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軟體定義世界(SDX)
綜編自:鏈家數據、最愛大北京
北京有多少人?他們都住幾環?當看到北京各環線人口分布情況後,被震撼到了。。
因為。。。65%的常住外來人口分布在四環外。
五環外的人口超1000萬,接近北京總人口的一半。
帝都堵車的真正原因原來是這樣啊,一千萬人日出奔向市區,日落而歸,如此規模,不堵才怪。
2000多萬的帝都人民究竟是怎樣的分布情況呢?
北京總人口:2151.6萬
超過北京市總人口的世界國家只有不到58個,北京市總人口接近於澳大利亞的國家人口(澳大利亞人口約2400萬人)
二環內:148.1萬人,占全市6.9%,常住外來人口40萬人,占外來人口4.9%相當於鼎盛時期的盛唐都城長安,人口大約超一百萬人,外國人達10萬之眾,占一成左右。
二環至三環:257.3萬人,占全市11.9%,常住外來人口77.2萬,占外來人口9.4%,相當於三國時代東吳末期總人口(吳末帝天紀四年:人口約253萬人)
三環至四環:287.5萬人,占全市13.4%,常住外來人口105.5萬人,占外來人口12.9%,相當於戰國時一統天下掃六合的秦國總人口(約300萬人口,尚未定論,僅供參考)
四環至五環:360.7萬人,占全市16.8%,常住外來人口173.5萬人,占外來人口21.2%,相當於德國首都柏林的總人口(柏林總人口:約340萬人),帝都四環至五環內藏著德國首都一個城市的人口。
五環至六環:580.2萬人,占全市26.9%,常住外來人口358.6萬人,占外來人口43.8%,五環至六環的外來常住人口占北京城的一半,此區域間的外來常住人口相當於足球強國烏拉圭整個國家的人口(烏拉圭人口約340萬人)
六環外:517.7萬人,占全市24.1%,常住外來人口63.9萬人,占外來人口7.8%六環外的人口占北京城市的四分之一,外來人口卻不到一成,足以見之六環外分布著眾多的北京本地居民,六環外人口比美國第二大城市洛杉磯市區人口還多(洛杉磯人口約460萬人)
· 一些排名和數字 ·
常住人口前三:朝陽區、海淀區、豐台區,占全市人口的46%
常住外來人口前三:朝陽區、海淀區、昌平區,占全市外來人口的52.6%
綜上所述,朝陽區和海淀區市是人口常住人口最多且外來常住人口最多的區域,加之外來常住人口分布最多的區域在五環到六環之間(占43.8%)
不難得出結論,北京外來常住人口最多集中在朝陽區和海淀區的五環到六環之間:例如海淀上地地區、朝陽區北苑地區等。
六環外常住人口接近北京總人口的四分之一,是北京常住人口的33%。而外來常住人口僅為7.8%,得出結論:北京本地常住居民3人就有一人住在六環以外。
最有魔性的區域:四環至六環間:65%的外來人口分布在此,總人口超北京總人口一半。
那麼,各個區域房價多少呢?
作為一枚北漂,誰不想在北京擁有一套房?可是,天了嚕,50平一居平均要180萬,80平2居平均要300萬。到底誰,把北京的房子買走了啊?
同為北漂,早有此疑問。於是,鏈家數據君倒騰出2006-2015年北京鏈家38萬套二手房買賣數據,誓要一探究竟。
展開數據,不由感嘆,北京的房子真是全國人民都來買啊,需求那麼大,怪不得房價高,政府還要限購啊。
北京
購房絕對主力
北京人民雖然是購房的主力軍,2006年占比44.84%,2015年占比36.03%,下降了8.81個百分點,降幅明顯。2010年出台的限購政策,為北京本地居民帶來利好,11年占比明顯提升。但隨著限購政策年限逼近5年,北京本地優勢並不明顯,占比逐步下降。
非京籍
各有千秋
下面大家看一下非京籍人士在京買房的情況唄~
京冀一體化,河北是真愛
河北人對北京是真愛啊。2006年河北籍客戶在京購房比例為7.86%,當時已位列非京籍省市第一,10年來持續上升,15年已漲至11.36%,不僅占比最高,而且漲幅最大。
當然,北京是河北這荷包蛋當中的蛋黃,比例高是自然的。如果加上北京周邊燕郊、大廠、固安近幾年房產市場的繁榮,在房產領域,京冀一體化看來是有成效的。
只是,如果從GDP數據看,2006年京津冀合計GDP2.36萬億,占全國21.7萬億的10.9%,14年京津冀合計6.6萬億,占比10.4%,北京的帶頭作用,需要加強啊。
如果這麼看,北京市政府東遷,是有依據也有必要的。京津冀一體化,不能光是房產一體化,只有經濟圈經濟做得更強,房地產市場才能更互惠。
山東位列第二,06年占比5.2%,15年占比7.13%。山東在2008年以前,經濟實力位居第二,09年被江蘇超過,當然江蘇這兩年很強勁,大有接近廣東的態勢。
河南來京購房的客戶占比,也是上漲的,這兩年還擠進了前五,河南地處中原,北上北京,東進上海,南下廣東,距離都差不多,看來這幾年北上的在增加。
天津:讓人驚訝
北京二手房購房客戶比例裡,天津占比持續下降,06年占比1.73%左右,15年下降到1.68%。天津對於留住本市購房者,看來有一套。天津這幾年的經濟發展,速度也的確夠快,06年GDP 0.4338萬億,在省市裡全國排名21名,14年做到了1.5萬億,已經躍升17名。天津越來越有吸引力啊。
東三省:購房比例印證復蘇之路
東三省在京客戶的比例,從11年開始出現下降,近兩年有些回升。
特別是黑龍江,北京2011年開始執行嚴格的限購,跟這個有關係嗎?也許,但從經濟角度看,東三省從06年到10年這幾年,在全國經濟比重當中是呈下滑趨勢的,這幾年才逐漸回升,但不是直線上升,有一些反復,整體看,東三省經濟的發展跟在京購房人數的比例,是可以相互印證的。
看來,東三省的政府官員,可以借鑒一下北京鏈家的大數據啊,大宗不動產的交易,背後實際上,體現的是人才和財富的變動。
內蒙、山西、陜西、四川:煤老板真少了
這些省份在京購房的比例,是呈下降趨勢的,以山西為例,2009年之前,山西在京購房客戶比例是持續上漲的,2009年之後顯著下降了。
巧合的是,2009年山西開始整合煤礦,推進煤礦國有化,煤老板少了。
這是巧合嗎?也許吧,還有其他省份的煤老板,礦老板。在這種趨勢下,加上北京限購,投資客戶減少,這些省份在京購房比例下降,也在情理之中了。
浙江、上海、廣東、海南:投資客真少了
為什麼要把海南和上海、廣東放在一起比較?因為上海人和廣東人在北京買房,所占的比例,基本在0.3%左右,居然比天涯海角的海南高不了多少,看來長三角、珠三角的財富,自有安家的地方。中國三大經濟圈,都各有自身的輻射圈。
從浙江來看,四海經商,極富投資天賦的浙江人,在北京購房的比例是逐年下降,其中應該不乏溫州炒房客,這個倒不是說北京的房產投資價值在下降,主要還是北京的嚴厲限購政策,的確把投機客,或純粹的投資客基本摒除在外了。
在北京買房的,真是剛需,真是為了改善啊。既然投資客明顯少了,那,北京的限購政策是不是該考慮重新考慮一下了?
好了,看了這麼一圈,發現一個規律,房子的背後其實是人,人的背後是就業機會,特別是高端就業機會,就業機會背後是經濟實力。
北京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能夠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特別是金融地產IT等高端就業機會,自然能吸引源源不斷的買房需求了。
另外,不論是京津冀一體化,還是東三省的復蘇,還是煤老板啊溫州炒房團啊,都可以在鏈家的大數據裡一一印證。
關於作者:
大數據蘊藏著豐富的信息和價值,如何處理好大數據並發掘其潛藏的商業價值,這是大數據時代的新挑戰。我們將為大家提供與大數據相關的最新技術和資訊。
微信號:hzdashu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