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不爆發顏色革命?

本文可以說是「四個自信」的論述,談論的是中國進步發達的部分。

「四個自信」在維基百科和百度百科都有專門的詞條。

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從中共十八大提出的「三個自信」發展而來的論述。

「顏色革命」也有專門的詞條,指的是80、90年代發生在中亞、東歐獨立國協國家的政變,均和平無暴力且以顏色或花朵命名,故稱顏色革命。

「四個自信」和「顏色革命」都是政治詞彙,大陸網民吵架專用。

本文正能量,屬於政治上的「雞湯文」,有些反骨的大陸網民會用粗俗的形容詞「打雞血」。

由鷹派黨媒《觀察者網》發表,經《人民日報》補充並轉載。

人民日報微信號文章的閱讀量篇篇十萬+,影響力遍及廣大的人民群眾。

來源:人民日報

微信id:rmrbwx

在美版知乎「Quora」上

有外國網友提問

「為什麼中國不爆發顏色革命?」

上海一位留學生貼出了兩張照片

作為回應

一張是浦東在上世紀90年代的樣子

一張是在2010年前後的

許多外國網友在這個回覆下評論

「我們的國家甚麼時候能這樣發展,城市能變得這麼漂亮?」

這是復旦大學張維為教授,在日前一檔電視節目上講述的一個故事。

他藉這個故事,討論了中國的發展模式問題。

內容很深刻,我們一起來看。

2007年我在德國參加過一個論壇,主講中國崛起,講完之後就有互動。

有一位歐洲學者就問我:你認為中國什麼時候可以實現民主化?

我就問他,我說你的民主化這個概念怎麼界定?

他有點不耐煩,說:這很簡單,一人一票,普選,政黨輪替。

還補充了一句:至少我們歐洲的價值觀是這樣的。

我跟他說,你是否知道我們中國人也有自己的價值觀?

舉一個例子,我們經常講實事求是,英文叫做seeking truth from facts,從事實中尋找真理。

我們從事實中找了半天,就是沒有找到一個發展中國家,可以通過您講的這種形式的民主化,變成一個現代化的國家。

然後我很客氣地建議,你們覺得有的話,可以提供一個這樣的例子。

我走了一百多個國家,講話比較有底氣。

▲加爾各答的人力車夫

其中一個學者說印度。那麼我就問他了,我說你去過嗎?他說沒有。

我說我去過兩次(而且後來又去了兩次),而且是從北到南,從東到西。

我在孟買和加爾各答兩個城市看到的貧困,比我在中國過去20年看到的加在一起都要多,貧困比比皆是。

另外一位學者說博茨瓦納。

我問他去過沒有,答案是沒有去過。

我說我去過。

當時那個國家人口才170多萬,而且實行了西方民主制度,也沒有出大的動亂。

這個國家資源非常豐富,有鑽石礦,民族成分也是比較單一的,但即使有這麼好的條件,這個國家還是一個比較落後的國家。

而且當時由於艾滋病的失控,當地人均壽命降到了不到40歲。

我說你們還有沒有例子?

又有人說哥斯達黎加。

你也會注意,西方很長一段時間內,一講到西方民主在發展中國家,就老講這三個國家:印度、博茨瓦納、哥斯達黎加。

我又問他去過沒有?

他說沒有去過。

我去過。那是一個小國,人口才400多萬,多數人都是歐洲移民。

但是總體給你感覺還是一個相當落後的國家。

城市裡大片的貧民窟,20%左右的人口還是處於赤貧狀態。

▲哥斯達黎加街景

我就感嘆,西方很多國家,包括他們很多學者,津津樂道的就是這麼幾個國家,就算他們認為採用西方民主制度,在發展中國家也做得比較成功了。

但是以中國人的眼光、視角、標準審視一下,這個離成功的標準還很遠。

然後我就問他們:你們還有什麼其他例子嗎?

我看沒有人舉例子了,我說,我給你們舉幾個例子。

沒有做好的可以舉10個、20個、30個,你們需要的話。

我覺得,中國沒有採用西方模式或者西方推薦的模式,而是堅持自己的一整套做法,堅持中國模式,做得遠遠比很多國家成功得多。

那麼我就想總結一下中國模式有哪些特點,用這個機會跟大家一起來探討。

我把中國模式歸納為七個特點,一一作簡單介紹。

第一是實踐理性。

中國人比較務實,我們整個改革開放的指導思想是實事求是,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搞本本主義。

我們非常明確,從一開始就要藉鑑人類文明創造的一切成果,逐步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民情、國情的成功之路。

我們在對事實的檢驗中發現:發展中國家在實現現代化方面,蘇聯模式沒有成功,西方模式也沒有成功。

所以我們決定大膽探索自己的路,我們今天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這個哲學觀上的差別太重要了。

你仔細比較西方模式和中國模式下的發展路徑,一般西方主導的改革都是從「修憲」開始的,修改憲法,修改法律,修改有關的規定,最後才落實到具體的行動。

中國做法正好相反,中國一般是從試驗開始的,先試驗,逐步在小範圍內試點,試點成功再推廣,然後再製定有關的規定、法律,直至最後修憲。

我回頭看這40年,實踐理性最大的好處,就是使中國成功地避免了一個又一個的政治和經濟陷阱。

特別是避免了休克療法、全盤私有化、金融危機,還有各種各樣的偽民主化……這些真正的陷阱。

萬一中國不幸陷入的話,那就糟了。

第二是有為政府。

作為「文明型國家」,中國有著完全不同的歷史傳承。

中國在過去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大部分情況下都有統一的執政集團。

領導這樣國家的執政團體,只能代表人民的整體利益,而不是像西方那樣代表部分人利益。

你看整個世界,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凡是採用了西方模式的發展中國家,它們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繆爾達爾所說的「軟政府」問題。

政府的執行力非常弱,被各種既得利益綁架,政客沒完沒了地扯皮,最後連修一條路的共識都達不成。

結果是,現代化的事業舉步維艱,人民生活遲遲得不到改善,更不要說赶超西方國家了。

中國這樣的比較有為的政府,應該說解決了這個問題。

所以在過去數十年中,中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工業革命和社會革命,而且與西方同步進入了信息社會,甚至在不少領域內走在世界的前列。

第三點就是穩定優先。

我們人口眾多,人均資源有限,這容易導致因為資源問題的紛爭,容易造成不穩定。

我們巨大的版圖,又有著比一般國家複雜百倍的地域文化差異和民族文化差異,稍微處理不當,就容易引起各種矛盾甚至衝突。

中國穩定同時還受到了西方的威脅,包括境內境外的敵對勢力、分裂勢力,他們期盼著各種獨立,期盼中國會像前蘇聯、前南斯拉夫那樣解體。

當然有黨的堅強領導,有中國人源遠流長的這種「大一統」情結,實際上中國已經或者說正在迅速地形成世界最大的統一市場,所有這一切都會使西方這種企圖落空。

那麼反過來看,一個「文明型國家」有自己非常了不起的文化傳承,只要你保持國家政治穩定,執行比較開明的政策,人民就會通過勤勞致富,豐衣足食。

因為中國人有勤勞奮鬥的傳統。

華人到海外也有著一樣的精神。

只要有穩定的環境,比較開明的政策,他就富裕起來了。

中國文化把「太平」和「盛世」是連在一起的,只有中國穩定了,發展了,很多問題在發展的過程中可以得到逐步地解決。

第四點是民生為大。

中國歷史上有數千年的民本傳統。

所謂「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古訓,也就是說,人民是國家的基石。

而民生問題解決得好壞,決定一個國家的命運和前途。

所以在過去漫長的自然經濟情況下,「人人有飯吃」,一直是中國歷代政府面臨的頭等大事。

改革開放初期,我們最大的壓力也是如何解決這麼多人口的吃飯問題,包括我們後邊提出的「溫飽」、「小康」、「全面小康」,乃至今天講的「兩個一百年」,實際上背後都體現著這種民本思想,是這種思想的延續和發展。

中國過去40年的一條重要經驗,如果放在國際範圍內來看的話,就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一定要以民生為大,把消除貧困、改善民生當作核心的人權來推動。

因為貧困,特別是赤貧,本身就損害了人起碼的尊嚴和權利。

從這樣的理念出發,中國大力推進民生的改善,而且在消除貧困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

我們現在一般說是七億四千萬人脫貧,這是根據我們自己的估計。

如果是根據世界銀行的估計,是八億五千萬。

現在世界上還有十來億的人生活在赤貧當中,而西方模式遲遲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都被政客用來搞政治。

所以非洲人有個說法叫做「大像打架,草地遭殃」,弄得民不聊生。

第五點是漸進改革。

對於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地域遼闊、情況復雜的國家,我覺得這是特別重要的。

因為決策者面臨的信息不足,這是最大的挑戰。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中央政府一般比較注意「發揮條條塊塊的積極性」,比較鼓勵進行各種各樣的試驗,試驗成功了再推廣。

我們一些傳統的智慧,比方說「摸著石頭過河」、「欲速而不達」等等,實際上在我們改革中也得到了體現。

我這裡要補充一句,這裡指的漸進是宏觀戰略上的,並不是說速度就一定慢。

比方說我們對外開放是從建立四個沿海特區開始的,這個從宏觀來講,是一個漸進,是試驗。

但從微觀講,這四個特區是中央一作決定,下邊就開始做了。

所以體現了我們中國模式的速度和效率。

第六點就是混合經濟。

中國現在的經濟體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種體製本質上是一種混合經濟:「看得見的手」與「看不見的手」混合;市場力量和政府力量的混合;國有經濟的作用和民營經濟作用的混合。

總體上看,我們已經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發揮市場經濟支配資源的高效,也確保社會主義宏觀整合的長處。

改革開放的40年中,民營企業也發展迅速。

現在民營經濟貢獻了中國經濟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還有90%以上的企業數量。

我記得2016年「雙11」那一天,我在英國牛津大學談中國模式,我就拿著手機跟他們談「雙11」。

今天中國「雙11」,網上的交易額是1207億元人民幣,這是個什麼概念?

就是說阿里巴巴一家公司今天一天網上的交易額,超過了印度整個全年的電子商務額。

這就是中國巨大的成功。

第七就是對外開放。

過去40年,中國的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應該說是非常有特點的。

從沿海開放,到沿江開放,到沿邊開放,然後是整個內地都開放,現在已經形成了東西南北中全方位開放的格局。

最重要的是,在整個開放的過程中,總體上我們是有選擇地借鑒別人的經驗,以我為主,絕不盲從。

背後實際上也是中國人的自信心,這個自信心源於中國的歷史傳承,中華文明只要對外開放,它更容易煥發活力,推陳出新。

歷史上也是這樣,今天也是這樣,我想今後也是這樣。

與此同時,對外開放也使我們更好地、真實地了解了外部世界的真實狀況,使我們更多地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所以我老說一出國就愛國,這個很重要。

而且我們堅信中國自己的智慧可以為世界作出很多的貢獻。

商務部鼓勵家庭儲存生活必需品無關台海,胡錫進降溫:兩岸雖緊張卻非箭在弦上

xxx

陸媒:有台灣民眾開始儲存求生物資。大陸網民很歡樂,有人想像統一後

xxx

小S發聲後網民分兩派對撕,官媒發話斥責網民亂扣帽子,風波已近尾聲

xxx

汪小菲為小S緩頰:她們期待兩岸和平。伊能靜上熱搜:我早就表態過了

xxx

對小S一面倒的撻伐中,微博有個膽大的博主發文砲轟網民

xxx

小S以「國手」稱呼台灣選手犯大忌,已有品牌宣布停止合作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