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暴走漫畫
微信id:ibaoman
華為事件愈演愈烈。
被美國政府制裁後,海思晶片發公開信說,我們早已做好準備,「備胎」晶片終於可以面世。
所有人都在感慨華為的未雨綢繆之時,谷歌又被迫做出斷絕和華為合作的決定。
晶片問題有備胎,那操作系統又該怎麽辦呢?
別著急!
前兩天,有網友曝光了一份PPT的照片。
從這張照片可以看到,由某教授領導華為操作系統團隊開發了自主產權操作系統——鴻蒙。
鴻蒙!光這個名字就讓我熱血賁張!
像是點燃了流淌在我們身上的血液,無需言語解釋,我們的思想就已經相通。
鴻蒙是什麼意思?
鴻蒙是中國傳說中的一個時代,鴻蒙時代甚至產生在混沌之前,鴻蒙時代末期世界破碎產生混沌之氣,混沌之氣聚集成為混沌時代。
後來,世人通常把「鴻蒙」比作遠古時期。
《西遊記》第一章的最後一句,正是「鴻蒙初辟本無性,打破頑空須悟空。」
這句話取自北宋紫陽真人張伯端的詩集裏,原句是「鴻蒙初辟本無性,打破頑冥須悟空。」
不用多說,只看這句詩就能感受到華為的決心。
鴻蒙,既代表著一切的起源,代表著從零做起,也代表著破開混沌的決心;既能看出華為開天辟地的野心,也能感受到他們披荊斬棘的艱辛。
說真的,大概只有血脈相通的中國人才能懂得這個詞的用心之處了。
雖然一個聽起來氣勢磅礴的名字不能解決一切,但是看到這個名字,我們就知道未來可期!
其實這已經不是華為第一次用中國古典文化來命名了。
華為手機晶片是旗下的海思半導體自主研發的,他們給這塊自研晶片命名為「麒麟」。
麒麟,中國傳統瑞獸,古人認為,麒麟出沒處,必有祥瑞。有時用來比喻才能傑出、德才兼備的人。
華為用麒麟命名自己研發的晶片,也是取它「祥瑞」「傑出」之意吧?
麒麟是四靈之一,其他幾靈呢?
別著急,華為好像把整個山海經的神獸都註冊下來了!
朱雀、騰蛇、青牛、青玄、朱雀、當康、玄機、白虎、靈豸、饕餮……
為了註冊這些名字,華為怕不是把《山海經》都翻爛了?
放現在來看,這就是個「華為修仙系統」啊,有一種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氣息!
別以為這些商標只是華為註冊著玩玩而已,他們真的把這些名字用在研發產品上了。
華為的手機晶片,取名叫「麒麟」;
華為的基帶晶片,取名叫「巴龍」;
華為的伺服器晶片,取名叫「鯤鵬」;
華為的伺服器平台,取名叫「泰山」;
華為的路由器晶片,取名叫「凌霄」;
華為的人工智慧晶片,取名叫「昇騰」;
華為的操作系統,取名叫「鴻蒙」…
未來若干年後,手機新品發售得這麽介紹了:
「這款手機採用華為最新研發的海思朱雀,版本號『丙寅』,搭載了最新版本的『鴻蒙』操作系統…」
怎麽一股濃濃的「修真科技」,還有一點點古風味道的賽博朋克感?
把中國古代的傳說化為現實的奇跡,把幻想中的神獸和最先進的科技結合;
讓中國古典文化在一連串的字元中煥發生機,讓中國人親眼見證古代傳說中的奇跡…
這大概就是理工人的終極浪漫了吧?
或許在很多人看來,理工人不懂浪漫。
但其實並非如此,他們也懂浪漫 ,只不過他們的浪漫可能並不在兒女情長,他們的浪漫更像是古典主義的浪漫。
他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他們把自己所有的情懷都放在了人類進步上。
雖然普通人無法理解他們所為之事,但是從他們的取名上,就能看出他們內心深處燃燒的理想。
除了華為的工程師,中國航天人也很浪漫。
我們都知道,中國航天登月探測器名為「嫦娥」,月球車名為「玉兔」。
這個在老外聽起來很奇怪的名字「chang’e」、「yutu」中,卻飽含著中國人一聽就能明白的浪漫主義——嫦娥奔月。
「嫦娥」和「玉兔」的著陸地點,也被命名為「廣寒宮」,附近的三個隕擊坑則被命名為「紫微」、「太微」和「天市」。
而引領嫦娥四號在月背順利軟著陸的那顆極為關鍵的中繼通信衛星,居然叫「鵲橋」。
中國的航天人,用幾十年的時間裡,實現了數千年裏中國人幻想的神話世界。
或許我們懂事後就明白——月亮上沒有嫦娥,也沒有玉兔,有的只有荒涼和塵埃。
但如今,我們終於可以滿懷驕傲地、正大光明地說「月亮上真的有嫦娥和玉兔!」
我們的航天站名為「天宮」,而把「天宮二號」送往太空的運載火箭,名為「神箭」。
在千年之後,中國航天人也算是了卻了后羿的一樁憾事,嫦娥和后羿也算是有了某種意義的重聚。
再往前數,我們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名叫「悟空」。
悟空號有多重含義,跳出佛家用語,取「領悟太空」之意;
還有一個是借大聖的火眼金睛在太空裏準確監測到暗物質。
我們的量子實驗衛星名為「墨子」。
墨子是中國最早的邏輯體系的創始人,墨子跟光學的工作是緊密相關的。
他的發現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礎。
我們的火星探測衛星叫「螢火」。
火星熒熒似火,行蹤捉摸不定,因此我國古代稱它為「熒惑」。
而「螢火」不僅諧音「熒惑」,更是取「在黑暗中發光」之意。
這不正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寫照嗎?
還有一些,命名,相信無需解釋,只要是在中華文化中長大,自然就會懂,這是深植於血脈裏的文化。
我們的第一艘飛船叫「神舟」;
我們的氣象衛星叫「風雲」;
我們的全球定位衛星系統叫「北斗」;
我們的全球低軌衛星系統叫「鴻雁」;
我們的太陽監測衛星計劃叫「夸父計劃」……
把他們送往太空的火箭,一直以來都沒變過,名為「長征」。(綜合自@江寧婆婆)
不止航天人,整個中國科研系統的人,都可以說充滿著浪漫主義情懷。
我們的發動機,名為:峨眉,太行,岷山,泰山,秦嶺,昆侖……
聽起來就霸氣,總感覺不是航空發動機,這完全是行星發動機的編號!
鷹擊長空、長纓縛龍、鯤鵬展翅…
幾乎每一個導彈的命名背後,都有一組詩詞做支撐。
我們把南極科考站稱作是「昆侖」,一下子「皚皚昆侖雪」的感覺就出來了。
更浪漫的是,他們還在南極點上放了一個中華天鼎,意指「定鼎南極」。
所以,中國科研人的浪漫,你能理解了嗎?
中國厚重的古典文化,在這些人手中煥發出新的生機。
晶片、航天與武器,傳統、未來與希望…
他們就像是在還原老祖先的夢想一般,把這些本該是傳說中的神話,還原成現實。
這是多麽浪漫的一件事啊!
通過起名,普通中國人也能感同身受這種浪漫。
無需贅言,我們就能理解短短兩三字名字背後的深沉情感。
這是根植於血脈的文化相通!
這是任何外部壓力都無法瓦解的力量!
[irp posts=”27859″ name=”讓他的古風《山海經》,喚起你失落的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