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我對杭州和南京兩座城市的看法,那我就說點個人意見。
首先聲明,我對兩座城市都沒有長期居住的體驗,因此更多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評價。
如果說風景,人文,宜居,兩地無疑都是一流的,經濟總量也在伯仲之間,並無大的差別。但是從未來的經濟潛力而言,我更看好杭州一點點。
第一,金融業。
如果說,浙江是中國民營經濟的中心,那麼杭州就是中國的民營經濟之都。
在福布斯的富豪榜中,無論是哪一年,定居在杭州的富豪數量總是能進到前五名的,有時甚至能進到前三名。據說,溫州台州的小老板們賺到錢了,第一件事就是到杭州買一套房子,將財富轉移到杭州去投資,這些民間資金的積聚,自然就帶動了杭州的民間金融業的發展。
而南京,由於歷史的原因,在產業上更加依賴於國企和重化工業,比如知名的揚子石化、金陵石化、南京鋼鐵。這樣的工業城市特性,顯然對蘇南的富豪們吸引力不大,因此投資方向更多選擇了上海。
根據最新的私募基金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杭州有1315只私募基金,管理資金1274億元,南京有407只基金,管理資金751億元。
數據在此:http://gs.amac.org.cn/amac-infodisc/res/pof/manager/baidumap.html
顯然,杭州的民間金融水平要比南京好得多,現在阿里的民營銀行也開業了,未來或許會攪動一池春水呢。
第二,商業。
說起南京,最有名的企業,要數蘇寧了。傳統商業之王。
可惜在如今這個電商風起雲湧的時代,蘇寧的轉型真的是力不從心,一副垂垂老矣,尚能飯否的態勢。而杭州的阿里巴巴,就不用說了,電商之王,革的就是蘇寧的命。
今天的阿里,並不只是一個企業,從淘寶到天貓、支付寶、餘額寶、速賣通、雲計算……裂變驚人,就像八爪魚一樣,從商業向金融、媒體、數據經營擴張,很有一家企業締造一座城市的氣勢。
今年,阿里入股蘇寧,快魚吃慢魚,時代的確變了。
第三,文化產業。
南京有個荔枝台,專放非誠勿擾,杭州有個藍莓台,不但有好聲音,還有跑男。
除了電視台,杭州還有一個全國最大的電視劇製作公司,華策影視。為什麼會在杭州?因為離橫店影視城近啊。
杭州的動漫業也不錯,有個秦時明月的製作團隊。為什麼會在杭州?因為離中國美院近啊。
相比起南京,杭州的文化產業影響力更大一些,也更加多元化,甚至並不弱於上海。
第四,產業升級。
浙江民間經濟雖然發達,但是多是低端製造業,五六年前就開始不行了。但是問題出的早,轉型升級的動力也更足。
吉利汽車算是代表。五年前還是四個輪子一個沙發,低端貨的代名詞。然後帝豪出來了,A級車裡站穩了腳跟。今年博瑞亮相,外交部採購作禮賓車,B級車也算是有代表作了。一步一個腳印,紮實。
江蘇的經濟一直表現優異,但更多的依靠外資代工和重化工業。重工業裡,又以鋼鐵、石化、造船、工程機械幾塊最大。如你所聞,這幾條支柱,一直都是刷GDP的利器,但是利潤不見得光鮮。
如今房地產不景氣,重工業低迷,拐點已經越來越近了。
2015年上半年,浙江GDP增長8.3%,江蘇GDP增長8.5%,看起來江蘇的增速還要高一些。不過相比起去年同期,江蘇的數字是8.9%,浙江的數字是7.2%,一個在跌,一個在上升,趨勢已經很明顯了。
江蘇的轉型痛苦才剛剛開始,而浙江,已經是尾聲了。2015年上半年,杭州的名義GDP增長了14.23%,是近幾年來最快的。這樣的數字,放在今年的大環境下,不言而喻。在沿海的大城市中,有這樣表現的,第一是深圳(16.86%),第二就是杭州。
第五,國際影響力。
南京前腳剛辦完青奧會,杭州後腳就申辦了2022年亞運會,還有2016年的G20峰會。
相對來說,杭州承辦的會議都相對規格更高,更有影響力一些。這些會議承辦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市政府能夠拿到更多的中央撥款,投資基建,能夠搶占國際媒體的頭條,知名度打開,對於吸引外資也是好處多多的。
第六,政治資源。
所謂上面有人好辦事,上海浦東、天津濱海的發展,全國人民是有目共睹的。
那麼當今天子,國家主席,基層歷練時間最長的,除了福建,就是浙江了。
南京的比較敏感,就不細說了,總之是在上面斷了根了,在這一塊和杭州的資源差距太大。不然你說,為什麼亞運會、G20峰會、世界互聯網大會就陸陸續續都來浙江了呢?
關於作者:
知乎君臨。經濟與互聯網的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