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量子位
微信id:QbitAI
作者:安妮、郭一璞
2019年6月19日消息
矽谷安家大不易,今年屋價微跌,灣區中位數也得133萬美元——892萬元人民幣。
然而今日谷歌,作出一個重磅決定:10億美元,建20000棟灣區的房子。
而且!與以往在紐約購置辦公園區、在全美各地建造數據中心不同,這個房地產計劃,並非「自住房」或員工福利房,而是一個睦鄰友好的公益行為:
修經濟適用房,讓無家可歸的灣區窮人有房子住。
要知道,作為科技巨頭雲集的灣區,現如今沒有20萬美元起的年薪,房子根本買不起,更何況眾多「原住民」,如果不在巨頭公司上班,只能逃離矽谷了。
但現在,谷歌把之前重金囤下的地「開源」,一部分自用建辦公樓,另一部分則是鼓勵開發商們建造。
拿出自家的錢和土地,讓灣區普通老百姓住進來,其根源不難解釋:
科技行業的快速發展,使得灣區的住房如同北京的房子一樣價格瘋漲起來,吃到科技發展紅利的人自然年薪數十萬,買房子不愁,可那些原本就住在灣區的無房「土著居民」,卻再無買房翻身的機會了。
自己發了財,還能與民分利,和本地窮人同呼吸、共命運,果然不愧「谷人希」稱號。
不過即便如此,也有評論硬「杠」說,谷歌數萬合同工醫保都不給配,現在就赤裸裸兼濟天下,越來越白左了。
為窮人蓋房
花超過10億美元「搞房地產」,最終有三個流向:
第一,在未來十年,谷歌將用7.5億美元的大頭資金來建造15000套房子,解決長期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問題。這些房子建在谷歌自家的土地上,這些地方原定規劃是修建谷歌自己的辦公室或其他商用場所。
第二,大頭支出之外,谷歌還計劃建立一個2.5億美元的投資基金,為開發商提供資金支持,吸引其前來建造保障性住房,預計至少能建造5000套住房。
最後,還有一部分谷歌單獨設立的額外資金,將為關注無家可歸和流離失所問題的非營利組織提供5000萬美元捐款。
谷歌CEO皮查伊(Pichai)表示,在接下來幾個月裏,將繼續與灣區市政合作,支持和協助房地產開發商完成這個房屋建造計劃。
以為只提供住房就完了?並沒有,提供經濟適用房只是谷歌投資灣區社區的一部分。
皮查伊還說,要為社區空間的建設和活動提供資金,還會為非盈利組織提供免費工位,改善灣區職工通勤的交通狀況等,全面保障灣區居民的福利。
砸入10億為建房,谷歌這是為哪般?
皮查伊在博客中表示,谷歌目前是灣區最大的雇主之一,在整個地區中,住房問題顯得尤其緊迫和復雜。房屋的短缺加上生活成本的上升,導致原本中低收入的土著居民住房困難。
對於谷歌來說,似乎不得不這樣做。一直以來,谷歌在灣區遭受著巨大的壓力。
目前,大約有4.5萬名谷歌員工住在舊金山灣區,作為科技巨頭的一員,這些員工的收入比灣區原住居民高不少,擠壓原住民的生存空間,讓不少原住民流離失所。
也就是說,谷歌的高薪拉高了整個灣區的屋價。
據科技媒體Engadget報導,成上萬人住在灣區的房車裏,因為買不起房子。
△ 矽谷克裏山托大道停靠的房車(圖片來自中新社)
在灣區,科技巨頭與居民的階級矛盾是一直存在。
去年1月,6輛蘋果、谷歌等矽谷公司員工的班車先後遭到原住民的襲擊,警方懷疑是氣槍或石塊等導致車窗開裂。
△ 被襲擊的通勤車車窗(圖片來自Mashable)
還有各類巴士塗鴉事件,居民寫上「還我們自由的舊金山」等標語。總之,科技公司員工成為灣區居民憎恨的對象。
也正是因此,給灣區居民造房子,成為了一種挽救與當地居民關係的經濟援助手段。
國內大不同
在國內,雖然大型科技公司們也參與了拉高屋價的進程,但具體情況大不同了。
談起科技公司蓋房子這件事,美國和我們國內則是兩番天地。
幾位CSR(企業社會責任)領域人士都介紹說,國內沒有企業針對困難群眾無房可居的問題,作出公益性的努力。
科技公司在房產方面的,更多是針對投資員工福利房兩個方向的舉措。
投資方向最重要的當然是各大科技公司自己的辦公樓、園區、雲計算/數據中心等業務所需的房產。
比如騰訊,在深圳有騰訊大廈,總建築面積88,180.38平方米;還有2017年搬入的濱海大廈,總建築面積345,570平方米。
在上海有上海騰訊大廈,建築面積約17600平方米,是騰訊贊助上海世博會的一棟樓,2008年簽約世博會後以3.35億元的價格買了下來。
在北京的後廠村西二旗一帶也有騰訊北京總部大樓,總建築面積約308,640平方米。
光這些一線城市的辦公樓加起來,建築面積就超過了75萬平方米,另外還有天津、重慶、武漢、成都多地的辦公樓、產業園區。
就在騰訊北京總部大樓對面,是五棟大樓連在一起的百度科技園;再往東走就能找到總建築面積91,500平方米的百度大廈。
在深圳,百度旗下還有百度深圳研發中心及國際總部,建築面積超過220,000平方米。
另外,百度還有上海研發中心、位於陽泉的百度雲計算中心兩部分建築。
阿里最大的房子則是在杭州濱江區的阿里巴巴總部大樓,總建築面積136,000平方米。
另外還有西湖畔的支付寶總部大樓,總建築面積85,000平方米。
深圳還有阿里巴巴集團國際運營總部和商業雲計算研發中心,由4棟塔樓(N1、N2、S1、S2)及附屬裙樓組成,總建築面積約80,000平方米。
阿里在北京的房產在望京,這棟高達55層的北京總部總建築面積約為55,000平方米。
蓋房子做員工福利方面,小米就做過類似的事情。
兩年前,小米曾經與萬科合作,在北京市開發土地建設住房供小米員工購買,價格僅為市場價一半,不過無法獲得產權,不能在公開市場交易,僅滿足自住需求。
不過,後續雖然小米內部完成了認購登記,但依舊無疾而終了。
好在,買房雖難,租房則更容易一些。
去年年底,小米鼓勵員工南遷,就專門向武漢南京兩地政府申請人才公寓,武漢每套只要1000元房租,南京每套只要2000元房租,而且如果購房也不會被限購。
另外,字節跳動、騰訊等公司也有針對員工的租房補貼政策。
華為的東莞松山湖基地也有只賣給員工的低價住房;還有格力的董明珠也曾經表示,要給員工提供兩房一廳的房子……
看來,在房產的投入方面,國內大部分科技公司雖然針對自家員工和投資需求有不錯的福利,但和谷歌「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舉措相比,境界上還是差一個檔次的。
或許,正是應了墨子的「兼愛」理想,在谷歌而言,無論是高薪的自家員工,還是矽谷「原住民」,都受到高屋價的影響,就應該予以無差別的關愛吧。
是救世主還是在雪上加霜?
給當地居民造房子,這件事引起了很大反響,皮查伊推特發出後半天後的,4千人為其點贊,在推特、HackerNews等平台收獲了大量討論。
好事一樁,這是不少人的第一看法。
科技公司多些社會責任感,也是大家都願意看到和鼓勵的事情。
有網友表示大公司和富豪能夠拯救水深火熱的居民。
也獲得了政府方面的點贊。加州州長辦公室的官方推特表示,大力贊揚谷歌的這次行動,也激勵其他科技公司投身於加州的改善住房問題的行動中。
但是,也有不少人不買賬,為窮人蓋房,並沒有平息他們的不滿。
網友@caymanjim認為,谷歌希望增加住房對改善灣區居民的生活可能無濟於事,因為這根本不是錢的問題,而是空間問題。
還有不少追求生活品質的網友在持續討論,認為一次性建造這麽多套房屋,會導致居住密度過大,人口過於密集,擔心出現隔音不好等問題從而導致生活質量的下降。
還有一些居民給出了針對完全住房短缺的其他建議,比如,讓科技公司搬出灣區。
用這些錢把人才和辦公室引向更便宜的地區:
還有網友建議,應該呼籲所有富豪都應該行動起來,回饋社會。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也有評論認為,目前谷歌10萬正式員工之外,還有對應規模的「合同工」,這些人拿著低工資,幹苦活累活,並不享受谷歌的各項福利,甚至連醫保都沒有。
但谷歌舍近求遠,現在就開始為當地窮人建房子兼濟天下,實在太過「白左」、太過形式主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