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馬蜂窩旅遊
微信id:mafengwo2006
近日的攝影圈傳來一項令人振奮的好消息!
由《國家地理雜誌》主辦的2019年度旅行者攝影大賽已圓滿落下帷幕。
今年的全球總冠軍得主是中國90後戶外攝影師儲衛民!
儲衛民常用ID:Thomas看看世界,也有很多朋友稱他為托馬斯。
或許大家對這個獎項不太熟悉,窩主來做個簡單介紹。
國家地理旅行者攝影大賽是一項全球性的攝影比賽,由美國國家地理學會舉辦,如今已經成功走過了31個年頭。
▲2017年全球總冠軍《自然的力量》,攝影師@Sergio Tapiro Velasco
作為攝影界盛事,每年都會有全世界數萬名攝影師,通過它來展示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
欣賞大賽獲獎作品已成為一種慣例、一種享受。
▲2018年全球總冠軍《美人魚》,攝影師@Reiko Takahash
今年可謂好事成雙。
托馬斯的攝影作品同時包攬了城市類第一名及全球總冠軍~
而人物類作品第一名的得主攝影師李懷峰,同樣也是來自中國!
在這裡恭喜兩位!
▲人物類第一名《開演時間》,攝影師@HUAIFENG LI
然而當窩主我聽完托馬斯的故事,才深感一張好的攝影作品來之不易。
更難能可貴的是那份對所愛之事的全力以赴,和不斷追求!
▲托馬斯在EBC
1990年,托馬斯在重慶出生。
在如此山清水秀的城市中長大,讓托馬斯從小對自然充滿了好奇,但生活的循規蹈矩,讓他並沒有多少探索外面世界的機會。
▲托馬斯
2011年,上大學的托馬斯拿著辛辛苦苦攢下的幾千元錢,購買了自己的第一台單反相機。那時他走過最遠的地方,是重慶到西安。
真正的轉變發生在他大二到德國交換時期,阿爾卑斯山的美景讓他開始喜歡上了戶外旅行。
當他發現攝影是一種很好的分享旅途中所見所思的方式,便漸漸的把旅行和攝影這兩個愛好結合了起來。
▲義大利多洛米蒂山區月升,攝影師@Thomas看看世界
在這片現代登山運動的發源地,他不僅見到了震撼人心的壯麗風光,也發現了生活的無限形式與可能。
在瑞士少女峰下的山間小屋,他看到了筆直陡峭的艾格北壁。
也認識了一對德國老人,即便年過六旬,仍然行跡於山野。
▲瑞士少女峰地區,攝影師@Thomas看看世界
在挪威佈道巖下的青年旅舍,他不僅拍到了雄奇壯觀的呂瑟峽灣。
也知道了一群極限跳傘家,用危險卻特別的方式,努力表達生命的多彩。
▲北極峽灣,與挪威的峽灣有著不一樣壯美,攝影師@Thomas看看世界
躺在無垠星空下,他想到人這短短一生,除了對功名利祿教科書般的追逐,還有很多可以追求的東西,比如信仰,比如自由,比如極致的美!
▲Fitz Roy峰的星空,攝影師@Thomas看看世界
站在群山之巔,他終於看清了自己努力尋找的人生道路:一條平凡之路,一條孤獨之路,一條自由之路!
看著那些活出各自精彩的歪果仁,他慢慢明白了一個道理:生命只有一次,世界上最大的危險,就是因為害怕冒險而不敢去做自己喜歡的事、虛度一生!
▲喜馬拉雅Gokyo凍湖,攝影師@Thomas看看世界
2017年夏天,早已大學畢業、成為全職軟件工程師兢兢業業工作了3年的托馬斯,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成為一名職業的旅行攝影師!
此時的他心想:年輕的時候可以試錯,應該勇於去嘗試不同的道路,追尋自己內心真正喜歡的東西。
▲托馬斯在尼泊爾,攝影師@Thomas看看世界
成為職業攝影師之後,托馬斯主要拍攝雪山、極地等戶外景觀,以及這些景觀中的原住民和探險者。
每年他都會前往格陵蘭、巴基斯坦,以及在中國境內進行關於當地的長期攝影項目。
他希望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這些地方,對這個神奇而廣大的世界有更多的熱愛。
▲巴基斯坦,隊友在攀登5900米的高山埡口,攝影師@Thomas看看世界
然而職業旅行攝影師這一條路,從來都不像外人看起來的那麼風光、順暢。
托馬斯曾一個人跑去尼泊爾EBC徒步。
當時正處於冬季,天氣異常寒冷,空氣乾燥,還伴有強勁的大風。
他兩次被山谷大風撂倒,只能一邊支撐著三腳架,一邊趴地前行。
最後在一塊大石頭後邊架好家夥,才拍到了這幅零下30度喜馬拉雅山區的「雪山溪流」,而他所帶的相機不到十幾分鐘便因為承受不住低溫而關機……
▲攝影師@Thomas看看世界
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一次的獲獎作品,他準備了三年。
時間回到2016年。
托馬斯看到了荷蘭攝影師Max Rive拍攝的一組格陵蘭峽灣照片,又閱讀了探險家Willem Vandoorne和Joery Truyen在那里的探索報告,就完全被那里獨特的景觀震撼住了。
▲格陵蘭南部峽灣,攝影師@Thomas看看世界
2017年8月,托馬斯第一次踏上了這片北極的土地。
他前往格陵蘭南部峽灣的無人區,通過徒步、划船等方式進行了2個月的探索。
▲格陵蘭峽灣全景航拍接片,3條峽谷在這里交界,攝影師@Thomas看看世界
拍出一張極致的作品遠比我們想像的難。
在一個無人探索過的小島。托馬斯和隊友從谷歌地圖上分析出了可能的拍攝點:這里是一個U形的峽灣交界處,周圍的山峰坡度都很陡,又朝向東方,可以拍到很壯觀的峽灣風光。
而峽灣拐彎的一邊,都是幾乎垂直的懸崖。於是他們在當地漁民的協助下,從小島的另外一邊登陸,徒步兩天到達了這個頂峰,並拍到了遠比預想中宏大的景色。
▲格陵蘭南部無人小島,攝影師@Thomas看看世界
還有時候,好的作品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那一天已經是月落時分。
連續在河邊拍攝了一晚上的托馬斯,早已快要凍僵,正準備回營休息。
此時卻出現了極為壯觀夢幻的一幕,漫天的極光開始舞動、爆發,無數綠色拱橋從天空東北一直延伸到西南。
他不畏嚴寒,立刻拿出相機記錄下了這無比震撼的神奇天相!
▲格陵蘭島,極光月落全景接片,攝影師@Thomas看看世界
在2018年秋天,托馬斯再次探索了格陵蘭南部的無人之境。
他住在一個名叫Tasiusaq的小漁村里,這個村子只有50個人,而且年輕人還在不斷的離開,從這里搬到更大的市鎮。
▲格陵蘭島民居,攝影師@Thomas看看世界
托馬斯和隊友又造訪了另外一個格陵蘭南部的小漁村Narsaq Kajulleq,遠處雨中的山峰好像變成了一幅中國的水墨畫。
▲雨中的格陵蘭島小鎮 攝影師@Thomas看看世界
在這樣村鎮中,打魚和捕獵是當地村民的主要維生方式。
格陵蘭島上,海鮮的價格和需要進口的蔬菜水果相比而言簡直是便宜,他們甚至從當地漁民手中以50元人民幣的價格買到了一條十多斤的鱈魚。
▲攝影師@Thomas看看世界
漁民們經常在早晚作業,清晨的天還沒亮,小鎮里就有人匆匆走過。
▲清晨的格陵蘭漁村 攝影師@Thomas看看世界
托馬斯被這些北極漁村與世隔絕的感覺所吸引。
在與小漁村居民的不斷往來中,他又對格陵蘭獨特的村鎮、建築和文化產生了興趣。
因此到2019年的時候,托馬斯決定先把自然風景放一放,專門去拍攝格陵蘭的當地社區。
▲格陵蘭島,熱情的當地人 攝影師@Thomas看看世界
這是第三次前往格陵蘭。
他選取了格陵蘭的最大城市努克(首府),旅遊重鎮伊盧利薩特,本地人聚居的Upernavik, Aasissat, Qasigiannguit等幾個小漁村,作為重點的考察對象。
從這些開放程度不同的村鎮中,托馬斯發現了不同的生活狀態,以及外來文化對本地文化的影響。
在一些大的格陵蘭城鎮,人們也建起了漂亮現代的公寓樓。下面這張照片就像一個地質切片一樣,反映著當地城市地貌的變化。
▲努克,山頂的新式公寓和前面的傳統建築
攝影師@Thomas看看世界
而旅行的時間,托馬斯選擇了3月,那是格陵蘭西北部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平均氣溫不到零下20度。
他想看看在一年中氣候最惡劣的時候,當地人都是怎麼生活的。
同時,他以前也很少拍攝雪景,這也是很有意思的挑戰。
▲伊盧利薩特,一輛停在雪地中的車,攝影師@Thomas看看世界
就是這一趟,托馬斯在Upernavik小鎮拍下了那張獲獎照片。
Upernavik是格陵蘭第13大的小鎮,一共有接近1000名居民,這里也是周邊9座村莊的中心,擁有這一區域唯一的機場。
▲Upernavik小鎮,攝影師@Thomas看看世界
每周大概有2-3班支線航班,從這里飛往格陵蘭西部重鎮伊盧利薩特,這也是小鎮唯一和外界人員來往的方式。
整個小鎮修在一座海島上,沿著山坡而建,因此上窄下寬,看起來就像一棵聖誕樹一樣。
小鎮的最高點就是一條跑道,可以起降小型客機。
▲小鎮鳥瞰圖,攝影師@Thomas看看世界
以前這里的人們,會把房屋塗成各種顏色,以區分房屋的功能甚至是屋主的職業。
比如商業建築是紅色的,漁民的房子是藍色的。
在寒冷的冬季,當大海和地面都被白茫茫的冰雪覆蓋,這些房屋就成了200多萬平方公里的北極土地上唯一的色彩。
▲北極色彩,攝影師@Thomas看看世界
那時的氣溫在零下20度左右。
但這樣的氣候在當地人看來竟是「暖冬」,因為氣溫不夠低,海上的冰出現了破裂和融化的現象,這讓漁民們在海冰上鑽洞打魚非常的危險。
漁民們告訴托馬斯,這幾年可能是由於氣候變暖的原因,這種「暖冬」已經越來越常見。
▲攝影師@Thomas看看世界
Upernavik實在太小了,托馬斯原本只打算在這里停留2天,然後繼續坐飛機前往北部的卡納克探索。
但是當他搜索機票時才發現,格陵蘭冬天的航班格外的少,而且基本上已被當地人預定一空。
他必須在那里待1周才有回程的飛機。
▲攝影師@Thomas看看世界
就是這一周產生了很多奇遇。
托馬斯遇到的一個東歐探險家。探險家本來已經整裝待發,計劃在海冰上徒步300公里,前往這一地區最偏遠的村莊。
但是不穩定的海冰讓他只能一直在小鎮等待。
▲東歐探險家,攝影師@Thomas看看世界
托馬斯還幾乎走遍了這里所有的大街小巷。
然後在一個靠近機場的山坡上,發現了這個充滿趣味和層次感的拍攝視角。
特別是晚上亮燈後,更是顯得夢幻。
▲Upernavik街景,攝影師@Thomas看看世界
只是僅僅拍攝建築,總覺得少了些生氣,於是托馬斯在寒風中等啊等。
終於,活動的居民們出現了!
托馬斯一邊用手按住快門,一邊也在欣賞著此刻獨特的感覺。
畫面中一邊是厚厚的積雪和一片白色的大地,甚至連遠處的大海也變成了冰原。
而且夜晚的藍色調讓這里顯得愈發寒冷。
但是街上的路燈,屋子里的燈光以及路上的一家三口,又讓人感覺到了分外的溫暖。
▲本次大賽全球總冠軍作品《北極的冬天》,攝影師@Thomas看看世界
托馬斯似乎一下子明白了,為什麼當地人可以戰勝這麼殘酷的自然環境,在這里生存繁衍。
那是家庭以及社區的緊密團結。就像當地人去捕鯨的時候,都是幾艘甚至數十艘漁船一起出海,而且獵殺的所得,也會和全體居民分享。
▲格陵蘭的冰山,攝影師@Thomas看看世界
從最遠去過西安到遊歷過世界名山大川,從平凡理工男程序員到人氣百萬、斬獲大獎戶外旅行攝影師。
窩主我在托馬斯身上看到的是那份敢於邁出第一步的勇氣,更是對熱愛之事全力以赴、堅持不懈的赤子之心。
他能得獎是天氣、航班、好機位的「偶然」,也是敢於探索、不怕困難、數年不斷積累的必然。
畢竟真正的熱愛,就是全力以赴、追求極致!
最後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本次大賽的所有獲獎作品~
年度總冠軍
城市類第一名
▲《北極的冬天》,攝影師:WEIMIN CHU(Thomas看看世界)
烏佩納維克是一座建立在狹窄小島上的村莊,位於格陵蘭島西北部。
以前這里的人們,會把房屋塗成各種顏色,以區分房屋的功能甚至是屋主的職業。
比如商業建築是紅色的,漁民的房子是藍色的。
在寒冷的冬季,當大海和地面都被白茫茫的冰雪覆蓋,這些房屋就成了200多萬平方公里的北極土地上唯一的色彩。
我在一個小山坡上發現了這個角度迷人的結構、色彩和層次,於是在那里架上長焦,調高ISO,捕捉當地人的街頭活動,其中就包括了這張一家三口走在路上的畫面。
夜晚降臨時濃重的藍色調,讓這片冰天雪地顯得愈發寒冷,唯有屋中的燈光和溫馨的家庭讓人心頭溫暖。
城市類第二名
▲《航空時代》,攝影師:JASSEN TODOROV
舊金山國際機場(SFO)有四條跑道。
這是我拍攝的編號28號的跑道降落端處的罕見景觀。
我一直夢想著從空中記錄這個繁忙機場的動感時刻。經過申請,我終於獲準從機場上空直接駕駛飛機經過。
這是一個大風天,機場的風速在每小時35-45英里。強烈的飛行顛簸,讓一邊控制飛機,一邊忙著拍攝的我簡直手忙腳亂。
這次飛行拍攝很有挑戰性,但它也是如此的令人激動,完成這個拍攝計劃讓我幾天都睡不著。
城市類第三名
▲《達卡街頭》,攝影師:SANDIPANI CHATTOPADHYAY
在伊教「全球盛會」期間,人們在孟加拉國的達卡街道上祈禱。
「全球盛會」(Bishwa Ijtema) 是每年在達卡舉行的主要宗教聚會之一,聚集了數百萬信徒參加。
專用的祈禱場地已經不足以容納這麼多人,所以很多人來到達卡的主要街道祈禱。在此期間,所有地面交通和行人都將暫停等待儀式結束。
自然類第一名
▲《溫柔的眼睛》,攝影師:TAMARA BLAZQUEZ HAIK
在西班牙的蒙弗拉圭國家公園,我看到一隻漂亮的禿鷲在展翅飛翔。
人們常說禿鷲會帶來不好的預兆,但在它的眼中,我看到了不一樣的溫柔。
禿鷹是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死去的動物屍體為食。
看著這些高貴而雄偉的天空之王在飛翔,我們應該感到謙卑並敬畏他們。
自然類第二名
▲《水牆》,攝影師:DANNY SEPKOWSKI
在波浪破裂之前會發生什麼?
這個問題困擾著我,並成為了我去年的拍攝專題。
那天我決定在夏威夷瓦胡島的東海岸拍攝日落。
這個海灘上,每天早上都有超過100位攝影師在拍攝日出,但日落時卻只有我獨享。
西風吹起的波浪紋理與落日的微妙色彩,在我的100mm鏡頭中產生了美妙的「化學反應」。
我緊張的看著我的取景器,在波浪即將粉碎的瞬間按下了快門。
自然類第三名
▲《暗色斑紋海豚》,攝影師:SCOTT PORTELLI
暗色斑紋海豚經常聚集在一起,穿越新西蘭凱庫拉峽灣並尋找食物。
他們毫不費力地在海中快速遊動,只有呼吸時才浮出水面。
暗色斑紋海豚速度很快,甚至能跟上快艇的步伐。
我必須在船頭上耐心等待,以抓拍海豚露出水面的一瞬間。
他們優雅的流線型身體,簡直就是為了速度和機動性量身打造。
人物類第一名
▲《開演時間》,攝影師:HUAIFENG LI
演員們為中國黎城縣的晚間戲劇表演做準備。
我花了一整天時間,跟蹤記錄了這些演員從化妝到登台的全程。
我是一名自由攝影師,「窯洞生活」系列是我的一個長期項目。
在中國的黃土高原,當地居民在黃土層挖洞,創建了一種被稱為「窯洞」的獨特洞穴生活空間。
窯洞的保溫性能幫助當地人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寒冷的冬天。
人物類第二名
▲《每日晨練》,攝影師:YOSHIKI FUJIWARA
這張照片是在香港彩虹樓拍攝的。
當我在下午到訪時,這里到處都是前來拍照和打籃球的年輕人。
但當我在日出時再來參觀,這里變成了一個安靜的地方,只有三三兩兩的本地居民在晨練。
當我看到一個老人在陽光下做太極拳時,我感到了一種獨特而神聖的氛圍。
人物類第三名
▲《馬》,攝影師:JOSÉ ANTONIO ZAMORA
在每年的西班牙聖安東尼盛會上,當地人都會舉行名為Las Luminarias的動物淨化儀式。
在阿維拉省,這種始於18世紀的儀式會讓馬和騎手跳過溝火。我對拍攝這些民俗活動很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