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宜居卻不易居。/圖蟲創意
本文來源:新周刊
微信id:new-weekly
作者:陸兆謙
縱觀中國近二十年的城市發展史,杭州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在以「北上廣深」為尖子生的班級里,杭州從普通生一躍成為優等生,它有改變如今中國城市格局的野心。
成為超級網紅的杭州,還是那個「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杭州嗎?
今年以來,在杭州湖濱大道、嘉里中心一帶,每日都聚集著一大群攝影師和街拍網紅,有網友瘋傳一條街拍警告:請速速避開任何拿著礦泉水瓶的人。
因為杭州大街上的網紅小姐姐,可能會喝著喝著礦泉水突然往前噴一地,或者走著走著路,給你表演個劈叉、翻跟鬥。
杭州街拍,儼然已經成為了跟「土味視頻」差不多意思的詞。
以下是慎防拿礦泉水的影片
▲杭州街頭,一位模特正在「街拍」。圖/圖蟲創意
據錢江晚報報道,目前杭州的專職街拍攝影師有超過200人,而模特多達數十萬。
杭州任何一個熱門景點,都有可能成為他們拍抖音的場景。
喧囂的背後,杭州的城市氣質正在被互聯網迅速改變。
三年前,網傳杭州要躋身「北上廣深杭」的一線城市陣營,人們紛紛趕往杭州入職互聯網企業,隱約可見上世紀八十年代舉國人民赴廣東的情景。
三年後的今天再看,似乎只有物價、房價和擁堵指數達到了一線城市的標準。
成為中國「第五城」,杭州到底還差什麼?
出走與回歸之間,杭州終究是一座旅遊城市
杭州意味著什麼,那些離開又回歸的杭州人,大概最有發言權。
1995年,馬雲開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北漂。
中國黃頁上線後,他帶著合夥人前往北京,拜會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公司。
作為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源頭,北京擁有最豐富的資源。
此時的杭州,是家喻戶曉的江南名城,但少有人會將發財致富的夢想寄托在杭州身上。
浙江本地人魯迅就曾經如此描述杭州:
「杭州的市容,學起上海洋場的樣子,總顯得小家小氣,氣派不大……」
「至於西湖風景,雖然宜人,湖光山色,也會消磨人的意志的……和蘇小小認認鄉親,過著飄飄然的生活,也就無聊了。」
他一生輾轉各地,先在北平,後到廈門,直至最後居住到上海,唯獨沒有回到自己浙江老家的杭州。
▲某種程度上,西湖這張名片正映射著杭州的性格。圖/圖蟲創意
對於杭州,鬥士魯迅說得已然夠直白,杭州是一座適合生活的城市,若要在這里幹點事業,意志遲早會被消磨殆盡。
1999年,兩次北漂皆處處碰壁之後,馬雲帶領團隊回到杭州創業,其中大概也飽含了無數辛酸。
從創業資源到獲取信息的便利程度,彼時的杭州不僅無法與北京相比,也無法匹敵身邊的上海。
對於馬雲這樣的浙江人,杭州成為出走無門,落魄歸鄉時的去處。
找尋一座裝得下夢想的城市尤其重要。
1945年,宗慶後出生於宿遷。
四歲時,他們全家遷到杭州。
1989年,他在杭州建立起了日後赫赫有名的娃哈哈。
若追究其家族淵源,身份顯赫的錢塘宗氏,來自北宋名將宗澤之後,祖上是從北方遷回來的。
在一次接受媒體採訪時,宗慶後表示,北漂的人應該回到家鄉去,在家鄉才能得到「更大的尊重」。
▲山水之外,杭州欲創商業的江湖。圖/圖蟲創意
作為「廣漂」的丁磊,則在創立了網易之後,最終將分公司開回了杭州。
宗慶後口中「家鄉的尊重」,恐怕只能在丁磊這一出一歸之間找尋。
今日的杭州,早已不具備兩宋時吸引眾多人口南遷的競爭力。
在二三十年的城市發展中,它被戴上了一頂旅遊城市的帽子。
於大部分年輕人而言,在一線城市廣闊的機遇面前,來自家鄉的尊重,恐怕就沒那麼重要了。
很長一段時間里,杭州於外地人,無異於雞肋。
久居杭州則苦於沒有生存的門道,不去杭州又受杭州名聲的吸引。
於是,說起杭州,大多數人只記得它的旅遊。
杭州開始頻頻見諸報端,不過是互聯網經濟大潮席卷而來的短短數年之間。
阿里巴巴成為杭州的一張名片。
換句話說,杭州的曝光度,很大程度上與阿里的發展相關。
▲春節時的杭州東站。圖/圖蟲創意
當我們將目光投向杭州,僅僅只有北京四分之一的市區面積加之擁堵不堪的交通,人們就會明白,襟江帶湖的杭州能夠滿足一座旅遊城市的需要,只是與一線城市比起來,卻還相去甚遠。
不論如今的媒體如何炒作杭州「準一線」的地位,盛產魚米,同時擁有秀麗山水的杭州,很難甩掉那種消磨意志的生活氣。
有人離開杭州尋找機會,也不乏探索淘金者在杭州功成名就。
只是,杭州終究盛不下巨大的野心。
在那些離開又回歸的杭州人身上可以看出,它終究還是一座安放戀地情懷的旅遊城市。
[irp posts=”53133″ name=”為什麼北京人和上海人都成了「杭漂」?”]
杭州起飛背後,有一個關於土地的秘密
魯迅告訴中國人,杭州宜居,會消磨鬥志。
然而他沒有告訴我們,去這里消磨鬥志的門檻有多高。
時間回到民國二十年,時任西湖藝術專科學校老師的張光釗對來杭的旅客說道:「杭州消費浩繁,生活奢靡,地價高雅,居住困難,尋覓棲宿,至為不易。」
最後,作為工薪階層的他又補充道:「杭州市民除極少數自營房屋外,大都賃居而居。」而類似人力車夫一類的職業,即使不吃不喝五十年,也買不起杭州的一套房子。
外人看來富庶的杭州,其治下百姓的生活,卻是這般光景。
我們甚至不敢想像,杭州土著在自己的土地上,也會無房可居。
▲成為一線的路上,往往擁堵和房價先行。圖/圖蟲創意
2018年,一名杭州本地的八旬老人,在自己的房子被拆之後,不得不開始租房。
這是他一輩子也沒有經歷過的事情。
在轟轟烈烈的「棚改貨幣化」大潮中,杭州的房價被進一步抬高。
近二十年,我們聽慣了太多關於拆遷暴富的故事。
只是,此時的杭州人,拆遷可能致使他們一夜變窮。
隨著政策的收緊,有的家庭120平米的房子被拆,最終拿到的拆遷款卻不夠買一套110平米的毛坯房,很多家庭只能靠自己貼錢買房。
獲得拆遷款的杭州人,開始蜂擁買房。
僅2016年,就有超過七成的杭州人購買商品房。
那些在政策收緊之前,因拆遷獲得千萬巨額賠償的家庭,更是手持巨資,四處找房。
拆遷帶來的巨大能量得到釋放。
兩年間,杭州房價漲幅超七成,臨安漲幅則達到了驚人的150%。
那些貼錢買房的本地人,有苦說不出。
▲城市的發展,有時只需看房子的發展。圖/圖蟲創意
北宋年間,柳永北上途中路過杭州。
當時,「戶盈羅綺,競豪奢」的杭州給仕途不順的柳永上了一課。
今天,那些如柳永一般,前往杭州的外來人口,也狠狠地給當地土著來了一個下馬威。
在一陣喧囂過後,杭州搖身一變,成為人人向往之地。
離開北上廣到杭州去,似乎成為一種潮流。
杭州被塑造成為機會豐富、薪資可觀、房價親民且富有生活氣息的城市。
坐擁阿里巴巴與網易兩家互聯網巨頭,外加眾多互聯網創業公司,同時聚集了全國超三分之一的電商網站。
在互聯網發展如火如荼的時代,杭州的吸引力使無數年輕人紛紛湧來。
外來人口的增多,無形中再次抬高了處於高位的房價。
2018年,杭州土地交易額已達到2498億元,超越北上廣,高居全國首位。
尚未成為一線城市,卻擁有了一線城市的房價,無論是杭州本地人還是那些來杭奮鬥的年輕人,都有說不出的滋味。
▲杭州真的接納了這些擠公交的工薪族嗎?圖/圖蟲創意
杭州能否改變中國城市格局
跳出最近二十年中國的城市發展史,給杭州戴上「土地暴發戶」的帽子,大概會背上不少罵名。
譽滿天下的杭州,一直是個名副其實的「網紅」。
但是,從洛陽、開封就能得出,城市也不能總提「當年勇」。
中國歷史悠久的城市一抓一把,如今發展的好壞,和歷史沒多大關係。
中唐之後,富庶的「東南名郡」已經名揚天下。
白居易遭貶杭州,寫下了「江南名郡,餘杭為大」的詩句。
可見在白居易任職期間,杭州已經相當繁華。
白居易作為較早關注杭州的知名詩人,杭州的名氣,隨著他的作品迅速傳開。
▲詩意杭州今安在?圖/圖蟲創意
從那時起,「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的杭城,成為文人們向往的地方。
西湖、遊船、靈隱寺……逐漸成為一個個文化符號。
到北宋時,這里出產的糧食沿著大運河北上,一直抵達彼時的首都汴京。
「杭漂」柳永曾留下了一曲千古傳唱的《錢塘詞》:「東南形勝,三吳都會, 錢塘自古繁華。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到宋高宗趙構定都臨安時,杭州已然是繁榮的商業中心,當時「百萬之下,亦為小商」。
如今,杭州再次站在了風口上。
▲來到杭州很容易,留在杭州卻未必。圖/圖蟲創意
獵聘大數據顯示,2018年,杭州成為中高端人才最缺乏的城市,缺乏程度超過深圳。
伴隨著二三線城市在搶人大戰中陸續推出一系列新政策,杭州面臨的人才壓力將不斷加大。
然而,杭州頒佈的人才政策卻引起了人們的質疑。
規定顯示,「全日制大學專科及以上人才在杭工作並繳納社保的,可直接落戶」。
其門檻之低,可見一斑。
質疑聲音四起,如此低的落戶門檻,對於緩解杭州高端人才缺乏的壓力,究竟能起多大作用。
如此大規模的吸引外來人口背後,其目的究竟是為了彌補人才缺口,還是為了消化房子,值得人們深思。
當更多外來人口在政策吸引下進入杭州,房地產需求或將被穩定在高位。
值得懷疑的是,當房價一路走高,除了年薪較高的互聯網企業員工,其他人是否有能力在杭州謀得方寸立足之地。
▲在杭州的潮汐里,年輕人來來去去。圖/圖蟲創意
短短幾年,曾經媒體大肆渲染的機會多、易生活的杭州印象被無情扯下,「宜居不易居」的面目暴露了出來。
那些從北上廣逃來的年輕人,有的還在堅持,有的又從杭州逃離了。
縱觀中國近二十年的城市發展史,杭州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在以「北上廣深」為尖子生的班級里,杭州從普通生一躍成為優等生,它有改變如今中國城市格局的野心。
然而,不論從基礎設施或產業基礎,四座一線城市都有著巨大的優勢。
當媒體渲染著人人逃離北上廣,人才個個入杭城的時候,大批大批的年輕人仍然將夢想寄托在四座一線城市上,不斷彌補著前人離開的空缺。
▲杭州的又一個時代,何時來臨?圖/圖蟲創意
不能否認,杭州為如今的中國城市競爭注入了一股活水。
但是,在體量非常的四大巨頭面前,杭州依舊有很多困境亟待破局。
依靠土地與幾家名企,恐怕還不足以和如今的一線城市抗衡。
無需懷疑,現有的城市格局還將繼續,「北上廣深」依然會繼續壯大。
於杭州而言, 能否創造自己的時代,就要看這座千年名城的智慧了。
[irp posts=”83974″ name=”杭州這些年的發展真相:西湖免費,城市很貴”]
[irp posts=”53133″ name=”為什麼北京人和上海人都成了「杭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