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打假:部分外賣餐盒可能是醫療垃圾加工做的

每年的3月15日是「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World Consumer Rights Day) ,由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於1983年確定。

央視每年都會舉行315晚會,揭發重大消費案件。

本文是2019年晚會備受關注的一樁。

內容綜合來自央視新聞、參考消息、愛兒康、南方周末、人民網。

看似不起眼的產業鏈後,都是每年1000億的巨額收入。

來源:烟朵

微信id:yanduofs

如果不是證據擺在眼前,真的很難相信那些從醫院回收輸液管、輸液袋、尿袋等醫療垃圾後,會被轉賣、加工成一次性餐具,堂而皇之地走上人們的餐桌。

01

2019年3月15日,央視3•15晚會曝光了一條醫療垃圾黑色產業鏈。

在河南、山東、陝西、河北等地的一個個破舊廠房裡,堆滿了密密麻麻的醫療垃圾。

有輸液管、醫用手套:

有殘留著藥水的輸液袋:

有沾著來歷不明的鮮血的儲血袋:

甚至有殘留著病人尿液的尿袋:

[irp posts=”49291″ name=”「人心有多黑,外賣就有多髒。」”]

在這裡,工人們忙碌的用機器把這些垃圾粉碎成破碎料:

簡單一加工就變成了一種灰白色或灰黃色的塑膠顆粒,俗稱:再生料。

因為這種再生料價格便宜、韌性好、性價比高,所以很多廠家都會採購這種再生料來製作產品。

於是,這些醫療垃圾最後加工成了平常我們用的蔬菜、水果網袋:

就是這種經常在超市、菜場看到的袋子。

還有洗臉盆、衛生盆、塑膠水杯……

甚至各種各樣的兒童玩具!兒童懸浮地板!

別看這些「黑作坊」規模不大,產量卻很驚人!

陝西西安臨潼區某廠商負責人表示,該工廠每月加工醫療垃圾高達二三十噸,差不多相當於中等城市醫療機構每月產生的廢舊輸液管總量。

這些醫療垃圾製成的產品,基本已覆蓋全國各地。

河北任丘一家專門生產蔬菜網袋的企業,每天生產的蔬菜網袋數量高達10萬多隻,賣遍全國各地。

以下是央視影片

02

眾所周知,醫療垃圾堪稱「致命殺手」。

它所含的病菌,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幾十倍甚至上千倍。

裡面可能存在傳染性病菌、病毒、化學汙染物及放射性等有害物質,具有極大的危險性!

在澳洲等歐美國家被視為「頂級危險」。

在中國的《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也將其列為1號危險廢物。

所以,按規定,這些醫療垃圾必須集中進行無害化銷毀,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轉讓、買賣。

然而,這樣的致命殺手,卻屢屢被黑心廠家,直接再生成我們的生活用品。

早在7年前,央視就曾對廣東澄海的玩具廠家使用含有醫療垃圾的「二料」生產玩具進行曝光。

在澄海,「二料」是玩具行業內的術語,指的是回收廢塑膠加工成的玩具原料。

不需要出口檢測的玩具產品,基本上都會使用「二料」,反之則要用原生料或檔次較高的「二料」,以便能檢測過關。

而市場上賣的那些「三無」產品玩具,則是直接用醫療垃圾製成的「二料」做的。

2016年,記者暗訪發現,很多我們用的一次性餐具,奶茶杯,奶瓶竟然也是醫療垃圾做成的。

[irp posts=”15394″ name=”蓬勃發展的中國外賣,正在毀掉我們的下一代?”]

一家醫療廢物處理廠的女老闆介紹,這些醫療廢物會有專門的人回收,被製成餐具,奶茶杯,玩具……

還有一些被抽成絲,做到棉衣裡:

背後的利潤驚人:回收點老闆稱,回收易開罐飲料瓶,每個月最多賺幾千塊,而醫療垃圾,每個月輕鬆賺3萬、5萬。

看看這些流水線上正在生產的一次性杯子,都是未經任何清洗的醫療垃圾打成了顆粒製作的。

由於原料便宜,出售價格也很低廉,全國各地的購買者都會來這裡購買,所以貨源不斷。

可怕的是,這種黑心廠家遍佈全國各地。

在南京:

在湖南和湖北:

在福建:

這些,遠遠只是冰山一角。

那些沒被曝光的黑心廠家,不知道還有多少家!

也難怪,湖南一位名叫鄒滿意的法官,在審完一起「非法處置醫療廢物案」後,改掉了一個多年的生活習慣,不再用一次性塑膠杯喝水,還勸身邊的人也別用。

「以前聽說過不乾淨,到底怎麼不乾淨不知道。這次知道了。」

03

醫療垃圾不同於一般廢棄物,如果得不到正確處理,後患無窮。

比如輸液袋裡,多多少少有藥品殘留或抗生素。

但在這些黑作坊裡,清洗醫療垃圾所產生的汙水夾雜著各種藥物殘留,直接被排放到牆邊的大坑裡。

滲入地下,汙染地下水,一旦抗生素進入水體,對人體危害巨大。

一般情況下,銷毀醫療廢物需要使用上千度高溫。

而這些黑作坊回收加工時,一般在80至100攝氏度左右的環境裡即可碎成顆粒。

這種溫度下,難以保證藥物殘留和各種病菌完全被清理掉。

做成各種日用品後,一旦接觸到人體傷口或者免疫力弱的人群,危害巨大,屢屢有出事的案例被曝光。

比如河北石家莊的李女士平時很喜歡網購,平均每天都要收三五個快遞。

可就在前幾天,她剛拆完包裹,突然覺著不大對勁,手上出現了「紅疹」。

同樣的情況也發現在了杭州的章女士身上。

因為拆快遞,章女士右手竟然脫皮了。

廈門一位女士收到快遞包裹後,徒手拆包裹沒成功,又急著看新買的寶貝,於是直接用嘴咬。

結果第二天滿嘴腫脹,潰瘍流膿,慘不忍睹。

據報導,像這種灰黑色的快遞包裝袋,幾乎都是用「再生料」製作的。

去年,人民網記者暗訪快遞袋生產發現,這些快遞袋,多是用醫療垃圾和化工垃圾做的。

所以建議大家,拆完快遞,一定要及時洗手!

04

醫療垃圾再回收真是防不勝防,那我們應該怎樣避免買到醫療垃圾做的餐具和玩具呢?

咱們首先說說一次性餐具。

1.首先看標識,要注意要看廠家位址、聯繫方式和是否取得了有關認證等。

2.然後看外觀。對著光線看,如有不均勻的顆粒千萬別買。

另外最好選用無色的塑膠製品,因為著色必然要加入一些添加劑,這會降低產品安全性。

3.聞氣味,如果打開包裝後聞到刺激的味道,最好不要用。

4.摸質地,合格的產品表面摸起來應該是光滑的、有一定的強度和彈性。

此外就是玩具,作為孩子最親密的夥伴,寶寶又普遍存在啃咬玩具的壞習慣。

所以對於塑膠玩具的選擇,家長更要謹慎再謹慎!

選購孩子玩具時,要注意:

1.看塑膠玩具的3C認證和標籤說明

國家規定塑膠玩具、童車、電玩具、金屬玩具、彈射玩具、娃娃玩具等六類玩具,屬於強制性3C認證。

若沒有3C標識則視為產品不合格;

2.3C標誌並不是品質標誌,只是一種最基礎的安全認證,只能證明產品合格,不能證明產品性能很優異。

此外,還要查看製造商、產地、主要材質成分、警示標語、產品合格證等標籤標識。這些資訊,越詳細,越安全。

3.不買廉價的地攤貨,最好選擇大品牌,或盡可能去正規的商場、大平台給寶寶購買玩具。

畢竟有人監管,能刷掉一批劣質玩具。

4.有異味的玩具不能買。

如果打開包裝一股難聞的氣味撲面而來,這種玩具的材料可以直接退掉。

長期的異味刺激,極有可能危害孩子安全。

本應當受到嚴密監管的醫療廢物,卻從醫院流到了市場,從廢舊輸液袋、注射器

變成了日用品和玩具。這條黑色產業鏈除了令人噁心、擔心、痛心,更讓人憤怒!

最後提醒大家,平時一定要多加注意,少使用一次性餐盒、塑膠杯等物品。

購買奶瓶、玩具和棉衣時不要貪圖便宜,一定要買正規品牌產品。

>央視視頻連結請戳這裡

[irp posts=”49291″ name=”「人心有多黑,外賣就有多髒。」”]

[irp posts=”15394″ name=”蓬勃發展的中國外賣,正在毀掉我們的下一代?”]

[irp]