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中國賺了百億美金:阿里、京東、小米、滴滴背後都有這個男人。

(來源:福布斯中文網)

Facebook、阿里巴巴、京東和小米背後都有同一個男人:尤里·米爾納。

他投的公司中已經出現了兩家千億美元級的巨頭:阿里巴巴和Facebook,和五六家百億級的京東、Twitter、小米、滴滴打車。

他的投資方式也如出一轍:出高價,不要任何決策權。

所以沒人在乎他投不投競爭對手。而且他把自己的投票權都給了CEO,這意味著他永遠都和CEO是一夥的。

於是我們就看到了這樣的奇觀:這家夥既投Facebook又投Twitter,既投阿里巴巴又投京東,雖然這些公司相互間掐得昏天黑地,但CEO和他卻都是哥們。

話說去年滴滴和快的掐得你死我活的時候,米爾納給滴滴打車投了1億美金。

給完錢他撂下3句話:「1、Uber要滅了你們;第二、如果要活命,就和快的合併;3、合併後我再投你們10億」

那是2011年一個乾燥的夏夜,俄羅斯互聯網投資者尤裡·米爾納正跟劉強東共進晚餐,後者是中國新興電商公司京東商城的創始人。

這家小小的本地餐館剛好能夠擺下五張餐桌,旁邊坐滿了為劉強東工作的快遞員。在這個城市,就是這些人把從食品到書籍再到服裝的所有商品運送到劉強東的客戶手上。

這裡並非繁華的北京城,而是中國西北邊陲最偏遠的沙漠城市之一,即距離哈薩克斯坦只有一射之地的烏魯木齊。米爾納乘坐五個小時的航班從北京飛來,又開車穿過塵土飛揚的風景就是為了親眼看看京東的創始人是如何跟自己的一線員工進行互動的。

這些快遞員三五成群地走到米爾納和劉強東的跟前,舉著白酒,向他們的大老板敬酒。劉強東對每個員工都很友善,但當他站起身來,他便用一種克林頓式的個人魅力讓人群激動起來。

劉強東談到的幾乎都是客戶服務,這跟他在視察全國各地時,向其他快遞員發表的激勵演講並無不同。京東的營收每年能夠增加兩倍,而中國在線購物市場的年均增長率達到了40%。相比之下,實體商店的這個數字只有10%。

此時的米爾納,並不是在試圖抉擇是否要投資於劉強東。他已經考察過那些數據,並在三個月前向京東註資5億美元。他長途跋涉到中國的偏遠之地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原因。

「你需要接近公司創始人。」眼下,米爾納在自己位於加州洛斯阿爾托斯山的豪宅中解釋道,他正坐在現代裝飾風格的會議室當中,身穿灰色的健身服。這位來自俄羅斯的前物理學家通常不飲酒,但他在那個晚上倒是喝了很多白酒,讓自己跟劉強東的數小時會面能夠賓主盡興。

作為全球最成功的科技投資者之一,米爾納的投資之道帶著點自相矛盾的色彩。在公司創始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前提下,米爾納不會要求在公司董事會獲得席位,但他會定期拜訪那些創始人,以建立一種長期的合作關係。

插手公司事務已經過時了,而大談互聯網的未來和宇宙本身則正流行。

對米爾納來說,面對面的交流非常重要,以至於他在2014年出差了200天,主要是考察他在中國所投資的公司。這就是為什麼在那次烏魯木齊晚餐兩年之後—-當更多的投資者爭著要投資京東時—劉強東向他的摯交好友敞開了大門。

米爾納通過他的公司數字天空科技(DST Global)又向京東投資了2.5億美元,使其持股比例達到8.9%。如今,這些股份價值30億美元。

到目前為止,米爾納的最大勝利仍然是在2009年押註25歲的馬克·佐伯格當時他向Facebook投資了2億美元,最終獲得40億美元的回報。在2011年福布斯報導米爾納的封面文章中,這筆交易是主要內容。

從那時起,米爾納的點金之手不斷命中矽谷一些最成功的熱門公司。DST入股了AirBNB、Twitter、Spotify、Lending Club、Snapchat,甚至還包括WhatsApp。

最近一段時期,DST還投資了中國三家最重要的互聯網公司。

在我們2011年的封面文章發表數月後,DST向電商巨頭阿里巴巴集團注資約5億美元,所獲得的股份如今市值在25億美元左右。就在同一年,米爾納又向炙手可熱的智慧型手機廠商小米科技投資了數額差不多的資金,換來小米7%的股份,如今估值在32億美元左右。

對米爾納來說,2011年是忙碌的一年。除了在中國進行數十億美元的投資交易以外,他還迎來了跟藝術家裘莉婭·米爾納的結婚十周年紀念,他們在家中舉辦了一場奢華的婚禮,彌補了結婚時沒有辦婚禮的遺憾。「我想在十周年的時候舉辦,就在那一天。」他不帶感情地說道,指的是2011年11月11日這個新奇的婚禮日期。

總之,米爾納的DST,多年來每年都會投資於處於後期階段的互聯網公司,投資總額已經達到了50億美元。通過公司首次公開募股和出售股票,DST已經獲得100億美元的現金回報,外加價值90億美元的股份

把DST已經拿到手的所有退出回報,加上其現有投資組合的總價值,你就能得到驚人的190億美元

中國公司在DST的投資組合中占據了一半的席位,並貢獻了60%左右的回報。

這並不意味著米爾納已經把矽谷拋在腦後。他「拒絕否認」自己參與了Pinterest的最近一輪融資(據說融資規模達3.67億美元),這表明他可能也已經參與其中。

他願意承認的投資失策是未能搭上Uber的快車。

DST曾有三次機會投資這家如今估值突破400億美元的汽車共享服務公司,但米爾納每一次都沒有出手,因為他擔心該公司創始人特拉維斯·卡拉尼克無法搞定優步跟監管部門和全球各地城市之間的法律糾紛。

「我低估了特拉維斯,那是一個很大的錯誤。」他聳肩道,「這讓我寢食難安。」

圖說:坐在他右側的是年輕的facebook創辦人馬克左伯格

如果米爾納的投資策略擁有一種特徵的話,那就是:貴精不貴多、大手筆押註、盡早入場並以巨額回報為目標。在過去五年中,米爾納的團隊審核過全球範圍內的250家公司,並只對其中一小部分進行了投資。

到目前為止,DST已經完成四支基金的募集,其中第一支由俄羅斯鋼鐵業億萬富豪阿利舍爾·烏斯馬諾夫提供資金支持,而最後一支通過數家主權財富基金和美國東海岸的一些高淨值人士完成融資其中沒有來自俄羅斯的資金。「投資者基礎應該是全球性的,對此我是一個堅定的信徒。」米爾納如是說。

米爾納工作很低調,他很少對外公布自己的投資交易。就是到現在,也幾乎沒有人知道,他還從WhatsApp的成功故事中分到一杯羹—全球只有兩家投資者做到這一點,他便是其中之一(另一家是紅杉資本)。

去年,在Facebook以190億美元收購這家移動消息服務巨頭的數周之前,米爾納斥資1.25億美元從WhatsApp創始人手上購得一部分股份。

米爾納不願討論Facebook的收購交易,但據一位接近WhatsApp的消息人士稱,米爾納在2014年1月跟這家初創公司的創始人揚·庫姆最終達成口頭協議,而他在此前三年時間裡一直嘗試入股該公司。

在那幾年裡,米爾納花了大量時間用來跟庫姆建立關係。後者同樣會說俄語,並曾造訪米爾納位於洛斯阿爾托斯的住宅。最後,WhatsApp接受了DST的入股,把這當成某種形式的保險,以防他們跟Facebook的交易告吹。

米爾納出生於莫斯科,他原先在莫斯科國立大學研究理論物理。之後,他開始創業,在上世紀90年代把Mail.ru打造成俄羅斯最大的互聯網門戶網站。

2005年,米爾納創立了DST,以投資互聯網公司,比如俄羅斯社交網路巨頭Vkontakte。他從高盛集團——Mail.ru上市即由這家投資銀行運作——為公司招募了一些頂級交易撮合者。

(高盛)最先為我們引介了Facebook,所有的一切就是這樣被聯繫在一起的。他一邊說著,一邊在空氣中捻轉著自己的手指。

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之後,米爾納頻頻飛到矽谷,以拉攏佐伯格那樣的公司創始人。之後,他斥資8億美元入股了Twitter,還投資了星佳(Zynga)、Groupon和AirBNB。近來,米爾納的投資對象則包括Snapchat、Spotify以及Lending Club。目前,DST已經從星佳和Groupon退出,但繼續持有著AirBNB的股份。

米爾納大舉進軍中國在2011年一下子就拉開帷幕。當年年中,米爾納把DST的總部從莫斯科遷到了香港。此後不久,他在幾個月的時間裡就談成了投資京東、阿里巴巴和小米這三筆最重要的交易。

在那時候,DST已經在中國有了耳目。快人快語的哈佛大學MBA畢業生周受資花了一年時間去結識中國20多家頂級金融咨詢機構的主要合夥人,這些公司包括易凱資本和清科集團等等,其中由包凡主管的華興資本向周受資介紹了快速增長的京東。

這讓米爾納在2010年12月跟劉強東首次會面,並達成了DST出資5億美元購入京東8.8%股份的協議。

在已經入股京東的情況下,米爾納具有了跟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接觸的「圈內資本」—兩人已經在2005年的時候見過面—最終也成功出資購入了阿里巴巴個位數比例的股份。

DST香港辦事處的負責人約翰·林德弗斯表示,那些中國咨詢公司對DST在中國建立自家的人脈提供了很大幫助,「不過,從貢獻人脈的角度看,最重要的來源其實是其他公司創始人。」

在投資京東的交易塵埃落定的時候,周受資正利用他的公司創始人網路追蹤DST的下一個目標:小米。這家公司當時在中國之外幾乎無人知曉,但創始人雷軍是中國知名的明星企業家。

周受資請求被引薦給一些由雷軍擔任天使投資人的初創公司,然後他通過這層關係在2011年3月跟雷軍約定了一場會面。2011年9月—此時距離小米發布自己的首款智慧型手機已經過去一個月,但還沒有上市銷售——米爾納、周受資和林德弗斯在小米擁擠辦公室的一張茶幾旁跟雷軍坐了下來,一邊交談一邊喝茶。

從表面上看,投資小米似乎非常有風險。硬體製造商在中國多如牛毛,而三星和蘋果吞噬了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大部分利潤。小米希望僅通過在線管道銷售自己的手機,不過Google已經在Nexus手機身上嘗試了這種商業模式,而效果並不能算是獲得了主流成功。

米爾納把那些問題放在一邊,他發現雷軍整合硬體、軟體和互聯網服務的「鐵三角」系統計劃像閃電一樣擊中了他。

「你不能只擅長一件事,而是要精通所有的三項。」雷軍在會談期間如是說。

「通常你遇到的是雄心勃勃的創業者,但他們並不知道如何去做到自己的抱負。」林德弗斯說,「但雷軍就是那個全能選手。」

數小時後,DST的三個人走出雷軍的辦公室回到車上—周受資坐在前座,米爾納和林德弗斯坐在後面。在北京車流中前進的同時,他們興奮地彼此交談著。

「我們進行了各種各樣的猜測,猜他以後能夠帶領這家公司達到什麼樣的高度。」林德弗斯回憶道。米爾納轉向其他人,「我真的想投資這家公司。」他說道。後來,雷軍告訴他們,他從未想到DST會投資。不過,經過幾個月的盡職調查之後,米爾納的公司在多輪融資中(包括三輪獨家融資)共計向小米投資了5億美元,從而獲得該公司7%的股份。按照小米最新的估值計算,這些股份價值在32億美元左右。

米爾納是怎樣獲得獨家投資機會的呢?

「也許是當時並沒有太多的人真的相信這家公司。」他若有所思地答道,然後重復了自己的口頭禪,「要相信,你就要靠得近。」

米爾納繼續靠近雷軍,一年當中兩人大約要見上十次面,通常是在這位小米創始人的地盤。米爾納跟雷軍這樣的公司創始人能夠聊上數小時之久,一開始是些細枝末節的事情,然後就會引申到更宏大的理念之上。去年,米爾納送給雷軍一套宇宙微縮模型作為禮物。

與以往一樣,當被問及他是如何做出投資決策的時候,米爾納並不熱衷於談論細節。投資中國全在於「適應環境」和腳踏實地,他這樣說道。米爾納總是會挑選哪些看起來將在未來10到20年改變世界的創始人進行投資。

米爾納發現,自己很難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找到家的歸屬感——盡管他在俄羅斯、以色列和矽谷都擁有房產——這對DST向聯繫緊密的矽谷滲透起到了幫助作用,然後是向聯繫更加緊密的中國滲透。當你(一年)要出差200天,你會產生一種自己不屬於任何地方的奇怪感覺。他打著手勢說道,「是真的不屬於任何地方!」

米爾納把這種全球視野轉化成了自己的主要愛好,他正致力於推動宇宙的起源和未來這些「更宏大問題」的論述,他將之稱為自己的「使命」。

幾年前,他跟人聯合發起了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這是一場光鮮的年度頒獎盛會,它已經變成某種科學研究的奧斯卡獎。在去年的頒獎典禮上,為獲獎科學家頒發數百萬美元獎金的嘉賓是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和凱特·貝金賽爾這樣的人,那似乎把登上舞台的受獎者驚得目瞪口呆。

對於米爾納的另類項目來說,突破獎僅僅是個開始。另一件事情是,他為一家名為全球大腦研究所(Global Brain Institute)的組織提供了資金支持。米爾納對人工智能的未來抱有一種樂觀的看法,這跟埃倫·穆斯克、比爾·蓋茨以及斯蒂芬·霍金迥異,因為他認為計算機將永遠無法完全獨立於人類而存在。相反,米爾納相信,我們將最終成為計算機和人類之間一種全球共生腦系統的組成部分。

戴著寬大眼鏡的弗朗西斯·海利根是一位滿頭銀發、長著濃密山羊鬍鬚的數學天才,他目前正在建立世界首個展現全球大腦面貌的數學模型。海利根的工作得益於150萬歐元的資金支持,這是米爾納在過去五年中自掏腰包拿出來的。

米爾納在2011年聯繫了海利根,就在他自己忙於中國的數十億美元投資交易談判間隙。當海利根收到米爾納的電郵時,他還以為是垃圾郵件。

「不可能會有一位億萬富豪給我發來電子郵件。」他回憶當時的念頭。

不過,海利根做了回復。沒過多久,他便身處米爾納在布魯塞爾最喜歡的去處——阿米戈酒店,一邊品嘗盤中的千層餅,一邊跟後者進行了兩小時的長談。米爾納同意資助海利根的研究團隊,條件是他們要能拿出一套模型,對全球大腦進行計算機模擬。

海利根的研究工作現在已經進行到了第四個年頭,他每年會通過影片會議和半年度報告的形式向米爾納匯報一兩次工作進展。

米爾納為什麼如此熱衷於找到破解大腦網路的公式呢?海利根稱,它可能會開啟進行預測的大門。而且,這裡面還有一種文化驅動因素。他提到,自己的另一位俄羅斯科研同事常常沉溺於可以解釋複雜系統的宏大理論,「俄羅斯人喜歡那種可以解釋一切的哲學。」

對米爾納來說,投資的答案並不複雜。只關乎遇到正確的人,至於在什麼地方和何時遇到這個人,那並不重要。

「這就是為什麼投資如此困難。」他說,「它每一次投資都略有不同,如果真存在一條公式的話,那麼每個人都能做到了。」

(來源:福布斯中文網)

閱讀原文


關於作者:

獲取商界新鮮資訊,聆聽大佬主管「心經」,揭秘大公司裡的「未可知」,分享管理前沿新知,破解主管力難題,還有精彩經理人社區活動跑不停,免費、海量在線學習資源不停供。在這裡你可以直通全球22家知名商學院校,這是一座開在你身邊的《商學院》

微信號:BMR2004

阿里女員工被騷擾案涉事主管原要跳槽字節跳動被中止,喝酒廠商也被公司開除,自認冤枉

xxx

阿里巴巴性醜聞熱搜第一,6000員工聯名聲援,涉事主管遭開除,兩高層一辭職一記過

xxx

熱文 / 驚心動魄——敏感時間滴滴赴美上市,性質有多惡劣?

xxx

滴滴因「國安法」和「網路安全法」被下架,網民猜是「道路數據」交給美國,滴滴否認

xxx

滴滴在美國上市了,市值近700億美元,創始人身家是其他互聯網大佬的零頭

xxx

中國最大出行巨頭滴滴終於要IPO了,去年1300萬司機賺了人民幣1174億元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