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記者:承天蒙、張寧
美國軟件巨頭、資料庫產品供應商甲骨文,突然在中國大舉裁員。
2019年5月7日,多位被裁員工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確認,甲骨文北京公司上午召開會議,宣布參會員工均已被裁員。
被裁員工早上收到的會議通知中,也沒有說明會議內容,因此這一消息顯得十分突然。
多位被裁員工表示,這次裁員,甲骨文在中國有研發中心的城市均有涉及,包括北京、上海、蘇州、深圳、大連等。
有被裁員工稱,甲骨文中國這次裁員主要裁的是研發中心人員,首批將裁員約900餘人,其中超過500人來自北京研發中心。
一位了解甲骨文裁員情況的人士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整個甲骨文中國研發中心都要關閉,並稱這是甲骨文美國總部的決定。甲骨文在中國的研發人員約1600人。
對此,甲骨文中國的一位公關經理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這個我們現在沒有回應。」
▲甲骨文北京公司 攝影:澎湃新聞記者 張寧
本月內離職的員工補償N+6
據澎湃新聞記者了解,此次甲骨文對離職員工的補償方案,根據簽解約合同的時間,分為三個等級。
解約合同簽得越早,補償越多。
一位被裁員工透露,「5月22號之前簽解約合同,是N(工作年限)+6(個月薪酬)的賠償,一個月後,即6月7號簽是N+1,再往後就只有N了。」
較為年輕的員工對這樣的賠償條件還算滿意,「比國內其他企業好很多。」
但一些級別高、年齡大的員工對這樣的安排並不滿意。
他們表示,N+6的賠償條件看似很高,但對資深員工來說,並不公平。
一位資深員工說,「現在公司把(月)工資上限只打到2.5萬元,很多級別高的員工,工資遠遠超過這個數。」
更有年齡大的員工擔憂,短時間內可能找不到工作。
員工表示公司仍在盈利
甲骨文同事在安慰被裁員員工,被裁員員工坐在地上。一些老員工對裁員不滿的另一個原因是,甲骨文在中國仍在盈利。
一位老員工表示:「不理解公司為什麼突然裁員,產品線上還在盈利。正常情況下,如果公司財報連續三年盈利,是不允許裁員的。」
甲骨文被裁員工在公司現場提出的訴求包括:
「把工作機會留在中國」
「High Profit,Why Layoff(高利潤為何裁員)」
「反對甲骨文只要中國市場,不要中國員工」 。
也有多位員工表示,自己對公司即將裁員的消息,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一位員工稱:「這次宣布並不突然,去年開員工大會時就已經有這個(裁員)打算了,只不過沒有官宣,我們等了一年了。」
現在,甲骨文正在與員工進行一對一對談,對解約條件、訴求等進行進一步的溝通。
甲骨文全球裁員背後有何考量
需要指出的是,甲骨文正在推進的裁員計劃並非僅在中國實施。
一位甲骨文北京辦公室被裁員工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自己不屬於中國研發中心,而是屬於運維部門,歸屬印度團隊。他也收到了裁員通知,自己的印度老板對此並不知情。
而在1個月前,甲骨文在美國加州辦公室產品研發部門就已經向監管部門提交了裁員文件。
據外媒CRN 3月26日報導,美國加州監管文件披露,甲骨文將在該州永久裁員352人,裁員將從5月21日開始,包括255名甲骨文紅木城(Redwood City)總部員工和97名聖克拉拉(Santa Clara)辦公室員工。
文件中,甲骨文表示,公司「重新評估了其產品重點和技能組合的差距,由於這些原因,公司決定解雇產品研發部門中的特定員工。」
文件中還提到,這一批被裁的員工絕大多數是軟件開發人員。
裁員同時,甲骨文也在招聘新員工。裁掉軟件開發人員之後,甲骨文新招的員工很多是雲服務領域的工程師。
一位前員工告訴CRN,很多甲骨文新進公司的工程師是來自微軟Azure雲部門和亞馬遜AWS雲部門,他們被付以高薪,試圖改善甲骨文陷入困境的雲服務部門。
甲骨文發言人Deborah Hellinger此前曾發布聲明稱:「由於我們雲業務的發展,我們將不斷平衡我們的資源,重組我們的開發團隊,以確保我們有合適的人員,為全球客戶提供最好的雲產品。」
以下內容來源:InfoQ
微信id:infoqchina
作者:田曉旭
Oracle 中國區研發中心裁員消息,最終被確認。
5 月 7 日上午,Oracle 召開了面向全中國區的電話會議,亞太區人力資源負責人在會上簡要介紹道,公司正進行業務結構調整,導致一部分人要離開崗位,這將是全球性的。
短暫介紹後,沒有任何提問環節,Oracle 北京地區便開始了一對一面談,介紹賠償內容。
據悉,此次主要裁撤的是 Oracle 中國區研發中心(CDC)相關人員,首批確認裁員約 900 餘人。
其中超 500 人來自北京研發中心,而整個 CDC 共約 1600 人,意味著首批裁撤人員數額達到近六成。
第二批裁員或將在 7 月進行。
Oracle 中國研發中心
1989 年,Oracle 正式進入中國市場,是第一家進入中國的世界軟件巨頭。
根據百度百科的信息,2002 年 10 月,Oracle 在深圳成立了第一家 Oracle 中國研發中心,隨後多個研發中心落地中國。
據了解,目前 Oracle 在中國共設有 5 個研發中心,分別位於北京、深圳、南京、蘇州和上海。
其中,北京研發中心是 Oracle 在中國最大的研發中心,主要包括 Oracle 中國研發開發中心和 Oracle 解決方案中心,負責雲開發、Linux、Oracle Spatial、虛擬化技術、伺服器技術和應用開發。
從當前獲得的消息,Oracle 在中國的所有研發中心都會受到裁員影響,HR 在會談完北京地區員工後,將前往南京、深圳等地,面向 CDC 員工進行一對一面談。
而目前暫時沒有被裁員的員工,主要負責的業務包括資料庫產品、中間件產品等。
為何要裁員?
Oracle 中國研發中心要整體裁員的消息已經傳了很久了。
筆者也曾經收到過各種各樣的爆料消息,例如 Oracle 中國研發中心的同事發現深圳北京蘇州的會議室都被 HR 預定了;Oracle 的員工在群裏爆料稱裁員消息屬實,已經在找工作了…
為什麼 Oracle 中國要裁員呢?
主要有兩大原因,第一可能是受到財政收入的影響,第二是 Oracle 要全力進軍雲計算,一切都要為雲業務讓步,所以之前收購來的業務和開發團隊都要進行重組。
雖然 Oracle 2018 財報沒有具體披露中國市場的營收,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整個亞太區的營收情況。
按 GAAP 會計準則計算,Oracle 在 2018 年的總收入為 398.31 億美元,亞太區實現收入 63.33 億元,約占總收入的 16%。
由此,我們可以推斷此次裁員很可能是受到財政收入的影響。
眾所周知,最近幾年 Oracle 一直在大步向雲轉型。
與其它新興的雲公司不同,Oracle 起家於傳統 IT 廠商,所以其早先布局的雲戰略很有特色,基本是把各個領域頂尖的企業應用軟件收購過來,然後基於雲重寫一遍。
例如,2004 年底以 103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 Peoplesoft(人力資源軟件),2006 年以 58.5 億美元收購了 Siebel (CRM 軟件),2007 年以 33 億美元收購 Hyperion 海波龍(企業績效管理軟件),2008 年初以 85 億美元收購 BEA(中間件企業),2009 年 4 月底以 74 億美元收購 SUN(硬體企業)。
據了解,最初 Oracle 北京中心只有資料庫國際化支持測試團隊,後來,收購了 Peoplesoft、BEA、SUN、Siebel、Hyperion 等公司之後,它們在中國的研發團隊也被 Oracle 研發中心接收。
如果從上次針對 Sun 的裁員事件來看,本次裁員可能有一部分是針對其它收購業務的裁員。
2019年3月,甲骨文執行副總裁 Don Johnson 發送了一封標題為「組織重組」的電子郵件,郵件中明確表示了將來公司的一切工作都將圍繞 Oracle 雲基礎設施(OCI)業務展開。
從郵件內容來看,除了裁員收購業務,Oracle 將以雲計算服務為核心進行業務重組,非主要部門以及缺乏增長動力的部門會是裁員的重要目標。
郵件發出後不久,美國總部的裁員行動就開始了,被裁撤員工被要求半個小時內交出公司資產、離開公司。
甲骨文發言人 Deborah Hellinger 在一則聲明中表示,「隨著我們的雲業務不斷發展,我們將不斷調整資源,並重組我們的開發團隊,以幫助確保我們有合適的人員為全球各地的客戶提供最佳的雲產品。」
此次 Oracle 中國研發中心和之前總部裁員如出一轍,所以可能也是 Oracle 業務結構調整的其中一個環節。
被裁員工將獲得 N 6 賠償
一旦裁員成為既定事實,那麽大家最為關心的可能就是賠償方案。
據了解,首批被確認在裁員名單中的 CDC 職員,被告知需在 5 月 22 日之前確認簽字離開,賠償方案為 N 6(N 為入職年限),但具體還有不同。
另外,此次賠償方案中,涉及到的賠償工資設置了上限。
當員工日常工資超過 3 倍社會平均工資時,將按照 N(3 倍社會平均工資) 6 員工日常工資,這一方案進行賠償。
據悉,CDC 目前的確資歷較深的老員工居多,多為 30 歲以上人群。
從企查查公布的 Oracle 中國招聘統計信息來看,這一點也基本得到了證實,目前 Oracle 中國員工的平均工資為 48959 元,工作經驗主要集中在 3-10 年。
Oracle 裁員史
裁員對於任何一家公司都不是新鮮事兒,Oracle 也不例外,筆者梳理了最近幾年,Oracle 比較大的裁員事件。
2015 年,Oracle 裁減了 Java 布道師員工
2015 年,在 Oracle 旗艦級會議 JavaOne 召開前夕,Oracle 宣布解雇多名旗下頂尖的 Java 布道師,並且表示針對布道師的裁員還將繼續進行下去。
2016 年,傳 50% 的 Solaris 員工將被裁員
有網友在 thelayoff 網站匿名爆料稱,Solaris 操作系統將被砍,至少 50% 的團隊成員將在短期內被解雇。
2017 年 1 月,裁撤硬體系統部門 450 名員工
根據 Oracle 向美國加州就業發展局遞交的報告顯示,位於聖克拉拉(Santa Clara)的硬體系統部門計劃裁員約 450 名員工,被裁員工大部分是硬體和軟件開發人員,也包括部分管理和工作人員。
另外,該月 Oracle 美國總部也給北京研發中心發送了郵件,單獨提出要對中國公司進行裁員,裁減約 200 個北京研發崗位。北京研發中心 Solaris 操作系統和存儲系統兩條業務線的員工被裁不低於 170 人,其中存儲系統業務線被裁人數約占 1/4.
2017 年 9 月,Oracle 解雇所有 Solaris 技術員工
2017 年 8 月,Oracle 負責 Solaris 和 SPARC 等產品的執行副總裁 John Fowler 辭職。隨後的一個月,Simon Phipps (前 Sun 開源產品主管)在推特上發文透露,甲骨文已經解雇了所有 Solaris 的技術員工。
屢次裁員為哪般?
為什麼 Oracle 會屢屢裁員呢?
縱觀 Oracle 近幾年的裁員史,我們不難發現,其裁員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並購重組,二是發力雲計算。
眾所周知,Oracle 是一家極其喜歡「買買買」的公司。
應用程序落後了,那就花錢買了 PeopleSoft、RightNow、NetSuite、Siebel;中間件不夠厲害,那就買了 BEA 系統;想深入了解硬體系統,就收購了 SUN。
這些東西買回來之後如何才能為 Oracle 所用呢?重組是必然的。
以 Sun 為例,Oracle 收購以後宣布將 Solaris OS 和 SPARC 集成到 Oracle 的技術堆棧中。
但之後 Solaris 的整個開發進程越來越緩慢,再加上 2016 Q4 Oracle 硬體收入下滑了 13%,那麽重組硬體系統,裁撤部分員工就被提上了日程。
事實上,大多數被 Oracle 收購回來的公司都有著和 SUN 同樣的經歷,Oracle 的每一次並購重組,對員工來說就是一次「被離職」的驚心動魄。
另外,發力雲計算也是 Oracle 裁員的重要原因。
這次裁員事件中,Oracle 執行副總裁 Don Johnson 發送的郵件中也明確指出:「將來,公司的一切工作都將圍繞 Oracle 雲基礎設施(OCI)業務展開」。
由此可見,Oracle 雲基礎設施(OCI)業務未來會是 Oracle 的重點,就連一直強勢的資料庫業務也要為 OCI 業務讓路。
幾年前,Oracle 就在積極向雲計算轉型,但是「大象轉身」並不是那麽容易。
現有的資料庫業務雖然現階段利潤可觀,但是未來發展有限,而要轉型的雲業務不僅需要現有業務的「餵養」,還會對現有業務產生影響,甚至影響收入。
除了內因,外部的競爭對手也是實力強勁。
由於 Oracle CEO 拉裏•埃裏森最早對雲計算的判斷失誤,當 Oracle 反應過來時,AWS、微軟等先發選手已經做得熱火朝天,雲計算是個「更壟斷」的強者通吃市場,擁有完善設備和解決方案的頭部玩家才有肉吃。
上圖是 RightScale 對 997 名受訪者調查之後得到的相關結論。
從圖中數據來看,在企業公有雲採用方面,Oracle 與 AWS、Azure、Google 等頭部玩家之間還有一些差距,但是市場不會給後來者留太多的時間,這也是為什麼 Oracle 急著要聚焦 OCI 業務並重組團隊、裁撤員工的重要原因。
「隨著我們的雲業務不斷發展,我們將不斷調整資源,並重組我們的開發團隊,以幫助確保我們有合適的人員為全球各地的客戶提供最佳的雲產品。」有報導稱,他們在向 Oracle 求證此次裁員事件時,Oracle 給出了這樣的回應。
寫在最後
雖然裁員聽上去是一個冰冷的辭彙與動作,但 Oracle N 6 的賠償足夠良心。
我們祝福 Oracle 中國區被裁員工能有好的前程,也許現在,是哄搶 Oracle 中國區研發人員的好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