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超人測評
微信id:chaorencp
作者:雨哥、阿澤
地鐵最後一班車發動。
這意味著一座城市中,最準時、最穩定、安全、實惠的交通方式即將停止運營。
充滿不確定性的都市深夜從這一刻真正開始。
一號線末班車,離開總是很決絕
北京共有20條地鐵線路,每晚22點至0點間,共有55輛末班車從東西南北不同方向發出。
你以怎樣的心情趕過末班車?
和其他時段的地鐵不一樣,末班車上充斥著「壓線」的幸運、忙碌後徹底的放鬆、緊繃一整天後再也壓抑不住的情緒、終於可以獨享的時刻……
趕上最後這趟車意味著,無論發生了什麼,它終會將你帶到目的地。
末班車同樣也是承載當代人酸甜苦辣的最後一道安全網。
在這趟穿梭於夜色中的列車里,難堪的故事、溫暖的瞬間、幽默的小品…… 輪番上演。
這一次超哥超妹全體出動,花了兩周時間,一遍又一遍乘坐了北京6條主要地鐵線路的末班車,為你帶來這篇——
都市末班車上的人生百態
突然崩潰
「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像。」
周四深夜,大望路地鐵站,14號線換乘1號線的途中,一個身穿黑色外套,背著帆佈包的女孩,突然蹲下,放聲大叫了起來。
叫聲絕望尖銳,很難想像她身上發生了什麼
路過的人都被嚇了一跳。就像前一陣那個騎車逆行被攔下後放聲大哭的男生一樣,這也是一個成年人突然崩潰的瞬間。
幾秒後,女孩的聲音減弱,從身邊經過的路人這才小心翼翼地上前詢問。
「他們是魔鬼,他們是魔鬼」。
女孩一直重復著這句話,女乘務員聞聲趕來,小聲安慰一陣後,帶著她進了一旁的休息室。
在深夜地鐵,這樣情緒外放的場景並不多見。大部分情況下,崩潰,也只能暗自流淚。
末班車上令人擔憂的女孩
13號線東直門開往西直門的末班車於晚上22:42分發車,依然擁擠不堪。
超哥從東直門站上車,斜對面坐著一個女孩,猛然抬頭時,才發現她正在哭。
眼淚從起始站開始流,嘈雜的車廂里聽不到一絲絲哭聲,挨著她坐的乘客甚至毫無察覺。
女孩一邊流著眼淚,一邊回著消息。沒人知道發生了什麼,也沒人選擇去打擾,就這樣坐了7站地,女孩抹了抹眼淚,走出了車廂。
10號線的外環末班車22:44分發車。
和載滿乘客的13號線不同,10號線的末班車廂空空蕩蕩。
「你不要生氣了!」安靜的車廂里突然傳來一聲壓抑的怒吼,又很快淹沒在列車的行進聲中。
原來是超妹身邊一個胖胖的大哥正在和女朋友打電話。
可能是意識到了自己的失態,他害羞得紅透了耳朵,警惕地看了看四周,雙臂抱胸克制了好一會兒,又掏出手機繼續。
電話那頭的女朋友好像真的很難哄,大哥一遍又一遍地小聲重復「你不要生氣了!」,一次比一次急切,最後卻也只悻悻地掛了電話。
愛情、家人……一天的忙碌後,只有末班車時間,才真正屬於上班族的私人情緒,那些按捺和壓抑住的也只有這時才能稍稍釋放。
卸下壓力、駛向歸途的這最後一趟車上,實在撐不住,就不要再撐了。
疲憊列車
末班車,崩潰的人是幸運的。更多人連崩潰的力氣都沒有。
末班車廂里的疲憊無聲而厚重。
除13號線之外,1號線、5號線、6號線、10號線、14號線都只有6節車廂,每節車廂平均42個座位。
即便在人最多時,車上基本也會有空座,和人潮洶湧的早晚高峰相比,末班車簡直像天堂。
但即使搭上了末班車,上班族們的工作也遠未結束。
周三晚上23:30分,1號線,從四惠東開往蘋果園方向的最後一班車,候車的人群已經露出倦容,卻還是得時不時地查看手機消息,打開隨身攜帶的電腦,修改PPT或是發送文件。
1號線等待末班車的人
15號線上依然在辦公的年輕人
相比他們,超妹在5號線東四站見到的三個男孩,就有些不幸了。
周三深夜,5號線末班車到達東四站時,對面方向的末班車已經開走了。
站台上的三個男孩既不上車,也不出站,就坐在那里不慌不忙地敲著電腦,看著劇。
5號線里不上車的三個男孩
是有不得不處理的工作,必須在信號穩定的地方完成?
還是錯過了末班車,乾脆歇一會兒再走?還是正在車站里等出租車來接?
還是不想回家,能在外面多呆一會兒是一會兒?
答案永遠也不會知道了,車門關閉。
「5號線宋家莊方向已無車,5號線天通苑北方向已無車。」
日本電車真好睡圖片來自Instagram帳號@shibuyameltdown
和經常醉臥電車車廂的日本人不同,低頭玩手機,是北京地鐵末班車的常態。
忙碌了一天的年輕人們,在歸家的疲憊之中,依然無法放下手機。
13號線上的一排手機
在14號線上遇到小於(化名)時,他正緊緊盯著手機屏幕。
小於從事新媒體工作,公司到家一共19.5公里的距離,需要從14號線轉15號線再13號線,平均通勤耗時1小時17分鐘左右。
這1小時17分鐘被「效率控」小於安排得滿滿當當——14號線要坐8站地,耗時長,有大段完整的時間,小於會選擇在手機上看看書;等到換乘15號和13號線各坐一站時,小於會戴上耳機聽歌;在回家這段步行路上,他會再切換成電台或者聽書的模式,把時間利用到極致。
「幹了一天活兒,下班坐末班車才是自己的時間,再困都不會睡覺,一定得抓緊時間看點什麼。」他笑著說。
和小於一樣捨不得末班車上空閒時間的人不在少數。
6號線末班車,坐在對面座椅兩端的男孩都在打遊戲,微微前傾握住手機的姿勢彼此呼應,仿佛深夜地鐵的一種儀式。
5號線上,一車廂的低頭族中,這個女孩在讀一本厚厚的書。
10號線末班車,三個碰巧鄰座的陌生人,同時對著手機露出了微笑。
1號線末班車,一臉倦容的女白領,趿拉著鞋,仰頭靠在座位上,時不時點開微信,對話卻始終停留在她發過去的最後一句……
接近終點站時,6號線末班車上的乘客兩只手就數得過來。
頭靠欄桿的男孩還握著手機,卻已抵不住困意閉上了眼,遠處玩手機的大叔也開始哈欠連天。
越往終點站開,車廂里的人越少。
在難以抵抗的疲憊與困倦面前,強撐的人們漸漸丟盔卸甲。
看書的女孩睡著了
紅發阿姨靠在手上小憩
喝多了的大叔發出了輕微的鼾聲,身子不住地往下滑
幾個朋友一起坐車,其中一個困得睡仰過去
上班族大叔,依偎在玩著手機的朋友身上睡著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靠在這里睡著過,漆都磨掉了
呼嘯而過的末班車,滿載的是疲憊、困倦與不甘。
但對車上的人來說,透支了精力換來的,卻是被無限擠壓後,無論如何也不願放棄的那一點點自由。
末班好人
對大多數人來說,末班車意味著一天的結束,而對於另外一群人,末班車才是一天工作的開始。
除了地鐵安全員,車廂內著裝最為統一、出現頻次最高的就是代駕司機。
安全員哈欠三連
代駕師傅瞌睡三連
夏天已經悄悄臨近,喝酒的人多了起來,代駕師傅們的生意也跟著好了起來。
22點之後,都市酒局即將結束,統一著裝的代駕師傅們整裝待發。
在末班地鐵,你見到的最多的「上班族」或許就是代駕司機。
他們熟悉這座城市的每一班夜班公交、地鐵末班,因為經常幫人代駕到很遠的地方,為了省下回來的打車費,他們會隨身攜帶折疊自行車或是滑板。
1號線上的代駕師傅
靠近終點站的6號線末班車上,一位代駕師傅和一位即將下班的地鐵安全員聊了起來。
代駕師傅說,他的自行車花了兩千八,今天是第一次接這麼晚的單,要是打車回去,可能還不夠一單賺的。
和陌生人的閒聊,在末班車的運行聲中時斷時續,竟產生出了一種放鬆的默契。
10號線末班車還有2站到達終點時,上來一位民工大哥,將裝滿了隨身物品的透明塑膠袋塞進了座位下面,也跟安全員聊了起來。
民工大哥明顯喝多了。安全員問,「你記不記得回家的路」?「不記得」。
安全員又問了一遍,民工大哥使勁搖搖頭,非常肯定地說,不記得!
到了終點站成壽寺站,不放心的安全員一路跟著民工大哥。給他指路,找工作人員幫他刷卡,帶著他回憶出站口,確保他安全離開才折返。
在每個人都渴望抵家的這趟末班車上,人和人因為有了共同的目標,而忽然多出了些關懷與同理心。
等末班車時,幫同事挑白髮的乘務員
你相信末班車會專程等你一分鐘嗎?
超妹的朋友晝夜(化名)就趕過這樣一趟車。
到達車站時,末班車還有2分鐘就要開了。
負責安檢的小哥說,不要摘包了,你快跑,馬上就末班車了。
晝夜一路狂奔到刷卡閘機,負責閘機的小哥也提醒她,別掏卡了,快進去,回頭補票,馬上就發車了。
又是一路飛奔,還沒下樓梯就聽見了地鐵關門時的「滴滴」聲。
她打算賭一把,開始一邊大喊「師傅等等我!」一邊大步往樓梯下面跑。
站台上的乘務員正在揮手指揮司機發車,看到晝夜那一瞬間,他嚇了一跳,卻立刻對著攝像頭揮手示意讓司機不要關門。
另一個乘務員抵住了車門等著她,車廂里的安全員也沖她大喊「快跑快跑」。
在一路「愛心接力」下,晝夜順利上了車。
「說實話,雖然很丟人,但那一次真的很熱血很暖。」
末班車,毋庸置疑是超級大都市的產物。
越長越晚的通行時間,越繁忙的都市指數,從紐約、東京、倫敦到上海、北京……白天一面,夜晚一面。
在夜間的燈光衛星圖上,北京城呈現出一個類似於神龜的圖案,組成這幅圖案的是存在於公共建築里的約1000萬個燈泡和分佈在全市區的18萬餘盞路燈。
出租車、代駕、末班地鐵、夜班車……這些在深夜出動的交通工具將人們從一個地方送到另外一個地方。
與白天的嘈雜不堪、行色匆匆不同,將辛苦一天的你安全送到家,為你的崩潰與疲憊撐起一張保護網,在夜色中為你的歸途帶來一些溫度和色彩,這就是都市末班車的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