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幹什麼最賺錢?一年上漲40倍的合法生意:炒鞋

不去販毒去炒鞋:一年上漲40倍的合法生意,正在收割年輕男人

▲被收割的年輕男人們。

本文來源:正解局(中國知名財經自媒體)

微信id:zhengjieclub

這十多年,幹什麼最賺錢?

絕大部分人給出的答案,肯定不是炒股、開工廠,而是炒房。

據統計,2009—2018年,10年里,全國新房平均漲了1.9倍;其中,北京均價從每平1萬4漲到5萬5,上漲了3.9倍。

在更加市場化的二手房市場,上海、深圳、杭州、南京、廈門等城市在過去10年最多的上漲了五六倍。

漲幅不可謂不大,炒房發財不可謂不快。

但這世間,偏偏還真有更賺錢,且合法的買賣:炒鞋。

李寧和NBA巨星韋德簽約,發售了一款球鞋,售價1000元,兜兜轉轉,幾個月後,在二手轉賣市場拍出了40000元的高價。

不到一年,漲了40倍!

就是下面這一雙。

不去販毒去炒鞋:一年上漲40倍的合法生意,正在收割年輕男人

1. 專職炒鞋,一年淨賺50萬

炒鞋,這事到底有多賺錢?

在鋼鐵直男大本營「虎撲」流傳著一個炒鞋發大財的故事:一個二十四五歲的男生,從大學開始炒鞋,現在專職炒,一年能賺到50萬。

拿瘋漲的球鞋價格來說,更直觀。

2017年9月,Nike旗下Air Jordan和國際潮牌OFF—WHITE合作,設計了一款名為OFF—WHITE•Air Jordan 1的球鞋。

不去販毒去炒鞋:一年上漲40倍的合法生意,正在收割年輕男人

這款鞋每雙售價1499元,在官方發售後沒過多久就被炒到12000元。

而這雙白黑紅配色的AJ1,短短兩年價格一路飆漲到70000元,漲幅超過4500%!

這樣暴漲的例子還有很多。

2018年,特拉維斯•斯科特和Air Jordan合作,一雙售價1299元的球鞋,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直線上漲至8000元。

從去年,開始流行一句話:「中年人炒股,年輕人炒鞋。」

炒鞋已經成為年輕人發財致富的門路。

不去販毒去炒鞋:一年上漲40倍的合法生意,正在收割年輕男人

2. 都是江湖

利益滾滾的地方從來都是江湖洶湧。

始作俑者就是擅長搞饑餓營銷的商家,打的名頭是「限量」。

安踏找到勇士球星克萊•湯普森,去年推出湯普森寵物Rocco配色的球鞋KT3-Rocco,發售總量僅僅只有350雙。

這款球鞋在美國舊金山的發售數量為200雙,雖然只是二線球鞋品牌,但KT3-Rocco發售一時之間仍然引起了巨大轟動,為一睹這雙限量款球鞋的面容,美國消費者也排起了長隊。

不去販毒去炒鞋:一年上漲40倍的合法生意,正在收割年輕男人

而國際大牌Nike、Adidas慣用的限量發售手段是線下。

那麼,搖到鞋子的概率是多少呢?

據不完全統計,限量款球鞋的發售數量和排號數量基本可以保持在1:6的狀態。

也就是說,在排隊中的六個人,只有一個人能幸運地買到心儀的鞋子。

2019年3月,一款名為AJ6櫻花粉的球鞋發售則採用了時興的線上「搖號」,共有30萬人參與了這雙1399元運動鞋的搖號。

當然,不出意外,大部分是沒有中簽的。

不去販毒去炒鞋:一年上漲40倍的合法生意,正在收割年輕男人

正因有這樣的暴利,也就有了黃牛。

北京等各城市球鞋限量發售門店前,總活躍著一批黃牛。

他們日常的工作就是在新鞋發售時,提前到崗排隊。

在門店搶到鞋再賣出去,一來一回就能讓口袋里多出一千到兩千。

有名學生黃牛就對記者介紹,「我第一次轉手的Air Jordan 1黑紫腳趾,讓我賺了3000元」。

其實,不光是中國,這樣的黃牛活躍在全世界很多城市。

當然,這只是散戶。

不去販毒去炒鞋:一年上漲40倍的合法生意,正在收割年輕男人

在炒鞋鏈,再上一層就是莊家。

莊家有大量資金,瞅準某款限量鞋的某些暢銷配色、鞋碼(其中,40~45碼的男款、36~37.5碼的女款最熱門,被稱為「黃金碼」),就會去瘋狂掃貨。

比如,專門花個一兩百塊雇大爺大媽們去店門口排隊搶鞋,還有職業黃牛專門利用技術手段在網上搶發售的球鞋,可以500個帳號同時開搶,這樣操作能夠保障黃牛在每一次球鞋發售時,穩定入手20-30雙。

有媒體報道,2018年11月,一款AJ聯名鞋在昆明發售。

一個東北炒家坐飛機趕到昆明,以200元/人的價錢臨時招了50個人排隊搶鞋。

昆明市場總共投放AJ26雙,被這個炒家「吃」下21雙。

國外一個知名球鞋炒家,從販毒「轉行」 到炒鞋。

曾經,在2天里,吞下127雙 Yeezy 750 Boost,一共賺到22.8萬美元!

過了發售環節之後,莊家因為資金雄厚,經常直接加價30%以上敞開收購。

最粗暴的就是「批量全掃,直線拉漲停」,瞄準某款鞋子不分尺碼、配色,只要市面上能買到,莊家便會都買下來。

這樣之後,莊家就可以隨心所欲地拉高價格,再出貨,賺取一大筆錢。

3. 鞋王聯名人人有

華爾街日報推算,目前全球品牌球鞋二手市場規模總額達300-500億美元。

正因為暴利,加上限量,所以,製造假限量鞋的生產商就悄悄滋生開來。

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莆田。有記者做過統計,全球範圍內,每十雙假鞋中九雙來自莆田,每三雙AJ中,就有一雙莆田貨。

有學生曾經在微博吐槽:為什麼全球限量三百雙的球鞋,我們學校就有二百多雙?

還有網友為莆田鞋總結:讓全世界都穿上名牌。

而且,假鞋越做越逼真,可以從產品小票到認證二維碼「一步到位」,甚至可以比官方更快推出新款鞋。

不去販毒去炒鞋:一年上漲40倍的合法生意,正在收割年輕男人

借由這樣的市場大環境,出現了專注於球鞋真偽鑒定的平台。

那麼,通過這些平台官方真偽鑒定,消費者收到的便一定是真鞋嗎?

其實並不盡然。

有媒體報道過一起事例,一消費者通過某平台購買了Nike Air more的「液態銀」款式球鞋,在經過漫長等待後,收到了該平台給出的正品認證,但同時,業內專業鑒別專家給出的鑒定卻是假貨。

不去販毒去炒鞋:一年上漲40倍的合法生意,正在收割年輕男人

(看似嚴密的流程,也不一定能100%保證真貨)

實際上,平台也是向賣家(有真賣家,但估計更多的是炒家)買鞋。

其中的漏洞顯而易見,只要通過平台鑒定,就算是「正品」了。

簡單說,平台說是真的就是真的。

而平台排查的鑒定師,技術能力不盡相同。

最關鍵的是,隨著模仿、製造能力不斷升級,即便是仿造鞋,已經和正品相差無幾,有些鑒定師也不一定分得清楚。

而在某平台,高人氣的鑒定師每天需要鑒定4000件左右的鞋子,平均到每雙鞋,鑒定時間只有短短幾秒。

鑒定的可靠性就可想而知了。

有網友就爆料,自己兩次提交,平台一次鑒定為真,一次鑒定為假。

4. 被收割的年輕男人

在一篇文章《專賺女人錢,毛利超過茅台:這個行業,到底有多暴利?》中我曾說過,現代高消費群體排行:女人、孩子、老人、狗、男人。

男人處於消費鏈的最底端。

如果有例外,那就是年輕男人。

有行業人士表示,這些限量鞋消費者30歲以下的年輕用戶占到了60%,其中一半以上都是90後的男性用戶。

Adidas旗下子系列Yeezy為何能夠在眾多球鞋中「獨領風騷」?

除去產品本身的設計理念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明星的帶貨效應。

像餘文樂、吳亦凡、林俊傑、陳奕迅、楊冪……眾多明星在公眾場合爭先「秀」Yeezy鞋,也讓很多年輕人不斷跟進。

不去販毒去炒鞋:一年上漲40倍的合法生意,正在收割年輕男人

在這場限量鞋的遊戲中,看上去都是贏家:

各家運動鞋品牌:通過限量炒作,知名度和美譽度得到提升,還獲得了不菲的溢價。

像NIKE旗下的AJ,現在已經成為比Nike更「高端」的子品牌;

代言的明星:用自己的名氣和鞋廠合作發售新鞋,或者乾脆只需要穿上鞋「無意」地走到鏡頭里,自然有粉絲蜂擁而來。

炒家、莊家:一來一往,年入幾十萬也不少見,有人已經實現財務自由。

造假者:以前造假,現在還是造假,只不過現在賣了更高的價錢。

鑒定交易平台:服務質量放一邊,但靠10%左右的中間費也能活得很滋潤。

 

不去販毒去炒鞋:一年上漲40倍的合法生意,正在收割年輕男人

如果說有輸家,那恐怕就是,那群年輕的男人們。

為了追隨偶像、彰顯個性,排隊、搶鞋比不過黃牛,常常需要冒著買到假貨的風險,以幾倍價錢入手一雙鞋。

歸根到底,不論是聯名款還是限量款,只不過是走路時雙腳的夥伴。

瘋狂的球鞋市場背後,是靠部分消費者支撐起的一堆泡沫。

泡沫,總會有破滅的一天。

[irp posts=”22548″ name=”中國式共享經濟,消耗人民幣超過1000億,幾乎全軍覆沒。”]

[irp posts=”40866″ name=”得屌絲者得天下,中國小縣城的萬億商機。”]

[irp posts=”62456″ name=”中國沒有真正的手工鞋產業?所以他努力做、一直學,目前在淘寶每月賣出六千雙”]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