融公關集團首席戰略顧問,探路者、點點客等多家上市公司戰略顧問。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清華管理評論》特約撰稿人。)

本來不想發表太多關於香港問題的評論。

「周掌櫃」定位是市值管理專家、商業生態戰略專家,雖然有國際關係專業背景,客觀上真不是香港問題專家。

這個問題太大,不容易說明白,現在大家看這個問題都是帶著情緒。

另外,政治的根本是制度設計,制度設計的根本驅動力是權力分配,這些清談無用。

不過,這幾天也看了很多關於香港的文章,都是大陸人寫的。格局不高,思想狹隘,煽起了我們不願意看到的民粹意識,這是掌櫃很警惕的。

這個時候只傳播正能量會讓人惡心,但是思辨是必須的,提筆那一刻,本文的目的也很清楚,就是提供更多思辨的視角。

拋開細節,先說掌櫃的幾個立場:

  • 唱空香港就是唱空中國的未來;
  • 從母國的視角俯視香港是狹隘的主權意識;
  • 我們尊重香港多元也應該尊重他們對政治多元的追求;
  • 大陸人應該理解的是「香港精神」,香港人應該理解的是大陸人的「悲情意識」,以及大國崛起的獨特性生存環境和治理需求,有理解才有共同的語言基礎。

以上幾點,在目前廣泛傳播的發言中都是沒有的,目前相互的仇恨蔓延下去,失去方向的將不僅僅是香港,也可能扼殺整個中國社會的民主化進程。

以下是具體的角度:

1,香港承載中華民族近代百年坎坷,流浪精英締造香港精神內核

香港1842年割讓給英國之前,沒有太多記載,只是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一個登陸地。被英國占領之後,香港開始近代化征程,幾次人口的大規模遷入逐漸奠定了香港的人口基礎。

第一次是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大陸的軍閥混戰時期;第二次是1937年中日全面開戰時期;第三次是1949年中共建國和國民黨逃亡時期;第四次是1960年大陸饑荒,大規模難民逃難時期;第五次是文革之後的大規模難民遷入;第六次是改革開放之後,工作、商業和求學的大陸移民潮。

縱觀香港人口的發展,基本上都是伴隨著大陸的戰爭和災難,進入的新居民一部分是赤貧的難民,更有相當大一部分是大陸異見者以及各界精英。

所以,香港人的精神血液裡,既包括清教徒登陸美國的自由主義宣揚,又具有今天中東難民逃離家園的悲情意識,總的來說,他們源自苦難,對自由極其珍視。

從這個大的歷史背景看香港,不僅承載了中國近代化的屈辱,更多的是思想和文明延續的希望,以及具備獨立人格追求的自由畫像。

所以,周掌櫃認為:大陸人尊重香港精神,也是對這個民族理想主義和自由主義基因的尊重。

2,「中國紅利」是大陸人和香港人一起創造的

談到香港問題,大陸人第一反應就是——香港人靠大陸人養活獲得了「中國紅利」,其實這個觀點是很傲慢的。

其一,香港近代化發展第一推動力,是港英政府現代化治理的制度紅利;其二,是整個亞洲的中心,就算中國閉門鎖國的時候,香港靠東南亞的戰略縱深也有很大的發展機遇;其三,作為一扇整個大陸對外開放的光明之門,我們的改革開放是從香港這扇門,海外華僑這扇窗走出去的,今天我們在黑屋子外面回頭看窗戶和門很小,但是在那個時代,窗戶和門的歷史貢獻都是決定性的。

這點,大陸人需要感恩。

其四,香港的商業分三個層次,一部分是實業,這部分受美國驅動的產業升級和全球化的影響,第一波啟動;第二部分是房地產,這塊創造了很多世界級富豪,不過積極作用是,為大陸改革開放提供了重要的資金支持,很多錢都是香港人做房地產賺了才投資大陸;第三部分是金融資本,這塊香港人用全世界的人才資源構建了世界前三名的金融中心,這對於華人世界是一個歷史性貢獻。

以上,我們沒法搶功勞,這裡掌櫃為香港點讚,而且我們應該支持香港把中國紅利轉化成香港紅利,更深入的反哺大陸。

3,房地產不是香港問題的核心,香港問題核心是發展戰略迷失

很多人認為香港房地產大大削弱了香港競爭力,以及造成貧富差距,影響社會穩定等等。這些都是存在的。

2011年香港房委會按室內面積列出居屋及私營房屋單位面積百分比

上圖所示商品房人均49平的情況確實存在,公屋人均10平米也存在,天價土地被政府和開發商壟斷存在,甚至房地產商「統治「香港從某種程度看也存在!

但掌櫃並不認為是主要矛盾,前幾年在波士頓曾經和一位赴美訪問的香港立法會議員深入討論過這個問題,周掌櫃認為香港問題的核心是前瞻性戰略缺失,是方向性迷茫。

當然,回歸之後香港的定位是需要大陸來推動的,我們暫且把這點歸結為中央政府治港的戰略問題,包括三個核心點,第一點是一個追問,「做中國的香港還是世界的香港?」,這個定位很重要,我們把香港放在世界的範圍內,它應該是對全球人才具備吸納作用,並且擁有大量全球商業主管者的聚才之地,我們是否更多的強調「中國的香港」而討論太多所謂回歸後的「文化統一」的偽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文化多元的保持,這應該是香港一個非常核心的競爭力,不僅不需要削弱,還應該強化;第三個就是突破「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兩個具有歷史階段性的定位,是否需要提出「全球智力中心」這種全球戰略?

沒有!

那麼我們就需要反思一下現有政策,沒有指明戰略的戰術性管制,有意義嗎?適合香港嗎?

周掌櫃觀點:沒有戰略性的破局,就算房價普及到1萬港幣一平讓幾百萬香港人安居樂業,解決香港問題了嗎?不僅不能解決,一定會帶來系統性的經濟崩潰。房地產的杠桿和金融緊密連接,不是想降就降的。

4,我們不能說香港人不愛國

這一點香港人固然有資格嘲笑我們,我們看個春晚發表個差評都沒地方顯示,說起來確實挺沒面子的。

不過很多大陸人看香港人的視角多少有點扭曲,我們還沒有民主呢,你們怎麼可能先得到?你們是我們一個省、一個地區,怎麼這麼強的優越感?

其實,這一點上雙方都需要平復一下情緒。

和周掌櫃一起回顧一下,眼前幾十年大陸和香港一起走過的路。

1960年,大陸自然災害,全國性饑荒,大量廣東人逃亡香港。大陸邊防嚴令阻止難民,就像今天的土耳其和希臘攔截敘利亞難民船一樣。

但是香港英國政府做出接納難民的政策,我們的香港同胞冒死挽救了幾萬人,這些人後來都是改革開放之後第一批回鄉投資的企業家(如下圖);

1988年,在大陸發生了很多事情的時候,香港人給予了大力的支持;(這一點上,「周掌櫃」代表客觀,當時香港和大陸人民是心連心的)

1993-1999年,大陸水災頻發的時候,每次水災,全香港人都會動員起來捐款捐物。512大地震(如下圖512香港演唱會),香港更是全民動員捐助災區。這些幫助現在看來微乎其微,但是在我們90年代初國力有限的時候,對於很多人是救命錢。

我們可以想像,每一次動員都是全港對國家的一次感情的投資,我們能說香港人不愛國嗎?

理解不同之外,愛國主義也是一個歷史範疇概念,現在整個歐洲都建立統一的歐盟,狹隘的愛國主義已經不符合歷史潮流。

大陸,香港,台灣,我們應該愛的是一個未來統一的偉大國家,甚至愛一個像歐洲一樣和解的大東亞,不應該過分強調誰愛誰的偽問題。

5,追求民主無可厚非,但香港人要懂得「中國大民主」

香港人對民主的追求,總的來說還是值得稱道的。

不過現在的香港反對派的格局是很小,這樣的格局即使執政,也不會給香港人民帶來美好的未來;另一方面,周掌櫃認為——目前大陸重用的人並非香港社會真正的精英,這也是一個很大的隱患。

所以,「民主」這個使命,竟然被替換成是「反對派」的主要議題。而反對派格局下的香港民主,對整個「中國大民主」也不會有什麼推動作用。

舉一個例子:香港反對派揪著沒有直接進入直選的問題不放。其實是對民主的狹隘認識。

反對派做了哪些推動社會進步的民主化行動嗎?占中這種破壞性的民主實踐有實際的作用嗎?反對派有哪些征服了大陸民眾的民主化行動嗎?

香港反對派用中共當時街頭學生運動的方式,開展香港的民主化實踐,現在更加傾向於暴力建國等,這些已經超出了代議民主核心價值觀。

難道美國的民主也是靠街頭暴動得來的?美國黑人的民主靠馬丁路德金對白人社會的猛烈撞擊,街頭打砸搶並非推動黑人獲得平等權利的根本原因。

長遠看,掌櫃支持香港人對民主的推動,有利於整個民族,但是如果他們只狹隘的認為,民主是為了區別香港和大陸,沒有「中國大民主」的格局,注定是歷史一個角落的吶喊。

拿破崙生在科西嘉島,父母都是科西嘉獨立的戰士,但是他成為了法蘭西皇帝,締造了偉大的國家,香港人有這樣的格局和勇氣嗎?

有!我們歡迎。

最近討論了很多,其實誰對誰錯的問題,就事論事上可,上綱上線就不容易扯清楚了。歸根到底,解決問題需要兩點,第一點是政治家的戰略設計;第二點是民間的理解寬容。

那麼最後給中國政府治港提幾點建議:

1,  回歸之前確實香港的企業家對於收復香港起到巨大貢獻,但是必須從資本家治港、房地產商治港(所謂的港人治港)回歸到「人民治港」,多關注香港民生;

2,  為香港設定面向全球、多元文化、對接世界的超前戰略;

3,  讓中央信任的人,主動推進民主改革,這個民主大的戰略縱深應該是整個大陸,也應該鼓勵香港專業人事在大陸國家機關任職。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

6年之前,掌櫃曾經接待過一個人民大學組織的香港高中優秀學生代表團,他們來我北京的家訪問交流,一起吃飯,討論了一下午他們關心的問題。後來他們還給周掌櫃寫了一個留言冊。

整個過程,感受到一種強烈的同胞情,同時也清楚的看到思想的隔閡(如下圖)。

那個時候,掌櫃已經隱約感受到了彼此不理解可能產生的風險。

很清晰記得,當時掌櫃拿人民大學門口的石頭校訓「實事求是」舉例,說:「這個石碑寫這麼幾個簡單的字,你一定覺得很奇怪,幾乎是一句廢話,但是中國的國情是——大陸十幾億人用了幾十年深刻的理解了其中的價值。其中的愚昧和堅定就是你們需要了解的中國國情。」

當時,他們都似懂非懂的點著頭。

記得還和他們談到了大國崛起的人權、民主等問題,說「中國和俄羅斯這樣的大國,無論再努力,也很難加入西方陣營,俄羅斯曾經很徹底的試過,因為大國層面的競爭不是簡單的制度,而是綜合國力,我們的強大就是威脅,所以我們很難用普世價值交到真朋友。」

「但是中國只要經濟發展,國際化提升,一切人類社會普遍的價值都會到來,這需要時間。」

「如果沒有一個更優的選擇強有力的推動中國穩定和進步,我們還是需要支持中共強壯國家的改革基礎。」

「中國的事情好也好不到哪去,壞也壞不到哪去,但是你們要知道,中國的人才一定會成為世界領袖。中國人崛起了,國家就崛起了!」

說了諸多心裡話,不知道今天應該已經參加工作的他們是否還記得。。。

如果今天參加香港暴亂的一些大學生當時訪問過掌櫃的家,或許也會多一份對大陸的理解。。。

回到今天香港的暴亂,以及港人的仇恨,大陸人的失望。

周掌櫃想說的是:除了理解,我們都需要為彼此做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