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會成中國藝人最主要的收入方式
在2014年富比世名人排行榜中TOP10中,單純以演唱會作主打的華人歌手藝人有:五月天、陳奕迅、王力宏,占了3個;演唱會/電影雙線發展的藝人包括周杰倫,劉德華,羅志祥。演唱會是藝人圈錢的主要手段。
在華語音樂圈,唱片銷量的持續衰落,盜版橫行,消費者不願意付費聽音樂,這一切,都讓華語音樂圈成為全球最依賴演唱會收入的音樂市場。
在2014年富比世名人排行榜中TOP10
數據來源:2014富比世名人排行榜 單位(萬元/人民幣)
不同地區的票價相差懸殊!
2015梁靜茹香港演唱會的票價為人民幣(下同)780,480,280;而在一岸之隔的廣州,票價分別是1188,888,688,488,288。
同樣劉德華在北京工體最高票價為1280元,在香港票價卻是480元、280元和180元。
這些情況早就存在,著名的王菲巡回演唱會,南京演唱會,最貴門票明碼標價為2500元,而香港個唱的最高票價只有980港元,合人民幣810多元。
同樣著名的「縱貫線」全國巡演北京站最高票價是1680元人民幣,而香港最高票價僅為580港元,合人民幣約480元。
演唱會代理之間的惡意競價,讓藝人,特別是國外及港澳藝人的出場費大幅度提高,從而直接導致了高門票。
據了解,在成熟的演出市場,藝人的出場費用大多占50%以內。但在中國大陸演出市場,很多藝人的出場費占到了總費用的75%,從而導致整體費用及整體票價的大幅度提高。
梁靜茹演唱會香港及廣州演唱會價格對比
數據來源:大麥網/百事通
中國粉絲看演唱會要付出更多額外成本
中國幅員遼闊,但明星大多只在大城市開演唱會,而且開的場次又少,為了這抓住這不多的機會,他們會到別的城市來看演唱會,從而導致了飛機/高鐵、酒店、吃飯等其他費用。
一個普通粉絲,買一張中等看台票大概會花600元左右的費用。而交通費一般會在500左右;住宿費會在300塊錢左右,加上餐費及其他費用,大概在會多出1000塊錢的額外成本。
但在日本和韓國等國家,國家面積小,交通方便,而且便宜。即使去外地看演唱會也能當天回來。這樣就能夠省去很多額外的費用。
同時,黃牛當在中國更加猖獗,很多歌手的票,有一半是在黃牛手中,這樣給了他們哄抬的機會,從而導致門票又一輪大幅提升。一個外地粉絲看演唱會的實際成本,一般是票面成本的2-3倍。
中國人月均GDP只能買6張門票,美國人月均GDP可以買55張門票
按照人均GDP來計算,一張門票價格占到人均收入的17.24%,也就是一個普通人的收入能買6張普通門票,但一個美國人的收入可以買55張普通門票,日本是32張,韓國是21張。
一個在全球知名的歌手,由於中國演出場次少,要回收成本,就必須提高單場的門票價格,導致在中國的價格不降反而升,從而讓中國人的演唱會成本提升,更導致很多年輕人對演唱會可望不可及。
中等價格門票占人均GDP的比重
數據來源:IMF /道略音樂研究
參照電影票模式,在票價迅速提升後會有一個穩步下降期
中國電影市場在出現了一個極大的提升後,漸漸地趨於穩定,甚至回落。3D的出現讓電影票價稍微提高,但隨著團購票的盛行,讓中國票價出現了一些回落。
主要原因在於中國的電影螢幕數大幅增多,人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都可以方便地看電影,這個是演唱會還沒有達到的程度。
中國電影票價發展趨勢
數據來源:《電影市場學》
張藝謀也在「兩會」期間表示,國內電影票價「一張20元左右差不多」,可以預見,中國電影票價應該會出現一個穩步回落的態勢。
那麼,演唱會票價是否也像電影票一樣,到了要回落的時機呢?現在影響電影票價居高不下的原因有哪些?
藝人出場費是演唱會最大成本,其次是宣傳和租賃
演唱會成本結構圖
數據來源-四川新聞網
除了藝人費用是大頭外,宣傳費用也占了很大一部分。但中國的問題在於,幅員遼闊,粉絲分散。很多宣傳都採用大炮打螞蟻的辦法,從而導致宣傳費用偏高而沒有效果。
中國藝人缺乏粉絲經營能力,收入結構單一,過度依靠演唱會。
數據來源:道略音樂研究/南方都市報/YG財報
可以看到,中國歌手的主要收入是演唱會。而外國(如韓國),國外的音樂環境(如盜版等)度比中國更良好,自然音樂本身的收入就比較可觀。
另外,外國的粉絲經濟非常發達,經紀公司懂得用粉絲效應來賺錢。例如SM公司收購了一個旅遊公司,用來拓展韓流旅遊業。YG和時尚公司合作,創辦自己的時尚公司,贏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國近一半的場館一年都辦不了一場演出
中國可演出場館閒置情況
數據來源:文化部
「來自文化部的一個統計是全國現在演出場館是2132家,但是我們統計下來,2013年有過演出的,一場也行,只有1117家,48%是閒置的,這個數據是很可怕的。」《第一財經日報》
在國外,演唱會周邊的開發是非常到位的,可以為場館帶來很多收入。但中國的場館對演唱會周邊的利用太少,無法形成商圈效應。
場館通過虛高的租賃價格平衡經營成本
場館閒置率高,但維護成本,薪水等固定成本又沒有辦法省掉。
「好容易有一場演唱會,一定要盡量抬高價格,這樣才可能把整個空閒期的成本也覆蓋到」一位北京大型場館的負責人。
同時,由於場館平時用得少,自然基礎設施就不健全,配套服務也非常差,很多演唱會拖著設備全國跑,成本必然增加。
公關票讓主辦方不堪重負
每場演出都需要預留一部分工作票,送給各級主管部門、媒體、公安、消防和讚助商等演出各項成本中就多了一項隱形成本「公關票」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贈票。這一現象在北京等地尤為突出。
資深策劃人李曉雲曾說過:「它推出一個中高端文化項目的時候,就是進行開票宣傳的時候,將會有方方面面的人,找到這個運行商,等於是來要這個贈票的。這個對於整個運行商來講是一個比較痛苦的事情」據透露,在北京贈票通常占可售票30%上下,無疑會將成本平攤到每一張票價當中。
行業內一般出現的公關票比重(數據來源於業內資深演唱會經營商)
黃牛的出現,讓票價高到不可控
黃牛票假票大量衝擊市場。很多主辦方在開票前會把門票以兩三折的價格賣給黃牛,黃牛黨坐地起價調高票務。
而大部分消費者也會覺得買全價票是很傻的,托關係拿免費票贈票才有面子,除非某幾個天皇巨星,一般的演唱會,真正銷售出去的票甚至低於三成。
既然賣的票少,主辦方也只好在票價上想辦法了,如此惡性循環。另外,場地內的保安、檢票員、場館管理人員會借職務之便帶人進場等隱性現象,這也是造成高票價的重要因素。
如何讓票價回歸合理?
政府在行動
1、 政府已經越來越重視黃牛現象,先後在各地嚴查黃牛,成功地破獲了多個演唱會黃牛組織。
2、 整頓演出市場,減少公關票,把演唱會還給粉絲。
3、 主動為場館牽線搭橋,減少閒置率,增加演出場次。
收入多元化
在音樂市場最發達的日本,演唱會的收入已經非常多元
除了門票收入外,衍生品、官方fan club等都會帶來更多很多收入。其中周邊收入是門票收入的50%,而這些都是中國市場非常欠缺的。
日本演唱會總體收入分布結構
數據來源:世界唱片協會
增加演出場次
「3年內,中國演出場次多3倍,門票價格將3倍」一位互聯網音樂從業人員說。
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參與到線下演唱會的主辦過程中。
增加演唱會場次和消滅公關票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就市民的收入水平來說,把平均票價定在三四百塊錢,是比較合理的。
但若把票價定在三四百塊錢的話,演出商投入成本至少相比現在的成本要降下去60%以上,才能把平均票價拉到三四百元。」
讓演唱會像看電影一樣便宜、方便
未來的演唱會,將會以和粉絲互動主要目的。
在日本,演唱會已經被經紀公司看成是一項成本,目的是為了和粉絲做直接的互動溝通。
我們相信,隨著收入的增加,場次的增多,看演唱會像看電影一樣便宜,一樣方便。人人都看得起,天天都有得看,中國即將迎來演唱會平價時代。
微信號:wenhu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