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量子位
微信id:QbitAI
作者:郭一璞、栗子
史無前例,舊金山出了一份規定,禁止政府使用人臉識別技術。
連負責抓壞人的警察都不能用!
矽谷的中心,成了第一個出台人臉識別禁令的城市。
消息一出,議論紛紛,有人拍手叫好,認為自己的隱私得到了保護;
也有人用腳投票,擔心舊金山盜賊肆無忌憚,不裝攝像頭就要搬走。
觀點兩極分化,他們究竟是怎麽想的?
為何美國對人臉識別技術如此割裂呢?
壓倒性投票
禁令是舊金山監事會(Board of Supervisors)今天(2019年5月15日)剛剛通過的。
監事會是一個專門監督舊金山政府的機構,有立法權,類似本地的議會,由舊金山每個區的民眾選出一位監事會成員,代表民眾來投票。
這項名為《停止秘密監察條例(Stop Secret Surveillance Ordinance )》的提案經過三個多月的議會討論,最終8:1投票通過,禁止舊金山的政府機構使用人臉識別技術,哪怕是需要探案抓人的警察叔叔也不行。
條例中說,以人臉識別為代表的監視技術總是被用在壓迫某些種族、宗教、性傾向不同的特殊群體,人臉識別技術對公民權利和自由的危害大大超過所帶來的好處。
因此,條例認定舊金山的政府部門無論是直接使用人臉識別技術,還是靠人臉識別技術獲得某些信息,都是違法行為。
也就是說,不能直接在公共場所裝人臉識別攝像頭,也不能偷偷地用人臉識別技術來自動匹配嫌犯,總之,只要涉及自動識別人臉,怎麽用都不行。
看來,需要在萬人演唱會裏抓壞人的時候,請舊金山警察用肉眼識別,臉盲的同志就不用來上班了,先去練就火眼金睛技能再說。
「我強調一下,這不是反技術政策。」最早提出該條例的監事會成員Aaron Peskin這樣說。
他認為,這是貫徹落實加州州長傑裏·布朗(Jerry Brown)去年簽署的數據隱私法案,保證安全的使用監控技術,不侵犯隱私。
看來,畢竟大美利堅自有國情在此,人們對隱私非常重視。
而且,在這樣一個多民族國家,一些黑人的人臉識別無法像白人一樣準確。涉及到嚴肅的種族問題,那豈不是觸犯天條。
不過,因為監事會只管州官放火,不管百姓點燈,所以普通公司、民眾還是可以在自己的地盤安裝人臉識別技術的,當然,前提是你掏得起錢。
另外,舊金山機場和港口因為是美國聯邦政府管轄的,不用聽當地政府的命令,所以你要是飛去舊金山的話,該走的人臉識別手續還是得走的。
「罪犯福音啊」
監事會成員裏,只有凱瑟琳·斯特凡尼(Catherine Stefani)一人投了反對票。
凱瑟琳說,如果現在一刀切的禁止政府使用人臉識別,那警察們以後如果遇到好用的抓壞人工具也沒法用了。
畢竟,舊金山可不是一個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地方,不少本地吃瓜群眾都開始擔心自己的人身財產安全問題。
一位用腳投票的Hacker News用戶就表達了強烈不滿:
我的車都被人非法闖入三次了,不開玩笑,車裏90年代的破音箱都有人想偷。我支持在街角裝人臉識別攝像頭,不然我就離開舊金山,拜拜了您內。
另外,不少人都在用的iPhone等電子設備也有人臉識別功能,不知道蘋果要不要專門為舊金山公務員配備沒有人臉識別的手機。
也有人覺得這樣抓罪犯就更難了,而且會抑制本地的AI科技,讓中國或者以色列的科技公司賺錢。
還有人嘲諷說,坐擁最多人臉識別公司的舊金山,禁止當地使用人臉識別。
刷臉廠不用刷臉機,舊金山反對舊金山,這讓做人臉識別業務的公司怎麽出去賣嘛,真是不支持本地產業。
「對對對,別用了」
也有人覺得,政府不用人臉識別技術,真是太好了:
就算識別也沒用,偷車的人帶面具就可以了啊。
而且加了人臉識別,守法的人還要放棄一大堆隱私,沒有一點好處。
這條評論,涉及了兩個問題。
一是隱私,有人提出了疑問:
數據會保存多久呢?如果發生了泄露,誰來承擔責任呢?
二是無用論,也得到了不少聲援:
人臉識別,只能匹配系統裏原本就有的那些人啊。可很多人在記錄裏又沒前科,不就識別不出來了麽?
這又引出了第三個問題,記錄裏沒有這個人,AI也可能匹配成其他人:
那麽,人臉識別的結果,可以當做抓人的依據麽?
可以的話,識別的準確率有偏差又怎麽辦呢?
許多研究都顯示,系統識別有色人種的女性,比識別白人男性的準確率要低15%-20%。
今年4月,有一個美國少年起訴了蘋果,索賠10億美元。
少年認為蘋果店的人臉識別AI把他當成了慣偷,導致他被抓之後要回應各種從天而降的指控,精神壓力很大。
現在還不知道,蘋果人臉識別究竟有沒有為抓捕提供幫助。但若真的要把識別結果作為執法依據,可能還是會面臨不小的挑戰。
畢竟在那之前,亞馬遜的Rekognition人臉識別系統,也曾經把28位議員認成罪犯。
而走出美國,也有同樣的擔心。
英國AI識別率捉急
英國警方從2017年開始用自動面部識別技術 (AFR) 來輔助搜索。
重點應用了這項技術的,一是大都會警察局,二是南威爾斯警察局。
當年6月的歐冠比賽上,南威爾斯警方啟用了這套系統。一場球賽中,系統發出了2470次警報,相當於每隔三秒就會提示嫌犯來了。錯誤率高達92%。
而在2018年夏天的倫敦聽證會上,大都會警察局局長透露,本地部署的人臉識別系統,準確率達到了2%,並表示滿意。
另外,倫敦警方在Westfield購物中心部署的人臉識別系統,2018年全年做出的識別100%是錯的。
不過相比之下,中國的情況看上去樂觀許多。
中國AI戰績斐然
前有熱心歌神張學友的全國巡演中,人臉識別AI領取抓捕逃犯五連殺成就。
後有北大弒母案疑犯,逃亡三年後,被重慶機場最新配置的人臉識別系統成功匹配。
隨著AI屢戰屢勝,中國的監控攝像頭數量每年都在迅速增加。
IDC預計,2022年中國視頻監控攝像頭部署量將會達到27.6億台。
獨自走夜路,或是走在偏僻的路上,如果看到頭頂有攝像頭,人類總會產生一些安全感,因為相信那是對犯罪的一種威懾。
如果知道攝像頭背後還有人臉識別AI,這份安全感便可能再多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