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計劃期間蘇聯援助中國,在中國計劃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起了重大的作用,蘇聯國家計劃委員會和經濟專家對「一五」計劃提出了許多的具體的意見,並給予了大量的援助。
其中有蘇聯對中國提出的156個重大項目。1956年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米高揚率團訪華時又決定再援助中國興建55個新的工業企業作為對156項的補充。此後落實了150個項目,其中軍事44個,冶金20個,化工7個,機械24個,能源52個,輕工和醫藥3個。
在這個時期,中國的建築是按照蘇聯的風格來發展的,這是當時的國際環境所決定。「一邊倒」地向蘇聯學習,是國家的既定政策,甚至是政治任務。建築界的這個向蘇聯學習的運動,一開始就人為地被看成以階級鬥爭為核心的激烈意識形態。向蘇聯學習有得有失,得在中國社會主義體制和工業建築體系的確立,失在蘇聯所謂社會主義建築理論的夾生引進及其後果。
這個時期中國的建築家代表是梁思成,梁思成是一位學貫古今中外的建築家,對西方古代的建築以及現代建築都有深刻的認識。1932到1946年任中國營造學社法式部主任期間,對於中國古代建築的開創性有研究和深厚的感情。抗戰期間,就對現代建築有所思考和認同。
同時期的建築風格是中國宮殿式,少數民族式,和蘇式。其中中國宮殿式的代表建築有:北京的四部一會辦公樓、地安門機關宿舍大樓、友誼賓館、地質宮等。少數民族式的有:北京的伊斯蘭教經學院、烏魯木齊的人民電影院、新疆人民劇場鄂爾多斯的成吉思汗陵等。而蘇式的代表建築是北京的蘇聯展覽館、上海中蘇友好大廈、北京廣播大廈、以及哈爾濱的黑龍江農學院等。
1950年代末,世界各國基本完成了二戰後的恢復和重建,先後進入了新的大發展時期,特別在亞洲,許多國家和地區出現了經濟建設的奇跡,如日本等。中國的大躍進也恰恰是在這個時期,與國家大潮流相當的吻合。在這段時期大陸建築取得了較大的成績。
但是由於後期蘇聯對大陸援助條約的撕毀,使得大陸在各個方面都遭受損失。蘇聯政府1960年突然照會中國政府,決定停止執行600個合同,停止供應中國急需的設備。在一個月內全部撤走了在華的1390名專家,並帶走了圖紙和資料。同時還逼迫中國政府償還抗美援朝期間蘇聯提供的軍需物資的款項,這一切都加重了中國的經濟困難程度。
但是同時期大陸建築業的發展並未停止,這時期的中國著名建築的產生說明了這一點:
1、人民大會堂
1958年9月起,先後從84個平面、189個立面,經過7輪篩選評審後,選出三個方案報送黨中央、國務院審定,並於1958年11月動工興建。
17萬多平方米的總面積,包括萬人大禮堂、5000人宴會廳和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樓三個部分組成。大小廳室有100多個,籠式避雷網給大會堂罩上了一個巨大的罩子。使其免受雷擊之災,此項設計比國外同行在理論上的研究提前了18年。
2、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
中國革命博物館前身是中央革命博物館籌備處,成立於1950年3月。籌備處最初設在北海團城,不久遷入故宮西華門武英殿。1958年10月開始在天安門前修建新館,1959年8月落成。中國革命博物館占地4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2500平方米。
3、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
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位於北京市復興路9號,是大陸唯一的大型綜合性軍事博物館,由古代戰爭館、近代戰爭館、「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館、抗日戰爭館、全國解放戰爭和兵器館組成。藏有6000餘件珍貴的文獻、實物、照片、圖表和模型。
這裡展示從古代戰爭經近代戰爭到現代戰爭的發展階段和不同特點,是兵器縱覽和兵器知識的總匯,從刀槍劍戟到現代各種精良的槍械,從木牛流馬到各種坦克戰車,從木船到各式艦艇,從飛鴿傳信到火箭上天和衛星轉播,從鞭炮地雷炸彈到戰略核武器。
文革時期的建築是對前個時期建築的進一步發展。但是由於文革時期國家主管人的失誤致使此時期的生產工作停滯,其中就包含了建築業的停滯。雖說是停滯但是局部也是在前進當中。這一時期的建築都有一個有趣而又無奈的地方那就是各種建築都是以毛澤東語錄來裝飾門面的,如「為人民服務」「抓革命」「促生產」等。
這一時期的代表建築有南京丁山賓館、烏魯木齊候機樓、北京裝配式外交公寓等。
隨著改革開放的展開,一系列冤假錯案的翻案,人民的生產積極性空前的提升,中國建築史也進入了歷史發展的新時期。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外各種文化觀念傳入中國,開始打破文化的封閉性,建立開放的文化結構體系。
中國建築師的視野移向國外,看到了當時也處在動蕩之中的種種世界建築理論及其現象,開始了自1950年代全面引進蘇聯所謂社會主義建築理論之後的又一次大規模引進外國建築理論的進程。這次引入活動,沒有政治約束和思想禁錮,表現出強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這時期的代表性建築有飯店系列的香山飯店、建國飯店、金陵飯店、長城飯店、長城飯店,其他的如江油的李白紀念館、西安青龍寺等。
進入21世紀,大陸在建築業企業在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更加注重行業的全面健康發展,完善法律法規,規範市場秩序,發展節能綠色建築,提升人員素質,提高工程質量,推進科技創新,促進信息化建設。
其中最為矚目的是奧運場館的建設。新結構、新技術、新材料的使用,環保標準的提高,為建築工程技術水平的提高創造了條件。參與奧運工程建設有利於建築業運作方式的市場化、承攬任務的規範化以及建築業的產業升級,同時也有利於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奧運為大陸建築業提升整體水平和綜合實力,獲得全面發展提供了難得的契機。
同時,代表最先進建造技術的一座座超高層建築也拔地而起,象徵著新時期中國不斷奮進,開拓進取的大國形象。
(來源:微建築,施工技術編輯整理)
關於作者:
我們真的會推薦很多好技術,小夥伴們快來圍觀吧!
微信號:shigongji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