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A股首秀:老板身家人民幣490億成台灣首富,員工月薪七千

本文來源:財經天下周刊

微信id:cjtxzk

作者:劉碎平

2019年3月29日晚,工業富聯公布了上市後的首份財報。

財報顯示,工業富聯實現營收4153.78億元,同比增加17.16%;實現凈利潤169.02億元,同比增加6.52%;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20.06億元,同比大幅增加158.47%。基本每股收益為0.9元。

員工年薪8萬4,創始人登頂台灣首富

2018年6月8日,工業富聯正式在上交所成功上市,並募集資金267.16億元。

所募集資金擬主要聚焦於工業互聯網平台構建、雲計算及高效能運算平台、高效運算數據中心、通信網絡及雲服務設備、 5G及物聯網互聯互通解決方案、智能製造新技術研發應用、智能製造產業升級、智能製造產能擴建八個部分進行投資。

上市前夕,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表達了自己對工業互聯網的看好,他表示,「我已經捐贈了個人90%的財富,已經不是為錢財工作了,但是現在每天還工作16個小時。」

彼時,工業富聯創造了36天快速「過會」的記錄,還因工業互聯網的概念,而備受追捧,初步詢價時申購更是超560倍。

上市當天,工業富聯以發行價13.77元登陸A股,當天大漲44.01%,隨後連續收獲了三個漲停板,股價直升至23.99元。

如此漲勢並沒有維持多久,4個月後的10月8日,工業富聯盤中一度觸底,最低價僅為13.71元,當天報收13.72元,股價首次破發。

截至2019年3月29日收盤,工業富聯報收14.75元,股價較之前有所回升,總市值為2905億元。

股價的增長,直接刺激著工業富聯背後老板郭台銘。

此前,郭台銘身家因鴻海股價重挫而嚴重縮水,隨著工業富聯在A股上市,郭台銘的身家逐漸被拉回。

《福布斯2018全球富豪榜》榜單中,郭台銘再度以身家73億美元(約490億元)重回台灣首富寶座,這背後,工業富聯功不可沒。

不過,工業富聯似乎對員工並不大方。

數據顯示,工業富聯全員人數在25.22萬人,2018年,其支付給職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為212.47億元。

據此計算,人均薪酬約8.4萬元,月均收入約7000元。

比較之下,高管則富足得多。

工業富聯高管薪酬中,年薪上百萬的高管有6位,其中前董事長陳永正以429.75萬年薪居首,其次為年薪371.6萬元的總經理鄭弘孟。

研發投入超小米

工業富聯年報顯示,過去一年通信網絡設備銷售收入為2591.54億元,同比增長20.82%,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從2017年的60.75%上升至62.76%,毛利率為11.07%。

雲服務設備銷售收入為1532.24億元,增長27.27%,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從2017年的34.10%上升至37.11%,毛利率僅為4.17%。

精密工具和工業機器人營收為51.87億元,同比減少46.33%,毛利率為32.55%。

針對營收取得的增長,工業富聯稱,主要系在通訊網絡設備和雲服務設備領域相關業務的增長所致。

現金流的大幅上升,則是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增加所致。

據此,工業富聯決定,以 2018 年度利潤分配股權登記日的總股本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 10 股派發現金紅利人民幣 1.29 元(含稅),派發現金紅利總額人民幣25.41億元。

不過,工業富聯的客戶和供應商卻高度集中。

2018年,前五名客戶銷售額3100.8億元,占年度銷售總額 75.10%。前五名供應商采購額1221.1億元,占年度采購總額 47.45%。客戶集中也成為工業富聯提到的面臨的風險之一。

2018年,工業富聯累計研發投入89.99億元,同比增長13.43%,研發人員為2.32萬人,占公司總人數比為9.2%。

以工業互聯網標榜的工業富聯一直有「全球最大的代工廠」之稱,小米在去年上市時,其標榜的科技屬性也備受質疑。

從研發投入上來看,工業富聯正在極力擺脫代工廠之稱。

過去一年,其在研發上的投入已經遠超小米的58億元。

工業富聯稱,在工業互聯網的關鍵驅動技術領域——產業5G化及智能化取得一系列突破,具體包括5G通訊網關、邊緣計算伺服器、高性能計算和智能數據中心、感測器、智能控制器等。

富士康、麥格納兩個代工皇帝走到台前,對新造車意味著什麼?

xxx

富士康要砸10億美元轉戰印度做蘋果手機?對中國生產基地有多少影響?

xxx

我在富士康打工

xxx

富士康正瘋狂搶人去上班

xxx

富士康大陸工廠即將復工,iphone不會缺貨;星巴克關閉半數門店,「影響無法估計」

xxx

富士康印度工廠停擺,蘋果手機還是得中國造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