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外灘TheBund
微信id:the-Bund
作者:外灘君
這群聽障「咖啡大師」藉著咖啡的香氣
把最安靜的美好
獻給這個世界和你
前不久,星巴克在廣州開了中國第一家手語門店。
這應該是中國3800多家門店裡最安靜的一家,但去過的人都說,即便是靜靜地坐著,都能感受到裡面湧動著不一般的情感。
在這裡,不僅普通人可以喝上一杯香濃的咖啡,還有一群特殊的咖啡師在這裡工作。
而他們服務的對象,也大多數是和他們一樣有聽力障礙。
門店內外,隨處可見手語元素和咖啡文化融合的藝術作品,藝術牆、明星片、馬克杯、環保袋……
無一不講述著手語、咖啡和愛的故事。
不平凡的人在這裡服務
在這裡,聽障消費者可以毫無壓力地與店裡的所有員工用手語溝通。
這是中國生活的7200萬聽障人士中的一部分縮影。
相對於五感健全的普通人,他們在生活中非常不便,比如在找工作這件事上局限性就相當巨大。
若要成為某個業內翹楚,其中付出的努力常人也很難想像。
在星巴克,有聽力障礙的夥伴遍佈全國各地,其中十幾位聚集在廣州的這家咖啡店裡。
Hannah出生於音樂世家,從小精通鋼琴與陶笛。
在成為咖啡師之前,她從事過幼兒園老師和小學文員。
瞧,如果我不說,光看她的履歷誰會想到,這個世界對她是殘忍的靜默?
聽力上的障礙沒有阻擋Hannah對生活的熱情。
鍾情於咖啡的她,被常去的星巴克門店裡的氛圍所吸引,甚至不顧父母反對,在8個月前成為星巴克的一員。
對於一個普通人而言,成為星巴克的「咖啡大師」最短時間都需要半年,這期間不僅要學習有關咖啡知識的理論,更要在實際操作中,從眼觀、耳聽、鼻嗅與品嘗等各方面積累細微經驗。
本就複雜微妙的過程,對於聽障人士來說就成了更困難的事。
「一開始沒有頭緒,但是夥伴們教了我很多經驗與方法。」Hannah每天都接受著嚴格修煉:店經理每天都安排夥伴幫助她學習,師傅每天跟進和輔導她的進度,夥伴們會在班次中給她打氣。
因為有聽力障礙,Hannah以前很少獨立在眾人面前做分享或者主持活動。
但在同伴們的幫助下,她給客人分享的勇氣與技術也與日俱增。
憑著一腔執著與不服輸,在星巴克手語門店開業當天,Hannah紅著眼在大家的掌聲里系上「咖啡大師」黑圍裙,哽咽地說不出話來。
星巴克第一位手語「咖啡大師」Faday,她花了足足五年成為「咖啡大師」。
而在這個過程里她遭遇到各種委屈與沮喪,卻毫不保留地不斷為聽障夥伴授課,帶領許多平凡又不平凡的特殊夥伴們,進入無聲又芬芳的咖啡世界,也在這裡實現不一樣的人生。
特殊門店的特殊服務
當初星巴克開店的契機,便是想讓行動有點不方便的顧客,在這裡可以更舒心。
走進東方文德廣場,頗具海派建築特色的高挑門頭上,醒目的星巴克LOGO下比普通門店多了一排白色圖形,這與周圍標誌性綠色遮陽傘沿上的圖形一樣,那是「STARBUCKS」的手語表示。
推門而入,正對著門店入口的牆壁上是一幅以溫暖色塊結合不同織物的主題壁畫。
據說是設計師收到聽障夥伴故事的啟發而做。
圍繞著的咖啡豆居然是門店夥伴一起製作完成的,可以說是相當巧手了。
看起來和普通星巴克一樣的佈局,細微之處卻更讓人動容。
點單台上立著小小的溫馨提示牌: 「我們聽不見你的聲音,但我們很樂意為你服務」,圖中間繪著一個比劃大拇指的圖案與「謝謝」。
出品處立著精致的手語課堂教學板,上面介紹著如「謝謝」、「融合」,「咖啡」等簡單的手語知識。
而在對面的照片牆上,黑板上寫著「用心聆聽愛的聲音」,也記錄著夥伴們的工作日常照片和微笑時刻。
點單的時候,或許你不會聽到那一聲熟悉的「hello」,取代的是熱情地「你好」手勢。
當然其實一點都不用擔心自己不會手語,星巴克為手語店專門設計的無障礙點單體驗和全新點單系統。
在點單台上,特別準備了用於交流的手寫板、手持菜單牌、點單雙面顯示屏以及震動取餐器,配合獨一無二的餐飲編號,同時還可以將編號寫在紙質菜單或手寫板上,完成點單。
遇到不方便前往點單台的顧客,身穿繡有「STARBUCKS」星巴克手語手勢定制圍裙的咖啡師,也隨身攜帶小型的移動點單系統,當飲品準備就緒,取餐器就會震動提示顧客領取餐飲。
而取餐結束後,手語門店的夥伴們也會用手語向你說「謝謝」,無聲卻有愛。
對於星迷來說,手語店的周邊是難得一見的收藏。
比如手語明信片,這是聽障藝術家周佳藝為星巴克手語門店精心設計專屬明信片。
明信片沿用代表「勇敢」、「平等」與「融合」的手語手勢,傳遞著人們對聽障人群的溫柔接納。
還有經典的馬克杯到環保袋,都融合了獨特的手語元素與精致的星巴克美學。
做更廣泛的嘗試「討好」更少數人
目前,星巴克中國已經有 100 多位包括聽障在內有著特殊需求的咖啡師夥伴。
而作為全國第一家手語門店,它甚至將自己打造成聽障咖啡師交流學習的平台,並與廣東省聾人協會的合作,定期在店內組織並舉辦手語課堂和咖啡教室,以增進不同社群之間的理解和融合。
從臻選門店、社區體驗店、寵物友好店到這家店,星巴克逐漸從高端商場或寫字樓里一步步走到更「小眾」的群體身邊。
而當所有商家都在試圖討好更多的人賺取更多利益的同時,星巴克在討好「更少數的人」。
然而這樣的討好,讓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