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兩篇文章組成。
第一篇是騰訊新聞哥的作品,平常嬉笑怒罵談新聞,這是難得嚴肅之作。
第二篇比對了中韓兩國的電影發展史,批判尺度略大,原文已遭刪除,部分自媒體有轉載。
本文來源:新聞哥(騰訊新聞旗下)
微信id:newsbro
作者:知春路吳彥祖
原標題:韓國電影在前進,我們在幹嘛?
這兩天,韓國一部新電影上了熱搜:
《寄生蟲》
這部電影獲得了2019戛納電影節最佳影片,也是韓國第一次拿下金棕櫚大獎。
韓國電影終於揚眉吐氣了一回。
這個獎有多難拿呢?
哥做個對比,金棕櫚和奧斯卡最佳影片比起來,含金量也毫不遜色。
中國至今為止唯一一次拿過金棕櫚的,是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這還是26年前的事了。
時間過得好快,1993年的高光一閃而過,此後再也沒有接棒者。
同在東亞的韓國,從無到有,湧現出越來越多好電影,最終奉俊昊導演的《寄生蟲》在戛納電影節封神。
哥一點都不意外,口碑說明一切。(戛納場刊評分,《寄生蟲》3.5分)
豆瓣9.1分,6萬人想看。
《寄生蟲》中的貧富差距赤裸裸,這也是近十年來韓國人最喜歡拍的現實題材,揭露社會問題。
我們有沒有這樣的電影?
有,《我不是藥神》。
可是,中國只有一部「藥神」,韓國卻有很多部,一部比一部尖銳,一部比一部尺度大。
有些電影甚至改變了整個國家——
《熔爐》(2011年)
改編自2005年光州一所聾啞學校的性侵暴力事件。
美術老師仁浩來到一所聾啞學校任職,卻發現校長串通老師,對聾啞孩子們實施了長達數年的性暴力,有孩子因為無法忍受而自殺。
當仁浩老師決定憑一己之力對抗狼狽為奸的校長、老師,他面對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腐敗警察,被收買的法院和教育部門。電影裏,校長被判6個月,還緩期一年執行。
《熔爐》展現了整個權力階層的腐敗,震驚全國民眾,電影上映後,百萬人簽名要求重審。
輿論壓力之下,法院重新審判,所有涉案人員全部獲罪。可惜校長已經過世。
一個月後,韓國通過「性侵害防止修正案」,又名「熔爐法」,性侵幼童最高無期。
《素媛》(2013年)
改編自2008年的真實案件「趙斗淳案」。
一個叫素媛的小女孩,在下雨天遭到了猥瑣大叔的強暴和變態施虐,導致大腸與小腸部分壞死,一輩子只能掛著排便袋生活。
這部電影打動我的,是素媛爸爸小心翼翼地呵護女兒,幫助素媛走出陰影,戴著玩偶頭套陪伴她,在電腦上搜索「如何和女兒交流」……這些細節,讓人心疼。
最終趙斗淳被判12年,也就是明年刑滿釋放。
《素媛》上映之後,數十萬民眾請願改判無期,雖然法院沒有改判,但輿論迫使韓國加大了對未成年人性侵犯罪者的懲罰力度。
《辯護人》(2013年)
改編自韓國前總統盧武鉉生平經歷。
在成為總統之前,盧武鉉通過自學成為一名律師。
1981年,全斗煥獨裁政府下,釜山警方對學生們進行抓捕拘留,名義是傳閱「有害書籍」。盧武鉉得知之後,決定無償為學生們擔任辯護律師,經過漫長的辯護,警方對22名學生們刑訊逼供,最終19人被判有罪。
儘管結果很黑暗,但盧武鉉的這段經歷,讓他變成了一名人權律師。
看完覺得韓國社會太黑暗,但辯護人好燃。
電影上映之後,民眾要求重新調查此案,2013年,5名學生終獲清白,無罪釋放。
我們看到的,是改變國家的電影。
而不是電影被國家改變。
除了這幾部,還有不少都是改編自韓國歷史事件的電影。
哥看完一部,就會去了解這段歷史,並感嘆這個國家勇於直面問題的勇氣和尺度。
當然,也別忘了韓國的商業大片——比如《釜山行》、《漢江怪物》、《雪國列車》,爽翻的同時還有人性,兼具藝術和審美。
不至於淪落為好萊塢爆米花大片,無腦high。
說起來,韓國電影從默默無聞到爆發,也不過十幾年的時間。
原因很簡單。
1997年,釜山電影節,韓國前總統金大中公開承諾在 「給予支援,不干涉」的原則下,廢除電影審查。
2000年電影振興法修訂,確定以年齡階段分級,建立電影分級。
反觀我們,這十幾年,我們的電影市場誕生了什麼?
爛片霸占春節檔國慶檔,口碑好的文藝片卻不叫座,尷尬至極。
確實悲哀。
好懷念從前《活著》、《霸王別姬》、《紅高粱》、《陽光燦爛的日子》的時代,完全碾壓韓國電影。
那是中國電影的黃金時代。
如今,換我們向韓國學習。
恐怕學不來。
韓國導演願意花四五年打造一部電影,自己寫劇本,一遍一遍打磨劇本。
韓國演員接受低片酬,最頂級的演員才不過幾百萬人民幣,大部分投資都用於電影的製作。
對他們來說,電影是抵達人心的利器,而不只是賺錢的工具。
▲《殺人回憶》
現在,韓國影人的目光不僅僅局限於韓國了,他們想走出國門,讓全世界的人看到韓國電影。
《寄生蟲》導演奉俊昊獲獎時說道:
「今年是韓國電影100年,戛納給我了我一份大禮。雖然今天拿金棕櫚的是我,但我不認為我是唯一一個能拿金棕櫚的韓國導演。它能讓全世界的觀眾,更關注韓國電影。」
有這樣一群電影人在努力,何愁韓國電影不發光?
羨慕。
以下來源:六百擊
微信id:Six_hundred_hits
作者:踽踽前行的李大蝦
原標題:中國電影之殤
(原文已遭刪除)
韓國電影,每年一爆。
奉俊昊的《寄生蟲》摘得2019戛納電影節的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
這可是韓國電影史上的第一次!
事實上,近些年韓國電影一直「火力全開」、前僕後繼地衝擊著這頂桂冠。
2016年,樸贊郁的《小姐》在戛納大放異彩並獲金棕櫚獎提名,最終折戟《阿黛爾的生活》。
2017年,奉俊昊的《玉子》再次被提名,但一樣敗北。
2018年,李滄東八年磨一劍的《燃燒》獲得戛納歷史上最高的3.8分(總分4分),可惜最終敗給了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
2019年,奉俊昊衝冠成功。
豆瓣評分9.2,IMDB評分9.0。
《寄生蟲》對準的是韓國貧富懸殊的階層矛盾,據說有著極其緊湊和富有表現力的情節。
豆瓣網友LORENZO 洛倫佐這樣評價:
「這金棕櫚實至名歸!」
「奉俊昊已經從韓國高超的電影工業中羽化登仙,類型片的處理幾近完美。」
「電影從立意、隱喻、攝影、配樂、對白到乃至表演都達到了超高水平。雖說有些商業的處理,但仍不失藝術水準,且劇作反轉到讓人目瞪口呆,韓國的貧富差距社會問題也深深融入其中。」
「雖說韓國的蟻民面對階級鴻溝依然只是螻蟻,但至少在電影裏蟻民仍有重見天日的希望,而在某泱泱大國,電影的使命仍然只是娛人愚己。」
要知道,戛納特色在於電影的藝術性和獨立性。
而奉俊昊獲此獎項有著更大的意義,那就是韓國電影可以打破藝術電影不賣座的尷尬局面,電影可以完美地實現商業和藝術的平衡。
這也是韓國電影和奉俊昊一直被人贊賞的地方。
他的處女作《殺人回憶》既叫好又叫座,在韓國引起觀影狂潮。
之後在亞洲電影節上大受好評的《漢江怪物》,更是打破了韓國的票房紀錄。
之後奉俊昊衝出韓國,開始走向國際製作。
他用《雪國列車》讓世界見證了韓國導演在國際製作中的成就。
如今,這位韓國票房之王摘得金棕櫚大獎,說明韓國電影在商業和藝術上的平衡,已經獲得了國際特級藝術電影節的肯定。
這將對韓國電影藝術和行業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那個曾經被我們嘲笑總是模仿好萊塢、總是喜歡催淚的韓國棒子,真的給了我們當頭一棒。
今天,不論我們承認與否,那個土地面積只有浙江省大,人口不足我們4%的小國,在電影發展上已經吊打了宇宙強國。
韓國電影何以發展的如此迅猛?
這是一個值得中國觀眾和電影從業人員認真思考的問題。
總之,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1949年-
1949年,韓國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趨於穩定,人們對民族獨立熱情逐漸消退的時候,韓國電影出現了一部彗星般的抒情作品《心的故鄉》。
此時,我國經過短期的籌備,在建國前夕的4月上旬,電影管理局在北平成立,隸屬中共中央宣傳部領導。
袁牧之任局長,各大制片廠相應建立,電影以革命片和建國獻禮片為主,《南征北戰》、《智取華山》、《渡江偵察記》、《雞毛信》。
-50年代-
1950-1953 ,朝鮮戰爭爆發,韓國電影遭到重創。
人口僅兩千多萬的韓國,死亡人數超過16萬人,失蹤人口超過12萬人,其中包括導演洪開明、李明雨、樸基采、方漢駿、安哲永、崔寅奎、金永華等。
許多重要的電影遺產比如《阿里郎》(1926年)、《沒有主人的船》(1932年)、《授業料》(1940年)等電影拷貝都因戰火被毀或遺失。
同時期的我國,1951年初,由孫瑜編導、趙丹主演的《武訓傳》正在中國熱映,大受好評,但受到領導批評,「他就是一個從來不講階級斗爭、甚至對階級敵人卑躬屈服的典型人物」。
-60、70年代-
60-70年代 ,韓國樸正熙通過5·16政變控制韓國後,開始打著保護和培育的口號對電影業進行管控。
1962年1月20日,韓國頒布了歷史上的首部《電影法》,並在1963年、1966年和1970年對其進行了三次修訂。
《電影法》的核心內容是企業化的政策和外國電影進口配額制 ,自律形成的私人電影公司和個人創作活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扼殺了產業的自律性和自生可發展的可能性,樸正熙政府還加強了對電影的審查。
含有政治因素,描寫社會黑暗面,反倫理,和揭露現實社會的影片遭到了封殺。
1970 年代中後期,隨著各種酒吧和娛樂場所開始在韓國興起。
性的商品化導致性倫理的急劇垮塌和拜金主義的蔓延,由於電影業的愈發不景氣以及素材限制的愈發嚴格,許多電影人開始製作以女招待或妓女為主人公的通俗劇。
▲樸槿惠與樸正熙
此時的中國處於「特殊」時期,樣板戲是絕對的主題,電影要體現三突出。
「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其它和樣板戲有關的口號有:
「三化」(革命化、民族化和群眾化)
「三對頭」(感情、性格和時代感都對頭)
「三打破」(打破行當、打破流派、打破舊格式)
這二十年,中國、韓國的電影都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白毛女樣板戲
-80年代-
在樸正熙被暗殺身亡後的1980年代初,過渡政府管理下的韓國出現了短暫的民主時期。
《人之子》(1980年,俞賢穆)、《有風的好日子》(1980年,李長鎬)、《曼陀羅》(1981年,林權澤)、《底層市民》(1982年,裴昶浩)、《傻瓜宣言》(1983年,李長鎬)等。
以敏銳眼光批評現實生活嚴峻問題的影片,得以成功規避略為寬鬆的審查制度的檢查而上映。
光州事件發生後,全斗煥政府,為了分散民眾對政治的注意力,開放了深夜劇場。
3月下旬,鄭仁燁執導的《愛瑪夫人》成為第一部深夜劇場影片,引發了情色片製作的熱潮。
午夜劇場也成為受年輕戀人歡迎的約會場所。
此時我們國家處於改革開放初期,也迎來了高質量電影時期,很多電影開始在國際上獲獎,《霸王別姬》獲得第46屆法國戛納影展金棕櫚獎,成為第一部也是迄今唯一獲得此獎項的華語電影。
此外,該片還榮獲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以及第66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提名,並於2015年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百大不朽電影」之一。
《紅高粱》於1988年上映。
改編自莫言1986年發表的兩部中篇小說《紅高粱》和《高粱酒》, 1988年獲第三十八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熊獎。
此時我們的勢頭不比韓國差,香港電影更是稱霸亞洲。
▲《紅高粱》
-1993年-
1993年10月19日至1994年2月21日,蓬皮社中心在法國巴黎舉辦的「韓國電影回顧展」上展映了85部作品,成為向歐洲介紹韓國電影的橋頭堡。
當時我國的的廣播電影電視部頒布《關於當前深化電影行業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將代理發行、票房分成等現代影業經營模式引入國內,開啟了中國電影的市場化大門。
但興奮擁抱市場的第六代導演們,很快遭遇更加嚴格的審查甚至封殺。
這一年田壯壯的《藍風箏》獲得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大獎,以悲哀、灰暗的基調講述幾十年的故土舊事,審查未通過就參賽,導致中國電影代表團退出東京電影節。因某些原因被禁。
-1994年-
1994年,韓國完全廢除對外國電影進口拷貝數目的限制,外國進口電影對韓國電影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衝擊。
好萊塢大片帶給了韓國電影挑戰,同時帶來更大的是機會,如何振興韓國電影是每一個電影工作者考慮的問題。
此時,我國廣電部下發《關於不得支持、協助張元等人拍攝影視片及後期加工的通知》,對張元、田壯壯、王小帥、吳文光等七人私自參加國外影展一事予以懲罰,其中一些導演在幾年時間裡被禁止拍片。
同時,根據余華小說改編的電影《活著》獲得戛納電影節評審會獎及最佳男主,因某些原因被禁,至今不能公映。
▲葛優憑此片獲得戛納影帝
-1996年-
1996年韓國憲法法院就「長山串鷹」對公演倫理委員會執行的電影審查制度的違憲申訴,作出了違憲判決。
宣布《電影法》所規定的電影上映前必須接受公演倫理委員會審查的規定,違背《韓國憲法》第121條第一款「所有國民享有言論、出版的自由和集會、結社的自由」所賦予的公民權利。
與此同時,韓國憲法法院還明確有必要禁止青少年接觸色情、暴力電影,提出電影界建立自律的「分級制」,至此,韓國開始實施電影分級。
而這一年我國獲得阿根廷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編劇、攝影的《東宮西宮》被禁,此片是根據王小波的小說改編,描寫了一對同性戀的心路歷程,被認為宣傳腐化思想而被禁。
-1997年-
1997年30歲 的宋康昊 《壞電影》獲得青龍電影節最佳男配,開始在韓國電影界初露鋒芒。
▲宋康昊初露鋒芒
此時,我國著名導演賈樟柯的《小武》,因為某些原因被禁
-2000年-
2000年,韓國電影在三大國際電影節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2000年,林權澤執導的《春香傳》(2000年)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這是第一部入圍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的韓國電影,要比我們的《霸王別姬》晚十多年。
這一年宋康昊憑著《共同警戒區》第一屆釜山影評人協會最佳男演員。
此時我國也有三部獲獎電影,婁燁的《蘇州河》姜文的《鬼子來了》王小帥的《十七歲的單車》,但都因為各種原因被禁。
▲我們國家並不缺少好的電影
-2003年-
2003年,韓國金基德導演的《撒瑪利亞女孩》摘得柏林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
同時奉俊昊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蜚聲國際的《殺人回憶》誕生。
韓國沒有放棄任何一個可以去反思的事件,此片也奠定了韓國犯罪片在世界電影史中的地位。
宋康昊因為此片獲得第40屆大鐘獎最佳男演員,韓國電影在商業院線和藝術電影上都獲得了長足的成功。
▲《殺人回憶》宋康昊最後一個鏡頭充滿爆發力
此時,我國李楊導演的《盲山》被禁,同時香港導演劉偉強的《無間道》獲得巨大成功。
但是仍然無法扭轉香港電影的頹勢,香港電影人才青黃不接。
▲我們也不缺少話題
-2007年-
2007年 宋康昊憑借反映仇恨與寬恕的《密陽》獲得第六屆韓國電影大獎最佳男演員,女主全度妍成為韓國首位戛納影后。
同年我國姜文著名的《太陽照常升起》票房慘敗(久石讓配樂),而主旋律戰爭電影《集結號》票房獲得極大的成功。
至此,中國電影開始十片九爛的模式。
▲這絕對是經典之作
-2013年-
2013年,韓國舉世聞名反思光州事件的《辯護人》誕生。
我們大中華所不齒的韓國棒子黑自己政府的尺度,已經嚇到了我們,宋康昊靠此片獲得第35屆青龍電影獎最佳男演員。
▲萬惡的資本主義民主是如何覺醒的
同年,全程MV極盡奢靡的《小時代》上映,口碑爛到極致,但是票房高達人民幣4.88億元。
爛片經濟成為話題,國人已經搞不清楚中國電影的節奏以及觀眾奇葩的口味。
自此我國進入小鮮肉票房時代,沒有小鮮肉就沒有票房,小鮮肉的片酬高的嚇人,而其他製作人員卻收入不高。
同時,就在韓國反思過去慘痛歷史的時候,我們的廣電總局成立了。
原來擬定的名稱是「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後調整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要負責監督管理中國內地的新聞業、出版業、廣播電台、電視媒體和電影業。
10月,廣電總局向各大衛視發送了指示文件,對2014年節目編排提出新要求,核心思想包括:優化節目結構,豐富節目類型;鼓勵自主創新,加強引進管理;抵制過度娛樂,防止雷同浪費。
具體來講,新聞、經濟、文化、少兒、體育等類型節目按周時長計算不少於30%,平均每天早上6時到次日凌晨1時要播放不少於30分鐘國產紀錄片,平均每天早上8時到晚上21時30分要播放不少於30分鐘的國產動畫片。
除了鼓勵各大衛視播放國產原創內容和非娛樂節目,該文件還明確說明:每家衛視每年新引進的國外版權模式節目不得超過1檔。
而全國衛視的歌唱類節目明年將進行調控,以4檔為上限。
-2016年-
2016年 韓國類型片大放異彩,韓國電影已經完全擺脫對港片的模仿,確定了自己的風格。
《釜山行》《隧道》《哭聲》《小姐》……
韓國電影已經能夠完美的找到商業和藝術之間的平衡。
電影既能夠在票房上取得成功,同時又緊緊的與韓國生活方方面面結合,促進國人去反思社會和人性,韓國電影行業形成了比較良性的迴圈。
▲講人性的鬼怪片,韓國類型片已形成自身特色
同年,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司長李京盛在主題報告中稱,2016年廣電總局將加強管理網劇和網絡自制節目,並對網絡劇審查做出一系列規定,實行與電視台相同的審查標準。
同時啟用24小時不間斷的監看模式,國內多部網劇陸續遭到下架。
12月20日,廣電總局下發《關於加強微博、微信等網絡社交平台傳播視聽節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利用微博、微信等各類社交應用開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的網絡平台,應當取得《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等法律法規規定的相關資質,並嚴格在許可證載明的業務範圍開展業務。
而利用微博、微信等各類網絡社交平台傳播的電影、電視劇,相關影視劇應當具有《電影片公映許可證》或《電視劇發行許可證》。
另外,利用微博、微信等各類網絡社交平台傳播的網絡劇、網絡電影、新聞節目、紀錄片、專題片、綜藝節目等視聽節目,節目內容應當符合互聯網視聽節目管理的相關規定。
微博、微信等網絡社交平台不得轉發網民上傳的自制時政類視聽新聞節目。
同年《美人魚》、《湄公河行動》票房獲得成功,經濟上是成功了,但是總覺得我們缺了點東西?
-2017年-
2017年宋康昊的一部電影收獲第21屆加拿大奇幻電影節最佳男主角 ,並在中國大陸引起瘋傳。
不久,那部電影在豆瓣的詞條消失。
同時期Bilibili、AcFun等網站一道將其網站上的日劇、泰劇、英劇、挪威劇等各類境外電視劇悄然下架,顯示為「已失效」。
上億人只能走近電影院,一邊看著《戰狼2》,一邊在淚水中歡呼祖國的強大。
▲高票房是我們的榮耀還是恥辱
-2018年-
韓國李滄東的《燃燒》獲得戛納評分最高分。
《昆池巖》採用偽紀錄片表現方式大獲成功,用24億韓元成本拿下超200億韓元票房,並嚇尿了中國觀眾。
《與神同行》票房、口碑大豐收。
同期,中國電影《大象席地而坐》獲第6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獎特別提及,而導演胡波早在半年前在窮困潦倒中自殺。
賈樟柯正為《江湖兒女》票房超7000萬歡呼雀躍。
雖然沒能覆蓋製作成本,但已是他有史以來票房最高的電影。
在2018年的最後一天,很多人衝著畢贛《地球最後的夜晚》進入電影院,在睡了好幾覺醒來後,含淚寫下觀影防騙指南。
偌大的中國,卻缺乏足夠的藝術片市場。
-2019年-
《寄生蟲》獲得戛納金棕櫚大獎。
宋康昊將再次刷屏。
我們的戛納影帝葛優在家躺著,拍《藍風箏》的田壯壯也老了。
而張藝謀和陳凱歌,就是再有十個膽,也不敢再拍那些讓他們聲名大噪的題材了。
而觀眾們則一邊叫喊著,一邊看著《上甘嶺》熱淚盈眶。
(《上甘嶺》為近日CCTV-6播放的抗美援朝愛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