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前,初建時的浙江路橋。
1940年代末蘇河灣鳥瞰。
2015年10月中旬,在從上海蘇州河上移到廠房裡維修4個多月後,107歲的浙江路橋將回到它在蘇州河的「家」。
10月17日,浙江路橋從大修廠房出發,向南移動了近60米,到達蘇州河岸邊;18日一早,橋樑復位施工正式開始,預計整個復位過程大概需要10小時。
本次維修最大亮點之一是「修舊如舊」,大橋將以「交通灰」的顏色,重現1908年的橋頭門形設計,其間有網狀紋飾,並計劃延續壽命50年。
浙江路橋的造型是中國大陸僅有、世界上也不多的魚腹式鋼桁架簡支梁,美觀實用,其年齡、外型都和知名度更高的外白渡橋相似,可謂蘇州河上的「姐妹橋」。
大修中,其混凝土橋面板被改成鋼橋面板,原來660多噸的橋體「減肥」到420噸左右,以進一步減輕對橋墩的壓力。同時,橋底淨空提升了20厘米,避免過往船隻碰撞到橋底而造成傷害。
大橋修繕項目組表示,如果復位過程順利,路橋回家時間可能縮短至10小時。
回歸後的橋體,還將經過一段時間的穩定和位置微調,再與橋墩連接,進行瀝青鋪設、燈光及監控設備安裝等一系列後續作業,預計今年年底通車。大修後的浙江路橋荷載量有所增加,未來至少還能繼續在蘇州河上「服役」50年。
以下是澎湃新聞記者雍凱的航拍圖
大橋橋體通過浮箱運達蘇州河水面,並最終完成復位。澎湃新聞記者雍凱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