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易
中朝邊境與其他邊界不同,一般有河的邊界線都是以河中心為線,而中朝邊境按照協議卻是以鴨綠江為界,雙方船隻可以在鴨綠江上隨便走,只要不上岸就不算越境。
中國一側有十幾艘遊輪,寬敞明亮,富麗堂皇。還有幾艘色彩鮮豔的小氣艇在江中游弋。
據說朝鮮也有兩艘遊輪,但形同虛設,基本上處於停航狀態。
在丹東鴨綠江畔,花2元人民幣就可通過望遠鏡觀望對岸。
花20元錢,就可以坐遊輪在鴨綠江上繞20分鐘,看幾十米外對岸的風光。
也可以花200元包一條快艇,船家會帶你靠近岸邊不足10米,近距離地觀察朝鮮。
中國人一般是將泡麵、餅乾、麵粉、小電器包括黑白電視機,運到朝鮮,而朝鮮方面能輸出的只有礦粉和鋼材。
朝鮮司機穿著清一色的灰色或藍色卡其布中山裝,胸前無一例外別著金日成像章。
他們卸完貨還得趕回大橋那邊。中國司機過橋開到新義州的口岸卸貨後,也會當天折回丹東,司機是不被允許在口岸停車場以外逗留的。
大橋北側是個江心洲,歸朝鮮所有,最北面視線所及是一片片灰暗的土房,破舊而荒涼,江邊有洗衣服的朝鮮婦女,遠處是一些荒蕪的土地,以及待收割的莊稼。
朝鮮農民沒有化肥,因此農作物產量很低,所以,為了解決吃飯問題,盡量多種地。
近處有一些村鎮,還有一座小橋,街上汽車極少,可見一輛紅白相間的大巴車在路上行駛。
老百姓各自忙著自己的生活。住宅的牆面基本是紅磚裸露,有的甚至缺瓦少窗,豪華的住宅房屋幾乎沒有。朝鮮人民軍的小砲艇在江上游弋。
遊輪沿朝鮮江岸向北徐徐行進,然後轉彎再折回來,重過鴨綠江橋在向南行進,朝鮮新義洲的景緻依次展現在遊人的眼前。
沿岸最北側是一處工廠,據說是造紙廠,有幾個高大的煙筒,不冒煙,也不見人,一片死氣沉沉。
這個三層樓的建築,據說是新義州唯一的一個「五星級」賓館,賓館前有幾個人赤腳站在江水裡,好像是在撈什麼東西。岸上停著自行車,聽說在朝鮮只有幹部才有自行車,不知是否如此。
再往南有一個院子,門口扯著橫幅,裡面有一座較好的小樓,外面也有一座比較像樣的樓,一層的窗戶裝著防護網,大概是個什麼政府機關吧。
沿江的最後一個景點是新義洲的碼頭,破舊的庫房,缺門少窗,破舊的船舶,馬力小設備差,破舊的機械-幾台落伍的吊車和門機,在中國港口早已被淘汰。
有幾十個工人正在作業,有幹活的,也有站著看的,工人們沒有工作服,少數人戴著安全帽。就像舊中國的碼頭,死氣沉沉,毫無生氣。
遊船走過的沿江一線停靠了許多朝鮮船隻,除了一艘砲艇和兩艘擺樣子用的遊輪外,其餘的船隻都鏽跡斑斑、破爛不堪。
我原以為這些船都是廢棄的,但仔細一看,其實每隻船上都有人,船上掛著衣物,擺放著生活雜物。
沿岸有一些哨所和邊防掩體,隨處可以看到有許多朝鮮人民軍的士兵,土黃色的臉襯著土黃色的軍服,或走動巡邏,或席地而坐觀察,或在隨便交談,但基本不拿槍。據說以前拿槍,現在為了表示友好一般不拿槍。
聽說朝鮮是全民皆兵,男性公民16歲必須參軍,他們也願意參軍,因為能夠吃飽飯。邊境線上防守嚴密,據介紹,如果有人偷渡上岸,一分鐘之內邊防兵就可以到達。
夜幕降臨後,只見鴨綠江西岸燈火輝煌,車水馬龍,兩座大橋披燈掛彩,探照燈在橋頭盤旋,絢麗多彩的城市霓虹燈與繁星皓月爭輝;而鴨綠江東岸則是一片黑暗,悄無聲息,沒有路燈車影,沒有萬家燈火,諾大的城市被巨大的黑洞吞沒了,一種詭異和恐怖的感覺。
此情此景讓人不禁感慨萬千:一水之隔,近在咫尺,兩個世界,兩重天地。發展真是硬道理,不改革開放就沒有出路。
中朝邊境朝鮮一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