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石青(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兩岸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教授,海外網專欄作者)
來源:海外網「港台腔」(微信ID:gangtaiqianghktw)欄目原創,海外網(www.haiwainet.cn)。
原標題:台灣電子支付,何以落後大陸30年?
1月2日,台灣島內舉行第二場選舉辯論,宋楚瑜抨擊台灣的第三方支付落後大陸十多年,雖然台灣主管機關立即出面澄清,但此言揭開了台灣電子商務業的發展困境,也暴露了台灣現代服務業發展已經開始被大陸超越的現實。
大陸電子商務業突飛猛進,其中的法寶就是第三方支付,即通過虛擬網路搭建起電子交易中間人與保證人平台,以解決在虛擬空間下賣方收款難與買方退貨難的雙重困境,從而確保了電子交易運轉順利。
這一創新做法使大陸電子商務業一舉躍居世界同業發展的前列,帶來了大陸消費與交易的革命,引領了同行產業的發展,阿里巴巴電子集團首腦馬雲由此成為了世界產業界的風雲人物。
支付寶的巨大成功也引起了台灣相關業者的關注,2014年成為台灣業界模仿學習大陸同行的開始,這完全顛覆了兩岸經貿交流發展30多年來的既有模式與習慣,由此也引發了島內社會的一系列不適應。
從行為上看,台灣有關部門開始並未做出積極響應,正因為此,在業者強烈呼聲下,台灣「金管會」前主委陳裕璋被換掉。
2015年台灣「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得以通過實施,隨後島內第三方支付業者如歐付寶、樂點、智付寶等陸續提出業務申請,並拿到了營業許可,台灣官員為此還高喊2016年是「電子支付元年」。
但至今為止,相關的各家機構仍未開業。直接原因很簡單:島內法規規定,買賣雙方必須是同一家電子支付機構的會員,以及儲值需用現金,無法刷卡或從銀行轉到虛擬帳號,這樣消費者就必須同時是購物網路平台會員與智付寶、歐付寶或樂點會員。
可以說,這些不切實際的法律規定,直接阻斷了其實際施行的可能性。
深入來看,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之所以在這麼短時間裡,在兩岸形成如此大的差距,與島內社會的保守自閉心態有直接關係。
在現在的島內社會氛圍下,台灣有關部門從規劃法條時就以防弊為優先,完全無視現代服務業超越創新的客觀需求。
而大陸支付寶之所以能夠上路,就是與大陸主管部門放手松綁有極大關係,在大力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宗旨下,支付寶實際上是在沒有相關限制法令的空檔中得以誕生的,它刷新了金融活動的規則,突破了舊框框。
這與大陸堅持改革開放的社會氛圍分不開,而台灣社會卻沒有如此環境配合,因此只能坐視電子商務業發展的日漸落伍。
由此也可推想,雖然目前台灣服務業發展水平總體上仍領先大陸,但如果繼續固步自封,以保護弱勢為由放棄突破進步,創新發展就無從談起,在大陸的急起直追下,台灣現有的優勢將會逐漸化為烏有。
近10年來,島內經濟日漸凋敝,固然有其體制上的問題,但社會上濃厚的保守心態更是亟待加以克服的障礙,需知創新必須建立在突破現有限制的基礎上,否則即使民間再有創新潛力,也都會被扼殺於無形。
微信號:gangtaiqianghk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