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讓你看懂支付寶如何幹掉傳統銀行



 近期阿里推出了「支付寶」9.0版,通過筆者的分析,將阿里的戰略總結為:「以支付為核心和切入點,以支付寶作為連接器,利用大數據信用體系,以跨時間、跨空間、跨線上線下的價值交換為內容,構建完整的互聯網金融體系。」

  

  筆者針對阿里的戰略布局,計劃陸續推出一系列分析文章,今天先來第一篇:《一張圖看懂支付寶如何幹掉傳統銀行》

  一、支付寶真正想幹掉的是傳統金融體系

  目前網上對支付寶9.0的分析,很多集中在與微信財付通、大眾點評的界面神似、定位衝突的討論上。也有一些精彩的分析,如白崎所撰寫的《一篇文章讀懂支付寶9.0改版背後的產品邏輯和戰略布局》。

  筆者認為,支付寶與財付通,在一個狹隘的視線內,確實是競品。但在某種意義,支付寶與財付通是同一陣營的,他們就好像分屬於葡萄牙、西班牙的探險隊,代表著一種先進的文明,在茫茫的美洲大陸上進行探索和征服,他們可能因為利益而衝突、廝殺,但是本質上,他們的對手是美洲這片茫茫的大陸和那些面對火器手足無措的土族。

  騰訊和阿里都定義自己做「連接器」(關於騰訊的戰略,請各位大大在本公眾號回復數字「14」,看腦圖控的另一篇文章《一張圖看懂騰訊戰略》)。只不過阿里的連結更有內容,核心是「支付」,同時阿里擁有的海量的交易大數據,足以構建風控體系,來支持它的布局和野心;而鵝廠,雖然一再強調自己要做「基礎設施」,要用微信來構建支付變現,連接各項服務,但是靠「搖一搖」偷襲珍珠港的財付通,實力上還遠不如支付寶。

  但無論如何,支付寶、財付通,它們共同吹響了互聯網向傳統金融體系挑戰的號角。

  二、傳統金融體系的前世今生

  現代銀行,已經誕生了300多年。他們是如何誕生的?

  先說說金融,金融的核心是什麼?

  金融的核心是什麼?迄今為止,我覺得最棒的一句概括是著名華人經濟學家陳志武在其著作《金融的邏輯》中指出:「金融的核心是跨時間、跨空間的價值交換,所有涉及到價值或者收入在不同時間、不同空間之間進行配置的交易都是金融交易。」

  在原始社會,是物物交換,不需要貨幣,但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更多的剩餘物出現,物物交換顯得落後,為提高交換效率,貨幣誕生了,而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提高,各種銀行的雛形出現了,而銀行本質上,就是一個為了更好地滿足價值交換的工具。

以中國舉例,最開始承擔價值交換的是鏢局,然後出現了更有效率的錢莊票號,當更有效率,更能夠滿足跨空間、跨時間價值交換的現代銀行進入中國後,錢莊就消亡了。

  而現在,傳統銀行也面臨當年鏢局、錢莊一樣的命運。

  2013年,埃森哲在一份報告中預測,到2020年,美國的傳統銀行將失去35%的份額;今年年初,被譽為數字時代預言家的,《失控》的作者凱文?凱利在一次論壇演講中更認為,「二十年內,傳統意義上的銀行會消失。」

  而中國的銀行更是特殊,中國大陸的整個金融體系是為計劃經濟服務的,在經濟模式二元制(即計劃經濟+市場經濟)的今天,整個體系早已顯得笨拙和過時,除了少數銀行,如招行、平安有部分創新外,大部分保守,靠著利差就可以輕輕鬆松的賺取高額利潤,國家經濟好銀行的利潤1萬億,國家經濟不好利潤也是1萬億,並通過壟斷地位,打壓創新,如中信銀行事件。

  而隨著互聯網這種更有效率的平台的出現,為滿足金融「跨空間、跨時間價值交換的」這一核心訴求,新的金融市場生態環境急需建立。

  在固步自封的傳統銀行嚴防死守下,阿里為代表的互聯網新貴們,選擇了最不起眼的「支付」入手,一步步蠶食了傳統銀行的業務。

  三、支付寶是如何如何幹掉傳統銀行的?

  對於傳統銀行的國內知名財評作價吳曉波在《銀行去哪兒》一文中做了專題論述。首先來看看傳統銀行的業務構成。銀行的基本業務有三項,分別為負債業務(就是大家存錢到銀行)、資產業務(銀行借錢給大家)、中間業務(代理支付和理財),另外利用密密麻麻的服務網點、無數的信用卡、銀聯繫統,構成為了先行的金融網路。

<點圖可以放大>

  

  「負債業務」

  首先「餘額寶們」利用高效和良好的用戶體驗,吸走大量存款。傳統銀行靠利差輕輕鬆松賺取高額利潤的好日子,一天不如一天。

  「資產業務」

  資產業務說白了就是放貸,放貸的核心是風控,而傳統風控的方式無非是:①貸款前全方位做盡職調查;②明確抵押物;③明確擔保和兜底的方式。同時,在國內的現行體制下,無論CCTV 如何鼓吹金融要為中小企業服務,資本總是趨利避害,選擇風險較低的借款方即首選有國資背景的交易對象進行放貸。

  而在支付寶基礎上構建的阿里銀行,積累了大量的微小企業和消費者數據,可以利用大數據,組成自己的殺手鐧,構建足以支撐微小企業金融服務的風控體系。

  一旦風控難度大的小微企業的生意都可以做了,其他企業相對也更容易了。而目前政策限制,阿里只能先布局,一旦完成布局,就有無限的可能。

  「中間業務」

  中間業務,包括支付和理財。

  在中國的一、二線城市,都可以直接用支付寶或者財付通,完全不需要現金或者銀聯,加上很多的第三方支付體系,已經基本將銀行代理支付的這塊蛋糕切走了。

  再說理財,P2P平台利用長尾理論,讓大眾可以直接通過眾籌的方式,繞過了銀行,直接投資各種項目,這也進一步吸走了銀行的存款。

  目前關於P2P的負面新聞比較多,但是新生事物,難免有泡沫,另外絕大部分的P2P平台風控體系不完善,但有大數據的阿里等巨頭來構建P2P平台,可以大膽預言,P2P必然前途無限。

  信用業務

  在互聯網時代,信用不僅是你每月的還款記錄,你的每一筆消費(金額、場景),每一個與身份有關的細節,比如你的手機更換頻率,你的搜尋記錄等等,都是你個人信用大數據的有機組成。

  本次阿里戰略最牛逼的地方,在於擬構建個人以及商家的徵信體系

  。這個「芝麻信用分」信用體系是互聯網化的,無實體化的,一旦建立,配合金融跨時間、跨地點的價值交換,就有無限的應用場景。

  營業網點

  不知道大家是否觀察到一個現象,除了發退休薪水那幾天外,到銀行辦理業務的人越來越少了。

  移動支付改變了這一切。

  中國加入WTO中方首席代表,龍永圖曾經認為幾萬個銀行營業網店是國有銀行抵抗外資銀行的利器。

  如今,隨著移動支付的方興未艾,星羅密布的網點成了「馬奇諾防線」。

  銀聯

  通過1-5的分析,銀聯這方面已經無須再分析,相信大家都看明白了。

  埃森哲在發布的《中國金融服務業消費者洞察》中表示,互聯網企業對金融業所帶來的挑戰,不僅僅是利潤上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對整個市場生態環境導致的的改變。

  相信憑借創新基因、信息民主化和大數據優勢,以阿里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將進一步創新業務模式,最後幹掉現有傳統銀行,形成新的金融市場生態環境。

  埃森哲在發布的《中國金融服務業消費者洞察》中表示,互聯網企業對金融業所帶來的挑戰,不僅僅是收入上的衝擊,更重要的是對整個市場生態的改變。憑借創新基因、信息民主化和平台優勢,互聯網企業創新業務模式,形成了新的金融市場生態環境。

  (完)

閱讀原文


關於作者:

支付界公眾號提供最新的第三方支付相關資訊和政策研究,我們深入研究和關注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金融卡收單,預付卡,智能IC卡,NFC支付,POS機等支付相關產業。投稿以及商務合作可以與我們聯繫[email protected]

微信號:payworld

災後鄭州:當一座都市忽然不能上網和用支付寶

xxx

鳳凰金融涉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百億被查,董事長被拘留,網民認為海南地方政府包庇

xxx

中國13家互聯網金融平台被約談面臨七大整改,全部納入金融監管

xxx

在中國,大部分的主流APP都可以讓你借錢

xxx

螞蟻集團發布整改方案:將申設為金融公司納入監管

xxx

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已完成金融業務佈局,將誕生另一個支付寶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