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職場,怎麼樣年薪百萬?

本文來源:caoz的夢囈

微信id:caozsay

作者:caozsay

最近馮老師和浪人高少先後發文談及百萬年薪的話題,忍不住我也跟著扯幾句。

先做個說明,本文中提及的年薪,包含基本薪酬和存在相對明確預期的股權,分紅收益(當然也會在一定範圍內起伏)。

比如阿里,騰訊,百度,京東的限制性股權,華為的分紅計劃。

不包括職場外收入,比如自媒體廣告,以及不可預期的股權期權收益,比如創業公司的期權。

馮老師的文章,年薪 100 萬,差不多是這樣的

高少的文章,年薪100萬的經驗和路徑,了解一下

其實特別慚愧,高少星說他35歲以後才觸達百萬年薪,那我呢,真不好意思,活這麽大,到現在都沒見過百萬年薪。

不開玩笑,真沒見過。

當然,也不用裝窮,年收入過百萬,多少還是有些經歷的。

自己都沒拿過年薪百萬,你說我有什麼資格談這個話題,這個,說個自吹的話,在我朋友圈裏,如果隨意抽一些朋友坐一起吃飯,裡面要是有年薪剛過百萬的同學,是不好意思叫他來埋單的。

我這些年對職場待遇無感,本來當年也不善於爭取待遇,經常低估行情。

我記得說過這樣的案例,以前有百度老同事,當年入職的時候還是菜鳥,啥都不懂,老被我嘲諷的那種,去年偶爾聊天,我說你現在應該年薪百萬了吧,人家回了一句,老大,你太低估我了,現在是二百萬。

當時我就不知道怎麽接話了。話說這是當年團隊裏資歷最淺的新人。

我在百度的同事,無論是合作過的研發,帶過的實習生,被我嘲諷過的新人,但凡現在還有聯繫的並且混職場的(不過基本都不在百度了),好像就沒有年薪低於百萬的,只有自己出來創業的,或者已經退休的,是不能用年薪算的。

我當年綠盟的老同事,技術領域的,只要是仍在混職場的,無論在矽谷還是在國內巨頭,年薪百萬以上也都算正常,而其中比較厲害的如TK教主,袁哥,那更是n多個百萬。

高山仰止,反正這些人跟我一起吃飯的時候,我是不會搶著埋單的。

當年袁哥確實成名很早,但我認識TK教主的時候,他還只是青澀的有潛質的年輕人。

很可惜,4399的老同事,老部下,百萬年薪的不多,有點遺憾,但總是有的,我知道的從4399離職去了微博,阿里的程序員,幾年打拼下來,年薪過百萬的也是有的。

至於我的大學同學,混職場的大部分也都年薪過百萬了,混公務員的確實沒有,但其他福利多的不得了。從事教育領域,在大學當教授的可能也沒有,不過科研經費看怎麽算了。

那簡單總結一下。

1、讀好書,成績優秀,上好大學,能極大提升獲得高薪酬的概率。

實話說,我前些年經常跟草根創業者混,對學歷這事真不看重,網上很多段子,讀了名校的學生最後給當時同學中的差生打工。

這種案例肯定不少。一些名校出來的人眼高手低,最後職場落魄的新聞也有不少。

但你要知道,新聞之所以容易傳播,是因為那是小概率事件。名校優等生可能未必真的改變了人類或者做出特別大的事業,但認真工作,職場拿到一份高薪,是大概率事件。

讀書不好的人裏確實也不乏優秀的人才,也有不少職場逆襲的典範,但需要在職場付出更多的努力。

2、選擇適合自己的賽道,行業。

互聯網行業出高薪,是因為互聯網行業是市場競爭相對充分的行業,我這個觀點也強調很多次了,市場競爭越充分的行業,人才的價值才會越發凸顯。雖然現在的趨勢看上去不那麽樂觀。

當然有人願意從事科研和教育,有人覺得自己擅長搞定關係和資源,人各有志,不可強求。

但是如果你希望靠自己本事乾乾淨凈的站著賺錢,我建議還是進入市場競爭充分的領域。

3、個人成長非常關鍵。

綠盟,百度都是高速成長的企業,而且早期都有很多牛人坐鎮關鍵崗位,優秀的年輕人進來後,學習成長很快,也容易建立業內口碑。

沒有成長,沒有進步,你稀裏糊塗搭上車,也很難跟到底。其實每年進入巨頭的新人裏,淘汰率也是非常高的。

年輕人不知道offer怎麽選,去牛人多的地方就對了。去了之後,肯學肯幹不要玻璃心,盡快跟上牛人的步伐,高薪就是遲早的事情。

行業在發展,知識體系也在進步。十幾年前領先的技術水平,可能很快就落伍,如果個人能力和視野不發展,企業一旦出現風險和危機,個人在職場就完全失去競爭力。

坦白說,以我現在的技術能力,已經無法勝任任何一家巨頭的研發和運維崗位。

4、去大城市,去頭部企業,去優秀人才集中的企業。

4399的基層研發員工,當年殺到大城市去,進入巨頭企業的,剛去的時候其實職位和級別也不高,但後面上升的非常快。而留在廈門的,可能說實話,高薪機會真的不多。

去創業團隊博百萬年薪的,說實話,很不容易,需要極強的判斷力。

一般而言,願意給高薪的創業企業需要有以下幾個特徵。

第一,企業急需人才競爭力,並願意用高薪招募緊缺人才。

比如說,你是新人,你的職位薪酬待遇不高,這其實不要太在意,但企業是否願意用高薪聘請頂尖人才,企業內的核心骨幹的薪酬和其他待遇如何。

如果企業足夠尊重優質人才,你就努力提升自己,朝著目標前進唄。

第二,企業老板尊重人才,理解人才價值。

與老板之前的社會背景有關,也與老板個人格局有關。如果你應聘的職位夠高,你所面臨的選擇有非常多不錯的其他備選,那麽建議你認真做一下背景調查。

第三,企業資金充裕,短期內不會現金流枯竭。

這個不解釋。

其實,對比閱讀吧

聽說你,對薪酬待遇不太滿意。。。

對比舊文,如果你的目標是盡早達成年薪百萬,你職場初期真的要把能力,把目標定清楚。

找到上升的主脈絡,太多人在職場糾結於並不重要的事情,剛畢業的時候,月薪1萬,還是8千,對於最終年薪百萬的目標而言,這個差異是可以忽略的。

要看自己是不是能夠得到快速的晉升,包括能力上,也包括影響力和行業地位上。

還有,就是,目標高一些,在社交中也要多主動結交優秀的人才,不是說非要蹭人家資源,多學習交流,多分享你的價值,讓別人也能通過跟你交流獲益。

我看到有的人在某些社群回帖,身邊認識一個年薪百萬的牛人,就覺得非常了不起,拿對方的言論當作真理。

說明什麼,視野太窄,眼界太低。統共沒見過幾個優秀的人。

多認識優秀的人才,你自己對價值的判定和格局也會上去。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會不一樣,跟大牛學習什麼,技巧和經驗?都不是,學習的是人家思考問題的方法。

最後說一點,建立正確的職場價值觀很重要,什麼是正確的職場價值觀。其實就是樸素的雞湯。

相信付出終有回報,做正確的事情,優先考慮提升自己,目標長遠。

不要沉迷於賺快錢,做短期效益的事情。

堅持學習,堅持提升。

多找自己的問題,把握容錯尺度。

舊文兩篇

談談容錯性

再談容錯性

不要玻璃心,不要躲在舒適區。很多舊文都有,不贅述了。

那麽特別提醒就是,盡量遠離那些總是散播負能量的人。

隨便舉些日常交流中可能遇到的例子。

工作那麽努力有什麼用,老板才給咱多少錢。

差不多行了,你做的再好老板也看不到的。

全都拿回扣的,放心拿,沒人查的。

這不是咱的責任,管那麽多幹嘛,讓他們解決去。

其他部門的同事/上司/老板/合作伙伴都是傻逼,搞不好都是他們的錯。

這個東西我沒學過,我做不來,我學的專業你們發揮不出來,是你們的問題。

認真你就輸了,應付應付得了。

你就跟他磨,磨到他不耐煩就完了,還費那勁解決幹嘛。

我工作這麽久就會幹這個,你們現在說不要我了,我以後還能幹嘛啊。

那誰誰誰就是運氣好/爹好/時機好。

如果你身邊都是這樣的人,你自己能脫穎而出稱為職場精英的概率不會高,真的。但職場裏最多的就是這種人。

如果年輕人,工作一上來,被老混子帶的,職場價值觀扭曲了,完了,基本上就廢了。

我個人認為,如果一個年輕人肯學習,價值觀和態度沒問題,盡量讓自己成長的快一點,盡量找一些能跟牛人共事的職場機會。

年薪百萬可能需要一些運氣,但其實成長起來,還真的不太需要拼天賦。

可能很多人覺得這跟天花板一樣高,說真的,我十幾年前共事過的年輕人(都是比我小十歲左右的),基本都已經跨過這個門檻了。

在有些人眼裏,可能年薪百萬是個天花板,其實當你跨過那一步的時候才會發現,在更高階的人眼裏,不過是剛入門而已。

做到TK教主或者袁哥那樣境界的,確實要看天賦,但那就不是年薪百萬可以涵蓋的範疇了。

閱讀原文

中國財經博主老蠻:恆大的死法到底會是哪一種?

xxx

汽車廠商想請吳亦凡代言,展現品牌精神:「重新做人的機會」;營銷團隊被全員開除

xxx

重磅!美國證監會暫停受理中國企業赴美IPO

xxx

半年暴增370個新品牌,「檸檬茶」正在中國走紅

xxx

滴滴在美國上市了,市值近700億美元,創始人身家是其他互聯網大佬的零頭

xxx

中國最大出行巨頭滴滴終於要IPO了,去年1300萬司機賺了人民幣1174億元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