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一代年輕人對爸媽說過最多次的謊

本文來源:Vista看天下

微信id:vistaweek

作者:賈小凡

當代年輕人很能花錢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

花錢之一時上頭的快感過後,他們只有兩樣東西不敢面對。

一個是自己的帳戶餘額,一個是來自父母的拷問:「你這東西多少錢?」

最近網上流行起一個名為「對長輩報價法」的話題,便引發廣大網友集思廣益,互相支援彼此度過這個魔鬼時刻。

簡而言之,怎麼忽悠爹媽相信「沒多少錢」。

01

猶記得小時候在學校里一花錢,小機靈鬼們會想方設法地把自己口袋里流出去的錢往大了說,好讓爸媽給自己多補貼點、賺差價。

沒想到二十年後,這個問題迎來了通貨緊縮,大家都巴不得這個數字越小越好。

簡單粗暴的數學鬼才,會選擇去零法:跟父母報價直接去掉一個零,搏一搏,摩托變單車嘛。

阿宅們特別適合用這招偽裝自己的裝備。

由此,高貴的機械鍵盤、降噪耳機也就兩三百,櫃子里擺的小人也就是幾十塊錢一個的塑膠玩具,再也不怕迎接媽媽難以置信的眼神。

這是年輕人對爸媽說過最多次的謊

如果覺得去零法太假,也可以選擇對半法,比如令母上大人相信你給她買的高檔護膚品不過五六百一瓶,你一桌子的口紅其實就六七十一根。

藝高人膽大者,則可以利用遍地山寨貨的漏洞,對自己買的真品進行降維打擊法,謊稱自己買的就是幾十塊的假貨。

不信可以去搜呀,反正搜出來的全是佐證。

這是年輕人對爸媽說過最多次的謊

如果想回避自己有主動花錢這個行為,就把鍋都甩到「運氣太好」這件事上。

比如可以運用福利法:這個杯子是公司發的,那個海報是合作客戶送的,這個耳機是積分換的……

或者運氣法:都是微博抽獎中的,朋友買多了送我的,正好清倉大甩賣搶到的……

多發99件貨可還行↓

這是年輕人對爸媽說過最多次的謊

如果不想顯得太假,一樣可以運用有真有假的障眼法,「真話不全說」就完事了:

單反相機買是買了,但鏡頭都是買相機時候自帶的。

美甲怎麼可能專門花錢去做呢,都是買了20塊一瓶的指甲油自己塗的。

如果實在無法為被質問的東西找一個合理的價錢,就試試含糊其辭法,咬死關鍵三句話:

沒多少錢,真沒多少錢,這能值多少錢啊!

這是年輕人對爸媽說過最多次的謊

配合強行失憶法效果更佳,極力否認最近又瞎花錢的指責,並營造出一種「時過境遷區區小錢根本不值一提」的嫌棄:「這都好幾年前買的了,誰還記得啊!」

尤其在女生被質問怎麼又買這麼多衣服鞋子的時候尤為好用,反正誰試圖面對女人浩如煙海的衣櫃回想每件衣服的來歷,都會失敗。

膽兒大的朋友甚至還能一招反制,強行綁架爹媽一起失憶並倒打一耙:早買了,都擱家里那麼久了,你不記得了?唉你對我也太不關心了……

這是年輕人對爸媽說過最多次的謊

要麼,就乾脆和自己撇得一幹二淨,運用無中生友大法

不知大家聽說過沒有,男生之間要好到一定程度的關係叫做「如果我死了,你要負責銷毀我電腦里所有的那啥」。

在當代年輕人的友情中,有一種默契是類似的,叫做「如果我買了東西不敢說,那ta就是你買的了」——

不是我的,朋友買的,先放我這兒。

這是年輕人對爸媽說過最多次的謊

這是年輕人對爸媽說過最多次的謊

再大膽一點,「死黨成了富豪可以養我」的美夢就可以在我們對爸媽編的胡話中實現了:

媽,就是這個人,她非要送我這麼多東西我攔都攔不住!

我自己都只買100塊以下的平價口紅,200塊以上的大牌都是她送我的!

這是年輕人對爸媽說過最多次的謊

不過,以上方法總歸都透著一絲心虛。

真正的報價鬼才,會選擇以退為進試探大法,每當面對爸媽的提問,都會泰然自若地反問:你猜多少錢?

等他們說出一個符合心理價位的數字,就立刻附和:「猜得還挺準!就比這貴二三十來塊吧!」

甚至比這再低一點的數字,他們也說得出來。

整個過程一氣呵成、極其自然,真正將主動權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02

不過,年輕人不要以為用這些胡言亂語糊弄過去就萬事大吉了。

如果爸媽真的信了你的鬼話,那麼相當於你給他們締造了一個每天都在超低價甩賣的平行世界烏托邦,令他們對年輕人世界里的物價產生極大的認知偏差。

這是年輕人對爸媽說過最多次的謊

在這個世界里,專輯最多二十塊,海報兩塊錢一張,球鞋兩百塊拿下,口紅超不過五十,演唱會一百塊一場,驢牌馬牌各路奢侈品包包一千塊錢就能飛入尋常百姓家。

簡而言之,他們發現自己的子女簡直是艱苦樸素好標兵,總能花特低的錢買著好東西,甚至還運氣特好老中獎。

許多年輕人就因此陷入了一個死循環。

他們不希望父母總是捨不得給自己花錢,致力於勸說他們「別老貪便宜」、「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

但是一邊又不敢表現出來自己買好的買貴的,悄悄偽裝成買東西沒花多少錢的樣子。

結果就尷尬了:自己號稱幾十塊的「便宜貨」,質量不要太好,這下父母更加篤信「便宜還是有好貨的」。

這是年輕人對爸媽說過最多次的謊

當這個平行世界形成,爸媽的一些行事規則也由不得子女掌控了。

比如,按照長輩們「有羊毛一起薅」的習慣,一旦得知你給他們買的新衣服才一百塊(其實上千),沒準就要招呼你幫大姨小姨二舅姥爺家的三姑媽也來兩件。

子女一旦透(xia)露(bai)過有什麼特別的渠道買到便宜的好貨,保不齊就要成為七大姑八大姨乃至整個小區適齡人士的供貨商。

這是年輕人對爸媽說過最多次的謊

年輕人本意只是想爸媽不要為了這個價格嘮叨,沒想到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更要命的是,在這個物價平行世界中,年輕人花了大價錢買的寶貝被自己這張嘴一開光,在爸媽眼里就真成了不值錢的破玩意兒

到時候他們把你「十幾塊的」塑膠小人送親戚家孩子。

像扯衛生紙一樣,把「幾塊錢一卷的」手帳膠帶咔咔撕扯。

把「一百來塊的」奢侈品牌T恤當成舊衣服捐出去……

這是年輕人對爸媽說過最多次的謊

這是年輕人對爸媽說過最多次的謊

那真是哭都沒地方哭了。

03

說起來,要是小朋友怕因為亂花錢挨罵也就罷了,參與這波吐槽的網友其實有不少也是成年人了。

錢都花了,為什麼無法大大方方地告知父母呢?

一方面原因是被訓怕了。

這種情況發生在做子女的想盡點兒孝心、買點好東西給爸媽用的時候。

心是好的,現實卻是爸媽永遠嫌你買的東西太貴、太浪費錢

讀書沒掙錢的時候給他們買東西,遭訓斥的理由是「你花的錢還不是我的!」

掙了錢之後給他們買東西,理由則變成了「我什麼都不缺,不要浪費你自己的辛苦錢!」

這是年輕人對爸媽說過最多次的謊

盡管他們背地里可能會美滋滋地向同事炫耀兒子/女兒給我買了好東西,但口頭上還是要嫌棄孩子亂花錢,並動用各種威脅手段以保證你下次不要再給他們買東西。

一來二去,年輕人怕了打這嘴仗,也怕父母心疼東西貴就不捨得用,乾脆使出以上各種虛假報價大法。

這背後更深層的原因,也有關代際差異導致的消費觀不同

這一屆年輕人捨得花的錢,在自己眼里都是能滿足物質或精神需求以提高生活質量的。

但在許多父輩眼中——

玩手遊居然還要氪金?追星居然還要花錢?一雙破球鞋居然要四位數?一瓶擦臉油小1000塊?下館子人均100還算便宜?……這些都是很有衝擊力的新現象。

對於花錢「值不值」,兩代人心里都各有一桿秤,而且經常發生沖撞。

老爸哪怕上當也願意花幾千塊買的開光玉石,在年輕人看來就是瞎花錢;年輕人捨得花重金搶的限量帆佈包,在奶奶眼里還不如她買菜的袋子實用,十塊錢不能再多了。

所以,年輕人不敢把自己消費的真實價格告訴長輩,不僅是怕又要忍受「亂花錢」的嘮叨和責備。

這里面其實也藏著一種本能上的懼怕——如今年輕人盡管年齡長大了,心態卻沒那麼容易習慣自己真的是個獨立的成年人,依然默認自己是被父母管教著的孩子。

因此,被訓斥的不僅是高昂的價格,也是那些可能會像小時候一樣被罵「幼稚」、「玩物喪志」的愛好,和年輕人自己喜歡、又生怕被父母貶低和否定的消費方式。

盡管這種代際衝突是難免的,不過比起交流溝通試圖讓父母理解,當年想盡辦法從父母那兒套現的小機靈鬼們變成了想盡辦法混淆視聽的大機靈鬼,本能地選擇規避衝突。

這是年輕人對爸媽說過最多次的謊

話說回來,年輕人被父母問起關於錢的問題,又有哪一個好回答呢?

「存多少錢啦?說好的漲工資漲了嗎?你卡里還剩多少錢?」……每一個都讓人想選擇性耳聾。

這麼看來,被問「買的東西多少錢」時候的躲躲閃閃,其實也是陷入赤貧的年輕人在麻痹自己「真的沒有花很多」吧。

這是年輕人對爸媽說過最多次的謊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