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解讀「互聯網+」–中國前所未有的機會?

(精選自中國高新區;文/王德祿)

中國國務院發布《「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後,各方都在積極反饋,同時對「互聯網+」的理解也不盡相同。

我認為,「互聯網+」是一個戰略問題,有五點需要特別注意:一是「互聯網+」的內涵是原創;二是「互聯網+」的戰略意義是彎道超車;三是中國「互聯網+」三大路線圖;四是長城所「互聯網+」路線圖;五是創業項目要分清楚是「互聯網+」還是「+互聯網」。

1
「互聯網+」的內涵是原創

「互聯網+」是大陸第一次提出的原創產業領域。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產業發展一直在尋找創新的方向,先後提出了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而這兩年則更加重視業態創新和新業態,今年「互聯網+」的提出就是業態創新和新業態提法的一次深化。

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彰顯出中國電商在世界上的引領地位。自此以後,中國電商將如何引領產業變革就成為一個戰略問題。

可以說,「互聯網+」正是對這種引領的深刻理解,即「互聯網+」意味著電商、互聯網和社交化將引領產業變革。

為什麼「互聯網+」能夠代表中國的原創?因為中國人口眾多,互聯網對產業的影響力通過社交化充分體現出來,這使得電子商務、社交化在中國擁有巨大的發展前景,也將誕生大量引領世界的產業創新。

「互聯網+」體現的原創將有多個領域和多個層次,大的方面共三個:一是「+」,即互聯網本身;二是「互聯網+製造」;三是「互聯網+服務」。

2
「互聯網+」的戰略意義是彎道超車

「互聯網+」是中國做到彎道超車的核心路徑。

最近,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我對此有以下幾個觀點:

首先,「互聯網+」在一定程度上確實代表著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機會,是中國做到「彎道超車」的核心路徑。

其次,大陸「互聯網+」要做到彎道超車就需要找準突破點,並且要開放性地、廣泛地去尋找這個突破點,不能試圖局限在某個領域或者某條路線。

《「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試圖給出11個重點領域(創業創新、協同製造、現代農業、智慧能源、普惠金融、公共服務、高效物流、電子商務、便捷交通、綠色生態、人工智能等),其實這樣去界定「互聯網+」行動的重點領域,是大陸傳統的產業規劃的思想,不利於「互聯網+」的探索,反而限制了「互聯網+」的創新空間。

現在,全國各地都在制定「互聯網+」的規劃,這些規劃試圖用指導意見界定的11個領域來進行「互聯網+」的實踐探索。我認為,「互聯網+」仍是一個需要我們探索的領域,各地應該進行廣泛的、多種多樣的探索。

3
中國「互聯網+」三大路線圖

當前中國探索「互聯網+」路線的主要力量是互聯網企業,以阿里、騰訊、小米三家為例,分析路線圖可以發現,他們的路線圖都體現了其自身的特點。

阿里的路線圖。阿里巴巴「互聯網+」的核心在於「互聯網+中國製造」,用電商對未來的製造業產業做新的布局。阿里的路線圖對於中國「互聯網+製造」非常重要,也是中國製造業發展的新道路。

騰訊的路線圖。騰訊「互聯網+」在於「+」本身,試圖做網上虛擬的連接器。近兩年來騰訊以開放的心態,支持圍繞微信的創業。「眾創空間」提出後,馬化騰曾幾次談到「我就是眾創空間」,發揮了騰訊在移動互聯上的優勢。

小米的路線圖。小米「互聯網+」主要體現在企業的顛覆創新、跨越式成長,路線的核心在於基於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創新。

與「互聯網+」戰略方向最相悖的是德國工業4.0。阿里巴巴上市後,有文章稱德國工業4.0將讓阿里巴巴在10年內消失。今年,科學院還作了一個報告稱中國製造比德國製造落後100年。

實際上,我曾幾次和德國專家討論德國工業4.0,他們都表示並不知道這種說法。德國工業4.0其實就是企業內部信息化的深化,尤其是製造環節的自動化和智能化。

我認為,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製造業將呈現碎片化的發展趨勢,智能工廠將成為被重組的碎片,其戰略意義與「互聯網+」相去甚遠。

4
「互聯網+」三大模型:

第一大模型是「+」的模型。可以理解為兩層「+」。第一層「+」是在線、互動、聯網,第二層「+」是電商、O2O、粉絲、眾包、雲服務和生態圈;

第二大模型是「互聯網+製造」的模型。這個模型的核心是製造業的微笑曲線被打破、碎片化,在新的平台上重組,這些平台是電商平台、創客平台、物流平台、虛擬生產平台和眾包研發平台;

第三大模型是「互聯網+服務」的模型。原來服務業的分類將走向兩大極端服務,一個是極致服務走向全球,另一個是以眾包的方式調配全球資源進行服務。

5
創業項目要分清楚是「互聯網+」還是「+互聯網」

現在,中國雖然湧現出很多與互聯網相關的商業模式,但其中有很多都不是「互聯網+」,而是產業「+互聯網」。

產業「+互聯網」可不可以呢?可以。但是產業「+互聯網」只能出現高速增長,卻不可能出現爆發式增長。所以,我們要分清楚什麼是「互聯網+」,什麼是產業「+互聯網」。

在現有的體系下增加互聯網元素,就是產業「+互聯網」。盡管這種模式是進步的,但它仍然有被顛覆的危險。

只有徹底拋開原有的產業定位,重新創業,而且這種創業的思想來源於「互聯網+」的跨界思想,才是真正的「互聯網+」。

也就是說,過去的微笑曲線正在被打破,新的「互聯網+」創業一定是平台式創業,它可以是電商平台、創客平台、物流平台、虛擬生產平台、眾包研發平台等。

「互聯網+」是中國前所未有的機會,是「中國製造」走向原創的機遇。只有把握好這個機會,中國製造才能走出一條新路,中國崛起才有更大的希望。

閱讀



<a id="js_report_article3" style="display:none;" class="media_tool_meta tips_global meta_extra"
閱讀原文


關於作者:

微媒體,互聯網+首席媒體,重點報導互聯網+金融、旅遊、教育、地產、娛樂、汽車、健康、智能硬體等領域,以及互聯網+傳統行業。

微信號:weimeiti

阿里女員工被騷擾案涉事主管原要跳槽字節跳動被中止,喝酒廠商也被公司開除,自認冤枉

xxx

阿里巴巴性醜聞熱搜第一,6000員工聯名聲援,涉事主管遭開除,兩高層一辭職一記過

xxx

阿里巴巴被罰人民幣182億的《處罰決定書》全文

xxx

螞蟻集團CEO請辭。華爾街日報:中國可能對阿里巴巴祭出破紀錄的罰款

xxx

胡錫進評螞蟻調查:中國不是資本主義社會,一些「聯想」難免,但其發酵不應受到鼓勵

xxx

中國各大巨頭會重啟互聯網支付戰爭嗎?

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