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國館文化
微信id:guoguanwenhua
作者:國館
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01 又焦慮了
不久前微博上一直掛著一個熱搜:「月薪一萬和十萬的真實差距」。
簡單總結一下就是:
月薪一萬和月薪十萬的人實際收入差距是100倍,10年之後,月薪十萬的人資產已經千萬,而月薪一萬的人可能還是一無所有。
那條微博下面的評論一片恐慌。
別說月薪十萬,多數人現在連月薪過萬都難。
而這些人最為擔心的就是:月薪一萬的一無所有,那還沒過萬的恐怕就要負債累累了?
說實話,我自己看著也覺得很可怕。
一直以來,但凡關於錢的話題,總能精準引起人們的焦慮。
尤其是對已經踏入社會很久的人而言,更加深有體會。
盡管我們不願承認,但現實往往就是這麼殘酷,評判一個成年人成功與否,人們最多關注的一點是財富的多少。
你們一定有聽過類似的消息,今天這個兒時夥伴買車買房,明天那個朋友又開公司當老板。
這樣的消息對我們來說無異於晴天霹靂。
明明曾經大家都是同一起跑線,甚至有些人還跑得比我們慢,怎麼眨眼間就把我們甩在了後面?
讓人更害怕的是,可能多年後他們的錢越滾越多,而我們還在為生計疲於奔命。
我想一定有人會時常盤算著按自己現在的工資,多久才能買房買車。
但每次都會想到崩潰,多數人自己眼下的收入只夠勉強養活自己,說別的都是奢望。
倘若再與那些成功人士相比,焦慮自然蜂擁而至。
可我們的焦慮真的有必要嗎?
答案是否定的。
最近有一份報告,調查了一批來自不同行業城市,不同年齡階段的人。
在受訪者中,將近80%的人工作了10年月薪都沒有過萬。
多數人的月薪都還只是5000-8000元。
看到了嗎?還有這麼多的人和我們一樣,都在為生活奔波勞碌。
多少人工作了那麼多年都還沒能月薪過萬,要是像我們一樣焦慮,他們得多痛苦。
事實上,焦慮沒有任何實質意義,不能幫你加薪,不能幫你成功,只能增加無數煩惱。
我們其實都忽略了,那些取得好成績的人僅僅是少數派,只不過他們活在聚光燈下,我們便誤以為他們就是全世界。
在這樣的認知下,等焦慮到了一定的程度,有些人開始崩潰,有的喪失了動力,有的生活直接被壓垮。
02 我們都很焦慮
我的一個前同事就時常活在焦慮之中。
按他自己的說法,今年剛滿30歲的他依舊碌碌無為。
畢業好幾年的時間,他的同學朋友都有了一定的成績,月薪過萬的人已經不在少數。
而他呢,雖然升過兩次薪,但還是沒能月入過萬,更別提買車買房了。
眼看著到了結婚的年紀,各種問題開始暴露了出來。
和他談了6年的女友時常問他什麼時候才能有自己的車和房。
他也在考慮以後生了孩子有沒有錢養,有沒有錢供上好的學校等等。
每次想到這,他都會不由地退縮。
原本就壓力十足的他若聽到各種優秀同齡人的消息,都會陷入苦惱之中。
有段時間,他時常會在下班後在公司樓下點一支煙,來回踱步。
要不然就是拉著我們幾個人一起去大排檔喝喝酒,喝的爛醉的人總會是他。
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就是大家在討論著什麼時候結婚生子時,喝著喝著他就趴在桌子上啜泣了起來。
那時我們也才知道他一直承受著許多壓力。
他身邊好些人都已經結婚供房供車,有些孩子都快上學了,他們生活都比他過得好。
所以他才成天靠著抽煙喝酒來釋放一下自己的焦慮。
那晚他說了一句話,至今我都難以忘懷:
「我的生活過得真的很擰巴,明明知道焦慮沒有用,但就總是會忍不住焦慮。」
現在想想,好像我也是這樣,大部分人也是如此。
之前刷抖音看到有這麼一段視頻,講的是男人30歲的標配是什麼:
一線城市里的房子,一輛有牌面的車子,年入六位數的票子。
看看當下的自己,這樣的標配好像真的遙不可及。
當同齡人都無法企及時,我們能做到安慰自己沒關係,大家都不可以。
可當有那麼一個人能做到,我們就開始慌了:
為什麼別人能做到,我們不能?是不是我們真的太失敗了?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給你們算一筆帳。
一個人7歲開始上學,6年小學,6年中學,4年大學,此時他已經23歲,倘若讀研究生博士生,出來已經29歲。
試問,他如何在短短一年之內擁有這些標配?
就算不讀研讀博,從低做起,如今高消費的環境下,想要靠自己在7年之內就擁有這些,真的很難。
更何況有些人一輩子都達不到這種地步,以這些來定義一個人的成敗未免太過荒謬。
03 成功不僅需要努力,還要機遇
一直以來,人們固執認為,當下不夠成功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
「有付出就會有收獲。」
這句話直到現在為止依然被奉為人生真理。
於是,當我們看到自己眼下的生活,就會陷入自我懷疑當中,徒增無謂的焦慮。
可今天我想說,付出並不一定有所收獲,成功不光要靠努力,還要依托機遇。
就拿套現15億的胡瑋煒和負債累累的戴威來說。
去年,美團收購摩拜的消息刷屏。
摩拜創始人胡瑋煒由於持股9%,所以很多人都認為她套現了15億。
△ 胡瑋煒
一個80後,15億身家,什麼概念?
超越絕大部分人的存在。
盡管之後有韓寒等人質疑套現15億的言論,以事實為根據提出創始人拿不到這麼多錢,並且斥責那些販賣焦慮的人。
可人們的焦慮已經埋下很深,只覺得自己被同齡人拋棄。
當然,人們也記住了戴威,只不過是記著他欠我們錢。
同樣在去年,ofo迎來寒冬,裁員、欠款、倒閉,一系列的狀況讓戴威成了老賴,也變成了人們眼中的失敗者。
兩個共享單車的創始人,都傾註了所有的努力,卻有著截然相反的境遇,其中一個所缺少的,是機遇。
往前看戴威剛創立ofo那幾年,風風火火,與摩拜不相上下。
△ 戴威
可即便這樣,少了一個機遇,最終還是敗下陣來,更何況我們這些普通人呢。
談及機遇,在這里我不得不提的一個人就是李安。
大學畢業時李安帶著畢業作品《分界線》面試了許多公司,全部都無疾而終。
後來也曾幫人修改過不少劇本,無一例外,都沒能得到賞識。
一晃六年,這些年里,他沒有收入,每天在家做家務帶孩子,加上創作劇本。
將近四十歲的年紀,他也曾有過無數焦慮,一度想要放棄。
但還是在妻子的鼓勵下堅持了下來。
這樣的堅持下,他獲得了人生第一個機遇,他創作的《推手》、《喜宴》紛紛獲獎。
△ 李安
而後有人請他拍《推手》,上映之後獲得了無數好評,李安也得到了金馬獎最佳導演的提名。
自此,李安人生仿佛開了掛,收獲了無數獎項,成為了中國最出名的導演之一。
回首那六年,李安焦慮嗎?
比現在的我們還要焦慮,但焦慮沒有壓垮他,他一直都在努力創作著,也才有了如今這番成就。
其實每個人的人生進度本來就不一樣,有些人在20歲就已經很成功了,但有些人直到80歲才邁向成功。
眼下的世界瞬息萬變,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
所以我們真的不用太過焦慮,只要我們還在努力朝著目標奮鬥,終究能獲得屬於我們自己的機遇。
△ 李安
04 接受平凡也是成功一種
當下的世界里,不成功便成仁,所以我們每個人渴望成功,厭惡平凡。
這所導致的後果就是,當我們能力不副,同齡人卻一早成功,我們便會焦慮萬分,以至於喪氣過著每一天。
而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會趨於平凡,比起追逐成功,接受自己的平凡更加可貴。
那些能將平凡生活過成詩的人也一樣可以稱之為成功。
就像真實紀錄片《四個春天》中陸慶屹的父母。
▲圖片來源 | 《四個春天》
他的父母都出生於小縣城,父親是退休的老師,喜歡吹簫拉琴,還自學了視頻拍攝編輯。
母親則是喜歡唱山歌的普通農村婦女。
以前他們家十分貧寒,每頓都只能喝稀粥,但這樣艱苦的環境下,他們絲毫沒有被貧窮束縛了快樂。
▲圖片來源 | 《四個春天》
每年燕子飛到他家時,父親總會吆喝著「燕子來了」,在一旁樂開了花。
那時他的父母會從生活費中省出一筆錢來,每年給家人拍一張全家福。
後來陸慶屹的兄弟姐妹去了城市打拼,他的父母像其他人一樣經歷著離別。
同樣的,他們也會為自己的孩子擔憂,但他們沒有哭喪著臉,反而是更加專注於自己平凡的生活。
他們種菜、養花、吹簫、拉琴、唱歌……
▲圖片來源 | 《四個春天》
平凡的生活硬是給他們過成了絢爛的詩歌。
自始至終,他們都沒有為自己貧窮的境遇焦慮,反而在這樣的環境下,接受平凡,過出不平庸的生活。
相比於他們,我們應該感到慚愧。
我們不斷追逐成功,只關注到了那些成功的人,為焦慮所包圍,即便頭破血流也不願接受自己的平凡,以至於喪失了很多快樂。
可那些人不過是鎂光燈下被聚焦的幾個人,不能代表我們多數人的人生。
你要知道,舞台之下,還有不少人和我們一樣,都會是平凡的一生。
如果能學會接受自己平凡,去過不平庸的生活,我想也不失為是一種成功。
▲圖片來源 | 《四個春天》
05 別慌了
說實話,身處當下的環境,人們一不小心就會被別人販賣了焦慮。
對成功的渴望越高,焦慮也就越多。
有著「別人」在前,成功往往就被他們所定義。
今天這個煎餅大媽月入5萬,明天那個賣包子的買房買車,後天那個賣口紅的又月入六位數……
而我們呢?還在為生計奔波勞碌。
對比之下,總是顯得很失敗。
可我們都忘了,每個人的人生都會有所起伏。
你在谷底的時候,別人可能在高峰,你在高峰時,別人也可能在谷底掙扎。
拿自己的現狀和別人的成功相比,只會越比越慘,甚至喪失動力。
既然要衡量人生成功與否,那就把人生拉得再長點再看。
而衡量人生好壞的尺度,也應該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上。
眼下的我們千萬別讓焦慮摧毀了所有的動力。
而是應該化焦慮為動力,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我曾看過這麼一段話:
紐約時間比加州早三個小時,但不意味著加州變得很慢。
有些人22歲就畢業了,可等了5年才找到穩定的工作。
有人25歲就當上CEO,卻在50歲去世。
也有人50歲才當上CEO,然後活到90歲。
歐巴馬55歲退休,特朗普70歲才開始總統生涯。
誠然,世人有著自己的時區。
周圍的人看似走在了你前面,也有人在你身後。
但每個人在自己的軌跡上奔跑著,在他們的時區。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們。
他們在他們的時區,你在你的。
生命就是等待著正確的時間點,然後行動。
所以,放輕鬆。
你未曾落後,也從未領先。
在你的時區里,一切都非常準時。
其實只要我們篤定地在自己的時區裡走著、跑著,終有天都會抵達想去的地方,過上想要的生活。
在那之前,我們真的沒必要那麼慌。
▲圖片來源 | 《四個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